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榮,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該研究所所長、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中科院視覺信息加工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獲中科院自然科學奬一等奬、二等奬和國傢科技進步奬三等奬,被授予有突齣貢獻專傢、成績突齣的科普作傢、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稱號。培養理科博士20多名,其中8人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奬、中科院院長奬學金特彆奬或優秀奬。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60篇,著譯科技書籍4種,其中《自然的啓示》獲全國“新長徵優秀科普作品奬”一等奬和國傢科技進步奬三等奬,並被中國科學傢推介為20世紀科普佳作之一。
第一章 生物的時鍾和羅盤
第二章 模仿眼睛的儀器
第三章 檢測氣味的電子鼻
第四章 生物定位和通信
第五章 生物化工
第六章 自然設計師
第七章 新的能源
第八章 神經和計算機
第九章 人和機器
雞叫三遍天亮,牽牛花破曉開放,青蛙鼕眠春曉,大雁南來北往(圖1)。這些與晝夜交替和四季變更有關的生物現象,是大傢都知道的。但另有許多依賴於時間的生物學過程,卻並不是每個人都瞭解的。例如,人的體溫、血糖含量、基礎代謝率等都發生晝夜性變化,人的痛覺、視覺和嗅覺,人對疾病、噪音和藥物的敏感性以及人的齣生和死亡都有周期性節律,海洋生物在春季望月由深海浮嚮水麵,每當漲潮的時候,海邊沙灘上的牡蠣都張開自己的貝殼。
動物按時間進行活動的驚人例子,可以用一種鳥來說明。這種鳥叫做雀鯛鷺,生活在離海邊50韆米的地方。它們每天飛到海邊來的時間,總比前一天推遲50分鍾。這樣,每當退朝後,它們總是海灘上的第一批食客——要知道,潮汐時間每天恰好嚮後推遲50分鍾!在我國海灘上有一種小蟹雄的有一隻大蟹,漁民們稱之為“招潮蟹”,說明這種小蟹與潮汐有關。這種小蟹落潮時活動,漲潮時棲息,在晝夜的不同時間裏,它身體的顔色暗淡不一。正像漲潮和落潮時間每天嚮後推遲50分鍾一樣,招潮蟹體色最暗的時間也每天嚮後推遲50分鍾!
……
這本書的插畫簡直是視覺的盛宴!我記得翻開第一頁,就被那些栩栩如生的動物和植物圖片牢牢吸引住瞭。色彩運用得極其大膽又和諧,每一張圖畫都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藝術品,讓人忍不住想去觸摸那些羽毛和葉片。特彆是關於深海生物的那幾章,那些光怪陸離的發光魚類,在作者的筆下呈現齣一種既神秘又迷人的特質。它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本打開瞭的自然博物館的圖冊。我常常捧著它,不是為瞭急著閱讀文字,而是沉浸在這些精美的畫麵中,仿佛真的置身於亞馬遜雨林或廣袤的草原。這種視覺衝擊力對於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無疑是最好的“敲門磚”,它用最直觀、最美的方式,拉近瞭我們與復雜自然現象之間的距離,讓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純粹的享受。我強烈推薦給那些對細節觀察敏感,並且被高質量美術設計吸引的孩子們。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一開始對“科學普及讀物”抱有一定的偏見,總覺得內容會比較淺薄,點到為止。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在保證趣味性的同時,對科學概念的闡述深度是相當紮實的。比如,它對地質變遷的描述,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闆塊漂移,還深入探討瞭不同岩石類型的形成過程及其在曆史長河中的意義。這種深入淺齣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處,既沒有因為追求深度而變得晦澀難懂,也沒有因為追求通俗而流於錶麵。對於我們這些已經開始對世界産生更深層次好奇心的少年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知識框架,讓我們能更好地理解新聞裏那些復雜的科學報道,為將來的深入學習打下瞭非常堅實的基礎。它讓我明白,真正的科學魅力在於它的嚴謹和邏輯性。
評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對“科學精神”的強調。它不僅告訴我們“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展示瞭“如何發現”。書裏穿插瞭很多著名科學傢的探索故事,但重點不在於他們取得瞭多大的成就,而在於他們在麵對失敗和質疑時所錶現齣的那種堅韌不拔和對真理的執著追求。我記得有一段描述某位物理學傢為瞭驗證一個理論,付齣瞭長達十年的不懈努力,期間經曆瞭無數次的實驗失敗,但從未放棄對“真相可能藏在哪裏”的探尋。這不僅僅是科學史的介紹,更是一種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它教會我,科學的道路上沒有捷徑,重要的是保持謙遜、勇於質疑,並對自然界保持一份敬畏之心。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都變得更加成熟和有耐心瞭。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編排簡直太巧妙瞭。它並沒有按照傳統的“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這種僵硬的分類來組織內容,而是以“自然界的奇跡瞬間”或者“生命的生存策略”這樣的主題性章節來串聯知識點。這種跳躍性的主題切換,反而讓知識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讀到某一章關於生物趨光性的描述,緊接著下一章可能就會自然而然地過渡到關於光閤作用的原理,這種關聯性引導,極大地鍛煉瞭我的聯想和綜閤分析能力。而且,每一章的結尾都會設置一個“思考者角落”,裏麵是一些開放式的、需要查閱資料纔能迴答的小挑戰,這極大地鼓勵瞭我們獨立查證、拓展閱讀的習慣,而不是讀完就束之高閣。這種學習路徑的設計,非常符閤我們青少年好奇心旺盛、思維活躍的特點。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口吻非常接地氣,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傳統教科書的枯燥感。作者的文筆非常幽默風趣,尤其是在解釋一些看似深奧的物理或化學原理時,總能用齣人意料的生活化比喻來打消我們的睏惑。比如,講解分子運動時,他把它們比作一群永遠在跳舞且互相推搡的派對客人,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瞭。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提問者”的姿態,他不是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引導我們提齣“為什麼會這樣?”、“如果……會怎樣?”這樣的問題,激發瞭我們內心的探索欲。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科學探索的夥伴。讀完一個章節,我總會忍不住在心裏復述一遍那些有趣的段落,迫不及待地想找個大人分享我新學會的“冷知識”,那種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科學普及的一般性讀者圖書。
評分這上麵的昰什麼東東,紅色象血一樣
評分還沒閱讀
評分一般般的仿生學科普書籍。
評分孩子喜歡看,一直在京東買書,快而且質量不錯
評分外麵就一層黑塑料皮就寄來瞭。
評分外麵就一層黑塑料皮就寄來瞭。
評分外麵就一層黑塑料皮就寄來瞭。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