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著名思想家李泽厚80年代对话录全集。
不仅谈哲学、美学和思想史,还有力图解决精神危机的社会关注、人文关怀。
立足时代,勇敢正视与深切理解这个时代的问题,把脉、体会自己本民族深切的精神危机和意义渴求,做出自己创造性的回应。很多思想对仍在困扰当前的问题和矛盾依旧具有启发意义。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读《八十年代》?李泽厚自称不是预言家,但他80年代所言,均被30年历史发展证明!他的“盛极”之言,对我们当下仍富有极大启示。《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为李泽厚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对话录文章结集,全面梳理了李泽厚80年代的思想,有助于当代人了解80年代思想界状况和李泽厚思想的发展。很多思想和言论对于当前的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李泽厚,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哲学纲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文集》,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目录
美学热与学术研究(1978—1985)
关于技术美学的答问(1985)
文化热与学术多元化(1986)
文学研究视角及其他(1986)
封建尘垢阻挠社会前进(1986)
精读大师, 潜移默化(1986)
中国现在更需要理性(1987)
关于“文化”问题的问答(1987)
我把希望寄托在新的一代(1987)
静悄悄地工作(1987)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的(1987)
单靠道德建设不了社会(1987)
先有法律, 才有民主(1987)
新加坡的成功与新儒学(1988)
关于《美的历程》的对谈录(1988)
把文学比拟于地球, 我很难理解(1988)
礼乐远古已有, 非孔孟所创造(1988)
谈男欢女爱(1988)
文化传统人人有份(1988)
关于“改良与革命”答记者问(1988)
思想启蒙与反传统(1988)
“新权威主义”与现代化(1989)
“我也狂热过”(1989)
“五四” 回眸70 年(1989)
“五四” 的是是非非(1989)
美学答问(1989)
中国需要“语言的洗礼”(1989)
语言的迷宫及其他(1989)
现代心态是具有多元的宽容的精神(1989)
精彩书摘
《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于:谈文化不一定都空泛,提出“非理性”不就很具体吗?
李:你的“理性”是什么意思?“非理性”又是什么意思?“非理性”与“反理性”有没有区别?国外分析“理性”这个词有10种含义,你用的是哪一种含义?你的“非理性”又是用的哪种含义?都不清楚。现在一些文章喜欢用“大字眼”(big words),动不动就是“超越”、“自我”、“本体”、“非理性”等等。其实这些“大字眼”里有多种含义,其中许多经不起分析、推敲,它们就是分析哲学指出的“废话”。我一直提倡中国要搞点分析哲学,因为我们实在太喜欢论这种废话。这说明我们尽管高喊反对传统,但思维方式还是传统的那一套,没有进入现代化,太不严密,缺乏理性,没有经过严格的自然科学训练。
于:那么,就西方说,非理性主义是否已经取代了理性主义呢?
李:没有,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理性主义。不仅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达靠理性,而且在社会科学中也仍然是理性主义占上风,“非理性”只是作为对理性过分发展的“解毒”、补充为人文特征。“非理性”占主导地位,即使在西方也是很危险的。卢卡奇写过一本书叫《理性的毁灭》,他认为从谢林开始,经由叔本华、尼采等人,这条道路是一直通向希特勒的。我不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太简单化,但问题是值得注意的。不管西方、中国,理性还是最重要的。希腊哲人早就说过“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靠理性才从动物中区分出来的。没有理性,衣食住行都成问题。所以,我认为,过分强调本能冲动和盲目情欲,也许在短期内可以起到某种解放作用,但从长远看,从理论看,是成问题的。
于:你如何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今天的文学艺术?
李: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讲过,没有审美性,不成为艺术,但艺术却又并不等于审美。艺术经常处在这样一个矛盾中,它追求审美,但当它一旦真正等同于审美,它基本上就变成一种装饰了。也就是说,它很重要的功能——比较明确具体的社会功能便要丧失。这里艺术家们面临着选择。这不存在写什么是主要的或应该的问题。你可以选择做一种装饰品,写些很精巧的东西,也许可以装饰两千年,你也可以选择写一些在时下现实中起很大作用的东西,有较高社会价值,然而很可能流传不下来。这只有让艺术家自己去选择了。
于:难道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就一定要背道而驰,而不能结合统一吗?
李:当然可以。同时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品,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但在整个文艺史汗牛充栋的作品中,毕竟是极少数。它们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创作中非自觉性的表现。作家本人和批评家也没法预测。
于:假如你是作家,那么在今天你将做怎样的选择呢?
李:从欣赏的角度说,我两者都喜欢,因为人有不同的需要。但假如要我选择,我愿意选择后者,即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现实感强的作品。这里,我同意王蒙的意见,今天的中国还不是吃饱了闷得发慌,从而需要种种“非理性”新奇刺激的时代,中国还不是把文学关在小圈子里追求它的“纯粹性”以供少数人作优雅享受的时代,中国还有大量的、现实的严重问题需要人们去关注、去改变。
……
前言/序言
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李泽厚对话集之“八十年代”,好书
评分
☆☆☆☆☆
李泽厚,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哲学纲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文集》,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评分
☆☆☆☆☆
让我们的八十年代也丰富起来!
评分
☆☆☆☆☆
李泽厚在某种意义上是我的偶像。
评分
☆☆☆☆☆
李的书,慢慢读来,提升自己
评分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和
评分
☆☆☆☆☆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评分
☆☆☆☆☆
硬壳的,不错
评分
☆☆☆☆☆
他的“盛极”之言,对我们当下仍富有极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