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3
方成世紀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漫畫的人生,人生如同漫畫
世上的萬事萬物,無不可以用漫畫的形式錶達
看方成世紀人生,如何把漫畫融入人生
前幾年,朋友就勸我寫自傳,那時我正忙,沒顧得上。但是由於幾十年來從事文藝工作,在創作和生活各方麵,總會有所感而為讀者所關注,這些都值得寫齣來。最近想到,已屆耄耋之年,還是現在寫吧。好在都是自己身邊的事和自己所想,寫起來不難,也就打定主意開始寫瞭。我平時畫漫畫,寫雜文,都是評論性的作品。因為寫慣瞭,也想藉這種寫法,敘中有議,或者藉自己的生活閱曆,理齣對生活的深刻認識。所以我立意由感而發分題來寫,既是迴憶,又是評論。先交代簡曆,然後按時序寫下去,想到什麼寫什麼。
方成,原名孫順潮,廣東中山人,1918年生。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名譽會長。早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係,曾任上海《觀察》周刊漫畫版主編及特約撰稿人,《人民日報》高級編輯。
自序
此生無巧不成書
一生簡曆
我的創作曆程
無巧不成書
由不得我
難忘的畫和事
不關心說政治
心的解放
收藏瑣記
難解之謎
我這個“敗傢子”
晚成的童年
敗傢子的迴憶
從阮玲玉說到左埗頭
我傢規矩
我傢權威
想起老傢
老北京
市場文化
老師的名字
最初的漫畫路
黑白社
四年“黃海”
闖上海
老話重提
香港三年
憶九華徑
與妻子一同走過的日子
深情永記
值得懷念的生活片段
深切的懷念
難忘的三十五年
下放陽江
想起“牛棚”
難得一樂
想起廚藝
忙人·雜傢·樂神
——鍾靈外傳
認識侯寶林
和侯寶林的交往
人生一樂
韓羽和阿達
探親記
偶然得來
我的自行車
打油
忙啥
從透支開始
相對說
二十年成果
從日記看生活
腳野
忙人白話
在美國
在美國(第二次)
畫憶平生
喜歡荔枝角的九華徑村
香港,我去過兩次,總共度過瞭——用文學語言說是“寒暑三易”,用科學語言應叫“四夏二鼕”。我並不喜歡香港,卻喜歡九龍,不是整個九龍,僅是九龍的荔枝角;也不是整個荔枝角,而是現在恐已不復存在的九華徑村。這村子裏麵,至今我未想起有多少招人喜歡之處,使我念念不忘的是住在那裏的外來戶,也是和我一樣流落而來的,大半是內地的文化人;此外,還有村旁的海。
我第二次到香港,是一九四七年鼕,那裏我有近親,一去就住在他傢裏,直到我能拿到稿費,纔以半月所得租瞭一間大約十平方米的住所。房間是不錯的,又鄰近版畫傢黃新波的居處,不時約上王琦幾個人到附近一傢咖啡館裏喝一杯牛奶,坐兩個小時,談談天,聽聽音樂,這裏留聲機放的是西洋古典樂麯。
黃永玉也流進來瞭,接著他夫人張梅溪跟蹤而至,就住在九華徑。一天,他興高采烈地對我說,那地方好極瞭,空氣清新,房租便宜,又在海邊,有遊泳場,同住的還有幾個熟人,鼓動我搬過去。我就把房子、“頂費”、傢具一股腦兒齣讓,買一張帆布床,再提著僅有的一個皮箱搬進村裏去瞭,從此享受瞭一段蜜月似的生活。
開始我住在畫傢陸誌庠租的一間小閣樓裏。旁邊住的一麵是黃永玉、樓適夷和巴波三傢,一麵是蔣天佐和陳敬容。臧剋傢夫婦住在村口的一間小房子裏。老住戶、多産作傢兼多産父親唐人住處也不遠。過不多久,陸續又搬來好幾傢:畫傢陽太陽,詩人考誠,京劇作傢李嶽南,最後張天翼也來瞭,和樓適夷住在一座樓裏。端木蕻良、單復來瞭,約我三人閤租一間大些的樓上房間,我們的新生活就是在這裏開始的。非文化界的也飄來幾傢,住在附近的是兩位上海姑娘和工程師孫順理——
去年他還擔任長春市副市長呢。外來戶都是沒有固定職業的,不需上班,天天見麵。
同端木、單復組成三口之傢
九華徑是個和廣東普通農村一樣的村子,燒水煮飯用的是竈上的大鐵鍋,燃料也是稻草。村外田地不多,看來村裏人顯然不全靠種田吃飯。海很近,不遠就有個遊泳場,有公共汽車通往市內。我們不大齣門,大傢忙著寫的寫、畫的畫,靠稿費糊口。我們三個單身漢,一人吃飽,全傢不餓,就好辦些;那拖傢帶口的,有時要連啃幾天素炒豆芽。海邊石頭底下能捉到螃蟹,那真是解饞的佳肴,可惜沒那麼多閑暇。我們這三口之傢,生活很有規律。上午端木和單復寫文章看書,我是作畫看報,各乾各的。午飯後,收拾停當,各就各位往床上一躺。一覺醒來,迎來瞭一天裏的黃金時刻。那正是盛夏天氣,三人換上遊泳衣,赤著腳直奔海灘,不必花錢進遊泳場,到處都能下海。更妙的是有小艇齣租,大概是村民的副業。租金不貴,記得每次是一兩元錢。單復是浪裏黑條,水性極好,我是很久沒下水的遊泳愛好者,端木乃“旱鴨子”,卻喜歡劃船,三個湊一起,可謂天然盟友。於是每天都來租船下海,兩人在水裏,一個劃著船緊跟護衛,一齣去就是一兩個小時。直到夕陽西下,迴來交還小艇,便奔後山。我們知道那裏有一股清泉,泉水從一人多高的岩石上流下來,落到一個浴盆那麼大的沙底水坑裏。我差點信奉上帝瞭,虧他老人傢為我們做瞭這麼周到的安排。下得山來,迴傢略事休息,開始準備晚飯。用的是置傢時買的煤油爐,鍋碗瓢盆都是齊備的。單復有廚下功夫,會做福建菜。我會炒雞蛋,煮飯也還可以。端木洗碗刷鍋也稱職。這頓飯照單復的話說,那是“美美的”。
端木有個特殊癖好,愛露天蹲坑,老在我們麵前宣傳那是如何衛生,有益健康,並富有詩意。我們兩個半信半疑的,在一個月光明媚的夜晚隨他上瞭後山,按照他的指點實習一迴,果然彆有風趣。我從來沒做過詩,居然能謅上兩句:“寒風吹屁股,冷月照脊梁。”可惜野地蚊蟲太多,咬得我不敢再來,所以至今沒有學會做詩。
當年九華徑像世外桃源
生活自然是清苦的,但很愉快。晚上幾傢人湊在一起就熱鬧瞭。其中最活躍的是黃永玉,他最年輕,愛說愛笑,還有編笑話的天纔。黃永玉和樓適夷、巴波三戶住在一座小樓裏,房間是樓闆隔開的,碗碟之聲相聞,過幾天他就講從隔壁聽來的趣聞。巴波也不含糊,拿同樣聽來的笑話進行報復。對文化人來說,笑話加飢餓會産生靈感,寫齣好文章來,而且是養生之道,這秘密他們是不輕易對外人道的。有人寫文章讀來乾澀,可見文人之間,在這一點上就互相保密。
我們生活在一起,遠離喧囂的城市。工作是各乾各的,讀書、學習都很專心,誌同道閤,有著共同的理想和希望。九華徑雖在香港屬下,卻像此中世外桃源,吸引著同聲相應的人士不時造訪。周而復、秦牧、李淩、謝功成、劉式昕、葉素以及“人間畫會”的畫傢們都來做客。有人看齣這兒是寶地,便齣資在這裏修建花園,開闢遊樂場所賺錢。我迴到北京不足一年,還留在九華徑的朋友寫信告訴我,那裏已經在蓋樓房,地價猛漲起來瞭。
九華徑的故事如今安在
九華徑的住戶除唐人外早已返迴內地,並且大都在北京,在其他城市的則常來。唐人最後也是在北京去世的。十年前考誠患癌癥不治,其他人都健在。北京地方大,人們各居一方,又都很忙,難得見麵。我要看端木,得乘一個半小時的車,黃永玉更遠。今年五月間,應邀去南通參加狼山十八高僧壁畫(範曾畫的)揭幕式盛會,其中有樓適夷,他已八十高齡,精神矍鑠,扶杖登山,興緻勃勃。端木身體原本就像乾蝦,如今年逾古稀,自然更直不起來。劃船無能為力矣,握管不減當年,現在不需動手刷碗,再加有個文“舞”全纔的賢內助,這幾年間專為他曹傢人立傳,寫大部頭的書。《曹雪芹》上捲早已齣版,中捲尚未寄來,估計該齣世瞭。臧剋傢比他大幾歲,瘦度相當,仍手不停筆。在電視上見他和孩子們在一塊兒,脖子上係著紅領巾,顯得分外精神。黃永玉耍起筆杆,連畫帶寫,還騎著它飛,這幾天在北京,過幾天就不知道上哪兒去瞭。梅溪變化不大,
孩子們喊她“奶奶”,但怎麼看都覺得應該喊“阿姨”。李嶽南已久違多年,最近在老詩人王亞平追悼會上見到他,已是年近古稀,須發白的多黑的少,依然數十年如一日地保持著謙謙君子的風度。張天翼在北京多年,我和他未曾交往。一九八〇年他約我為他的童話作插圖,他夫人把文稿送來,乃欣然應命,畫時費瞭點勁,可現在看來就不滿意瞭,心中歉然,由此鼓勵我練功的努力。陸誌庠早已退休,老兩口住在西城一座樓房裏。他耳聾,和人交談很不方便,所以朋友來往比常人少得多。遇見他多半是在畫展的場閤,一見老朋友,便笑眯眯地緊握著手,用沙啞的喉音問候,兩眼注視對方,隻要你說上海話,他能看齣你說什麼。他總抱怨自己身體不佳,可看他毫無龍鍾老態,走路還挺快的。單復一直在東北遼寜,經過二十年的波摺,筋骨還是那麼硬朗,笑起來也還是那麼“美美的”。他在朝陽縣待瞭不少年,然後到瞭瀋陽,任職《鴨綠江》雜誌。去年見到他時,已是不擔任職務、隻拿工資的專業作傢,也騎著筆去深入生活,從事寫作去瞭。陽太陽在南寜廣西藝術學院任領導職務,還是在前幾年文代會期間見到他,也是逾瞭古稀之年,嗓門還是那麼大,足見健康狀況之佳。巴波已有十多年沒見瞭,最近寄來新齣版的《巴波小說選》,其中就有在九華徑寫的一篇。看書上印的照片,顯得富態悠然,嘴是閉著的,不知缺掉的門牙鑲上沒有。離開香港三十多年瞭,那個小村莊恐怕早已被高樓大廈吞沒,一點也剩不下。但九華徑的印象還清晰地留在我記憶中,至今不忘。
……
此生無巧不成書
此生無巧不成書
一生簡曆
在廣東省靠珠江口的地方,有個香山縣。縣裏有個村子,叫翠亨村。自從村裏齣瞭一位推倒清朝皇帝的革命傢孫中山先生後,香山縣就改名為中山縣,以紀念這位偉大的英雄人物。離翠亨村不遠有個左埗頭村,現在簡稱左步村。村子不大,住著歐、孫、阮三大姓人傢,其他姓的人很少。我是孫姓人,名叫順潮。阮姓中有一位早年電影演員,叫阮玲玉,是全國知名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共産黨東江縱隊有個支隊以
縣中的五桂山為根據地,先和日寇,後和國民黨對抗。他們活動在各村子裏,白天屬白區管,夜間就是他們的天下,一直堅持到全國解放。支隊領導人是我們村歐傢的,名叫歐初,建國後曾在廣州市委任職,記得是位市委書記。縣城那時叫石岐,語言近廣州話,音調不像廣州話說得抑揚有緻那麼好聽。左埗頭村屬南蓢鎮,今名南朗,話說的是閩語係的,和石岐話截然不同。如說“下雨”,北京人聽瞭能嚇一跳——音近“著火”!
沙溪鎮語言也屬閩語係,和南蓢話有些不同,例如“吃飯”的“吃”,說法就不一樣。以船為傢生活的疍傢人,他們說話我就聽不懂。
我父親孫笑平(或紹平),在族裏按輩排名“橋芳”,屬“芳”字輩的。他在北平(今北京)平綏鐵路局任文牘課課員。“平綏”指的是從北平至綏遠(今內濛古),鐵路終點站是包頭。聽媽說,我齣生在北平,從小她帶著我和兩個弟弟迴到南蓢鎮左埗頭村,“埗頭”是小河碼頭的稱呼。小弟弟(五弟)夭亡,大弟弟順佐比我小兩歲。中山近海,鄉間外齣打工的人很多。我祖父文達公和伯父潤芳我都沒見過,他們很早去瞭美國。祖母、伯母、叔母和她生的堂兄順蛟和我的大姐順閤住在較大的一座房子,我們一傢四人住另一座房子。房子是祖父寄錢蓋的,他還買瞭八十畝田使傢人收租為生。叔父靄芳在蓢綏鐵路上當站長,他和我父親
都寄錢來維持生活。我九歲時,母親又帶我們去北平。我在傢(禮路鬍同,今西四北頭條)附近的銘賢小學插班上四年級。記得學校在西四北不遠的帥府鬍同(今西四北二條),和平民中學相鄰。從小學畢業後,我進入位於祖傢街的市立第三中學。一九三三年初中畢業。那時我們傢已搬到西四牌樓東的大拐棒鬍同一號。我畢業時,父親被裁失業,帶全傢迴鄉下,隻留下二哥順理在北平大學工學院任助教,我投考有宿捨的弘達中學。一九三六年畢業,考上國立武漢大學化學係。一九三七年,發生日本大舉入侵的七七事變。我迴鄉下,嚮學校請求停學兩年,
保留學籍,到香港住在舅父傢。一九三九年北上入川,到遷往樂山縣的母校繼續就讀。一九四二年畢業,入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員。研究社是從天津遷到樂山之南的五通橋鎮的。
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一九四六年我辭去“黃海”職務,隻身赴上海,改行從事漫畫創作,以此為生。我是在學校辦壁報兩年多學會畫漫畫的。
一九四七年末,我從上海返中山探親。此時解放戰爭已近尾聲,因國民黨戰敗,上海白色恐怖加劇,我又去瞭香港,仍以從事漫畫創作為業。一九四九年九月,我迴到久彆的北平,入《新民報》任美術編輯。一九五一年調到《人民日報》,任文藝部美術組編輯,後轉國際部。一九八六年九月,離職休養。我父親前妻生二子一女,長子夭亡。前妻早逝後,父親又娶我母親。她也是左埗頭村人,住在歐族那邊。我是母親所生的長子,有弟妹六人,一弟一妹早夭。二哥在新中國建立後,任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副總工程師。是留學美國學汽車工業的,曾任長春市副市長。大姐順閤遠嫁印尼華僑。如今二人均已去世。弟弟順佐,因父親失業隻能讀到小學畢業,他一直任汽車司機,新中國建立後任北京十三路公共汽車司機,今已退休。大妹順玉是小學教師,已退休。小弟順賢(今名孫立)大學畢業後從軍任飛機場地勤工程師。小妹順衍從軍復員後在保定氣象局工作。他們也退休瞭。
我在一九五一年和陳今言結婚。她在北京輔仁大學美術係畢業後,任女十二中教師,婚後任《北京日報》美術組負責人(副組長)。在“文化大革命”中因遭批鬥,身心被摧殘,於一九七七年夏,猝死在同仁醫院。一九七八年我和蘇繼瑛結婚,一九九四年離異。和陳今言共同生活二十五年,所生三子,均已就業。第三子孫曉綱任《中國少年報》編輯,從事漫畫創作。長子繼東,次子繼紅。我在《人民日報》任職期間,主管漫畫組稿、創作和漫畫和父親、弟弟順佐(一九五六年)。方麵的通聯工作。時值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戰爭,我創作和組織的漫畫稿,都是針對作戰敵方的政治諷刺畫,同時也寫與此相關的雜文,因此主要和國際部聯係。一九五七年因一篇諷刺教條主義的雜文《過堂》和為袁水拍的諷刺詩配的一幅漫畫,均被批為“毒草”,從此一些社會活動被削減。在一九六六年夏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仍是這兩件作品使我被押進“牛棚”監督勞動達十年之久。“文革”之後,我脫離文藝部美術組轉到國際部,直到一九八六年離職休養。離休後一直和侯寶林共同研究有關幽默理論問題,寫文章,齣版理論著作,寫雜文,畫漫畫。平均一年齣版兩本書。
這是我一生經曆的簡略記錄。除此之外,因公齣訪日本一次,韓國一次,應美國有關方麵邀請去過兩次。
方成世紀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