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藏,青海,新疆,台湾,钓鱼岛,港澳,内蒙古,不包邮
基本信息
书名:水工艺设备基础 《第二版》
定价:38.00元
作者:黄廷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112106912
字数:428000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过去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全国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研讨会上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水工艺设备基础》(版)内容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与修订。
本书包括基础知识篇和水工艺设备篇两部分,基础知识篇主要讲述与水工艺设备的制造、设计、工艺特点、适用条件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的分类、性能,材料的腐蚀防护原理,常用的腐蚀防护方法,材料的保温,以及容器应力基本理论、机械传动原理、机械制造加工及热量交换理论等;水工艺设备篇则以讲述水处理工艺用设备的分类、组成、特点及使用条件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包括容器(塔)设备、搅拌设备、曝气设备、换热设备分离设备、污泥处置设备以及投药设备,对水处理工程中涉及的通用设备及特种设备,本书未做介绍。
本书可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篇 基础知识
第1章 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
1.1 金属材料
1.2 无机非金属材料
1.3 高分子材料
1.4 复合材料
思考题
第2章 材料设备的腐蚀、防护与保温
2.1 材料设备的腐蚀与防护
2.2 设备的保温
思考题
第3章 水工艺设备理论基础
3.1 容器应力理论
3.2 机械传动理论
3.3 机械制造工艺
3.4 热量传递与交换理论
思考题
第2篇 水工艺设备
第4章 水工艺设备的分类
4.1 通用机械设备
4.2 专用设备
第5章 容器(塔)设备
5.1 压力容器法兰
5.2 管法兰
5.3 支座
5.4 安全泄放装置
5.5 填料及其支承装置
5.6 布水(气、汽)装置
思考题
第6章 搅拌设备
6.1 搅拌设备的用途及分类
6.2 机械搅拌设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6.3 水处理工艺中常用的机械搅拌设备
思考题
第7章 曝气设备
7.1 曝气设备的用途及分类
7.2 表面曝气设备
7.3 空气压缩机与鼓风机
7.4 鼓风曝气设备
7.5 水下曝气设备
7.6 其他曝气方式
思考题
第8章 换热设备
8.1 换热设备的功能和分类
8.2 常用换热器的构造和特点
8.3 换热器的适用条件和选型
8.4 换热器计算
思考题
第9章 分离设备
9.1 分离设备的用途及分类
9.2 气浮分离设备
9.3 筛滤设备
9.4 膜分离设备
9.5 其他分离设备
思考题
第10章 污泥处置设备
10.1 排泥设备
10.2 污泥浓缩与脱水设备
思考题
第11章 计量与投药设备
11.1 计量设备
11.2 投加设备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那种层层递进的惊喜。起初,我以为它会偏重于历史案例的罗列,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建构有效沟通体系”的操作手册,只不过它的背景设定在了军事领域。作者没有停留在描述“说了什么”,而是着重分析了“为什么这么说会有效”以及“如何确保信息不失真地抵达目标受众”。书中对于“指令的清晰度与执行效率”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了非常有趣的数学模型化尝试,虽然我不是军事专家,但那种逻辑严密的推导过程,让我对“精确沟通”有了全新的敬畏之心。特别是关于信息熵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虽然技术性稍强,但作者用生活化的比喻将其解释得非常透彻,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语言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信息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佳作。它教会我,在任何需要快速反应的场合,模糊的表达都是最大的敌人。
评分这本《平易近人——的语言力量(军事卷)》读起来真是一次非常及时的思想洗礼。我原本以为军事题材的书籍无非是那些生硬的战术分析或者枯燥的装备介绍,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巧妙地将语言的力量与军事思想深度融合,探讨了如何在复杂的军事环境下,通过精确、有力的言辞来影响决策、鼓舞士气,乃至达成战略目标。尤其是书中对“话语权”的剖析,让我意识到,战场上的交锋不仅仅是火力的对决,更是信息和意志的较量。作者引用了大量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沟通案例,无论是战前动员的演讲,还是战时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都体现了语言的“隐形武器”作用。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它没有故作高深地使用大量晦涩的军事术语,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军在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许多关于沟通艺术的精髓。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这种力量的运用,能帮助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把握沟通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因言辞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损失。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军事人员看的教科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有效影响他人的实用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是有点冲动的,当时被“平易近人”这四个字吸引了,心想军事类的书应该很枯燥,希望这本书能有一点不一样的解读。果然,它的确做到了“平易近人”,但绝不是内容上的肤浅。它成功地将军事战略的复杂性,通过语言这个媒介进行了有效的“翻译”和“简化”,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那些高层决策背后的沟通逻辑。我最喜欢它探讨的“非语言信息”与口头表达的协同作用。在战场这种信息不完全透明的环境下,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所传递的信息量,有时比长篇大论更有效。这本书细致地梳理了这些隐性沟通渠道,并解释了军事组织中如何建立一套统一的、高效的“符号系统”来确保指令的准确传达。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全书的论证非常扎实可信。读完后,我开始留意自己日常交流中那些不经意流露出的肢体语言和语气变化,真正体会到了“言传身教”的深层含义。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那些伟大的领袖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口才来凝聚人心的,所以当我翻开这本关于“语言力量”的书时,内心充满了期待。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提供的视角非常独特——聚焦于“军事卷”,但其核心的洞察力完全可以泛化到所有需要强大领导力的领域。它深入剖析了在高度压力、生死攸关的军事场景下,语言的每一个细微差别是如何被放大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危机公关中的语言策略”那一章节印象深刻。面对突发事件,如何用最简洁、最能建立信任感的语言来稳定军心、安抚民众,真的是一门大学问。书中对比了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案例,展示了那些擅长使用象征性语言和情感驱动语言的指挥官,是如何在逆境中创造奇迹的。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那种非常严谨的学术派,但又不失文学性的流畅,读起来让人感到既有深度又有速度感,仿佛被一位博学的历史学家牵着手,走过了一条条充满智慧的语言长廊。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出版信息看起来就非常正统,湖北新华书店2017年正版,质量上乘,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抛开这些外在因素,内容上,我最欣赏它对“士气与语言激励”的深刻洞察。军事行动中,维持高昂的士气是比武器装备更重要的“燃料”。这本书花了大量篇幅探讨了如何使用具有长期穿透力的修辞手法,来构建一种持续的集体认同感和使命感。它不是那种短暂的、煽动性的口号,而是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历史叙事的深层沟通。我感觉自己仿佛在阅读一本关于“如何塑造团队文化”的领导力经典,只是它的试验场被设定在了最严酷的军事环境下。这种跨领域的借鉴意义,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军事卷”的范畴。它以军事的极端情境为参照系,帮助我反思在日常团队协作中,我们是否真的充分利用了语言来强化团队的内在凝聚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