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872-2014

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872-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编
图书标签:
  • 水电工程
  • 防火规范
  • GB50872-2014
  • 建筑工程
  • 安全规范
  • 设计标准
  • 消防安全
  • 工程建设
  • 规范标准
  • 行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326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721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9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第289号公告发布,自2014年8月1日实施。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大、中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防火设计。 本规范共分为13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厂区规划,厂区建(构)筑物,大坝与通航建筑物,室外电气设备,室内电气设备,电缆,绝缘油和透平油系统,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防烟排烟、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电气。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
4 厂区规划
5 厂区建(构)筑物
6 大坝与通航建筑物
7 室外电气设备
8 室内电气设备
9 电缆
10 绝缘油和透平油系统
11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12 防烟排烟、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3 电气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的各项技术规定和应用要求。作为建筑设计领域的基础性、纲领性标准之一,本书旨在指导和规范我国各类民用与工业建筑结构在设计阶段应考虑的各种荷载取值、组合和设计要求,确保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和特定不利条件下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本书内容严谨,图文并茂,是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必备的参考手册和学习资料。 第一部分:总则与基本概念 本书首先从总则部分入手,详细解读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以及术语和符号的定义。重点阐释了荷载设计的基本理念,包括荷载的分类(恒荷载、活荷载、环境作用等)、设计原则(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及荷载组合的基本逻辑。明确了在不同设计阶段(如施工阶段、正常使用阶段、特殊使用阶段)对荷载的判定和取值要求。 第二部分:恒荷载 本章是规范的基础内容之一,系统规定了建筑物永久性构件和设备所产生的恒荷载取值标准。内容涵盖了主体结构材料的自重(如混凝土、钢材、砌体等的容重)、围护结构(墙体、楼板、屋面)的恒载取值,以及室内装修和固定设备(如管道、吊顶等)的恒载取值范围。书中详细列举了大量常用建筑材料和构造的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的恒荷载数值表,并对恒荷载的变异性、精确度和施工偏差对恒载设计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指导。特别强调了结构自重计算的准确性,以及楼面、屋面恒载取值的差异化处理。 第三部分:活荷载 活荷载是影响结构安全性和使用舒适度的重要可变因素。本书对各类民用与工业建筑的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1. 楼面活荷载: 详细区分了不同使用功能房间的活荷载取值,包括住宅、办公、商业、学校、医院、工业厂房等。对于人员聚集场所,如会议室、礼堂等,给出了较高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同时,书中也详细说明了活荷载的分布特性(集中活荷载与均布活荷载的转换)以及对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的影响。 2. 屋面活荷载: 区分了平屋面、坡屋面、以及有无积雪或人员检修要求的屋面活荷载取值,重点阐述了屋面积雪荷载的确定方法,包括基于地区雪压的一般规定和特殊地形(如屋顶局部变化处)的局部加强要求。 第四部分:环境作用 环境作用是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荷载类型,本书对此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量化。 1. 风荷载: 这是风工程学与结构设计结合的关键部分。本书详细阐述了风荷载的基本计算步骤,包括:基本风压的确定(基于不同地区的风区划分和基本风速)、地形高度修正系数、阵风影响系数(动荷载效应)、结构形状和局部效应系数。书中提供了详细的计算图表和程序指引,指导工程师如何根据建筑高度、地表粗糙度和结构体型,精确计算作用在建筑物表面的总风荷载及局部风压。 2. 雪荷载: 在前述屋面活荷载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规范了雪荷载的地域分布和特定影响,尤其针对冰雪易堆积的复杂屋面结构,提出了局部加强的要求。 3. 温度作用与不均匀沉降: 虽然温度应力通常被视为一种结构响应,但规范要求将温度变化作为设计荷载的一部分加以考虑。本书阐释了结构因温度变化产生的伸缩、收缩应力,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对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指导工程师在构件设计和构造措施中应对这些影响。 第五部分:地震作用 本书对地震作用的规定遵循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总体框架,但侧重于地震作用的计算模型和荷载效应的确定。 1.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详细介绍了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特征周期、以及不同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水平地震内力计算方法(如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或底部剪力法)。 2. 地震动参数: 说明了场地类别、特征周期与抗震设防类别对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和谱加速度的影响。 3. 作用效应组合: 重点阐述了地震作用与其他荷载(恒载、活载、风载)的组合规则,特别是如何确定设计基本地震作用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荷载组合系数。 第六部分:荷载的组合与基本设计规定 本书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提供了荷载组合的设计准则,确保结构设计满足极限状态要求。 1. 荷载组合原则: 明确区分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稳定性)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刚度、变形、裂缝)的设计荷载组合公式。 2. 组合系数: 详细给出了组合效应中恒载系数、活载系数、风荷载系数、雪荷载系数和地震作用组合系数的取值范围和应用条件,指导设计人员如何根据荷载的随机性和同时发生的概率,确定最不利的荷载工况。 3. 结构重要性系数: 规定了不同类别建筑结构(如一般建筑、重要建筑、特殊重要建筑)应采用的结构重要性系数,以提高关键结构的抗风险能力。 第七部分:特殊结构与构件的荷载 本书还对一些特定结构的荷载考虑进行了补充说明,例如: 水箱、水池等储水构件的局部荷载; 起重设备、电梯等动荷载在梁、柱上的设计传导; 室外构件(如阳台、雨篷)的风压和雪压的局部放大效应。 总结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是指导我国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核心技术文件。本书不仅是对规范条文的忠实解读,更是对荷载设计科学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平衡性的深入探讨。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和应用,设计人员能够准确评估建筑物在各种自然环境和使用条件下面临的全部作用力,从而设计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本书是结构设计领域从理论走向实践,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我立刻被其严谨的逻辑结构所吸引。全书的编排仿佛是一张精密绘制的蓝图,从宏观的总体要求,逐步深入到具体的设备选型、材料防火等级的判定,再到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管理,每一步都衔接得天衣无缝。作者显然对水电工程的复杂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力,能够将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技术条文,组织得如此条理清晰,逻辑链条完整有力。特别是它在阐述一些关键的防火分区和疏散设计原则时,辅以大量的示意图和对比案例,即便是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领会其核心思想。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复杂的规范变得触手可及,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汇编,更像是一本由资深工程师精心撰写的实战指导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一开始读起来有点挑战性,但细品之下,却能体会到一种别样的“力量感”。它摒弃了花哨的辞藻和冗余的描述,每一个句子都像是经过反复锤炼的铁锤,精准、有力,直指问题的核心。例如,在谈及水淹风险和电气绝缘要求时,那种不容置疑的语气,透露出对生命财产安全的极端重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琢磨某个术语的精确含义,这迫使我必须调动起所有的注意力去“解码”这些专业术语背后的工程意义。这种不妥协的严谨性,恰恰是检验一本权威技术指南价值的试金石,它要求读者拿出相应的专业素养来与之匹配,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不同工种之间的协作问题上也展现出了极高的前瞻性。它不仅仅关注结构本身的防火性能,还细致地涵盖了在水轮机安装、大坝基础处理以及变电站防雷接地等多个专业交叉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火灾隐患点。比如,它详细列举了在进行高压电缆敷设时,如何根据环境温度和负载变化来选择阻燃套管的规格,这需要设计人员对土建、电气和水工结构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种跨专业的视野,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消防规范”范畴,更像是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风险管控框架,对于项目经理或总设计师来说,它无疑是确保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的关键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白色字体,显得专业又不失大气。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摸起来手感厚实,油墨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订工艺看起来也十分扎实,厚厚的书脊预示着内容的丰富与深度,让人对其中蕴含的知识充满了期待。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章节标题的排版,疏密有致,很容易就能定位到自己想查找的部分。这种对物理形态的注重,体现了出版方对专业书籍应有的尊重,拿到手里就像是握着一份沉甸甸的知识宝藏,非常适合放在书架上,时不时取出来翻阅学习,那种仪式感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是“踏实”和“可靠”。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更新速度往往让人应接不暇,但手握这样一部体系完备、论据充分的权威著作,心里就多了一份底气。我注意到它在引用标准时,标注了溯源信息,这让人可以追溯到这些规定的历史背景和技术来源,而不是盲目执行。它所构建的防火安全认知体系,是建立在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科学验证之上的,因此,当我合上书本,重新审视一个水电项目的初期设计方案时,脑海中自然而然地会浮现出基于本书原则的检验清单。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所有参与水电建设的人员,反复研读、时常查阅的案头必备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