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作孚年譜長編(套裝上下冊) [The Chronicle of Lu Zuofu]

盧作孚年譜長編(套裝上下冊) [The Chronicle of Lu Zuofu]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守廣 著
圖書標籤:
  • 盧作孚
  • 民國史
  • 地方史
  • 人物傳記
  • 近代史
  • 企業傢
  • 教育傢
  • 社會活動傢
  • 曆史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39264
版次:1
商品編碼:11450735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The Chronicle of Lu Zuofu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60
套裝數量:2
字數:144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盧作孚是中國近代著名企業傢,他以創辦民生實業公司和開創嘉陵江三峽地區的近代化事業而著稱於世,被毛澤東列為不應忘記的四位近代實業界人士之一。《盧作孚年譜長編(套裝上下冊)》根據大量檔案、期刊、報紙、民生公司及其相關企業的有關報告等大量第一手資料,並參考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年譜資料長編形式,記述瞭從1893年齣生到1952年59年間盧作孚的個人生平、事跡、思想、事業、著作、交往以及相關的重大史實,並有少量作者根據史實而作的分析、評議,資料翔實,語言簡潔、流暢,《盧作孚年譜長編(套裝上下冊)》資料豐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可供學術界和企業界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上捲
譜前
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齣生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l歲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2歲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3歲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4歲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5歲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6歲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7歲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8歲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9歲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10歲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11歲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12歲
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13歲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14歲
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15歲
1909年(清宣統元年)16歲
1910年(清宣統二年)17歲
1911年(清宣統三年)18歲
1912年(民國元年)19歲
1913年(民國二年)20歲
1914年(民國三年)21歲
1915年(民國四年)22歲
1916年(民國五年)23歲
1917年(民國六年)24歲
1918年(民國七年)25歲
1919年(民國八年)26歲
1920年(民國九年)27歲
1921年(民國十年)28歲
1922年(民國十一年)29歲
1923年(民國十二年)30歲
1924年(民國十三年)31歲
1925年(民國十四年)32歲
1926年(民國十五年)33歲
1927年(民國十六年)34歲
1928年(民國十七年)35歲
1929年(民國十八年)36歲
1930年(民國十九年)37歲
1931年(民國二十年)38歲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39歲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40歲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41歲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42歲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43歲
下捲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44歲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45歲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46歲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47歲
1941年(民國三十年)48歲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49歲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50歲
……
後記

精彩書摘

  1915年(民國四年)22歲
  1月18日  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於嚮中國提齣二十一條侵略要求。
  2月22日  袁世凱為加強對四川的控製,任命陳宦擔任四川軍務會辦。
  5月1日  袁世凱任命陳宦為署理四川巡按使。
  5月7日  日本政府嚮北京國民政府提齣最後通牒,限5月9日午後6時前給齣令其滿意的答復。日本提齣的二十一條侵略要求,引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5月8—13日  北京政府令署理四川巡按使陳宦監督四川省司法行政和財政事宜。
  上半年  盧作孚仍在上海學習和考察,在上海的生活是艱苦,其生活來源除瞭傢中寄來的零星花費外,就是靠寫文章得來的少量稿費維持①。
  8月25日  袁世凱特任陳宦為成武將軍督理四川軍務,這樣陳宦就控製瞭四川的軍政大權。將鬍景伊以毅威將軍名義,調北京②。
  8月  楊度等人組成籌安會,大肆鼓吹帝製。
  9月  《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從1916年9月第2捲第1期改名為《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興起。
  鞦  經過與四川省閤川縣縣中校長劉極光聯係,盧作孚被聘為該校數學教師,於是他決定迴川。惜因路費不足,乘船至湖北宜昌後,盧作孚改道經恩施、利川步行迴重慶。到達閤川時,已經是初鼕時節,盧作孚遇到的是全傢十幾個人正掙紮在缺衣少食的睏境之中,而閤川縣中數學教師職位早已另聘他人。此後一段之間,盧作孚仍給上海和四川的報紙寫一些通訊,以勉強維持生計。
  11月19日  四川國民大會代錶在選舉監督陳宦的監督下就國體問題舉行投票,結果全體一緻贊成所謂君主立憲,這是袁世凱復闢帝製活動中僞造民意的錶現形式之一。
  12月12日  袁記國民大會公然宣布恢復帝製。後來盧作孚在談及袁世凱帝製自為過程中左右輿論,僞造民意的種種醜惡行為時說:“所謂討論者,自討白論;贊成者,自贊自成;錶決者,自錶白決;請願者,自請自願”。
  12月25日  蔡鍔、唐繼堯、李烈鈞、戴勘等人在雲南組織護國軍武裝討袁,護國軍第一軍以蔡鍔為總司令,羅佩金為總參謀長,進攻四川,李烈鈞為第二軍總司令,進攻廣東,戴勘為第三軍總司令,經貴州進攻四川,護國戰爭爆發。
  ……

前言/序言


《曆史的航道:中國近代實業傢的探索與抉擇》 第一章:風雲際會下的實業萌芽 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角,深入剖析瞭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近代社會在內憂外患中尋求工業化和現代化轉型的復雜曆程。彼時,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叩開瞭古老帝國的大門,傳統士紳階層麵臨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艱難抉擇。本書不聚焦於政治風雲的跌宕起伏,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懷抱實業救國理想的先驅者們,他們如何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摸索前行,點燃瞭中國民族工業的星星之火。 第一節:時代背景與思想土壤 首先,作者詳盡梳理瞭清末民初的社會經濟結構。在這個結構中,農業仍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手工業在洋貨的衝擊下步履維艱。民族資産階級的産生,不僅是經濟現象,更是一種深刻的社會思潮的體現。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使得一部分有識之士將希望寄托於經濟領域的革新,認為隻有建立起強大的物質基礎,纔能談論政治的近代化。 本書細緻描繪瞭這一時期重要的思想流派,如早期教會學堂的西學傳播、洋務運動的遺産繼承,以及後來的實業救國論的興起。著重分析瞭“商戰”觀念如何滲透到知識分子和地方實業傢的頭腦中,促使他們認識到,産業的競爭即是國傢命運的競爭。這種思想上的準備,為後續的實業傢行動提供瞭理論支撐。 第二節:早期工業化的艱難起步 本章著重考察瞭中國近代工業的萌芽階段,特彆是紡織業、麵粉業和航運業的早期發展。這些行業往往是民族資本最早涉足的領域,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資本積纍薄弱、技術依賴進口、市場競爭激烈,且時刻受到官僚資本和外國資本的雙重擠壓。 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還原瞭早期企業傢們如何剋服貸款難、人纔匱乏、設備采購受阻等諸多難題。例如,在麵粉業中,如何與洋麵粉的傾銷進行抗爭;在紡織業中,如何通過引進而非仿製的方式,逐步建立起自身的生産體係。這些早期的實踐,雖然規模有限,卻為日後中國工業化的規模擴張奠定瞭最初的組織經驗和人纔儲備。 第二章:資本的積纍與視野的拓展 隨著清朝覆滅和民國初建,雖然政局動蕩,但經濟領域卻齣現瞭一段相對寬鬆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地方性、區域性的實業集團開始崛起,其規模和影響力遠超洋務運動時期。本書將重點分析這一階段,資本是如何在特定地域和特定行業內實現快速積纍的。 第一節:區域經濟的勃興 長江中下遊地區,特彆是上海、天津、武漢等通商口岸,成為民族資本的集聚地。這些地區的實業傢,往往與地方士紳和新式知識分子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他們擅長利用“集股集資”的方式,打破瞭傳統傢族式經營的局限,使得資本運作更為靈活。作者比較瞭不同地域實業傢的投資偏好,例如南方沿海地區更傾嚮於輕工業和金融業,而北方和內陸地區則更注重基礎建設和重工業的初步嘗試。 第二節:嚮現代企業製度的初步邁進 麵對國際市場的挑戰,中國早期的實業傢們開始學習和藉鑒西方的公司管理製度。本章詳細考察瞭股份製公司的建立過程、董事會的運作模式以及早期法律對公司産權的界定。雖然許多企業仍帶有濃厚的傢族色彩,但從形式上引入現代企業治理結構,是其成熟的重要標誌。同時,也探討瞭早期金融機構(如各類銀行、錢莊)如何配閤實業發展,提供必要的信貸支持和結算服務。 第三章:危機與轉型:民族工業的夾縫求生 進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中國民族工業迎來瞭更為嚴峻的考驗。一方麵,國民政府力圖整閤經濟資源,試圖發展官僚資本;另一方麵,日本等國的經濟侵略加劇,使得民族工業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第一節:抗戰前夜的工業布局 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中國的一些實業傢已經具備瞭相當成熟的産業布局,開始嚮基礎工業和戰略性工業滲透,例如鋼鐵、電力和化學工業。本書特彆關注瞭這些領域,分析瞭民族資本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力圖打破洋人對重工業的壟斷。然而,這些努力往往受製於資金鏈的脆弱性和技術專利的壁壘,其發展速度遠不及輕工業迅猛。 第二節:戰時經濟的重塑與內遷 抗日戰爭爆發後,大量沿海工業中心被日軍占領,這對民族工業造成瞭毀滅性的打擊。本章重點描述瞭中國實業傢們所經曆的“內遷”史詩。他們如何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將機器設備、技術人員和管理經驗,從沿海轉移至西南後方,維持生産的持續性。這種大規模的工業遷移,不僅是經濟行為,更是民族意誌的體現。在後方,他們學會瞭在物資匱乏和政府管製下進行生産,這為戰後的工業重建積纍瞭寶貴的經驗。 第四章:實業傢的精神遺産 本書的結論部分,超越瞭單純的經濟史敘事,探討瞭近代中國實業傢群體的精神風貌和曆史定位。他們不同於傳統士大夫,也不同於後來的政治精英。他們是行動派,是用資金和汗水丈量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建設者。 第一節:教育與社會責任 許多實業傢深知“人纔是根本”,他們熱衷於創辦實業學校、培養技術工人,並將利潤反哺於教育事業。這種“興教報國”的理念,構成瞭他們職業倫理的核心。此外,他們在賑災、慈善以及城市建設中扮演瞭重要的社會角色,體現瞭早期資産階級對社會進步的責任感。 第二節:曆史的評價與反思 曆史對這些實業傢的評價是復雜的。他們既有篳路藍縷的開拓精神,也難以避免受製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在某些方麵展現齣局限性。本書力求客觀評價他們在中華民族工業化道路上所做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以及他們所麵臨的無法完全剋服的結構性睏境,為理解中國近代經濟史提供瞭一個基於實業實踐的獨特視角。全書旨在呈現一個立體、鮮活的中國近代實業圖景,他們是推動曆史巨輪前行的重要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讀《盧作ucchini年譜長編》的過程,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深度對話。我並非曆史學專業齣身,但書中豐富的史料、翔實的記載,以及作者鞭闢入裏的分析,讓我對盧作ucchini先生的每一個決策、每一次行動,都有瞭全新的認識。我驚嘆於他在那個貧瘠落後的年代,如何憑藉一腔熱血和卓越的纔乾,開創瞭無數的“第一”。從創辦教育機構,到投身社會改革,再到在戰亂年代堅守教育陣地,他的每一步都走得異常堅定而充滿智慧。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並沒有將盧作ucchini先生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缺的神祇,而是真實地展現瞭他作為一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彷徨、堅持與超越。那些細緻入微的描寫,那些隱藏在曆史事件背後的情感波動,都讓我對這位偉人的人格魅力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意。這套書不僅僅是一部年譜,更是一部關於理想、責任與擔當的史詩。

評分

坦白說,在拿起《盧作ucchini年譜長編》之前,我對盧作ucchini先生的瞭解,僅限於“創辦鄉村教育”這一項成就。然而,這套書徹底顛覆瞭我原有的認知。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到盧作ucchini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我看到瞭他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的憂國憂民情懷,看到瞭他作為一位教育傢的遠見卓識,看到瞭他作為一位社會活動傢的雷厲風行。書中對他在艱難歲月中,如何堅持辦學,如何剋服重重睏難,如何將一腔熱血傾注在教育事業上的描寫,令我為之動容。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幅生動的曆史畫捲,將那個時代的麵貌,以及盧作ucchini先生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展現得淋灕盡緻。我仿佛能聽到他擲地有聲的呐喊,感受到他為民族未來燃燒的激情。

評分

拿到這套《盧作ucchini年譜長編》時,我首先被它厚實的裝幀和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作為一名對民國時期曆史人物尤其是教育傢、社會改革傢群體頗感興趣的普通讀者,盧作ucchini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但對其生平細節的瞭解,卻始終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段和二手資料中。一直以來,我都渴望能有一部係統、詳實的作品,能夠帶領我深入這位偉大人物的思想世界和豐富人生。這套《盧作ucchini年譜長編》無疑滿足瞭我這一長久以來的願望。從翻開第一頁的那一刻起,我仿佛就置身於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跟隨盧作ucchini先生的腳步,見證他如何從一位充滿理想的青年成長為中國近代教育的巨擘,如何一手創辦瞭著名的四川教育事業,如何以超凡的魄力和遠見,為民族的復興貢獻瞭畢生的心血。書中的每一個字句,都透露著作者嚴謹的考證和深厚的學養,將一個鮮活、立體、充滿魅力的盧作ucchini呈現在讀者麵前。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位文學愛好者而言,閱讀《盧作ucchini年譜長編》的體驗,更像是在品讀一部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盧作ucchini先生的一生,本身就充滿瞭傳奇色彩。這套書以其詳實的數據、考究的史料,將這位民國巨子的生命曆程,描繪得栩栩如生。我驚嘆於他思想的深度和行動的廣度,他不僅在教育領域取得瞭輝煌成就,在社會改革、文化建設等方麵也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書中對於他人生中每一個重要轉摺點,每一次重大決策的細緻梳理,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他為何會做齣那樣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背後所蘊含的深意。讀罷此書,我不僅對盧作ucchini先生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更被他身上那種不屈不撓、追求真理、奉獻社會的精神所深深感染。這本書,不僅僅是史料的堆砌,更是對一位偉大靈魂的緻敬。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近代史尤其是教育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部能夠係統性地梳理盧作ucchini先生一生軌跡的著作。在閱讀《盧作ucchini年譜長編》之前,我對這位偉大的教育傢的瞭解,多半來自於一些碎片化的文獻和口述史料,總覺得不夠完整和深入。而這套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長久以來的一個重要空白。它以極其宏大的視野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將盧作ucchini先生從齣生到逝世的漫長人生,按照時間順序,以編年體的形式,細緻入微地進行瞭梳理和呈現。書中不僅包含瞭大量的原始文獻資料,還穿插瞭作者的獨到見解和分析,使得整部作品既有紮實的史料支撐,又不乏思想的深度和人文的關懷。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盧作ucchini先生教育思想形成過程的闡述,以及他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挑戰和應對策略的描寫。

評分

最近對盧作孚還有興趣,於是收羅瞭關於他的書。這兩本年譜寫得好。書也厚!印刷紙質不錯

評分

最近對盧作孚還有興趣,於是收羅瞭關於他的書。這兩本年譜寫得好。書也厚!印刷紙質不錯

評分

評分

好得很

評分

好得很

評分

評分

評分

最近對盧作孚還有興趣,於是收羅瞭關於他的書。這兩本年譜寫得好。書也厚!印刷紙質不錯

評分

最近對盧作孚還有興趣,於是收羅瞭關於他的書。這兩本年譜寫得好。書也厚!印刷紙質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