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麻纺织工厂设计规范(GB 50499-2009) [Code for Design of Bast Textile Mil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麻纺织工厂设计规范(GB 50499-2009) [Code for Design of Bast Textile Mill]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麻纺织
  • 纺织工程
  • 工厂设计
  • 国家标准
  • GB 50499-2009
  • 工业建筑
  • 规范
  • 设计手册
  • 建筑工程
  • 纤维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220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67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文名称:Code for Design of Bast Textile Mill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6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麻纺织工厂设计规范(GB50499-2009)》共分12章和9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亚麻纺织工艺设计,苎麻纺织工艺设计,黄麻纺织工艺设计,总图运输,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调、滤尘,电气,动力和仓储等。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亚麻纺织工艺设计
3.1 一般规定
3.2 工艺流程
3.3 设备选择与配台
3.4 柱网与设备布置
3.5 工艺管道
3.6 车间运输

4 苎麻纺织工艺设计
4.1 工艺流程
4.2 设备选择与配台
4.3 柱网与设备布置

5 黄麻纺织工艺设计
5.1 工艺流程
5.2 设备选择与配台
5.3 柱网与设备布置

6 总图运输
6.1 一般规定
6.2 总平面布置
6.3 竖向设计
6.4 厂区管线
6.5 厂区道路
6.6 厂区绿化
6.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建筑、结构
7.1 一般规定
7.2 生产厂房
7.3 建筑防火、防爆
7.4 生产辅助用房
7.5 生产厂房主要建筑构造
7.6 结构选型
7.7 结构布置
7.8 设计荷载
7.9 地基基础

8 给水排水
8.1 一般规定
8.2 用水量、水质、水压
8.3 水源与水处理
8.4 给水系统与管道布置
8.5 消防给水与灭火器配置
8.6 排水系统和管道布置
8.7 水的重复利用及废水回用

9 采暖、通风、空调、滤尘
9.1 一般规定
9.2 室内外设计参数
9.3 采暖
9.4 通风
9.5 空调
9.6 滤尘

10 电气
10.1 供配电系统
10.2 照明
10.3 接地和防雷
10.4 消防和火灾报警

11 动力
11.1 一般规定
11.2 蒸汽供热系统
11.3 蒸汽凝结水回收和利用
11.4 导热油供热系统
11.5 燃气
11.6 压缩空气
11.7 制冷

12 仓储
12.1 一般规定
12.2 原料库
12.3 坯布库、成品库
12.4 染化料库和酸、碱及漂白剂的储存
12.5 机物料库
12.6 其他仓库

附录A 工艺流程
附录B 麻纺织主要工艺参数
附录C 主要设备排列间距
附录D 车间温湿度
附录E 生产用水水质
附录F 生产废水参考水质
附录G 车间照度
附录H 主要仓库面积
附录J 主要生产附房面积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园林艺术研究》 导言:穿越时空的智慧之光 本书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宏伟蓝图与园林艺术的精妙构思,旨在揭示隐藏在历史遗迹和文献记载背后的设计哲学、技术实践以及文化内涵。我们不关注近现代工业建筑的标准规范,而是将焦点投向那片孕育了数千年文明的土地上,那些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古代都邑,以及它们内部精致入微、充满哲思的休憩空间。 第一部分:古代都城:天地秩序的具象化 第一章:礼制与规划:天人合一的城市布局 本章细致剖析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深受儒家“礼制”思想的影响。从《周礼·考工记》对理想都城“方九里,面三门”的描绘,到历代王朝的实践,无不体现出将宇宙秩序、宗法制度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划理念。我们将探讨城市中轴线的确立,宫殿、宗庙、朝廷的相对位置,以及这种布局如何服务于皇权至上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重点分析了唐代长安、宋代汴京等都城的宏大规模与功能分区,剖析其坊市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防御体系与水利工程的整合 古代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坚固的防御工事和高效的水利调配。本章将系统梳理古代城墙、城壕、烽火台的建筑形制与防御策略。例如,对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城墙夯筑技术,以及城门楼、箭楼的防御功能设计。同时,我们将考察城市供水(如引入河流、修建人工水道)和排水系统的规划。对比大运河体系与城市内部水系的相互作用,说明古代城市规划师如何在满足军事防御需求的同时,保障城市的水源供给与环境卫生。 第三章:功能分区与社会空间 城市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由不同的功能区域构成的有机体。本章侧重于城市内部的社会空间划分。详细阐述了古代城市中“居、官、商、农”的空间组织逻辑。研究官署区、居民区(里坊)、商业区(市)的界限与相互渗透。特别关注商业街区的发展模式,从封闭的“市”到开放的“街巷”,分析这种变化如何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繁荣和城市管理的松弛。 第二部分:园林艺术:人居环境中的诗意栖居 第四章:造园思想的源流与流派 中国园林是建筑学、文学、绘画、哲学的集大成者。本章追溯了中国园林从皇家苑囿到私家园林的演变历程。深入探讨了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对造园美学的影响,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如何指导园林的设计——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我们将区分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的宏大叙事风格与私家园林(如苏州园林)的精微曲折之美。 第五章:叠山理水:园林的核心技艺 “山水是园林之骨”。本章聚焦于叠山与理水的核心技术与艺术手法。分析古代匠人在有限空间内,如何运用太湖石、黄石等材料,模拟自然山脉的起伏、险峻与幽深。在水景处理上,探讨了池、湖、溪流的形态设计,以及如何通过水面的开合、动静的对比,营造出丰富多变的意境。研究了引水入园的工程技术,确保水景的生态稳定性和观赏性。 第六章:建筑与空间的序列 园林建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引导游览者视线与步伐的媒介。本章重点分析了园林中的空间组织手法,包括“藏、露、移、借”的对景艺术。详细研究亭、榭、轩、廊等建筑的类型及其在空间序列中的作用。例如,亭子的位置如何决定其观赏的角度和功能(如休憩、点景),以及游廊如何引导视线,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剖析,揭示了中国园林中诗词意境向实体空间的转化过程。 第三部分:古代设计规范的文化载体 第七章:材料选择与地方特色 古代的设计规范更多地体现在对地方材料的熟练运用和对传统营造法的继承上。本章探讨了不同地域(如江南、北方)在木材、砖石、瓦作上的选择差异。分析了古代匠人如何根据当地气候和资源禀赋,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构造和装饰风格。例如,江南园林对精美木雕和粉墙黛瓦的偏爱,与北方宫殿厚重夯土和琉璃彩绘的风格对比。 结论:永恒的启示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提醒今日的规划者与建筑师,古代的城市与园林设计并非简单的历史遗存,它们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技艺以及对场所精神的尊重,为当代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居住环境的探索,提供了跨越时空的宝贵智慧。本书致力于展现古代中国在人居环境营造方面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与哲学深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部规范的文本表述方式和图文结合的呈现效果印象深刻。它没有采用那种晦涩难懂的纯理论陈述,而是尽可能地采用清晰、简练的工程语言,辅以大量示意图和表格进行说明,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例如,在描述不同湿度等级对设备基础的要求时,图示比纯文字描述更直观有效。这表明编写者在力求科学严谨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用户体验,真正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快速准确地应用这些标准。尽管行业标准总是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发展,但这部2009年的版本,无疑为当时的设计工作设定了一个坚实的基准线,它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推动传统麻纺织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决心和科学态度,是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式的文献资料。

评分

对于初入麻纺织设计领域的新手来说,阅读这本国家标准无疑是一次高强度的集中学习。它的逻辑性非常强,从宏观的选址原则到微观的结构荷载计算,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我尝试对照书中一些典型的功能分区图例进行理解,发现其布局逻辑清晰,充分考虑了未来技术迭代的可能性,例如预留了自动化升级的空间接口。虽然标准中的某些技术参数可能需要配合其他专业规范交叉查阅,但它作为主干线索的作用无可替代。它强迫阅读者必须以一种系统化、整体性的视角去看待一个工厂的建造过程,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单项工程。可以说,掌握了这本书,就相当于掌握了国内麻纺织工业化建设的“底层代码”。

评分

从一个工厂运营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设计规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未来工厂的运营成本和维护难度。我关注的重点在于物流组织和设备布局的合理性。过去很多工厂的设计往往只考虑了生产线的顺畅,却忽略了原材料进厂、半成品转运以及最终产品出库的整体效率。这部规范在这方面似乎做了大量的优化。它对不同规模工厂的占地面积比例、主要通道宽度以及仓库容积率的建议,都基于对实际生产负荷的测算。这能帮助我们从源头上避免设计上的“短板”,比如物流堵塞或设备检修空间不足等问题。拥有这样一本指南,意味着我们可以更早地预见运营中的潜在瓶颈,从而在设计阶段就植入高效运作的基因,这对于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是不可估量的财富。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建筑与环境工程的学者,我着重考察了该规范在安全与职业健康方面的论述。麻纺织生产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通风、除尘、防火以及噪声控制成为设计的重中之重。这本书在这些方面的规定显得极为细致和前瞻。例如,它对不同工艺流程区域的空气流向和换气次数的设定,明显参考了最新的职业卫生标准,这对于保障工人健康至关重要。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纤维粉尘爆炸风险的控制措施,标准中对设备选型、电气安全等级的划分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这比以往的经验性做法要科学得多。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受到编写者在努力平衡生产效率与人员安全之间的关系,力求在不牺牲效率的前提下,将潜在风险降到最低。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这部规范具有很高的行业指导价值,它不仅仅是“怎么做”的问题,更是在“为什么这么做”上给出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评分

这本规范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麻纺织行业打交道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及时雨。它汇集了当前国内在设计麻纺织工厂时必须遵循的核心原则和技术标准,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而言,意味着我们手中终于有了一本权威、系统化的参考手册。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全面性:从总平面布局到生产车间的具体要求,再到辅助设施的配置,几乎涵盖了工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节能环保的最新要求考虑得非常周到,这在当前的产业升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在做项目时,常常需要在不同的零散文件中寻找依据,效率低下且容易遗漏关键细节,现在有了这本书,结构清晰,查阅方便,大大提升了我们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它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像是一份经验的结晶,将行业内多年积累的宝贵教训和最佳实践浓缩其中,让人感到踏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