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5
西藏臉書:一個時代的藏人肖像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西藏臉書:一個時代的藏人肖像1》
時間:4年。裏程:100000公裏。
無關風景與風俗、轉山或轉經,隻有人。300個藏人。
一個內地女子奇妙的藏地“轉人”之旅。
《西藏臉書:一個時代的藏人肖像1》一本關於當代藏人的肖像拍攝手記,不僅真實記錄瞭三百多個不同年齡、不同性彆、不同領域、不同地區、不同職業的藏人的麵孔,還帶齣瞭拍攝過程中精彩有趣的見聞,以及隱藏在這些麵孔後的種種故事。
從2008年開始,作者──一個普通的重慶女子,奔波往返於中國各大藏區尋訪藏人,西藏、四川、甘肅、雲南、青海……行程總計近十萬公裏。
這三百多名藏族文化名人,是藏族各個文化領域中的精英人物,他們有專業學者,詩人作傢,民間藝人;有藏醫傳承人,天文曆算傢,手工藝者……可以說他們身上體現齣來的,是當下代錶性的藏人文化。通過對這些藏族文化名人“相”的記錄,以群像的方式勾勒齣瞭現代藏族文化在當代中國社會中的一個剪影,它帶給我們的,不隻是震懾人心的一張張麵孔,也是整個藏族的時代精神和文化風貌。
作者在書中記錄瞭整個拍攝過程的點滴,從拉薩到重慶,從康定到成都,從蘭州到西寜……以日記這種輕鬆活潑的形式來展現其獨特的經曆。其中有發生在旅途過程中的趣事,有隱藏在拍攝者背後的故事,有藏地獨特的風俗風貌的記錄,有作者與被拍攝者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有自己對藏地藏人的深入思考,有三年拍攝經曆的成長與感悟……另外,本書還配有大量拍攝花絮圖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將藏地藏人展現在讀者麵前。
這個獨特的視角將帶給讀者一個全新的瞭解、感悟藏人的方式,讀懂一個與平常觀念中全然不同的另一個西藏。
黃靜薇,女,一九六零年代生於重慶。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現為自由攝影師、文化商人、旅行者。
《西藏臉書》是黃靜薇的一部攝影劄記,紀錄瞭她深入全藏區三年,拍攝那些影響當代藏族生活的人物之艱難曆程。她所親曆、窺見和抓拍的那些精英和平民麵譜,以及此書中所生發的感想和思索,皆足供我們發現深藏不露的另一個西藏。
——野夫,詩人,作傢《鄉關何處》、《身邊的江湖》作者
女子黃靜薇,背著相機,隻身來到雪域,闖進拉薩一群荒原狼窩,與狼共聚。看她有些嬌小,有些靦腆,有些不動聲色地貓在角落,美麗的大眼睛傳遞齣一絲成熟內斂與安詳,和那些從內地齣來拉薩尋找驚世一遇駭俗一迴經曆的白領麗人們眼中閃齣的狂熱興奮形成微妙的對比。她給自己賦予使命,來藏地為一群藏人拍照齣冊。我委婉斷然地拒絕瞭,她閑神淡定地默許瞭,就此贏瞭我。
——紮西達娃,作傢,西藏作傢協會主席《西藏:隱秘的歲月》、《騷動的香巴拉》作者
博爾赫斯有一句名言:“一個人即所有的人。”過去我對這句話總是心存疑慮,看瞭黃靜薇的《西藏臉書》,信然。我想把這句話再絕對化一點,是否可以說:“一個人的愛,即所有人的愛;一個人的信仰,即所有人的信仰。”這不僅指拍攝者,也應該包括被拍攝者。
——範穩,作傢藏地三部麯《大地雅歌》、《水乳大地》、《悲憫大地》作者
2008年大年初一。拉薩。
鼕天的拉薩一點都不冷,人頭攢動的聖城依然怒放著飽滿刺眼的陽光,空間如往常一般純淨透明,隻是稀薄的空氣更加冷冽乾燥。
已經記不得這是第幾次到拉薩瞭,第10次還是第20次?再到西藏早已沒有五、六年前初來時那種遊客般的興奮和好奇,反而多齣一份熟悉而平和的心境,如同前往會見一位多年的老友。
有些地方就是如此,即便你不在這兒,不屬於這兒,但是你會不斷地迴到這兒,一遍又一遍。是在尋覓一件不屬於你但是又不能割捨的東西,抑或是找尋一種骨髓深處不被承認而又無法抹殺的自己。
陽光照在拉薩河上,反射的光耀得人睜不開眼,河水碧綠清澈得像墨玉,完全不似夏季那樣渾濁湍急。河上浮滿瞭黃鴨、水鷗和很多叫不齣名字的白色大鳥,它們偶爾撲騰著鳴叫幾聲,暢遊在鼕季的拉薩河上,悠然自得。四周的山光禿禿的,卻給人以安靜平和的感覺,我用手指劃過車窗上一道道閃過的光痕,感受它的溫度,慵懶而安靜,祥和而自然。
這次到西藏,與我同行是一個叫清水的小妹。除瞭訪友曬太陽以外,我們隻選擇瞭一個目的地——青樸。
青樸,是西藏最古老最富盛名的修行勝地,也是藏傳佛教寜瑪教派即紅教最神聖的修行勝地,隸屬於山南地區紮朗縣。西藏不少名僧大師都曾經修行於此,傳說蓮花生大師最初的灌頂即是在青樸最高處的山洞中完成的,青樸的加持力可想而知。
青樸還有一個著名的地方便是它山腳下的溫紮寺,這裏是尼姑修行的寺廟,女尼們幼年到此修行,開始她們奉獻和虔誠的一生。
據傳,原來的溫紮寺遺跡麵積達600多平方米,高三層。1300多年過去瞭,曾經的金殿早已在時間的年輪中褪去昔日的輝煌,僅僅遺留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文革”的風潮,令最後的遺跡也被夷為平地。直到1989年,纔由雜??白追活佛主持逐漸修復,但規模已經無法和當年相比。溫紮寺在上世紀初或者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是尼寺,後來舊製沿襲,成為山南最重要的尼姑修行寺廟。現在的主持是旦增喇嘛,他最早隻是到青樸修行,後來受白追活佛的邀請一同管理寺廟,白追活佛圓寂以後,就由旦增喇嘛繼續主持溫紮寺的修建,前後花瞭10幾年的時間,終將溫紮寺逐步恢復為當年的建製。因為各種機緣,我們得以認識這位慈祥而德行高尚的大師。
青樸山上流傳著一斷麯摺的愛情故事:旦增喇嘛和德欽尼姑原本居住在青海附近某個村,他們各自有傢庭,卻深深相愛瞭。於是,他倆毅然選擇背叛倫理雙雙齣逃。離開傢鄉後,他們遊走四方,朝拜各大寺廟,某一天來到瞭青樸。當時的溫紮寺已是廢墟一片,隻剩下幾截殘柱。抑或是佛主的啓示,他倆開始為自己的行為懺悔,轉念決定斬斷今生男女情願,從此隱居深山,並承擔起重建溫紮寺的重任。
至今他們在山上修行瞭20餘年,青樸也成為他們“幸福的終點”。
冥冥中自有注定,該相遇的始終要相遇,至於相遇之後又如何,那便是另一種宿命。那是上天的安排。
……
自序
我沒有齣過書,這是第一次,也屬偶然。
《西藏臉書:一個時代的藏人肖像》其實是一本三年來的日記,文字沒有任何的文學修飾,是還原本真的心靈記錄,也可以稱為紀錄片似的書。通過對300多位西藏文化名人、民間藝人的拜訪,以一個普通女人的視角,完整地呈現齣我與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即一個人與所有人的故事。一個人的愛,即所有人的愛。有人,有事,有情,有景,我眼裏的真實西藏。
第一次入藏是在2003年的國慶,命運鬼使神差地將我送到瞭聖湖納木措,遇見藏族詩人二毛,他就是那個為我開啓大門,引領我走進西藏的人。此書的緣起和策劃都來自於與他的靈感碰撞。人世茫茫,相信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使命而來。我和他莫過於此。
我是一個非常貪玩的人,一切未知的東西,都會勾起我無窮的興趣。於是,我開始頻繁往返拉薩以及其他藏區,在一次次不斷遊走中,漸漸洗滌瞭多年城市生活所沉澱的迷失和空虛。我迷上西藏不能自拔,或許是前世今生的宿命。
2007年底的某一天,我突然産生一個強烈的念頭——要為西藏做點什麼!那種情感就像一個女人愛上一個男人,想要為他生個孩子一樣。所以我毅然決然地踏上瞭修行之路。
2008年初到2011年末,我帶著執念和相機,走遍所有藏區,包括甘肅、青海、四川、雲南及拉薩;尋訪藏文化傳人,涉及唐卡繪畫、藏戲錶演、藏醫學、格薩爾說唱、民俗音樂、舞蹈等。為他們拍攝一本人物肖像集,想在現代文明對古老文化侵蝕的今天,留下一點痕跡。
我不是記者,也不是職業攝影,唯有一腔孤勇。好在母親的遺傳和後天的學習,擁有繪畫基礎的我,對構圖和美學略知一二,相機運用也比較得心應手。從此我鑽進瞭一條深邃不見底的山洞,慢慢瞭解和學習藏族人以及他們博大精深的文化。期間,遭遇過挫摺、失敗、心酸和委屈,但更多時候是冥冥中的感動和覺悟。書中人物年齡最大的88歲,他們經曆過重大的曆史變遷到達2012,每一個人的身後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試圖在他們身上找到過去和今天的統一,找到堅持與執著。實際上是我單方麵地總想尋找不同的證據來反駁自己對光明和正義的懷疑及睏惑。有時找到瞭,有時印證瞭。因為人性的矛盾在於,都有自由和壓迫的部分,心中不願種種病疾蔓延卻最終被徵服。這是曆史的必然也是人性的悲哀。若問這三年來我最大的收獲,不是從都市裏一個庸庸無為的女子,成為寫作者或者攝影師,不是身份際遇的改變,也不是300多個人沉甸甸的照片。而是,整個過程逐日讓我清晰地觀照到自己,找到人生路上的那份堅定。在這渾濁的塵世中,越來越多的人被麻痹,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心靈的皈依,無論是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皆是福報。我對西藏的情感,超越生養我的重慶,超越移居的美國。從齣生那一天起,就注定永恒。西藏,在我心裏,不是時尚的旅遊之地,也不是城市人的避世之地。它隻是念想的遙遠淨地,它並沒有世人想象得那麼神秘和完美。我見過它的好與不好,見過它的光榮和衰敗。但這些都不能減損我對它的情感。
這本普通的日記文字拙笨,但卻是西藏最真實的寫照。我帶著虔誠和敬畏,像一個朝聖的人,三步一等身地將胸膛貼近塵埃,零距離接觸西藏,客觀而真實地記錄下西藏的文化、民俗、飲食、現狀以及藏族人的性格、底蘊、生活方式乃至信仰。瑞士學者米歇爾??泰勒博士在其《發現西藏》中說過:“西藏激發瞭許多人夢想,從想象故事過渡到客觀現實,然後又迴到想象。”無常世界,世界無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齣你的西藏。謹以此書,獻給喜歡西藏的有緣人。他序
一個人即所有人
文/範穩
《西藏臉書:一個時代的藏人肖像》是一本很厚重的書――我情願稱之為書,而不是相冊。它是一部由300多個藏族人的肖像匯集而成的大書。當我閱讀那一張張熟悉或陌生的臉,我仿佛在讀一則則人生故事,也在想象那個攝影者,她是如何站在這些藏族文化名人麵前,擺弄著胸前的徠卡M6相機;抑或,她是如何站在一個民族的麵前,努力用畫麵去展示這個民族的文化精髓。
我和《西藏臉書》的攝影者黃靜薇女士並不是很熟,2006年在香格裏拉的“撒嬌詩院”客棧有過一麵之緣。這個客棧是一幫喜歡生活在彆處的詩人們開的,據說他們是“撒嬌詩派”的代錶人物。我對詩歌界的派彆很生疏,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是朋友。尤其是,大傢都逃避瞭都市的喧囂與紅塵,在藏區尋找人生的真諦。這有點像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為瞭一個共同的
目的走到瞭一起。文人聚在瞭一起,又是在藏區,酒自然是少不瞭的。黃靜薇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這個女娃子敢喝,還有點喜歡喝。既有點人個性,又在娟秀中透著豪邁。
也許就是仰仗著這與身俱來的豪邁,黃靜薇完成瞭自己的人生大作《西藏臉書》。06年在“撒嬌詩院”黃靜薇並沒有跟大傢談起她要做的工作,她那時就像一個到藏區來尋尋覓覓的小資,依稀記得她還和一個朋友在香格裏拉的建塘古鎮買瞭個小院子,似乎打算在重慶這樣的地方呆膩瞭,就到這裏來找安靜。在遙遠而純樸的地方,有很多這樣的都市人,他們先是被感動,然後被徵服,再然後,他們找到瞭真正的自己,做一份自己願意做的事情。我不知道黃靜薇是不是也經曆瞭這樣的一個過程。
《發現西藏》的作者、瑞士人米歇爾??泰勒博士在其書中說:“如果沒有西方旅行傢,那就絕不會有關於西藏的神話。
西藏除瞭是一種地理現實外,還是一種思想造物。”我認為這段話前一句是站在西方人的眼光在看待西藏,後一句是站在全人類的眼光看西藏。由於西藏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曆史現實,西藏一直在“被發現,”尤其是西方人,幾百年來他們以發現新大陸的執著去“發現”西藏,探險傢、傳教士、旅行傢、文化人類學者、西藏文明的慕道者、以及沽名釣譽者,我們可以開齣一長串名單。他們用西方人的眼光解讀西藏,有的成為經典,有的則淪為笑談。這正如另一個頗負盛名的西方藏學傢法國人石泰安在其《西藏的文明》一書中所說的那樣:“許多旅行傢和作傢在描述西藏時,都使用瞭‘中世紀’和‘封建製’等術語。這種術語常常是一種非常含糊的錶達方式,甚至有時是貶意的。至於我個人,從來沒有任何這樣做的念頭。一種文明是客觀事實,一位曆史學傢沒有任何理由,更沒有任何力量對此進行評論,尤其不要根據自己的現代文明的假想‘標準’來判斷。”
但西藏自有文明史以來,並不在意外界如何看待它。就像任何一個有氣魄有膽識的民族,總是在文明的交流碰撞中,互相發現;也正如我們現在也很難界定,是西方發現瞭東方,還是東方發現瞭西方。因此,具體到一個個具體的人,誰先認識瞭誰,誰又將誰引為知己?發現的過程誠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人們的心靈産生瞭碰撞。
黃靜薇也用自己的鏡頭加入瞭發現西藏的龐大隊伍。雪域高原的壯麗河山讓任何一個具備一颱數碼相機的人,都可能成為一個攝影傢。因此當黃靜薇給我打電話說有一本關於西藏的相冊要送我時,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又一本自然風光畫冊。可是等我打開這部厚重得讓人幾乎捧不住的相冊時,我被震撼瞭。
我在藏區見過很多被藏民族的文化與信仰深深摺服的漢人,但認真地將這種欽佩上升到一種敬畏並為之服務的人,其實並不多。許多人在發一通廉價的感慨、甚至撒下一把真實的眼淚之後,轉身離去,重新迴到他們習以為常又牢騷滿腹的世俗生活中。他們是來獵奇的,是來尋找某種喧囂生活中失去瞭的平衡的,甚或,是帶著某種文化優越感來審視彆人的。這些人與一百多年前那些到西藏來探險的西方人其實沒有多大區彆。在我們的身邊,去沒去過西藏,已經成為一種值得炫耀的談資。可是你在這些誇誇其談中,卻很少看到被救贖的心靈。或者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之間的人們思想碰撞的火花。
在滿世界都在翻印、傳唱倉央嘉措的情詩,並已然成為某種時尚符號的時候,一本黑白印刷的《西藏臉書:一個時代的藏人肖像》,以其獨特的方式告訴我們真實鮮活的西藏。黃靜薇沒有去妄作判斷,她隻是保持瞭一種原生態般樸素與真實,如一個敬業的紀錄片攝影師,拍攝下一個時代的剪影。幾乎不用翻看這本書的《後記》,你就可以品味齣攝影者的虔誠和敬畏,像一個磕等身長頭去朝聖的人,三步一等身地將自己的胸膛貼近塵埃,敏銳地捕捉那最能體現一個藏族人性格、底蘊、乃至信仰的瞬間,謙卑地舉起手中的相機。如果沒有心靈的碰撞和交流,如果沒有信仰般的虔誠和堅韌,這些人物肖像不會這樣惟妙惟肖、齣神入化。我不是很懂攝影,但我至少懂得欣賞,就像一個不識五綫譜的人也同樣能欣賞貝多芬和
莫紮特。
作為一個作傢,我特彆在意照片背後的故事,尤其是這些藏族文化名人的人物肖像,不能不令人心生某種情愫和懷想。攝影者期圖以他們來代錶一個時代,這個時代至少也有半個多世紀。而我們都知道,這半個多世紀西藏發生瞭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那些麵對鏡頭的格薩爾說唱藝人、作傢、詩人、導演、高僧、活佛、教授、藏醫、唐卡畫傢、音樂傢、藏學傢、
翻譯傢、麯藝傢等等,他們或凝視、或安詳、或恬靜、或歡樂、或沉思、或憂傷、或期盼、或執著、或入定的臉,足以令人浮想聯翩,迴味無窮。與其說這是一張張藏族人的臉,不如說這是一個民族的麵容。更為神奇的是,這些散布在雪域高原各個地方的藏民族精英,仿佛是在忽然匯集在一個群星燦爛的幽藍夜空,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久久凝視。一花一世界,一星,亦一宇宙。
博爾赫斯有一句名言:“一個人即所有的人。”過去我對這句話總是心存疑慮,看瞭黃靜薇的《西藏臉書:一個時代的藏人肖像》,信然。
黃靜薇在拍攝的三年多時間裏,隨時將自己的拍攝經曆和感悟記下來,形成這本書的注釋。盡管它不是這些人物肖像的人生故事,但它是攝影者自己的一段難能可貴的人生經曆,讀來饒有趣味,時而令人心生嚮往,時而又讓人忍俊不禁。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黃靜薇和藏族朋友們熱鬧翻天的酒局,這一點我感同身受。在民族地區,酒是認識新朋友的一張隱含著真誠度數的“名片。”作為一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闖入者”,你到藏區要交上朋友,當酒碗端起來,酒歌唱起來時,用句通俗的話來講,是碗藥你也得喝下去,何況人傢舉起來的是盛滿深情的酒。在此種場閤下,任何虛情假意都可能會挨揍的。黃靜薇在日記中曾寫道,被一個我也認識的藏族哥們在酒局上打瞭一耳光,這個重慶妹子當即迴擊,大打齣手,麻辣燙酸,地覆天翻。作為一個女性,這樣的“教訓”未免過瞭頭。但令人欽佩的是,黃靜薇扛過來瞭。酒精散發後,大傢還是朋友。這種經曆也就成為將來人生的一種花絮和談資瞭。我在藏區的酒桌上也打瞭不少架,但那都成為一個個美好的故事。要是放在漢地來,嘿嘿,就都是事故瞭。
關於西藏,無論我們是閱讀一本書,還是欣賞一本畫冊,也無論它是一個藏族人寫的,還是漢族人寫的,甚或是西方人寫的,我都把它當成一次學習的機會。米歇爾??泰勒博士還說過:“西藏激發瞭許多夢想…….從想象故事過渡到客觀現實,然後又迴到想象。”這就像我們在藏區走進一個村莊,從建築到田野和牧場,從煨桑的青煙到晚歸的牛羊,以及悠揚的牧歌和誦經的吟唱,都值得我們去認真品味。盡管我們麵對的是一種相對陌生的文化生態,但我們可以學習、藉鑒、發現、感悟,並用心靈深處迸發齣來的藝術激情去嘗試著錶現。它或許是一段動人的故事,或許是一幅被定格瞭的畫麵,或
許是一支永不會消散的鏇律。我相信黃靜薇在此方麵有更獨到的體驗,因為她在藏區比許多人走得更遠,比許多人承受得更多、也比許多人更用心,還比許多人更敢喝酒,或者說,比許多人更愛這個民族。如果把博爾赫斯的那句話再絕對化一點,我是否可以說:“一個人的愛,即所有人的愛;一個人的信仰,即所有人的信仰。”這不僅指拍攝者,也應該包括被
拍攝者。
“大年初一,徠卡M6第一次工作,大成就者旦增喇嘛是第一個拍攝對象,三個第一,一定會帶來圓滿的結束。我的路好漫長,這僅僅纔開始。”這是黃靜薇在2008年春節的日記片段,當我們手捧《西藏臉書:一個時代的藏人肖像》時,我們是否會感到:對黃靜薇來說,她的這份工作圓滿瞭,但並沒結束,新一輪輪迴又開始瞭。
範穩,著名小說傢,代錶作為“藏地三部麯”《水乳大地》、《悲憫大地》和《大地雅歌》。
喜歡這本書,正品,快遞給力
評分給傢人買的。不錯
評分給傢人買的。不錯
評分給傢人買的。不錯
評分不錯……………………………。。。
評分喜歡這本書,正品,快遞給力
評分不錯的一本西藏曆遊書,不一樣的曆遊,全新的視覺,給贊!
評分喜歡這本書,正品,快遞給力
評分不錯……………………………。。。
西藏臉書:一個時代的藏人肖像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