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丛书:福建典型滨海湿地》介绍了滨海湿地研究进展,阐述了福建滨海湿地和九龙江口红树林的主要类型和分布,滨海湿地环境质量、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探讨分析了福建滨海湿地和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尝试对福建典型滨海湿地:三沙湾、兴化湾、诏安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和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自然条件评价(自然地理、主要资源条件),生态系统的生态评价(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大型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水鸟和敏感生态类型)、综合评价(指标评价、压力、状态和响应评价)和服务价值评价(滨海湿地供给服务价值估算、调节服务价值估算、支持服务价值估算、科研文化服务价值估算)。同时提出福建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湿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湿地在调节供水、控制污染与降解污染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也是野生动植物最重要的栖息地。以往人类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导致对湿地的破坏和不合理开发利用,使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功能和效益衰退,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制约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据初步统计,福建省滨海湿地总面积约2598.86千米平米。其中,天然湿地2118.63千米平米,占滨海湿地总面积的81.5%;人工滨海湿地480.23千米平米,占滨海湿地总面积的18.5%。截至2000年年底,福建省沿海滩涂已围垦869千米平米,已开发土地794千米平米。滨海湿地的过度围垦造成水动力改变,滨海沙滩资源严重消失,导致经济海洋生物产卵场破坏严重。湿地周边县市工农业污水、生活废水及养殖污水的大量排放,致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不堪重负,赤潮频发,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侵入部分港湾滩涂,疯狂蔓延,挤占本士动植物的栖息空间。滨海湿地为海洋经济提供了物质保障,其生态系统同时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福建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海洋局审时度势,2008年组织开展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对海洋保护与管理工作高度重视,组建了相应的908专项办公室,开展了“福建滨海湿地及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FJ908—020204)等系列专项的申报、专家评议评审,以及908专项办公室审批等工作。
项目组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制订了可行的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和方法。对评价方法的筛选坚持先进性、成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所引用的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模型及其演变模型目前虽有些争议和不足,但在环境科学及其相关研究中至今仍广泛应用,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一致认为PSR模型仍然是用于环境指标组织和环境现状汇报最有效的框架。项目经过近三年的运行,所获数据、资料、图件、调查研究报告经多次自检、会议协调、评议等,通过质量检查部门审核和归档,最终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结题。本书在“福建滨海湿地及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项目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完善形成。
本书以福建三沙湾、兴化湾和诏安湾滨海湿地和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为重点,引用多年来调查、查阅的大量资料和数据,结合遥感图件解译,获得滨海湿地主要变化类型及分布图,建立了福建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PSR综合评价模型,深入分析了福建三沙湾、兴化湾和诏安湾滨海湿地和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压力、状态和响应综合评价结果。对滨海湿地的价值评估,由于基础资料和数据不完善,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此抛砖引玉。
全书共六章。
第一章介绍了滨海湿地研究概况、国内外滨海湿地研究的进展、滨海湿地的定义,福建滨海湿地的自然地理状况、类型与分布及红树林分布等。
第二章介绍了福建典型滨海湿地三沙湾、兴化湾和诏安湾概况、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环境质量,九龙江口红树林种类、面积与分布等。
……
《福建典型滨海湿地》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场关于生命与自然的深刻对话。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心灵的力量。书中对福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我看到了在潮间带辛勤劳作的各种无脊椎动物,它们在泥土中构建着自己的家园,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着养分。我也看到了那些在湿地上空盘旋的候鸟,它们或捕食,或休憩,用生命书写着迁徙的传奇。书中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介绍,让我对这种特殊的植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们不仅是海岸的守护者,更是无数海洋生物的摇篮。作者用一种非常平实但充满哲思的语言,阐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唤醒,它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也更加坚定了保护湿地的决心。
评分我一直对自然地理类的书籍情有独钟,《福建典型滨海湿地》这本书,更是让我沉醉其中,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本书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淌过读者的心田,不动声色地传递着关于福建滨海湿地的深厚底蕴。我被书中对潮汐变化的描绘深深吸引,那日复一日的涨落,不仅塑造了海岸线的形态,更影响着无数生命的节奏。滩涂在潮水退去后,显露出勃勃生机,那些在泥沙中穿梭的小生物,以及在空中翱翔的候鸟,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书中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介绍,让我明白了它们为何被誉为“海岸卫士”,那些盘根错节的根系,在海浪的冲击下坚韧挺立,为海岸线提供了天然的屏障。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湿地历史变迁和人文故事,这些内容让我对福建滨海湿地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承载着这片土地的记忆和文化。
评分这本《福建典型滨海湿地》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预期,虽然我并非专业研究人员,但书中描绘的福建滨海湿地,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让我如同亲临其境,深深为之着迷。作者用朴实却极具感染力的文字,为我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退潮时露出广阔滩涂,成群的候鸟在此休憩觅食,发出的阵阵鸣叫,仿佛是大自然最动听的交响乐;涨潮时,海水温柔地抚摸着红树林,那些顽强扎根于泥土中的树木,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守护着海岸线,也为无数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港湾。书中对不同湿地类型,如海滨沙滩、盐沼、红树林以及河口湿地等,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滩涂的介绍印象深刻,那些看似贫瘠的泥沙,却孕育着丰富的底栖生物,是鸟类重要的食物来源,这种看似简单的生态链,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妙趣横生,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智慧。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湿地保护的案例和建议,让我意识到这些珍贵的自然宝藏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同守护。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湿地的科普读物,更是一次触及心灵的自然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激发了我对这片土地深厚的热爱。
评分读完《福建典型滨海湿地》,我的脑海里涌现出无数个关于这片神奇土地的画面,仿佛我曾亲身走过每一寸滩涂,呼吸过每一口海风。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枯燥地罗列数据和概念,而是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福建的滨海湿地描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卷。我仿佛能看到,在晨曦微露之时,太阳的光芒穿透薄雾,洒在银色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细碎的金色光斑;我仿佛能听到,海浪轻柔地拍打着岸边,像是呢喃着古老的故事;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水咸味和泥土的芬芳。书中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描述,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那些高高低低的枝干,在海水中扎根,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不仅保护着海岸线免受侵蚀,也为无数的小鱼小虾提供了庇护所,构成了复杂而和谐的食物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这些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融入了当地渔民的生活片段,他们与大海和谐共生的画面,更加凸显了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福祉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保护湿地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更是为了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评分《福建典型滨海湿地》这本书,让我对福建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滨海湿地的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原本以为滨海湿地就是一片片滩涂或者海边的一些杂草,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了福建海岸线的多彩画卷。书中对不同类型湿地的分类和介绍,清晰而详尽,从广袤的潮间带到密布的红树林,再到充满生机的河口区域,每一个角落都被作者细致地描绘出来。我尤其惊叹于书中对那些微小生物的关注,比如那些在泥土中辛勤劳作的贝类和甲虫,它们虽然不起眼,却是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生态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更让我感动的是,书中渗透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它不仅展现了湿地的美丽,更呼吁我们去珍惜、去保护,让这份自然馈赠得以延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