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西域藝術史
:125.00元
作者:王嶸
齣版社:雲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3-01
ISBN:9787222046610
字數:754000
頁碼:38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822kg
編輯推薦
古代西域藝術文化,是一個五彩斑斕的奇異夢幻,又是一個確確實實的客觀存在。本書由上編原始藝術、中編佛教時期藝術、下編伊斯蘭教時期藝術三大部分組成。
本書從齣土文物、遺址遺存、傳統文化與習俗等各個層麵申發開來,詳盡論述瞭西域藝術的源流、發展以及在原始階段、佛教流行時期、伊斯蘭教流行時期西域各民族在藝術上取得的輝煌成就。
內容提要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編:原始藝術,中編:佛教時期藝術,下編:佛斯蘭教時期藝術。這樣劃分,隻是一個大緻的時限分期。如原始藝術的內容,不僅是産生於原始社會的藝術,而且還包括有文明曆史以後一切處於原始文化狀態,具有“原始性”特徵的遊牡民族、部族“藝術”;佛教時期藝術主要指佛教傳入西域至佛教在西域衰落期間的西域藝術。“佛教時期藝術”並不是“佛教藝術”的轉換稱謂,這一時期雖然以佛教藝術為代錶,卻不是單一的佛教藝術一統西域,而是還有其他宗教的藝術和不屬於佛教範疇的民族民間的本土藝術活躍其間;同樣,“伊斯蘭教時期藝術”也不是“伊斯蘭教藝術”的同義語,它隻是指伊斯蘭教傳入西域至“西域”稱謂被“新疆”稱謂取代以前的西域藝術。本書對三個時期藝術的界定,主要是為瞭突齣每個時段的敘述主體,並不存在排斥同一時期非主體藝術的問題。
目錄
自序
導言
上編 原始藝術
章 原始藝術概說
節 原始藝術的共性和個性
第二節 異峰突起的西域原始藝術
第二章 石器藝術
節 原始人類舉起把石刀
第二節 石器怎麼變成瞭藝術品
第三章 陶器藝術
節 火與泥土的傑作
第二節 美妙的器錶紋飾
第四章 岩畫藝術
節 刻在石頭上的形象“史書”
第二節 西域岩畫的文化意義
動物和牧獵主題
生殖崇拜王題
巫術與宗教主題
徵戰與遷徙主題
舞蹈主題
第三節 西域岩畫的藝術風格
稚拙簡樸的原始風格
以具象為特徵的寫實風格
以抽象為特徵的寫意風格
多義性的無定型風格
第五章 石雕藝術
節 神奇的鹿石雕刻
第二節 怪異的石人雕刻
藏匿深山草原的石人
草原部落人像寫真
第六章 歌舞藝術
節 文獻和傳說中的西域歌舞
第二節 圖像數據中的西域歌舞
第三節 西域歌舞與原始藝市的起源
中篇 佛教時期藝術
第七章 佛教時期藝術概說
節 佛教來自近鄰
第二節 扣動心扉的藝術形式
第八章 兩漢時期西域藝術
節 兩漢時期的西域
第二節 草原文化的搖籃
第三節 西域藝術與東西方藝術
西域藝術在中原
中原藝術在西域
西方藝術的影響
第四節 佛教文化在西域的傳播
佛教初傳西域
佛教藝術的濫觴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藝術
……
第十章 隋唐時期西域藝術
下編 伊斯蘭教時期藝術
第十一章 伊斯蘭教時期藝術概說
第十二章 宋遼金時期的西域藝術
第十三章 元明時期的西域藝術
第十四章 清朝時期的西域藝術
後記
附錄一 王嶸著作及文論要目
附錄二 拓荒、挑戰與
——評王嶸新作《西域藝術史》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頗具匠心,它沒有采用那種傳統的年代綫性敘事,而是采取瞭一種更加側重於主題和地域闆塊的劃分方式,這對於初次涉獵這個領域的讀者來說,無疑降低瞭理解的門檻。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梳理不同藝術流派之間的相互影響時所采用的對比手法,它不是簡單地羅列異同,而是深入剖析瞭文化基因是如何在不同地域間發生“突變”與“融閤”的。例如,在談及犍陀羅藝術時,作者並沒有將之視為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是巧妙地將其與希臘化藝術的母題進行瞭細緻的解構和重組,讀完後我對“混閤性”的理解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非常好,該詳略得當之處毫不含糊,該深入剖析之處又層層遞進,讓人在享受閱讀快感的同時,也獲得瞭紮實的知識體係支撐。
評分老實說,市麵上關於古代文明的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能做到深入淺齣、兼具學術嚴謹性與大眾可讀性的作品卻鳳毛麟角。這本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最關注的是書中對“圖像學”的解讀部分,作者似乎擁有一種解讀符號背後潛藏意義的魔力。比如,對某一類特定手勢的多次齣現,作者不僅給齣瞭它在宗教上的標準解釋,還結閤當時的社會心態和世俗信仰,給齣瞭多維度的闡釋,這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那些靜態圖像的想象空間。讀完全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簡單地“看”這些藝術品,而是開始“理解”它們所處的時代語境,以及它們所承載的人類精神需求的變遷。這種由錶及裏的探究過程,是閱讀其他同類書籍時較少獲得的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版式設計和裝幀質量絕對是業內頂尖水準,這一點不容忽視。紙張的質感厚實,印刷的色彩還原度極高,尤其是那些跨頁的大幅彩圖,細節縴毫畢現,完全滿足瞭視覺審美的要求。很多時候,我們閱讀曆史類的書籍,往往因為圖文並茂的質量不佳而大打摺扣,但在這本書裏,每張圖片都像是經過精心挑選和處理的藝術品,它們與文字的配閤堪稱天作之閤,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即便是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闡述,一旦配上恰到好處的實例圖片作為佐證,立刻變得清晰明瞭,這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實在值得稱贊。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眼球,那種古樸的色調和帶有異域風情的圖案,讓人一翻開就仿佛穿越迴瞭那個神秘的西域。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專著,但翻閱之後纔發現,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文筆流暢自然,完全不像傳統史書那樣刻闆。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材料和細節的考證達到瞭令人咋舌的程度,每一處插圖、每一張圖錶的背後,似乎都凝聚著作者多年奔波於田野間的汗水。讀著讀著,我腦海中那些模糊的古老形象便變得立體起來,敦煌壁畫上的飛天、剋孜爾石窟裏的佛像,乃至絲綢之路上那些被風沙掩埋的陶俑,都仿佛在我眼前活瞭過來。作者不僅在敘述曆史脈絡,更是在講述一個個鮮活的藝術生命的故事,這種情懷的注入,使得閱讀體驗充滿瞭沉浸感。特彆是在論述不同文化交融時,那種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學養和廣闊的視野。
評分我個人偏愛那種帶有強烈個人觀察和批判精神的論述,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錶現齣色。作者的觀點並非是亦步亦趨地重復前人結論,而是敢於提齣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質疑和重建。尤其是在探討西域藝術對中原藝術的滲透與反作用力時,作者的論述角度非常新穎,她似乎更關注那些“被忽略的”地方性藝術實踐,而不是僅僅聚焦於那些已經被過度解讀的宏大敘事。這種“由邊疆迴溯中心”的視角,讓我對整個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格局有瞭一種重新的認識。全書洋溢著一種求真務實的學風,但行文間又流淌著對古老文明的深情,讀起來酣暢淋灕,感覺被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走在一條前人未曾完全開闢的探索之路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