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看特里尔,蒋介石看克罗泽。
全新精装版,图文典藏本,全新修订,胶版双色印刷。
内附珍贵老照片,重现蒋介石起伏人生,展示西方视角下真实蒋介石。
本书为西方的传记作家赖恩·克罗泽经典之作,被誉为第一部真正尊重历史与当事人的蒋介石传记,堪称当今世界经典的蒋介石传记版本,是西方蒋介石研究的高峰之作,以第三方的立场,“客观”、“犀利”、“敏锐”的观点,并配以大量披露的历史资料,全面、完整、深入地描绘了蒋介石波澜起伏、大是大非的一生。
本书在国外出版以来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被美国的图书评论杂志《图书馆》誉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公允、客观的评述蒋介石的传记作品”。
作者深入探索历史的真实与复杂,多次亲自赴台会晤蒋介石本人,与国民党上层要员频繁接触,专访过蒋经国、陈立夫、王世杰等人,并搜集了大量有关蒋介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进行了严谨、扎实的考证,全面探讨了不同时期蒋介石的个人经历、思想性格、政治作为及治国方略等,不仅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蒋介石,也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大变革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历史脉搏。
作者深入探索历史的真实与复杂,多次亲自赴台会晤蒋介石本人,与国民党上层要员频繁接触,专访过蒋经国、陈立夫、王世杰等人,并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蒋介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进行了严谨、扎实的考证,全面探讨了不同时期蒋介石的个人生平、思想性格、政治作为及治国方略等。对于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蒋介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布赖恩·克罗泽,美国当代历史学者兼政治传记作家,被公认为是采访、撰写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作家。其他代表作有《戴高乐将军传》《斯大林生平》等。
封长虹,中国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历任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会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军法学会会员、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军事战略、中国外交政策、国际战略环境、美欧安全战略、美国军事战略、国际军控与裁军、国际法与战争法等。
主要研究成果:《国际战略环境及军事战略思考》《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军事战略方针》《关于应付未来信息战的战略思考》《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21世纪的战争形态与战争样式》《美国“先发制人”战略会给世界带来什么》等。
★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
——布赖恩·克罗泽
第一章 保守的革命者
第二章 革命时机已经成熟
第三章 求学日本
第四章 动荡与背叛
第五章 走近共产国际
第六章 孙中山逝世前后
第七章 北伐
第八章 上海事变
第九章 蒋氏再婚
第十章 蒋“统一”中国
第十一章 失去的革命
第十二章 命运自定
第十三章 毛泽东的崛起
第十四章 日本和西安事变
第十五章 日本全面侵华
第十六章 日本陷入困境
第十七章 蒋介石和他的同盟者
第十八章 战争结束
第十九章 马歇尔使命的失败
第二十章 蒋介石引退
第二十一章 蒋介石失去大陆
第二十二章 避难之地
第二十三章 最后二十年
第二十四章 对蒋介石的评价
后记
第一章保守的革命者
蒋介石两眼长得炯炯有神,经常留着光头,蓄着短须,带有一股军人的风度。
但是,他的神情却不可思议--这并非因为他不善言辞,而是因为他总是挂着一脸中国人特有的谦恭的微笑。
他演讲时带有浓重的浙江口音,声音高亢,语调急促。这使得他有别于来自其他省的大多数僚属和追随者。
蒋介石从不费心思去学习北京话--标准的汉语,更不用说外语了。他掌权之后每月要向规模宏大的孙中山纪念会致辞。虽然他的方言刺耳难懂,但与会者却不得不洗耳恭听。此时的蒋,不仅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而且是一个典型的浙江人。
蒋介石不接受外国的影响,却娶了一位中国基督教牧师的女儿,她受过美国教育,后来一直担任蒋的随身翻译。蒋介石不懂外文,他的官方传记作家董显光,20世纪20年代后期曾给他做过数月英文教师。
董后来披露说:“蒋公因政务繁忙,很快放弃了英语。”蒋介石后来教育其子蒋经国吸取他的教训,要学好外语。
蒋经国在《我的父亲》一书中引用了1922年和1923年他父亲的几封信。这些信要求他必须掌握英语。1943年,当蒋经国三十五六岁时,他父亲还致信要求他每周花六小时学习英语,尤其是英语语法与阅读。
老蒋乐观地说:“吾儿俄文基础良好,学习英文必易。”
蒋夫人宋美龄是举世闻名的美人,根据台湾的官方传记,她是蒋的第二任妻子,事实上如果把1912年蒋的一位侧室算上,她则可说是蒋的第三甚至第四任妻子。
蒋委员长及其夫人的确在民众中树立了无懈可击的美满姻缘形象。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他的青春之火正熊熊燃烧。
然而,青年时代的蒋介石,是个有名的风流人物,对上海的青楼了如指掌。他一方面放荡不羁,另坚持克己自律。
他的确是一个意坚志强的孔道徒子。由于与基督徒结婚,他又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在他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中,此种怪诞的姻缘屡见不鲜。此外,其他许多事情同样是人们了解蒋的生平与性格的关键。他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是“革命之父”孙中山的信徒。他也因此自诩为一个革命家。
蒋介石以为,革命就是民族主义,对内推翻封建皇帝,对外结束民族屈辱。但是,在其他方面,在关于国家组织学说、社会行为方式以及中国传统社会和森严的等级制度等方面,蒋介石却是一个顽固的保守主义者。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反动分子。
尽管蒋介石参加过推翻清朝的革命,但他无法理解革命的勇往直前与锐不可当之势。
他徒劳地阻止革命潮流的进一步发展,企图在军阀混战中夺取政权而黄袍加身。
蒋介石最后失败了,他被迫下野,并失去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而被迫逃至台湾,建立起他的避难所。
早期的葡萄牙探险家曾称台湾为“美丽的岛屿”。蒋介石晚年统治着一个微型的“大国”。他身后留下了一个富饶繁荣的工业化台湾。
每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总统”都要主持双十节纪念民族主义革命。接之而来的是蒋家及其追随者于10月31日为蒋介石祝寿。
每年元旦,他总要向全民发布文告,宣扬“反攻大陆”。在他漫长生涯的最后两年里,他两腿瘫痪,从而不再会客。他的文告只好停而不发或由人代发。
1975年4月5日,星期六,87岁的蒋介石逝于心脏病,而大陆则依旧没有“光复”。
不仅如此,他拒不承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却进入了联合国,而他自己的“中华民国”则被赶了出去,屈辱与失败纷至沓来。
与一些军人政治家如戴高乐、佛朗哥及其他独裁者一样,蒋介石与他的国家紧密相连。
他的观点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但他确实为实现他的野心奋斗了终生。1925年孙中山逝世时,蒋的名字并未被列入继承者的名单。然而,他已建立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他是黄埔军校校长,黄埔毕业生被他塑造成自己的古罗马式禁卫军。他统率的国民军从广东出发进行北伐,不到两年便终于在名义上征服并统一了中国。那些分省割据的军阀有的战败投降,有的改旗易帜,表示归附。
但是,胜利是暂时的,在后来的十年里,蒋一直只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领袖,但绝不是中国无人挑战的统治者。
在蒋的早期生活中有两件事是不可忽视的,一是1923年年底,蒋率领代表团访问莫斯科,回国之后他对俄国人很不信任,从而对共产主义仇恨万分。
但是革命之父孙中山的意见则不同,他摒弃了蒋的建议,从而求助于布尔什维克的使者鲍罗廷,让鲍罗廷当顾问,仿效苏联共产党改组国民党。
另一件事至今仍没有完全披露,即1912~1922年的十年,蒋介石在上海做股票生意经纪人的经历。那时候,蒋介石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卒。但在19世纪20年代初,上海的股票生意控制在上海黑社会青帮的手里,蒋与那些银行家和商人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虽然他没有正式加入青帮),于是上海成了蒋介石的第二个权力基地。
蒋介石与他那些富有的保护者进行交易:他们资助他的革命,而他则防止左派分子进政府。蒋与宋美龄的婚姻也是这种交易的产物。
1927年,蒋先后在上海与广东摧毁了共产党的地方政权。七年之后,在国民党的强大压力下,毛泽东被迫率领农民军队进行传奇式的长征,抵至荒僻的延安窑洞。
毛在延安窑洞里向蒋发动挑战,并最终打败了这位国民党领袖。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7年又开始征服中国。在日本的挑战面前,蒋介石并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或爱国者;在他的军事战略中,摆在首位的敌人总是共产党,其次才是日本人。
他认为共产党是叛逆者,必须先征服他们;只有先安内,统一中国,才能抵御日本人。结果这个做法导致了1936年的西安事变。少帅张学良绑架了蒋,要求他停止“剿共”,开始抗日,西安的一些激进分子要求杀蒋谢罪。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九年前国民党在上海追捕的周恩来担保了蒋的获释,同时蒋也答应抗日。然而,在蒋的心里,首位的敌人仍是共产党。
日本侵略中国之时,蒋介石的权力与地位正处于顶峰,他领导国民党已达十年之久。尽管他还没有完全统治全中国,但他的权力是其他对手无法相比的。
1938年,董显光著的官方性的蒋介石传记出版时,把蒋吹捧为我们时代“亚洲大陆最伟大的军人政治家”。
然而,世界上的政治家没有一个像蒋介石那样,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威风扫地,名落千丈。在董的蒋介石传记出版11年之后,蒋家王朝被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彻底粉碎。国民党及其军队不得不逃至台湾避难。
上面所讲的两件事情是给蒋介石带来灭顶之灾的根本原因,但并非全部原因。蒋介石的秘史具有双重性。他是如何登上权力之峰的?又是如何从顶峰跌落下来的?最后又是如何在弹丸之地台湾岛上恢复统治并保持终生的?
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从蒋介石复杂的个性和非凡的特点入手。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其他军人政治家一样,蒋介石是个无所畏惧的人,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这样。
在决策时他虽然有时会瞻前顾后,但一旦作出决策,他就会毫无顾忌地以惊人的速度加以实施。那些向他挑战的人都一个个先后被处死或投入牢狱。
在军事谋略方面,蒋介石受过良好的训练,久经沙场,但他只是一个战术家而非战略家。他的真正天才是善于搞政治阴谋。观其一生,他总是使各个派系互相敌视,对自己的追随者也是疑心重重。按照儒家的传统,他是个脱离人民的人。
但有两个人对他来讲是例外--他的第三任妻子宋美龄和儿子蒋经国,蒋介石只信任他们二人。于是他的僚属及其助手们总是人心惶惶,不敢对他讲真话。
尽管他笑脸常开,但他的性情变化无常,令人难以捉摸。因此,他周围的人在他面前都畏惧三分,总是唯唯诺诺,点头称“好”。据说,他年轻时经常欺凌原配妻子,后来也是喜怒无常。
有一次他在家看的一部电影冒犯了他,他马上呵斥放映师立即关掉放映机,而每当这时他都会暴跳如雷,掀翻茶几,摔烂茶杯。
蒋介石古板、暴戾、神秘的性格并非人们虚构。从1936年起,他与烟酒绝缘,外国来访者发现蒋已不饮中国烈酒,而换了白开水。战时,他的早点是牛奶和清茶。他不爱赌博,仅有的娱乐就是散步。平常他爱穿高领咔叽内衣,也不佩军衔和徽章,显得整洁。年轻的时候,这样的装束在老人看来是不体面的。那时他穿的是长袍马褂,戴的是室内便帽,像一个老书生。
蒋介石自己谦虚谨慎,两袖清风,但对周围的腐化现象他却采取宽容态度。他对其夫人家族(指宋子文家族)及其亲属便是如此。对于下层军官的腐化,蒋的态度则完全不同,有时会大发雷霆,下令将有关人员处死。1934年,七名军官贪污国家财产,蒋立即命令把他们全部枪毙。在另一个案子中,几位师长向蒋求情,要求他赦免一名犯罪的军官,但这几位师长一走,他便下令枪毙了这个军官。
……
这次有幸能拜读到一本关于蒋介石的权威精装本,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这本书的装帧本身就透着一股厚重感,沉甸甸的,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仿佛承载着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翻开扉页,精美的插图便映入眼帘,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将那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探寻那个时代的波诡云谲,去理解这位历史巨人跌宕起伏的一生。这本书的图文并茂,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更直观、更鲜活的历史窗口。我一直对那个时期充满好奇,对蒋介石这个名字更是复杂的情感交织。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终于有机会能以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去审视他,去理解他的决策,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精装本的质感,也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将成为我书架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评分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蒋介石身上的争议和局限性。作者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剖析了他成功的因素,也坦诚地揭示了他犯下的错误。这种不偏不倚的叙述方式,反而更增加了这本书的可信度和深度。我看到了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精神,也看到了他在某些时刻的固执和短视。这种复杂性和矛盾性,恰恰是历史人物真实的一面。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在和一位智者对话,他向我展示了历史的真相,也引导我去思考人性的复杂。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在折射一个时代,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理想、挣扎与无奈。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对蒋介石个人生平的了解,更是对中国近现代史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权威”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体现在史料的丰富和观点的审慎,更体现在作者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负责。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历史的佐证,让文字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我 merasakan,作者在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最真实、最完整的蒋介石。阅读的体验,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让我认识到,一本好的传记,不仅仅是记录史实,更是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深度解读,一种对历史真相的探索。这本书无疑达到了这一高度,它将成为我书架上关于中国近现代史最珍贵的收藏之一,也是我日后反复翻阅、从中汲取智慧的宝贵财富。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历史的洪流。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将蒋介石的一生娓娓道来,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铺陈,又不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摹。每一个事件的发生,每一个决策的制定,都似乎有着其必然的逻辑和深刻的背景。我惊叹于作者在史料考据上的严谨,每一个论断都有迹可循,每一次分析都鞭辟入里。那种抽丝剥茧、拨云见日的阅读体验,让我对许多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认知。特别是书中关于他在特定历史时刻的抉择,那些艰难的、甚至是充满争议的决定,读来让人唏嘘不已。我一直在思考,在那个错综复杂的局面下,换做是我,又会如何选择?这种代入感,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也让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更为 nuanced 的理解。
评分从这本书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逻辑力量和叙事张力。每一个章节的衔接都非常自然,仿佛一条精心编织的丝线,将蒋介石的人生轨迹清晰地勾勒出来。作者擅长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将人物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通过与其他人物的互动,以及历史事件的演变,来展现蒋介石的性格特质和政治手腕。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转折点的深入分析,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历史画面,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清晰立体,让我对当时的人物处境和决策动机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这本书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速食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从中发现新的亮点,获得新的启示。它让我明白,理解一位历史人物,需要剥离掉我们当下的视角和预设的立场,去尝试真正走进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评分但他的个人生活付出了代价,他不仅不能为其先后3个妻子提供任何真正物质的保证,而且似乎也未能承担感情上的责任。对他那许多孩子,他没有给予适当的保护,也没有给予传统的做父亲应给予的关怀。
评分是本很值得年青人读的书,能让我们从中了解伟人一生的不平凡与艰辛,了解他们为了民族独立解放、振兴而不懈努力与困难的政治环境下和敌人斗志斗勇周旋,以及他们的性格形成,直至带领我们的祖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的智慧!缅怀伟人,逐梦中国伟大的复兴梦!
评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作者来到中国,担任英国驻华代办处的政治参赞。他为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所作的报告所吸引,并对邓小平本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4至1988年,他担任英国驻华大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和邓小平。
评分全是京东买的书 看了一半了 作为爱看书的人京东真的非常喜欢啦!这次618又买了很多!很棒!书都很好
评分一直支持京东买书,一下买了两本,满100减50,太划算了。快递太差,一个塑料袋子包装划破了,书都快掉出来了,快递原因,书有轻微破损。
评分这本书还在看,印刷质量不错,里面还附赠一份字画,看着不错。内容感觉还是比较客观真实的。
评分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 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 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 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 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 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 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 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 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 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好好好
评分又是一个春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