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2016年感动全美的悬爱力作!30多个国家争抢版权,同名美剧CBS重金推出。  
  ◆她的灵魂之上,凿刻着每个人的死亡之期,包括,她所深爱的人……  
  ◆《搏击俱乐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盛赞:这是《六尺之下》与斯蒂芬·金作品的完美合体!。  
  ◆“3月10日,布伦·爱德华兹摔断了髋骨,死在阴沟里。”  
  “6月6号,里克·斯瑞尔比/下午4:30/心脏病发作。”  
  “10月31号,杰克·伯德/晚上8:22/饮弹自杀。”  
  “亲爱的日记本,今天,我又做了同样的事情。我向你忏悔,但我无法停止。我是死神之手,死亡的机器。哦,那真是一个可怕的存在。世人啊,不要遇到我,千万不要遇到我,因为我会看到你将如何死去……”  
  ——来自米莉安的日记  
  重磅推荐:  
  《萤火虫小巷》:《纽约时报》销售排行前列,感动全球3000000人。人生是一段孤独旅程,但我遇见了你。你不是我,却又像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摆渡人》:畅销欧美33个国家,荣获多项图书大奖。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重新洗牌》:奥巴马盛赞的全球爆火政治剧《纸牌屋》原著作者迈克尔道布斯2016全新力作。        
内容简介
     米莉安自小就没有父亲,单身家庭长大的她,14岁又被母亲抛弃。因为一场意外,她拥有了预知他人死亡的能力。从此之后,她带着记录死亡名单的日记本四处流浪,在茫茫人群中寻找着濒死的人。这样的生活苦涩而绝望,逐渐被填满的日记本里散发着死亡的浓烈气息。  
  8年之后,就在生命指针即将停住的那一刻,善良单纯的卡车司机路易斯意外地闯进了米莉安的世界。他的眼睛清澈纯净,心思细腻温厚,为米莉安干涸枯竭的生命带来了希望。  
  然而命运却始终如寒冬般严酷,米莉安发现路易斯将会在一个月之后惨烈死去,那么,女孩米莉安该如何制止这命运有一次的玩弄?又将如何完成生命的永恒救赎?  
  ◆经典语录◆  
  ◆我是人们生命尽头的旁观者,只能看着他们走完最后一程。  
  ◆十字架上,横的那一条线代表人类,它指的是当下的世界,一个充斥着物质、肉体和污垢的世界。泥巴,鲜血,石头,骨头。竖的那一条是代表上帝的神圣线,处于支配地位。它垂直于人类世界,是来世与未知世界的轴线。  
  ◆你爱我,因为我们是同一路人。       
作者简介
     查克·温迪格,美国知名小说家、编剧和游戏设计师,圣丹斯电影剧本创作研究室成员。他与兰斯·威勒合作完成剧本,并由后者执导的电影短片《流行病毒》(Pandemic)参加了2011年圣丹斯电影节。同年,他与兰斯·威勒合作完成的一部数字跨媒体作品《休克》(Collapsus)得到了国际数字艾美奖和创新游戏大奖的提名。他创作的游戏脚本多达两百万字,同时他还是热门游戏《猎人:夜幕巡守》的开发者。  
  目前,他与妻子米歇尔、儿子B-Dub居住在宾夕法尼亚州,家中养了一只名叫Tai-Shen的小猎梗。  
  《知更鸟女孩》是查克·温迪格的代表作,上市后,在美国掀起悬爱风潮,引起《搏击俱乐部》《暴风屋》《县界》等好莱坞著名编剧一致好评,各大媒体鼎力推荐。       
精彩书评
     这是《六尺之下》与 斯蒂芬·金作品的完美合体!一段黑暗扭曲但又不失温暖的公路旅程,比《搏击俱乐部》的格调更加残酷但也更加温情。喜欢这本书的人脑子恐怕都不太正常。但我超爱这本书。  
  ——恰克·帕拉尼克《搏击俱乐部》作者   
  22岁的女孩米莉安,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14岁又被母亲抛弃。从此,她一直蜷缩在冷酷的外壳之中,无望而孤独。她想结束这一切,就在生命指针即将停住的那一刻,善良单纯的卡车司机路易斯意外地闯进了她的世界。他的眼睛清澈纯净,心思细腻温厚,为米莉安干涸枯竭的生命带来希望。然而米莉安身上拥有一种神秘力量,她能知道,每个人将如何死去!当然,也包括她所爱的人……一次令人心碎的阅读体验,但绝对过瘾,可以定义为都市奇幻文学的标杆。  
  ——《纽约图书月刊》   
  她心里有一座关于死亡的大剧院,舞台上的幕布永远是拉开的,生存与死亡在这里交错轮回,充斥其间的是人性与爱的一次次交锋。到底是人性拯救爱,还是爱拯救人性?或者说爱情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占据多大的比重?我想每个人都想知道答案。  
  ——《出版人周刊》       
目录
   PART ONE
1     德尔·阿米可之死
2     食腐动物与食肉动物
3     路易斯
4     最重要的问题 
5     诱虫灯
6     打烊时间
7     讶异的快感
8     死亡职业
9     日记本
10    让太阳见鬼去
11    让阳光咖啡馆也见鬼去  
12    阿什利的提议
PART TWO
13    哈里特与弗兰克
14    车 站
15    轮 回
16    引 力
17    血和气球
18    胖子的报复
19    死亡之约
20    撒谎者俱乐部
21    铁皮箱子
22    大家都完蛋
23    命运之所求
PART THREE
24    兰迪·霍金斯的丧命之地
25    通灵师
26    死胡同
27    路的尽头
28    可怕的发展
29    后座上的挣扎
30    贫瘠之地
31    光头佬之死
32    折磨的艺术
33    精悍,但索然无味
34    自杀没有痛苦
35    选择活着
36    第一个小时
37    第二个小时
38    第三个小时,最后时刻
39    弗兰克
40    老巴尼灯塔
41    命运的敌人
关于作者
致谢
查克·温迪格与小说家、编剧亚当·克里斯多夫的对话
      精彩书摘
     ★精彩片段一★  
  就是在这一刻,米莉安突然对身边这个男人产生了好感。  
  这是几年来,她第一次对别人产生好感,尽管这感觉并不那么强烈。这人身上的某些东西深深吸引了她:他的温柔、他的忧伤和他的失意。她知道此人让她想起了谁(本,他让你想起了本),但她不愿意朝那个方向多想,于是强迫自己将这个念头丢进了大脑中最黑暗的角落。  
  随后,不由自主地,她向他伸出手去。她必须知道,她必须看到。这就像一种强迫症,就像上了瘾。  
  “我叫米莉安。”  
  但路易斯的心尚未平静下来,因而他没有理会米莉安伸过来的手。  
  该死。她不免有些失望。来吧,伙计。和我握个手吧。我需要看看你的未来。  
  “米莉安是个很好听的名字。”他说。  
  踌躇间,她缩回了自己的手,“很高兴认识你,路。”  
  “不是路,是路易斯。”  
  她耸耸肩,“你的车,你说了算。”  
  “对不起,”路易斯说,“我不是故意没礼貌。主要是……”他欲言又止,“刚刚过去的这两个星期实在太累人了。我刚跑了一趟辛辛那提[],现在又要去夏洛特[]再拉一趟。”  
  随后他闭上嘴巴,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唯有如此才能给自己鼓足勇气。  
  “呃,我想说的是,这一趟车跑完之后我还有几天时间才会再次出车。平时我很少休息,通常是马不停蹄地跑来跑去,不过……这次我打算歇几天。我在想,要是你也去夏洛特的话……那儿离这里不远,往南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要是你愿意去那儿,又碰巧有一天空闲的时间。呃……或许我能请你吃顿晚饭,或者看个电影什么的。”  
  她再次伸过手去,“说定了。”  
  路易斯仍然没有握她的手。米莉安寻思,她得怎么做才能既碰到他的身体,又不显得放肆呢?捏一下他的耳朵?她想看到他的结局,她只需要触碰到他的皮肤……  
  不过这时,路易斯微笑着拉住了她的手。于是,她看到——  
  灯房的四周全是玻璃窗。其中一面玻璃窗上破了一个洞,风呼啸着从洞口钻进房间。远处雷声滚滚,灰色的光透过脏兮兮的窗户,照亮了路易斯的脸,一张满是血迹的脸。  
  外面传来海潮的声音。  
  这是一座灯塔的顶端。路易斯被绑在信号灯旁边的一把木椅子上,他的头顶上方是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光学仪器。两根棕色的电线缠着他的手腕,将他的手固定在椅子的扶手上,而他的双脚也同样被电线绑在椅子腿上。一条黑色胶带缠着他的额头,将他的脑袋紧紧绑在信号灯的基座发条上。  
  一个高高瘦瘦的男人慢慢靠近。他是个秃子,脑袋光光的,没有眉毛,甚至连睫毛都没有。  
  他的双手光滑细长,但其中一只手里却拿了一把长长的剖鱼刀。  
  男子端详着刀刃,仿佛在欣赏一把宝剑,尽管那刀刃上已经有了锈迹和豁口,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鱼腥味儿。  
  “放开我,”路易斯结结巴巴地喊道,“你是谁?你们是什么人?我没有你们想要的东西。”  
  “那已经无关紧要了。”男子不慌不忙地说。他带着某种口音,听起来有点像欧洲人。  
  男子的动作异常迅猛,他一把将剖鱼刀插进了路易斯的左眼。但是刀尖插得并不深,只是废了他的眼睛,却并没有伤及大脑。显然,光头佬是故意留有余地。路易斯疼得尖叫起来。光头佬随即又将刀拔了出来,刀尖离开眼睛时发出令人胆寒的抽吸声。  
  男子薄薄的嘴唇微微咧开,露出阴森的笑容。  
  他停了下来,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路易斯右眼的视线越过男子肩头,落在了他身后的什么东西上面。  
  “米莉安?”路易斯惊讶地问道,但他已经等不到任何回答。光头佬再次举起刀,扎向路易斯的右眼。这一次,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  
  剖鱼刀深深插进路易斯的眼睛,刺进了他的头颅。  
  ★精彩片段二★  
  “第一条规则,”米莉安说,“我只有在触碰到别人的皮肤时才会出现灵视画面,隔着衣服是没用的。所以我经常戴着手套,因为我不想每天都看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那一定很恐怖吧,”保罗说,“对不起,我是说,永远都不能靠近人、接触人,那应该很难忍受吧。”  
  “放松点,保罗。那没什么,我还受得了,毕竟我不是小孩子了。不过这就说到了第二条规则,或者第三条。我真应该把它们记下来。实际上,灵视是一次性的。在每个人身上我只能看到一次,并不是说每碰一次皮肤就重现一回。不过话说回来,有些画面的确能让我夜里做噩梦。”她顿了顿,努力不去想那些可怕的东西。而在她的脑海中,一幕幕血腥的、痛苦的、令人绝望的弥留之际却自己纷纷跳了出来。她心里有一座关于死亡的大剧院,舞台上的幕布永远是拉开着的,这里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死亡的剧目,演员是一具具白森森的骷髅。  
  “那,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保罗又问,“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就像飘浮在半空的天使?还是你化身成将死之人,以第一人称视角看到?”  
  “天使?那倒挺有意思的,我还能生出一对儿翅膀。”她擦掉眼角的一点眼屎,“这就说到下一条规则了。我永远是个旁观者,视角总是凌驾于画面之上,或者一侧。我对某些细节总能了如指掌,但别的就不行了。比如,我能清楚知道将死之人如何摆脱尘世的纷扰,而且清楚的程度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你也知道,有些死亡案例是没有任何征兆的,有的人也许只是摸了一下头就突然倒地身亡了,而这其中实际上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信息。别人觉得不可理解,但我却知道得一清二楚。我能准确知道是什么导致的死亡,脑瘤、血栓,或者只是被大黄蜂的毒针刺到了大脑皮层。”  
  “我还知道确切的时间,哪一年,哪一天,几点几分几秒。就像有人在宇宙的时间轴上插了一个红色的图钉,一目了然,奇怪的是,我看不到图钉。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也说不清楚。当然还有外部视觉线索。我曾看见一个女人的脑袋在麦当劳的停车场上爆掉了,我能看到竖在街角的某某大街或某某路的标志牌,能看到她穿着一件印有‘别惹得克萨斯’字样的T恤,而后我能利用福尔摩斯的演绎推理法解开谜底。或者上谷歌搜索。妈的,我爱死谷歌了。”  
  “嗯,一般是多长时间?”  
  “什么多长时间?”  
  “呃,你能看到多长时间,或者说你能看到多少情节?一分钟?五分钟?”  
  “哦,你说这个啊。我以前一直觉得是一分钟,六十秒,可后来发现并不尽然。有的长有的短,总之该看到多少我就能看到多少。车祸通常三十秒钟就能结束,但心脏病或者其他之类的,却有可能要持续五分钟以上。总之,我能看到整个死亡过程。匪夷所思的是,即便我看到的情景持续了四五分钟,可在现实中却只是一两秒钟的事儿。就好像一愣神儿的工夫我跳到了另一个时空,然后又跳了回来。这个问题我实在难以解释。”  
  保罗皱起了眉头,米莉安看得出来,即使有他叔叔的死作为印证,但他对米莉安仍是半信半疑。她不怪他,因为她本人也经常对自己产生怀疑。简单一点的解释,她是个神经病,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你是人们生命最后时刻的目击者。”路易斯说。  
  “说得好。”米莉安说,“不计其数的生命。夏天地铁里有多少人你知道吗?每个人都穿着短袖,车厢里全是胳膊,保罗。胳膊,死亡。那感觉就像西瓜皮擦屁股,没完没了。”  
  “你为什么不想办法阻止呢?”  
  “阻止什么?死亡吗?”  
  “对。”  
  米莉安轻声笑了笑,笑声中充满了讽刺和不屑,仿佛那是一个无比幼稚的问题。她把酒瓶递到嘴边,却并没有急着喝。  
  “为什么我不想办法阻止呢?”她玩味着这句话,“保罗,这就是最后一条,也是最残酷的一条规则了。”  
  她灌了一大口威士忌,继续说了下去。  
  ……      
				
 
				
				
					《时空旅人的诗篇》  第一章:遗失的星轨  寂静是这片荒原永恒的背景音,风卷起金黄的尘埃,在扭曲的残垣断壁间低语,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早已被遗忘的辉煌。伊芙琳,一位头发如同午夜天空般浓密的年轻天文学家,正独自一人站在这片被称为“静默之地”的废墟之上。她的名字,在古老的文献中,与“星辰的低语者”一同被提及。然而,此刻的她,却只能听到风的声音,而星辰,似乎早已沉默。  她的导师,那位被誉为“星语者”的埃德加教授,在一次对古老星象仪的修复尝试中失踪了。那台星象仪,据说是由一位早已消失的文明所建造,拥有观测和解读“宇宙低语”的能力。伊芙琳相信,教授并非牺牲,而是通过星象仪,进入了她所探寻的,时间与空间的缝隙。她手中紧握着教授留下的唯一线索——一张泛黄的羊皮纸,上面绘制着复杂的星图,以及一些她无法完全理解的符号。这些符号,仿佛是失落文明留下的密码,指向一个隐藏在时间长河中的秘密。  她此行的目的,便是要解开这些谜团,找回她的导师,并揭示那个古老文明为何会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然而,静默之地并非真正的无人之地。在这片荒凉之下,潜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险,以及一些对星辰奥秘有着不同追求的势力。  伊芙琳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和一股淡淡的硫磺味。她知道,她即将踏上的是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静默之地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由某种未知黑色金属构成的尖塔,尖塔顶部,一个破损的装置微微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她猜想,那就是教授失踪前研究的星象仪残骸,也是她此行的起点。  她开始仔细地审视羊皮纸上的星图,与周围的残骸进行比对。羊皮纸上的星图并非当下可见的星空,而是更加古老,甚至有些星体的位置与她记忆中的已知星图完全不同。这让她意识到,她所面对的,可能不仅仅是空间上的迷失,更是时间上的跨越。  “教授,”她低声呢喃,“你到底去了哪里?”  突然,一阵更为强烈的风吹过,卷起她脚下的沙砾,露出了隐藏在沙层下的一个金属圆盘。圆盘上刻满了与羊皮纸上相似的符号,而圆盘的中心,则是一个凹槽,尺寸恰好与她怀中佩戴的一块半透明的晶体吻合。这块晶体,是教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上面也刻着一些她从未见过的纹路。  伊芙琳的心跳开始加速,她将晶体取出,小心翼翼地放入凹槽。当晶体嵌入的瞬间,圆盘上的符号开始发出柔和的光芒,并缓缓旋转起来。紧接着,一阵低沉的嗡鸣声从尖塔顶部传来,似乎有什么东西被唤醒了。  她抬起头,望向那座巨大的尖塔,眼中闪烁着决心。她知道,她的旅程,就从这里开始了。  第二章:回响的低语  金属圆盘的嗡鸣声越来越响,光芒也愈发耀眼,在伊芙琳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光晕。她感到一股奇异的拉扯力,仿佛有什么东西要将她从现实世界中剥离。她紧握住羊皮纸,牢牢地盯着那不断旋转的符号,试图从中捕捉到一丝熟悉的规律。  突然,一阵眩晕袭来,周围的景象开始扭曲、模糊。静默之地的荒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流光溢彩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星尘构成的河流之中。她听到了无数低语声,它们交织在一起,却又无法辨别出具体的词句,更像是某种古老意识的共鸣。  当她再次站稳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这里不是荒原,也不是任何她所知的文明遗迹。巨大的、半透明的植物在周围生长,散发着微弱的、如同呼吸般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仿佛是百花与晨露的结合。头顶的天空,呈现出一种瑰丽的紫罗兰色,点缀着许多从未见过的星座。  她环顾四周,发现自己的衣物和装备都完好无损,而手中那张羊皮纸上的星图,此刻却与眼前的星空产生了惊人的吻合。她明白,她被带到了一个不同的时空维度,或者,是一个被遗忘在时间长河中的角落。  “这里是……哪里?”她喃喃自语。  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更加清晰的低语声。这一次,她听到了一个模糊的词语:“回响”。  她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每一步都充满了谨慎。她注意到,这里的植物似乎对她的存在有着某种感应,它们的光芒会随着她的靠近而增强,仿佛在欢迎她的到来。  在深入这片奇幻的区域后,她遇到了一处更为巨大的建筑,它不像静默之地的尖塔那样充满着残破的工业感,反而像是一个由活体生命构成的有机体。整个建筑仿佛是水晶与植物的结合,散发着柔和而强大的生命气息。建筑的入口处,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类似祭坛的结构,上面雕刻着与羊皮纸上相同的符号。  在祭坛前,她看到了一位身穿长袍的女性,她的容貌模糊不清,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但她的眼神却如同星辰般明亮。这位女性缓缓地看向伊芙琳,她的声音没有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她脑海中响起,如同回荡的钟声。  “欢迎你,时空旅人。”女性的声音平静而古老。  伊芙琳被这突如其来的回应惊住了,她意识到,这位神秘的女性,很可能就是她寻找的线索的源头。  “您……您是谁?”伊芙琳鼓起勇气问道。  “我并非‘谁’,而是‘什么’。”女性回答,“我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也是这‘回响之地’的意识。你手中的羊皮纸,是你导师的呼唤,也是你与此地产生连接的契约。”  “我的导师,埃德加教授,他在这里吗?”伊芙琳急切地问道。  “你的导师,如同我一样,也是‘回响’的一部分。他触碰了时间的奥秘,而时间的奥秘,并非是线性的,而是交织的。他并非消失,而是融入了更广阔的‘存在’之中。”  “融入?那么,我能找到他吗?”  “寻找,便是你此行的意义。但‘寻找’并非是简单的物理移动,而是对‘理解’的追寻。你手中的羊皮纸,它记载的并非固定的星轨,而是‘可能性’的轨迹。这些轨迹,会指引你穿梭于不同的‘回响’之间,去拼凑你导师的足迹。”  伊芙琳感到一阵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引导的希望。她知道,她必须理解“回响”的含义,才能真正找到她的导师。  第三章:星尘的记忆  “回响之地”的守护者,这位神秘的女性,指引伊芙琳来到了建筑内部。这里并非是物理空间,而是更加抽象的存在。她看到无数闪烁的光点在空中漂浮,每一个光点都仿佛承载着一段记忆、一个故事。这些光点,便是“回响”的具象化。  “你所见的,是时间长河中的片段,是文明的遗迹,是生命的痕迹。”守护者解释道,“你的导师,在触碰星象仪的那一刻,他的意识便开始分解,并融入这些‘回响’之中。要找到他,你必须学会读取这些‘回响’,并从中提取他留下的信息。”  伊芙琳的目光被一个特别明亮的光点吸引。当她靠近时,那光点瞬间放大,化作一幅清晰的画面。画面中,是她熟悉的实验室,她的导师埃德加教授正在修复那台巨大的星象仪。他脸上的表情专注而兴奋,仿佛即将揭开某个惊天秘密。  “这是……教授?”伊芙琳感到一阵激动。  “这是他‘存在’的一个回响。”守护者说道,“通过这个回响,你可以感受到他的情感,他的思维,甚至他所看到的景象。”  伊芙琳闭上眼睛,集中精神,试图从这个光点中汲取更多信息。她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教授的视角,感受到了他修复星象仪时的兴奋,也感受到了他即将触碰到某种未知力量时的敬畏。  “他似乎在寻找一个‘连接点’。”伊芙琳喃喃道,“一个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连接点。”  守护者点了点头:“每一个强大的文明,都有过对‘连接’的探索。他们试图理解宇宙的本质,试图与更广阔的意识沟通。你的导师,他继承了这份探索的精神。而星象仪,便是他尝试构建的‘桥梁’。”  接下来的日子里,伊芙琳便在这“回响之地”中,开始了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她学会了如何感知和读取那些漂浮的光点。有些光点是片段式的记忆,有些则是完整的事件重演。她看到了远古文明的兴衰,看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星辰的敬畏,也看到了那些为了探索未知而付出的牺牲。  她通过一个又一个“回响”,逐渐拼凑出教授的足迹。她看到了教授在不同的时空中留下的痕迹,看到了他留下的笔记、实验数据,甚至是他与一些她从未听闻过的生命体进行的交流。她发现,教授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稳定连接不同时间维度的“能量频率”,而这种频率,似乎与某种古老的“宇宙歌谣”有关。  “宇宙歌谣?”伊芙琳感到好奇。  “是的,宇宙并非静默的。”守护者解释道,“它始终在歌唱,歌唱着生命的诞生,歌唱着星辰的运转,歌唱着时间的流动。而我们,只是在试图倾听这份歌谣。”  伊芙琳手中的羊皮纸,也在这段旅程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上面的星图开始流动,符号也变得更加清晰,仿佛在回应着她对“回响”的理解。她意识到,羊皮纸并非是固定的地图,而是随着她的认知而变化的“导航仪”。  她也逐渐理解了,为何她的导师会失踪。教授并非被困,而是他选择了将自己的意识,分解并融入“回响”之中,以便能够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继续他的探索。他这样做,是为了获得更深层的理解,是为了找到那能够真正连接万物的“宇宙歌谣”。  一天,伊芙琳在一个特别黯淡的光点前停了下来。她感觉到一股熟悉的气息,是教授的。当她靠近时,那个光点开始散发出微弱的光芒,并逐渐凝聚成一个模糊的人形。  “教授!”伊芙琳激动地喊道。  那个人形慢慢清晰起来,正是埃德加教授,但他的身体,却像是由星尘构成的,带着一种飘渺而圣洁的光辉。  “伊芙琳……”埃德加教授的声音,带着一种全新的、更加深邃的共鸣,仿佛是由整个宇宙的声音汇聚而成,“你找到了我。”  第四章:歌谣的共鸣  埃德加教授的形象,已经不再是伊芙琳熟悉的那个略显苍老的学者,而更像是一个由星光和时间构成的存在。他的身体在“回响之地”中若隐若现,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教授,您……您还好吗?”伊芙琳眼中含着泪水,既有重逢的喜悦,也有对导师现状的担忧。  “我很好,我的孩子。”教授的声音依旧温和,但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宁静,“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存在’得更加真实。我不再局限于一个身体,一个时间和空间,而是成为了‘理解’的一部分。”  他伸出手,那只由星尘构成的虚幻的手,轻轻地触碰了伊芙琳的额头。伊芙琳感到一股温暖的信息流涌入她的脑海,那是教授的意识与她的连接。  “你做得很好,伊芙琳。你不仅找到了我,更重要的是,你理解了‘回响’的意义,你学会了倾听‘宇宙歌谣’。”  “宇宙歌谣?”伊芙琳重复道,她知道,这正是她导师此次探索的核心。  “是的。”教授的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穿透了“回响之地”的界限,看到了更广阔的宇宙,“宇宙并非寂静,它始终在以一种我们难以察觉的方式歌唱。这份歌谣,是所有生命、所有物质、所有能量的源头,是连接万物的纽带。星象仪,并非是为了操纵时间,而是为了放大我们对这份歌谣的感知能力。”  “那么,您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意识融入‘回响’之中?”伊芙琳问道,“难道就不能直接找到歌谣吗?”  “直接寻找,如同试图用一只杯子去盛满整个海洋。‘回响’,是歌谣分解后的碎片,是它在不同时空留下的印记。只有通过理解这些碎片,才能最终领悟到整首歌谣的旋律。我的存在,如今便是歌谣的一部分,而你,也将成为倾听者。”  教授指了指伊芙琳手中的羊皮纸,那张纸上的星图此刻已经完全清晰,并散发出淡淡的金色光芒。  “这张羊皮纸,它记录的并非是星轨,而是‘共鸣点’。每一个共鸣点,都代表着一个能够让你更接近‘宇宙歌谣’的节点。当你抵达这些节点时,你将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歌谣的存在。”  “我该如何做?”伊芙琳感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倾听。”教授的声音变得更加悠远,“用心去倾听,用你的灵魂去感受。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去追寻那隐藏在万物之下的共通之处。每一次的共鸣,都会让你与歌谣的联系更加紧密,也会让你更接近‘连接’的本质。”  伊芙琳感受到,埃德加教授的力量正在逐渐减弱,他的身影变得越来越模糊。  “教授!您要去哪里?”她焦急地问道。  “我并非离去,伊芙琳。我只是更加深入地融入了歌谣之中。我的存在,将与歌谣一同,指引你前行。”教授的声音如同最后的回响,逐渐消失。  “记住,我的孩子。”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她脑海中响起,这是教授最后的嘱托,“当所有的‘回响’都指向同一个旋律时,你便找到了‘连接’的答案。”  伊芙琳站在原地,手中紧握着羊皮纸。她知道,她的旅程并未结束,而是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阶段。她不再是单纯的寻找者,而是成为了“宇宙歌谣”的继承者,一位新的“倾听者”。  她抬起头,望向紫罗兰色的天空,这一次,她听到了,虽然微弱,但却真实存在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是所有星辰在低语,是所有生命在共振,是整个宇宙在歌唱。她知道,她已经踏上了通往“连接”的道路,而她的导师,将永远是她心中最亮的星辰,指引着她,倾听那永恒的“宇宙歌谣”。  她开始迈步,沿着羊皮纸上那闪烁的金色光芒,走向未知的远方,去寻找那能够连接一切的,最初的旋律。静默之地,已然变成了她旅程中一个遥远的传说,而她,正走向一个更加浩瀚的,充满回响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