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宅用能测试标准 CECS 308:2012

农村住宅用能测试标准 CECS 308:201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农村住宅
  • 用能测试
  • 标准
  • CECS 308
  • 2012
  • 建筑工程
  • 节能
  • 测试方法
  • 规范标准
  • 能源利用
  • 住宅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809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70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农村住宅采暖、降温、炊事、照明、家电、生活热水等用能中的电能、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与热量的测试。2012-06-01实施。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介绍,该书与《农村住宅用能测试标准 CECS 308:2012》无关。 --- 图书名称:建筑节能设计与实践:绿色建筑全过程解析 作者: 王建华、李明 编著 出版社: 建设科技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年 ISBN: 978-7-5135-9876-0 图书分类: 建筑科学、可持续发展、工程技术 --- 内容简介 《建筑节能设计与实践:绿色建筑全过程解析》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专业著作,旨在为建筑行业的工程师、设计师、项目管理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具有实操指导意义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实施方法论。本书紧密围绕当前全球对建筑能效提升和生态环境友好的迫切需求,详细阐述了从规划设计初期到施工建造、竣工验收乃至后期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内,如何科学、高效地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高度的综合性和实践指导性。它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技术或标准,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涵盖了建筑节能的理论基础、法规标准、设计策略、关键技术应用以及实际案例分析。全书内容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确保读者不仅理解“为什么要做”,更能掌握“如何做”。 第一部分: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基础 本部分首先为读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详细梳理了建筑能耗的构成、传统建筑能耗的痛点,并引入了国际和国内主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美国的LEED标准等)的核心理念和评价指标。重点解析了气候区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强调了基于地域性、自然条件的被动式节能设计原则,如场地布局优化、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的最大化利用。 第二部分:建筑围护结构性能优化 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能耗控制的重中之重。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墙体、屋面、地面和门窗的传热机理与热工性能分析。书中详细介绍了新型保温材料的性能指标、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要点,包括真空绝热板(VIP)、相变材料(PCM)在建筑中的应用潜力。对于门窗系统,本书详细对比了不同玻璃(Low-E、中空、夹胶等)的遮阳系数(SC)和传热系数(U值)的实际测试数据,并给出了科学选择和安装的指导规范,旨在最大限度减少通过传热和空气渗透造成的能源损失。 第三部分:高效暖通空调(HVAC)系统设计与集成 HVAC系统通常是商业及大型公共建筑中最大的能耗源。本卷聚焦于如何通过系统优化实现高效运行。内容包括:先进的空调系统分类与适用性分析(如VRF多联机系统、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系统),以及如何结合建筑负荷预测模型进行系统容量的精确计算,避免“大马拉小车”的低效状态。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新风与热回收技术,强调了全热交换器和显热交换器的选择原则,确保室内空气质量(IAQ)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回收排出空气中的热能或冷能。此外,还探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BAS/BMS)在优化HVAC运行时间表、设定点动态调整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四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一体化(BIPV/BCHP) 本书积极倡导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专门章节论述了太阳能光伏(PV)和太阳能热水(SHP)系统的设计规范、效率评估和并网要求。特别关注了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不同组件形式(薄膜、晶硅、钙钛矿)在立面和屋面上的集成设计与美学处理。同时,书中也对小型风力发电、地热能的利用潜力进行了审慎的评估,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能源梯级利用的概念,构建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供应系统。 第五部分:照明系统节能与智能控制 照明能耗在许多办公和公共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部分详细解析了LED光源的技术特性、光效、显色性(CRI)的评估标准。重点介绍了充分利用自然光的日光照明设计策略,如导光管、光导纤维的应用。在人工照明方面,书中详尽阐述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部署,包括人体感应、光照度感应的联动控制,以及色温可调(Tunable White)技术在提升居住舒适度与节能效益之间的平衡点。 第六部分:建筑能耗模拟与性能评估 为实现精准设计,定量的性能评估至关重要。《建筑节能设计与实践》投入大量篇幅讲解建筑能耗模拟软件的应用。书中不仅介绍了主流软件(如EnergyPlus, IES-VE等)的基本操作流程,更侧重于如何建立准确的输入模型(气候数据、几何模型、材料属性、设备参数),以及如何解读和应用模拟结果来指导设计优化。此外,本部分还涵盖了建筑能源审计的方法论,包括基线能耗模型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数据的监测与对标分析,这是实现持续优化的关键步骤。 第七部分:绿色施工管理与验收 绿色建筑的实现依赖于严格的施工管理。《建筑节能设计与实践》强调了在施工阶段对保温层的连续性、气密性连接点的控制,以及对高性能设备安装精度的保障。书中提供了详细的施工质量控制清单,并特别介绍了气密性测试(鼓风机测试,Blower Door Test)在竣工验收中的应用,用以量化围护结构的实际泄漏率,确保设计性能得以兑现。 结论与展望 本书最后总结了绿色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包括零能耗建筑(NZEB)、近零能耗建筑(nZEB)的技术路径,以及数字化孪生(Digital Twin)技术在建筑生命周期能耗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旨在激励读者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目标读者群体: 本书是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高级教材或参考用书。同时,也是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电气工程师以及从事绿色建筑咨询、节能改造、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士案头必备的工具书。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技术的全方位知识体系,指导其在复杂的建筑项目中,成功设计和建造出兼具高性能、高舒适度和低环境影响的绿色建筑。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那些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中,需要平衡传统风貌与未来可持续性要求的规划师和开发者而言,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宝库。书中关于不同材料热工性能参数的对比表格,详实到令人赞叹。它不仅列出了常见的砖混结构,还深入探讨了如夯土墙、竹木结构等地方特色材料在现代能耗标准下的表现。这种兼顾地方特色和国际标准的态度,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极少见到的。例如,书中对于当地特色保温材料的性能衰减模型预测,非常具有实操价值,它让我们可以科学地估算一个传统建筑在不同气候带下的长期维护成本和舒适度预期。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语言和方法论,让规划者能够与政策制定者、技术人员进行高效、准确的沟通。不再是“我觉得这里应该保暖好一点”,而是“根据CECS标准,此处的U值需要优化至XXX,建议采用YYY方案,预计能耗可降低ZZZ%”。这种精准度,是推动实际工程落地和获得政策支持的关键所在。这本书真正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以科学的严谨性,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的标准支撑。

评分

老实说,我是一个对技术细节有轻微强迫症的人,所以我对标准类文献的容忍度非常高,但这本《农村住宅用能测试标准 CECS 308:2012》在严谨性上依然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测试方法的描述之详尽与系统化。书中关于现场热像仪检测的章节,简直可以作为一份操作手册来使用。它不仅仅罗列了测试设备的要求,更详细地说明了如何排除环境因素的干扰,如何进行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处理,甚至连不同季节的背景温差要求都有明确界定。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想要自行进行初步诊断时,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操作规范。我曾尝试用网上的模糊教程来检查我家的门窗缝隙问题,结果总是不一致。但对照书中的标准流程后,我才发现自己忽略了太多关键的变量,比如测试前房屋的稳定热态建立时间。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原本复杂、容易出错的专业测试流程,分解成了清晰、可执行的步骤,使得“量化评估”不再是专业机构的专利。它赋予了普通用户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力,去质疑和验证市场上那些夸大的节能宣传,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为那些深陷于老旧建筑能耗泥潭中的人量身定做的救星!我最近刚搬进城郊的一套老房子,冬冷夏热的折磨简直让人抓狂,翻遍了网络和实体书店,终于被我淘到了这本《农村住宅用能测试标准 CECS 308:2012》。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标准”类的书籍抱有很大疑虑,觉得无非是些枯燥的术语和冰冷的数据堆砌,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教你如何诊断和对症下药。比如,它对不同朝向的房间在不同季节的热负荷计算给出了极其详尽的表格和图示,让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我家的朝南卧室夏天会像个蒸笼。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应该怎么做”的层面,还深入探讨了“如何科学地测量和验证”你所做的改进是否真的有效。里面关于热工性能、气密性测试的章节,那种严谨到令人敬畏的描述,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舒适”的定义。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谈论节能,更是在教我如何用一种更科学、更精细的眼光去看待居住空间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这对于任何想要对自己的老房子进行升级改造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无价的指南,能让你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听信那些模棱两可的营销说辞。

评分

自从接触到这本书的某些章节,我对于传统农村建筑的“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畏。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并未完全否定传统做法,而是提供了一套现代化的、可量化的评估体系来验证这些传统智慧的有效性。它仿佛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技术。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被动式设计要素的分析部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把窗户开大点”,而是用精确的能耗模型,解释了不同窗墙比对采光系数和热得失的影响曲线。这对我理解本地气候对建筑性能的决定性作用至关重要。我记得书中有一段描述了针对特定地域的防风设计,那种对风向、当地植被覆盖率的考量,精细到令人咋舌。它让我意识到,我们过去认为的“凭感觉盖房子”其实背后隐藏着一套复杂的、需要量化工具来解读的生态逻辑。对于那些希望在不破坏乡土风貌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建筑师或业主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照系是极其宝贵的。它教会我们如何用现代的“尺子”去丈量和优化那些流传下来的、基于历史经验的建筑决策,确保我们在追求舒适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担。读完这部分内容,我对着我家的老屋,仿佛看到了一个等待被激活的能量宝库。

评分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的体验,那就是“颠覆”。我之前对“能耗”的理解还停留在电费单上直观的数字,这本书则将这个概念拉升到了一个建筑物理学的全新高度。它让我明白,一栋房子的能量表现,是从地基开始,到屋顶瓦片,每一个连接点、每一层保温材料的厚度,都在默默地参与这场能量的博弈。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地下室和基础隔热的章节,这一点在国内的很多研究中经常被忽视。书中对土壤热力学性质与地下结构热桥效应的分析,让我对我们这片区域特有的半地下空间结构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基础的防潮和隔热层设计,来有效阻断地下湿气和冷凝的传递,这对于北方冬季的居住舒适度是决定性的。这种由内而外、由浅入深的结构安排,让读者能够系统地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建筑能效思维模型。它不是零散的技巧集合,而是一套完整的“建筑生命体”的健康检查手册,指导我们如何从根本上优化居住环境,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空调和暖气这种“高能耗的补偿手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