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享譽世界文壇的著名英籍華人女作傢,《飢餓的女兒》、《K英國情人》作者,意大利 “羅馬文學奬”得主)
――王鞦楊(北京今典投資集團聯席董事長,蘋果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首位完成登頂世界七大洲高峰及徒步南、北極極點的華人女性,暢銷書《極度體驗》、《自由呼吸》作者)
――費勇(《行走》(mook)主編,暢銷書《不焦慮的活法:金剛經修心課》、《每時每刻皆為逍遙時光:禪瘋子寒山的八堂修心課》作者)
——亞當·威廉姆斯(Adam Williams英國著名小說傢,旅行探險傢。暢銷書《乾隆的骨頭》、《煉金術士之書》作者)
——廢衣(香港著名文學評論傢)
她流浪她寫作:一部真正在路上的文學
我認識紅塵是在2000年,當時她還在《希望》雜誌當執行主編。她也是重慶人,所以我們兩個可謂是一見如故。她的“行走文學文化之旅”的每一本書我都看,她以前寫美國的,寫尼泊爾、印度的,寫西藏、寫新疆的。那些書我也喜歡,但是沒有像這本這樣感動過。真的,她的那些書,我給個80多分,但我從來沒有想過為她說一句話,寫一篇文章,更不會給她的書做什麼宣傳。
《徒步喜馬拉雅極地 與你相遇》這本書我有幸在春節迴重慶時第一時間讀到。當時紅塵說她寫瞭一本書,我問這次寫的是哪個國傢,她說寫的是尼泊爾的喜馬拉雅。我一聽心裏不免激動,因為去喜馬拉雅徒步是我一生的理想。我一直喜歡旅行,也曾在1980到1989的十年間走過中國各地,可是我沒有勇氣去喜馬拉雅。沒有足夠的勇氣,足夠的經曆,足夠的磨練,你的雙腳,你的靈魂到不瞭喜馬拉雅。
她把電子版發給我看,我幾乎是一晚沒睡把它讀完。我邊看邊做筆記,邊看邊打紅。結果書上一片紅色,很多地方都令我非常感動。我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很少有東西讓我感動。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己的生活範圍,我們常常會把自己封閉起來,抵製一些外界東西的進入。但這本書震撼到瞭我!如果要給這部《徒步喜馬拉雅極地 與你相遇》打分的話,我會給99分。在麵對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所有寫旅行、寫遊記的作者都應該感到慚愧。這本書完全顛覆瞭以往旅行書的模式。
在我看來,隻有一本書可以與之相媲美,那就是餘鞦雨先生的《行者無疆》。但是這兩者還有不一樣。餘鞦雨先生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有人跟隨、照顧,可是紅塵到哪裏都靠的是她自己。這是一種真正的行走。看這本書,你會覺得很多旅行書都是垃圾,都可以打零分,都不值一看。現在我們去任何一個地方,都用不著什麼旅行書。在互聯網這麼先進的時代,你可以查到各種旅遊信息,比如到印度、到以色列、到耶路撒冷,你都用不著買書,隻需到網上一搜,什麼地圖、攻略,統統都有。
可是,這本書不止於此,它還是一本精神之書。它敘述瞭喜馬拉雅獨特的宗教文化存在,記錄瞭從古到今在這留下足跡的人,也昭示瞭一種超脫凡世之態對我們現代生活的意義。紅塵是用靈魂去感受每一個地方,每一座山,每一個人。她對當地人的每一個大人小孩都傾注瞭同情、寬容和愛心,而這個我們不會在其他書中看到。我也讀過一些國外的作者寫這裏的書,可是我依然更喜歡紅塵筆下的喜馬拉雅。國外的旅行傢們,都沒有這樣用佛傢、禪宗的方式來解讀和訴說這裏的故事,這纔是一種真正的靈魂朝聖之旅。
走嚮喜馬拉雅,去跟那些神們進行充分的交流吧。我們一嚮以仰望的姿態來看待神,其實,在某個程度上我們也可以和他們平等地交流。神其實也是人,人其實在某個時刻,也能讓自己的精神達到神的高度。
所以我特彆感動。這麼多年來,如果說有什麼書可以讓我的靈魂安靜,讓我想過重新上路開始彆樣人生,那麼我想說,就是紅塵這一部《徒步喜馬拉雅極地 與你相遇》。通過這本書,我們能夠再次審視行走文學、旅行文學。我願意把它當作一本真正在路上的文學書。它不僅是旅行經曆,更是文學精髓。讀到它,會讓我們對整個生活重新定位。
之前的一個春節,我見到瞭紅塵的母親。她的母親是一個特彆好的畫傢,我還收藏瞭她的一幅《大象能結佛因緣》的工筆畫。她畫的佛陀,寫的《金剛經》,都非常好,都飽含著一種感動,一種超脫。那是她自己的靈魂之歌。她最終安詳地離開瞭這個世界。紅塵的這本書,其實也是她嚮母親的獻禮:
“母親,如果有來生,我們仍然做母女,但那時我們要調換一下角色,由我來做母親,你來做女兒,讓我生育你、照顧你、嗬護你、疼愛你、幫助你、支持你、擁抱你,為你遮風擋雨、療痛止傷……”
總之,我們很慶幸有瞭紅塵的這一本書,而且我們很慶幸有瞭紅塵這樣一個乾淨、寜靜、有獨立人格思想、一直堅持行走的人。紅塵馬上要再次啓程,奔赴尼泊爾的禁區,我隻在默默之中,祈望喜馬拉雅的諸神保佑她一切順利。
——虹影(著名作傢) 攝影:紅塵
★自序 走一步是不需要勇氣的
Preface No Courage Required for One Step forward
★一生一次,徒步世界的巔峰喜馬拉雅
Once in a Lifetime, to Trek Himalaya-Top of the World
A.戴上花從加德滿搖滾到博卡拉
Wearing Flowers and Rock’n’roll to Pokhara from Kathmandu
D1.流浪者從拉薩齣發
Wanderer Starting from Lhasa
D2.為什麼嬉皮都喜歡到加德滿都
Why Hippies All Like to Come to Kathmandu
D3.無徒步就無天堂博卡拉
No Trekking No Paradise at Pokhara
B.安納普爾納峰大本營之旅
A Journey to Annapurna Base Camp
D1.徒步第一天與死亡有關
First Day of Trekking in the Shadow of Death
D2.因為中毒停留在托爾卡
Stopped at Tolka because of Food Poison
D3.到寂靜的自然中去隱居
Seek Seclusion in the Serene Nature
D4.美麗的山路因你而更美
Beautiful Path Getting More Beautiful because of You
D5.喜馬拉雅之花與垂直極限
Himalayan Flowers and Vertical Limits
D6.追隨著魚尾峰的雪光流浪
Follow the Snow Light of Fish Tail and Wander
D7.在安納普爾納的滿月中閉關
Retreat in the Full Moon at Annapurna
D8.從一朵蓮花到一座雪山
From Lotus Flower to Snow Mountain
D9.行走的禪宗模式與身體的美
Zen on Walk and the Beauty of the Body
D10.更大的空間更大的自由
Larger Space, Larger Freedom
劄記:最貴的是看醫生
Notes: The Most Expensive is to See a Doctor
C.佐姆森朝聖之旅
A Pilgrimage to Jomso
D1.若我再來必腳踏蓮花
Coming again by Riding Lotus
D2.上帝是月蝕中的燈塔
God is the Lighthouse in Eclipse
D3.一轉身看見的是天涯
Bidding Farewell Means Eternity
D4.破罐子也能摺射齣光芒
Broken Jar Can also Reflects Light
D5.生命是一次刻骨的流浪
Life is a Deep-rooted Roving
D.與一個鼓手的珠峰大本營之旅
Trek to Everest Base Camp with a Drummer
D1.齣發:仿佛少年意氣彌漫
Departure: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D2-7.低海拔:因為你天空是藍色的
Low Altitude: the Sky Becomes Blue because of You
D8-15.高海拔:他的愛是給你的
High Altitude: His Love is for You
D16-17.迴傢:來吧做迴你自己
Being at Home: Come as You are
E.旅行手冊:最美的時光在路上
Travel Manual: the Most Beautiful Time is on the Road
No.1尼泊爾喜馬拉雅徒步全圖
The Map of Himalaya Hiking inNepal
No.2徒步喜馬拉雅全攻略
The Cookies of Trekking in Himalaya
No.3拉薩的小時光
Indulgent Time at Lhasa
No.4幻覺之城加德滿都
Kathmandu, a City of Fantasy
No.5博卡拉的記憶
Memories of Pokhara
F. 旅行手冊:尼泊爾6大徒步綫路全攻略
Travel Manual: 6 Main Trekking Trails inNepal
D1-10.安納普爾納峰大本營之旅
A Trek to Annapurna Base Camp
D1-5.佐姆森朝聖之旅
A Pilgrimage to Jomsom
D1-17.與一個鼓手的珠峰大本營之旅
Trek to Everest Base Camp with a Drummer
D1-18.大環綫徒步之旅
Circuit Trek in Annapurna
D1-2.博卡拉兩日小步之旅
Two Days’ Leisure Trip in Pokhara
★一生一次,徒步世界的巔峰喜馬拉雅
Once in a Lifetime, to Trek Himalaya-Top of the World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一次巔峰狀態,去脫胎換骨一次,去抵達生命的極緻之美,給靈魂一次驚心動魄的壯遊。
在去喜馬拉雅之前,我不知道世界最深的峽榖在哪裏?世界最美的雪山在哪裏?世界最好的徒步地在哪裏?我隻知道世界最高的山脈在那裏,有一小撮瘋狂的爬山者徵服瞭那裏,但卻從未想過有一天,我也會用我的雙手和雙腳酣暢淋灕地親吻瞭那裏。
在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10座在喜馬拉雅。65百萬年前,印度大陸與歐亞大陸被一個漂亮的藍色大洋——新特提斯洋所分隔,南側的印度大陸與北側的歐亞大陸不間斷地發生著海浪般激烈的碰撞、親吻,天崩地裂、海水褪去,隆起瞭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輕的山係——喜馬拉雅山脈。
很難現象這座山到底有多大,但若你展開它的全部,就可以橫跨整個歐洲,相當於從倫敦到莫斯科的距離。東西長2400多公裏、南北寬200~300公裏的喜馬拉雅山脈,聚集瞭地球上大部分的高峰,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座,這些山的偉岸峰顛都高於陸地上的其他山脈,聳立在永久的雪綫之上。成群的高峰擋住瞭從印度洋上吹來的濕潤氣流,形成瞭山脈南坡的印度、尼泊爾和不丹雨量充沛的溫潤氣候和山脈北坡的中國西藏降水稀少的乾燥寒冷氣候。
數韆年來,喜馬拉雅山脈對於居住在山地兩側的民族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它是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的最高部分與極限地帶,古印度的朝聖者稱喜馬(hima)是雪、拉雅(alaya)是傢鄉,為這一雄偉的山係創造瞭喜馬拉雅——“雪的傢鄉”這一梵語名字;在藏語中,“珠穆”為女神,“朗瑪”為第三,藏族人親切地稱呼珠穆朗瑪峰為“第三女神”;在尼泊爾語中,它被稱為“薩迦瑪塔”,意思是“天空女神”,這些稱謂都反映瞭當地人對這座山的崇敬,它是自然界至高無上的榮耀。如今喜馬拉雅已成為全世界的登山者、徒步者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自1953年英國的登山傢埃德濛·希拉裏(Edmund Hillary)與尼泊爾的夏爾巴嚮導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首次登上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之後,全球已有24人登上瞭全部14座8000米的高山,有約7000人登上瞭8000米以上的高峰。
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的尼泊爾,被稱為“偉大的小山國(A Great Little Country)”,其國土呈長方形,東西長度為885公裏,而南北寬度平均僅177公裏,從地圖上看它就像一枚扁長的大豌豆莢,緊緊地挨著弓形走嚮的喜馬拉雅山。尼泊爾是名副其實的“高山之國”,許多地方的風景堪稱世界之最,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幾乎都在這裏——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40多座,世界上10座最高的山峰中有8座全部或部分在尼泊爾,其中世界最高的珠峰就位於尼泊爾與中國的邊境上。正因為尼泊爾崇山翠榖的特殊地形,登山和徒步成瞭遊覽尼泊爾最好不過的方式。試想一下,當你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一覺醒來時,麵前聳立著的是無數座海拔8000米的雪峰,你可以坐在山間木屋的露颱上邊呷著咖啡邊享用著月光下美麗的雪景,那將是一種怎樣的震撼與感動呢?世間還有什麼能夠與此媲美呢?對於那些尋找驚險、壯麗的山脈風景的人來說,沒有什麼能夠與在喜馬拉雅山區激動人心的遠足相比瞭。
19世紀下半葉,登山運動在歐洲風靡一時,歐洲人徵服瞭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之後,便將海拔更高的喜馬拉雅山視為新的挑戰。1883年英國人W??W??格雷厄姆踏上瞭尼泊爾的登山之旅,並登上瞭海拔6000米的山峰。二戰之後,尼泊爾嚮外國人敞開瞭大門,也迎來瞭喜馬拉雅登山運動的黃金時代,那些來自荒野的呼喚從一開始就激起瞭人類的冒險精神,鼓舞著現代的馬可·波羅們去探索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去發現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
在20世紀50年代,喜馬拉雅山的探險旅行,往往需要雇傭大批的苦力和夏爾巴人運送物資與裝備,腳夫組成的隊伍,足有好幾公裏長,有時候從隊列尾部到達目的地的時間要比隊列前頭的要晚整整一天的時間。1953年英國探險隊進行攀登珠峰的探險旅行時,曾雇傭瞭100多個腳夫,光是負責運送錢幣的就有12人,在少數成功登頂者的下麵需要的是有如金字塔底座般龐大的隊伍的支撐。
其實喜馬拉雅又何嘗隻是登山傢的夢想樂園,它也是徒步愛好者的至愛天堂。尼泊爾的中心地帶不通公路,前往那裏唯一的方法就是徒步穿越數不盡的山脈,許多小路、山徑已經使用瞭好幾個世紀、好幾韆年。歐美人發明的徒步旅行 (Trekking)這個詞語最早是用來指19世紀60年代在尼泊爾的遠足旅行,從那以後徒步旅行就開始流行瞭起來。在尼泊爾徒步遊就是加入當地人的行列,沿著山間小徑行走,經過一個又一個偏遠的村莊,翻越一道又一道寂靜的山嶺,一直到冰山雪嶺的聖地,一直到雪山腳下的登山大本營,沐浴在世界上最輝煌無比的雪山的日齣和日落中,享受那寂靜到骨髓的喜馬拉雅的寜靜,那將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挑戰自我、挑戰人生的經曆,那是一道來自天堂的華美的盛宴。
喜馬拉雅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之一,在喜馬拉雅山中徒步,與純粹的攀登高山的極限運動非常不同,盡管登山探險隊在嚮山裏行進的過程中也會走那些廣受歡迎的徒步遊小路,而徒步旅行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則在於沿途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1983年,兩個叫剋萊恩兄弟的英國人,用瞭100天時間跑瞭3200公裏的路程,8400米的高程差,65座山口,穿越瞭從大吉嶺到拉挖瓦爾品第的喜馬拉雅山脈。
1996年,兩名法國登山愛好者,亞曆山大和西爾萬,在他們騎自行車環遊世界後,又曆時174天,徒步2500公裏,從東至西穿越瞭整個喜馬拉雅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的徒步路綫是世界上最棒的長距離徒步路綫。”已51歲、已21次成功登頂珠峰的“超級夏爾巴”阿帕從2012年的1月啓程,完成瞭120天徒步穿越1700公裏的喜馬拉雅山之旅。
很顯然,與極限登山或在一座人跡罕至的國傢公園中的徒步旅行非常不同,旅行者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的徒步過程中還會發現許多與眾不同的誘人之處:寜靜美麗的小山村,彆具風格的房捨,乾淨清新的山野,引人入勝的廟宇,充滿幻想性的“雪人”……經常會有當地人趕著馱馬驢隊或背負著重物從你身邊經過,每隔兩三個小時的行走距離就有可供食宿的村莊與木屋,或可供休息的茶室和石颱,你雇傭的夏爾巴嚮導或古榮族背夫將忠誠地守護著你、背負著你的行囊直到每一座雪山下的聖殿,哪怕是步行數周數月你也不需自帶帳篷、睡袋和乾糧,世界上恐怕再也沒有哪個地方能有像尼泊爾這樣如此完善的徒步行設施——如今也不隻是隻有像人類最早徵服珠峰的希拉裏爵士和超人丹增那樣的職業登山傢纔能進入珠峰大本營瞭。而在那些村莊中,你能遇見屬於不同民族的山民和傢庭,他們的質樸、友好、親切、幽默以及各種民俗和宗教節日,將使你的徒步遊變得豐富多彩和輕鬆有趣。在山徑上行走,還會遇到來自世界各國的徒步者(Trekker),你不會感到孤獨無助,你會發現,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也有如自傢的兄弟姊妹,走在路上的人們的興趣、愛好和目標都是相似的,相互間錶現齣難以置信的友善和樂於助人的友愛。當你越走越高時,高山草甸、綿延數裏的森林、水流湍急的溪流和深不可測的峽榖代替瞭春種鞦收、花開花謝的田園風光,迷人的山景隨著季節、海拔高度在不斷變化著,你的勇氣、體魄、耐力、意誌和智慧在不斷經受著考驗的同時,你的心靈也在不停的淨化、提升、超越和飛翔。
喜馬拉雅賜給瞭我們如此寬闊的視野,地平綫上可以看齣我們的過去和未來,每一座山峰都像一本書,隨著摺頁在變化,而我隻需要像朝聖者和行腳僧那樣,用腳步去閱讀那既瑰麗又詩意的篇章。
喜馬拉雅山的神靈在嚮我微笑,每分每秒的徒步穿越觸動著我內心的喜悅和能量,世間的美景美色無數,而隻有透過高山看見的天空纔顯得更為湛藍、更為漂亮。
……
★自序 走一步是不需要勇氣的
Preface No Courage Required for One Step forward
行走是一種狀態,一種姿勢,一種修行,一種深呼吸,一種生活方式,是每個人都可以憑藉著率真的天性去實現的一種身體上與精神上的自由自在。
以前,我是個非常嬌氣的宅女,一個腐敗的城市生活的享樂者,我喜歡所有極速抵達的交通工具,喜歡舒適享受。喜馬拉雅的1000公裏,150萬步,幾乎相當於113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我壓根就沒想到我也能一路走到世界巔峰去。有人問我是如何鼓足勇氣完成偉大的喜馬拉雅之旅的,我想瞭想,我所做的,隻是走瞭一步,然後再走一步,再一步,我就到瞭那裏。
翻山越嶺去看世界是一種歲月的浪漫,我們去極地,去珠峰,已不僅是為瞭去尋找某一座具體的山峰,而是去尋找無數可能存在的生活方式。這個世界無限大,總會有無數個遠方你一生都無法到達。但如果你想去看另一種風景,過另一種生活,追尋心靈上的輕盈,現在就可以收拾好行裝,背上包齣發。
事實上,走一步路是不需要鼓起勇氣的。改變世界需要一萬年,而改變自己明天就可以。
當我看到《徒步喜馬拉雅極地:與你相遇》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立刻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麵。想象著那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皚皚白雪覆蓋,直插雲霄,宛如巨龍盤踞在地球之巔。而“極地”二字,則更添瞭一份極緻的嚴寒與純淨,仿佛進入瞭一個與世隔絕的冰雪王國。“徒步”二字,更是直接點明瞭旅程的艱辛與挑戰,每一個腳印都凝聚著毅力與決心。我忍不住猜想,在這趟旅程中,作者將如何描繪那些驚心動魄的自然景觀?那些翻越埡口時的疲憊與興奮,那些麵對未知風險時的冷靜與勇氣,那些在高海拔空氣稀薄環境下的每一次呼吸都彌足珍貴。而“與你相遇”,這簡短卻充滿溫情的幾個字,則為這場硬朗的旅程增添瞭一抹亮色。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看到一次彆開生麵的相遇,或許是在漫天風雪中,或許是在寂靜的夜晚,一次不期而遇,一次心靈的交流,將成為這趟旅程中最閃耀的星辰,最溫暖的記憶。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關於一次地理上的探險,更是一次關於生命、關於勇氣、關於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深刻解讀。
評分這本《徒步喜馬拉雅極地:與你相遇》的書名,如同一幅濃墨重彩的畫捲,瞬間在我眼前展開。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那片神聖而又神秘的雪域高原,群山連綿,冰川縱橫,空氣稀薄,環境極端。我想象著,那些勇敢的徒步者,他們肩負著怎樣的夢想,又懷揣著怎樣的信念,踏上瞭這條充滿未知與艱辛的旅程。“極地”二字,更是為這份壯闊增添瞭幾分凜冽與孤寂,仿佛置身於另一個星球,與世隔絕,隻剩下純粹的自然與不屈的靈魂。而“與你相遇”,這四個字,卻又像一束溫暖的光,穿透瞭這嚴酷的環境,帶來瞭希望與慰藉。我好奇,在這片廣袤而寂寥的土地上,會發生怎樣動人的相遇?是與一位堅韌不拔的當地人,還是一位誌同道閤的旅伴,亦或是與那個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這本書,不僅僅關乎地理上的遷徙,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探索,一種對生命意義的追問。我期待著,在這字裏行間,能感受到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那種超越極限的勇氣,以及那種在最艱難時刻綻放齣的溫暖與希望。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那深邃的藍色背景上,一抹蜿蜒的山脈綫條,仿佛訴說著一段遙遠而壯麗的旅程。盡管我尚未翻開書頁,但僅憑這意境十足的封麵,便已然在腦海中勾勒齣無數關於雪山、星辰、以及那些在極端環境下堅持前行的身影。我猜想,“徒步喜馬拉雅”這幾個字,足以讓許多人心潮澎湃,腦海中閃過無數關於挑戰極限、徵服自然的畫麵。而“極地”二字,更是為這趟旅程增添瞭一層神秘與未知,讓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極地,又會在這高聳入雲的山脈中,呈現齣怎樣獨特的風光?“與你相遇”,這五個字則又將整本書的基調拉迴到人文關懷,它不僅僅是一場身體的跋涉,更是一場心靈的探索,一次與未知自我,與同行者,甚至與這片古老土地的深刻對話。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那些關於堅持、關於勇氣、關於生命意義的答案,或許,也能在字裏行間,與那位“你”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靈魂碰撞。這本書,注定是一場不平凡的相遇,一次靈魂的洗禮,它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蘊含著無限的可能,等待我去細細品味,去發掘它隱藏的璀璨光芒。
評分《徒步喜馬拉雅極地:與你相遇》這個書名,給我一種既宏大又細膩的感受。宏大在於,喜馬拉雅和極地,這兩個詞匯本身就蘊含著無垠的蒼茫與極緻的挑戰,仿佛能聽到風雪呼嘯,感受到冰川的靜默。我想象著,那將是怎樣一場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洗禮?每一步的攀登,都可能伴隨著對身體極限的挑戰,對意誌力的考驗。而“徒步”這兩個字,則強調瞭旅程的純粹性,沒有機械的代步,隻有最原始的腳步丈量大地。我能感覺到,作者將要描繪的是一幅關於生存、關於堅持的壯麗畫捲。然而,“與你相遇”這四個字,又將這宏大的敘事拉迴到瞭人文的維度,它充滿瞭溫度與人情味。我好奇,在這片孤寂而壯闊的土地上,會發生怎樣一段刻骨銘心的相遇?是與一位默默付齣的嚮導,還是一次短暫卻意義非凡的萍水相逢,亦或是與那個在極端環境下,蛻變得更加強大的自己?這本書,在我看來,將不僅僅是一次地理上的冒險,更是一次關於生命、關於情感、關於成長的心靈之旅,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尋其中的奧秘。
評分我被這本《徒步喜馬拉雅極地:與你相遇》的書名深深吸引瞭。它所描繪的場景,在我看來,已經超脫瞭單純的地理概念,而變成瞭一種意象,一種精神的象徵。想象一下,在世界之巔,在人類難以企及的極寒之地,有一條蜿蜒的小徑,它通嚮的是未知的遠方,也通嚮的是內心深處的寜靜。我想象著,那些徒步者,他們不僅僅是在攀登一座座山峰,更是在攀登自己內心的障礙,剋服身體的極限,在每一次呼吸都帶著冰冷氣息的空氣中,尋找生命的真諦。而“與你相遇”,這簡短的四個字,卻又帶著一絲溫柔與期許。在這個充滿挑戰與孤寂的環境裏,一次不期而遇,一次心靈的碰撞,或許能成為最溫暖的慰藉,最堅定的力量。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讀到那些關於人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智慧,那些在寂靜中爆發齣的生命力,以及那些在艱苦跋涉中,人與人之間建立起的深厚情誼。它仿佛是一首壯麗的史詩,又仿佛是一麯悠揚的戀歌,將自然偉力與人文情感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等待著我去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份震撼與感動。
評分不錯,很好。
評分本土作傢的作品,錯過瞭她的新書發布會,不能錯過她的書,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稱佳作,用身體去行走,背包徒步80天,隻為靈魂抵達喜馬拉雅與你相遇!
評分還行吧 看看喜馬拉雅的風景
評分書不錯,還是很有感覺的
評分隻要堅持,就能實現夢想。
評分在這部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攀越的書中,紅塵自始至終都展露齣她欣賞的目光。
評分京東值得信賴,物流很快。很好,以後還來
評分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
評分我們世俗得太久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