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贤馆始置唐代太宗朝。1999年,李克先生及志同道合者复兴其宗旨。以积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全新国学体验馆为宏愿。其间,在季羡林、冯其庸等国学大师及著名文史学家傅璇琮、毛佩琦先生指导下,耕注先贤原典,以宣纸线装精品形式呈奉世人。作为一家国学传播机构,崇贤馆始终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以古籍线装宣纸书的形式,对浩繁的史海巨著进行经典复刻。不仅如此,崇贤馆还延请了傅璇琮、毛佩奇等诸位在国学界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和学者担纲学术顾问,以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面对每一部崇贤馆的作品,使之成为学术史中无尚的精品。也正因这种孜孜以求的专业精神,使得崇贤馆产品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美誉,先后被中央领导、国务院、国台办等重要机构选为国礼,国家领导选定崇贤馆宣纸书目作为佳礼赠送给澳大利亚的孔子学院,国台办则将其赠送给连战夫妇,获赠方高度评价崇贤馆系列为难得一见的佳品。崇贤馆正是以这样的努力和追求为中华国学的发扬光大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崇贤馆藏书以安徽泾县宣纸为材料,徽墨印刷,保证千年不褪色、不腐蚀、久折不断;全部宋式手工装帧,以锦丝为绳,庄重典雅,坚韧耐久,便于翻阅;花绫封面,耿绢包角,广胶粘页,雅致精美,平滑牢固,是值得珍藏的宣纸精品,藏书涵盖经、史、子、集四库精华及历代碑刻书画真迹,既囊括经天纬地之道,又揽集修身齐家之学,全部繁体竖排,极具古书风韵,堪称“中华传世珍本藏书”,具有增值保值特性,如今已成为各地藏家的新宠。目前已形成“家无线装,绝非藏家;书无崇贤,妄称尊者”的流行趋势。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精选资治通鉴部分经典篇目,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也通过精美配图给读者以感观享受。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初字公实,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周紀一 一
周紀二 十八
周紀五 二十五
秦紀一 三十九
秦紀二 四十二
秦紀三 六十三
漢紀一 七十七
漢紀二 九十五
漢紀三 一〇七
漢紀六 一三〇
漢紀七 一四九
漢紀八 一六四
漢紀九 一八四
漢紀十 二〇〇
漢紀十五 二〇四
漢紀十七 二〇八
漢紀二十一 二一二
漢紀三十二 二二三
漢紀三十六 二五七
漢紀四十五 二六三
漢紀四十七 二六六
漢紀四十八 二七六
漢紀五十一 二八〇
漢紀五十五 三一四
魏紀七 三四三
晉紀二 三五一
晉紀三 三五四
晉紀四 三六九
晉紀五 三七五
晉紀八 三八〇
晉紀十 三八二
晉紀十二 三八三
晉紀十五 三八四
晉紀十七 三八五
晉紀二十一 三八六
晉紀二十三 三八七
晉紀二十五 三九〇
晉紀二十六 三九三
宋紀五 三九九
齊紀二 四〇一
齊紀六 四〇二
梁紀八 四〇七
梁紀九 四〇八
陳紀十 四一二
隋紀一 四一六
隋紀七 四二五
隋紀八 四三五
唐紀七 四三八
唐紀九 四五一
唐紀十 四五四
唐紀十一 四五六
唐紀十五 四五七
唐紀十六 四六〇
唐紀十七 四六二
唐紀十九 四六三
唐紀二十三 四六六
唐紀二十六 四七〇
唐紀三十 四七三
唐紀三十一 四七六
唐紀三十三 四七九
唐紀三十九 四九三
唐紀五十六 五〇〇
後周紀二 五一五
这次入手这套《资治通鉴》(崇贤馆藏书),纯粹是出于一种“朝圣”的心态。我一直认为,要想真正理解中国文化和民族性格,不读《资治通鉴》,那绝对是莫大的遗憾。这部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民族的过去,也折射出我们当下的许多面貌。我并不是想去研究历史的细节,也不是要去做学术考证,我更希望的是通过阅读,去感受那种“大历史”的脉络,去体会中华文明的韧性与活力。我期待着在这部巨著中,找到一些关于“道”的启示,关于“变”与“不变”的思考。比如,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固然有偶然因素,但背后一定有着更深层的规律。我想去探寻这些规律,理解历史发展的逻辑,从而获得一种更宏观的视野。这套书,与其说是在读历史,不如说是在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对话,与自己对话。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对话,能够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提升,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套《资治通鉴》前,我一直觉得读史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毕竟那些年代久远、人物众多的记载,总让人觉得离现实生活太过遥远。但这次不同,这套“崇贤馆藏书”的装帧就很吸引人,古色古香,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我试着翻了几页,发现文字虽然是文言文,但配合着前言和注释,竟然也能读懂个大概。而且,我开始意识到,历史故事里其实充满了戏剧性,就像很多我们现在看的电视剧、电影一样,只不过更加真实、更加宏大。我特别想看看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等,他们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权力巅峰的,又是如何失去权力的。那些权谋斗争、政治博弈,想必比任何小说都精彩。我还会关注那些小人物的命运,看看在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对“治国”这件事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为什么有些朝代能长久繁荣,有些却迅速衰败。这套书就像一本巨大的“生活指南”,只不过指导的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评分我对这套《资治通鉴》(崇贤馆藏书)的期待,更多的是源于它所代表的“一种知识的传承”。我一直觉得,我们现代人很多时候过于关注当下,缺乏对历史深度的认知。而《资治通鉴》恰恰填补了这一块空白。它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更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经验的总结,是治国理政的宝贵财富。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审时度势,如何把握大局,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记载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是如何分析人物的动机和行为的,又是如何得出结论的。我期待着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起一种更强的历史纵深感和思辨能力。这套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案例集”,里面包含了无数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我希望能从中提炼出适用于我们现在的一些智慧。它不是一本能让我瞬间“开悟”的书,但绝对是一本能让我“渐修”的书,让我能够慢慢地、深刻地去理解历史,理解人生。
评分拿到这套《资治通鉴》(崇贤馆藏书 一函七册)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既兴奋又有些许忐忑。一直以来,这部鸿篇巨制在我心中就如同高山仰止,虽神往已久,却也畏惧其浩瀚与深邃。这次能有机会拥有这套“崇贤馆藏书”,感觉就像是踏上了通往历史殿堂的阶梯。翻开书页,古朴的纸张和精心排版的字体,立刻就将我带入了那个遥远而又鲜活的时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帝王的兴衰更迭,感受那些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感受那些智者的谋略与韬略。当然,我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正是这种挑战,才让阅读的意义更加非凡。我期待着在这字里行间,找到解读历史的钥匙,理解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隐藏的必然逻辑。这套书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在向我娓娓道来千年的故事,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理想与抱负。我希望能从中汲取智慧,不只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在,思考未来。
评分拿到这套《资治通鉴》(崇贤馆藏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阅读的仪式感”。精美的装帧,古朴的纸张,都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郑重对待的书。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越千年”的书籍充满敬意,因为它们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信息和先人的智慧。《资治通鉴》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更是为了理解“人”本身。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性中的善与恶,智慧与愚蠢,都在被不断地放大和展现。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去观察那些帝王将相的决策过程,去体会他们在权力、欲望、情感面前的挣扎与选择。我更想去探究那些历史的“拐点”,看看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改变一个朝代的命运,甚至影响整个文明的走向。这套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场宏大的“哲学剧”,每一个章节,每一个人物,都在上演着关于生存、关于权力、关于道德的深刻命题。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观察”的训练,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普适性的道理。
评分感觉逼格太高,不适合阅读
评分送人的,不知道里面什么样,应该还不错的吧!
评分书刚到还没看,发货快。
评分质量不错,继续阅读
评分质量不错,继续阅读
评分挺好,就是繁体字有点看不懂。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很好啊,宣纸还带有香味
评分到货及时,包装精美
评分期待了好久,终于出手了,真心的不错啊,慢慢攒
评分活动力度很大,多入几套慢慢阅读,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