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女主角凤鸾带着怨恨和不甘心,被迫进了王府。但是在母亲的劝说下,慢慢压下仇恨,决定不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好好过日子,然而王府里的王妃和其他姬妾,以及为利益争斗的皇后、太后等人,却在不断制造波澜和事端,让她的日子过得惊心动魄……凤鸾最后的命运会如何?她终会选择他,或是他?
◆ 真假变幻,爱恨谁能分得清?两世情缘交织,最终同生共死!男女主角的情感戏渐入佳境,逐渐进入情节高潮。男主萧铎则正处于皇子夺嫡的阶段,身边更是阴谋不断,危险重重。危机重重,步步逼近,身为未来的帝王,在面对人性的复杂时,即将如何选择?
◆ 文中有阴谋,有爱情,有甜宠,凤鸾与几个芝兰玉树的男配感情交织,曾经让读者一片热议讨论,也让凤鸾的归属有了更多选择,剧情更加丰富饱满,让读者在欢笑和眼泪中,随着文中人物的感情起起伏伏,掩卷仍旧念念不忘。
内容简介
王府里姬妾们的勾心斗角,宫闱里的风云诡谲,让他和她疲于应付,而横亘在他们之间最大的难题,是从前解不开的误会。她认定他是薄幸情郎,他以为她的一切都是虚情假意。心若设了提防,情爱又从何处滋生?最爱的人,最深的恨。
他是九五之尊的高贵帝王,却为救她,不惜瞎了自己的双眼,看不到江山社稷,看不到万里锦绣山河,宁愿一腔痴情付诸于她。
若无爱意,何来舍弃?她努力解开眼前阴云迷雾。
前世今生做过最执着的事,就是爱你。
这是一段纠葛两世的爱恋,任凭风云变幻、朝代更迭,他和她最终一腔痴情真意走到一起,许下生死不负的诺言!
作者简介
薄慕颜,晋江原创网签约写手,明星作者,擅长古代言情,其处女作《元徵宫词》被誉为最感动人心的宫斗作品之一。
其作品质量稳定,多部作品荣登晋江原创网首页金榜,其中《公主很忙》取得优秀的佳绩,而《顾莲宅斗日记》《皇家儿媳妇》(出版名:《皇家风云》)则在连载期间,均为晋江金榜第一。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终于读完了这个故事,就我本心而论,这个故事的任务矛盾和剧情节奏都棒,女主的代入感也很爽,一路看下去都是心情畅快,非常值得一读的好故事。
——读者:墨蕊
★看过作者的很多故事,每次都有不同的惊喜,有进步。相同的是男主和男配始终深情,对女主挚爱不疑,当然中间肯定过程曲折,但最后都是花好月圆的大结局,很喜欢。文中萧铎对女主最初的冷淡,到后来的相知相许,甚至为了她不惜自己,瞎了眼睛,我想:这就是情深挚爱的表现吧,令人感动泪下。
——读者:楚四非
★萧铎是典型的封建士大夫男人,女人肯定不是最要紧的,但是在他一点点爱上凤鸾以后,为她改变并且付出一颗真心。这段过程的剧情安排入情入理,人物刻画入木三分,让我们感同身受,从最初的讨厌萧铎,到最后被他的付出感动,不枉凤鸾和他两世痴缠爱恨。
——读者:叶子
目录
第一章 败落
第二章 现世报
第三章 消融
第四章 算计
第五章 冰释
第六章 喜事
第七章 端倪
第八章 别扭
第九章 隐私
第十章 波澜
第十一章 流言
第十二章 遇险
第十三章 脱困
第十四章 册封
第十五章 揣测
第十六章 巫蛊谜案
第十七章 宫闱惊变
第十八章 死里逃生
第十九章 锦书难寄
第二十章 荣耀凯旋
第二十一章 纠纷不断
第二十二章 一波三折
第二十三章 装神弄鬼
第二十四章 前世今生
第二十五章 雪上加霜
第二十六章 奋不顾身
第二十七章 冰释前嫌
第二十八章 作茧自缚
第二十九章 大局已定
第三十章 祸福相依
第三十一章 否极泰来
第三十二章 一波又起
第三十三章 善恶有报
第三十四章 心结尽去
番外一 宫闱往事
番外二 一醉千年
精彩书摘
蒋侧妃在床上躺着,她觉得自己身上都快要躺出茧子了,外面还是没有消息。她有点心急,喊了蒋妈妈过来问道:“还没回来吗?”
蒋妈妈安慰主子道:“天黑皇宫里的宫门就该落锁了,王爷肯定快回来了。”
蒋侧妃还不知道宫中情形,她死死地揪住被子揉搓,委屈道:“我都小产了,王爷一听说凤氏有事,就立马追了出去。”她啐道:“凤氏很快就没有好日子了!”
蒋妈妈替她掖了掖被子,心里却打着鼓,七上八下的——但愿这次计策能够成功吧。不然主子好不容易怀了胎,却被祸害了,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况且若不让王爷疏远凤侧妃,对主子怜悯,又哪来翻身复宠的机会?
蒋侧妃眼睛微眯,露出一抹与她气质不符的阴恻恻的眼神,“只要王爷疏远了凤氏,我必定要好好笼络住王爷的心,等我养好身子,再怀孕……”她自己浮想联翩,想得都是母凭子贵以及把别人狠狠踏在脚下的扬眉吐气,“魏氏那个贱人,故意引我去找静水师太求丸药,害我小产,我是绝对不会放过她的!”
说到这个,蒋妈妈也是恨得咬牙,“魏氏就是一个祸害,决不能留!”
主仆二人正在屋里盘算别人,忽地外面传来脚步声,非常快、非常急,而且步伐沉稳有力,不像是丫头们的轻巧步子。蒋侧妃不由得心下一喜,下意识地回过头去推了推乳母,“妈妈,肯定是王爷来了。”
蒋妈妈回头一看,“快躺下。”
砰的一声巨响,门开了。来人果然是萧铎,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了过来,冷峻凌厉的脸庞阴沉着。
“王爷……”蒋侧妃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他从被窝里面狠狠一抓,直接扔到了地上。萧铎一声暴喝:“说!你到底是怎么小产的?到底有没有怀孕?到底在玩什么鬼把戏?”
蒋侧妃被他摔得整个人都蒙了。在她看来,这次陷害凤鸾的计划是万无一失的。蒋侧妃是在暖香坞摔倒的,流了一地的血,还有三个太医确诊她小产,加上本来她就真的是小产了,一切都是天衣无缝的!然后她的姑姑蒋恭嫔快速传召凤鸾进宫,姑姑自然有手段把凤鸾吓得屁滚尿流,只要凤鸾认了错,她谋害蒋侧妃小产的罪名就跑不了了,就算王爷跟着进宫又如何?同样也救不了凤鸾。
蒋恭嫔肯定会质问萧铎,质问他为何偏心凤氏到如此程度?为何会宠得凤氏敢谋害蒋侧妃?蒋恭嫔是萧铎的母亲,又有凤氏认罪的把柄在手,萧铎肯定也是护不住凤氏的,反而会因为她谋害蒋侧妃而厌恶她、憎恨她,甚至再也不理她。
对啊,应该是这样才对啊,为什么王爷忽然问自己是怎么小产的?千百个念头在蒋侧妃的心中划过,时间却不过只是一瞬。她惊愕地抬起头,心中生出一种莫名的惊恐,难道是自己和姑姑的计策失败了?不,不可能!
“王爷……”她仰起脸,眼中露出不解,结结巴巴地道:“妾身、妾身是被凤侧妃推倒,所以才小产的啊……”
“好!”萧铎咬牙切齿地笑道,“很好!你不肯说,那就等着本王找出证据来。”他上前一步抓起蒋侧妃,“叫你死得心服口服!叫你碎尸万段!”他狠狠把她往地上一摔,转身呵斥:“看好了!屋里的人一步都不许动,不许交头接耳!”
蒋侧妃被摔得晕头转向,但心下很快明白,出事了,肯定是出事了!她娇弱的身子不住地发抖,脸色惨白,却顾不上小产后的虚弱难受,也顾不上被摔的疼痛,慌忙上前抱住萧铎的脚,“王爷!王爷,你一定是误会了什么!”
“放开!”萧铎冷冷道。
“王爷,王爷……”蒋侧妃情知肯定是宫中出了变故,不敢再说自己是被凤鸾推倒小产的,而是做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哭泣道:“王爷,到底有什么误会?你告诉我,我跟你解释清楚……”
“滚!”萧铎狠狠一记窝心脚踢过去,摔门出去。
凤鸾已经回暖香坞去了。
萧铎在碧晴含烟馆里静坐了片刻,细细分析——蒋侧妃的小产有假,其中肯定有可以捕捉的蛛丝马迹,肯定有!他强行命令自己冷静下来,思绪飞转,然后叫了碧晴含烟馆的丫头们,一个个询问:“最近几天,蒋侧妃有没有跌倒或摔倒?”
丫头们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但看王爷的脸色,也知道肯定不是好事。萧铎一次抓一个询问,答案都是没有,也就是说,蒋侧妃没有在自己的院子里摔倒,而太医们又都说她真的小产了。那么就是因为别的原因小产的。除了外力碰撞,其他的多半就是药物所致,再不就是天生胎像不稳的缘故。
对了!这里面有一个天大的误区——太医们都说她是小产,却没有说她因为什么缘故小产。
想到此,萧铎赶紧将两个太医和老大夫叫来,沉声道:“一个一个进去,分别给蒋侧妃重新把脉,然后把她小产的原因写在纸上,谁都不许说话!”
几个大夫都是紧张不已。后宅妇人小产,有一多半都跟阴谋算计脱不了干系。这事儿牵扯了端王府的两个侧妃,里面的水不知道有多浑呢。太医和老大夫生怕自己被牵连进去,都是仔细诊脉,然后一丝不错地写在纸上,挨个呈了上去。
萧铎打开第一张纸,上写着“药物所致”;然后是第二张,“长期服食某种药物,以致胎像浮动,导致小产。”最后是第三张,“药物用法不当所致”。
刺啦!萧铎额头上的青筋直蹦,他把纸揉成一团儿,命人将蒋侧妃拖了出来,狠狠扔了过去,“还不说吗?” 那声音好似从十八层地狱里面冒出来的,鬼气森森。
蒋侧妃心惊胆战地打开纸团儿,只看了一眼,便吓得失声尖叫,像是烫手一般飞快地扔掉。她心下惊骇不定,为何事情会转变成这样?
不好!王爷不会再原谅自己了。
“王爷,你听我说……”蒋侧妃捂着碎裂一般疼痛的心口,伏在地上哭道:“都是魏氏,都是魏氏那个贱人害我……”
“凤侧妃到。”外面响起通传声。
蒋侧妃语音顿住,她不可置信地抬眸,震惊地看着那个明丽身影,几乎快要抓狂了。为什么?为什么凤鸾明明已经陷入谋害自己胎儿的案子中,又被姑姑叫进宫去,居然还能毫发无损地出来?王爷还开始怀疑自己,从太医们身上找到突破口,叫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凤鸾挽着胭脂红的九重葛绡纱披帛,轻迈莲步款款而来。她居高临下地勾起嘴角一笑,“蒋侧妃这是什么眼神?你是不是以为我应该躲在某个角落哭泣,哭着喊着说没有推你小产,但是王爷就是不相信?瞧瞧你,见我没事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蒋侧妃震惊道:“你、你……”
“我什么我呀?”凤鸾蹲下身来,浅浅一笑,“对了,我是过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她伸手挑起蒋侧妃的下巴,“你想知道吗?”
她那明艳璀璨的笑容里面,分明淬着毒,叫人不寒而栗。蒋侧妃忽然觉得周身寒意浸透,不自禁地一哆嗦,“不,我不……”她想说不想知道的,却因心口的剧烈疼痛而被噎住了。
凤鸾才不管蒋侧妃想不想听呢。她在蒋侧妃脸上轻轻拍了拍,然后站起来,“你摔倒的时候,不是在暖香坞流了一地的血吗?刚才多多一直在花盆那里打转,红缨觉得有点不对劲,就让人把花盆搬开了,原来是小丫头们慌里慌张的,没收拾干净,还有一摊残血。”
“那……”蒋侧妃喘过气来,“那又如何?”
凤鸾哧地一笑,看了看她,然后妙目流转看向萧铎,“王爷知道吗?蒋侧妃小产流出的血,居然是鸡血。呵呵,还真是够有趣儿的呢。”
萧铎目光一凛,“鸡血?”
“对呀。”凤鸾在椅子上坐下,轻笑道:“看来蒋侧妃这一胎有点稀罕,大概是肚子里怀了一只鸡?”她想起王诩上前捻了捻血迹,然后告诉自己这不是人血,很可能是鸡血的时候,她简直恨不得把蒋侧妃给彻底撕碎!
蒋侧妃设计了一个漏洞百出的可笑陷阱,再联合蒋恭嫔,加上自己遇到发了疯乱咬人的秦太后,只差一点点就被她们给毁容了!要不是王诩挡了那一下子,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自己说不定就这么被她们一起给祸害了!
蒋侧妃脸色灰败,眸子里的光彩一分一寸地黯淡了下去。
萧铎紧紧握着拳头,朝丫头们呵斥道:“衣服呢?蒋氏之前染血的衣服在哪里?赶紧给本王拿出来!”
小产后的衣服不吉利,是不会洗的,而是埋在了后院的槐花树下,很快便被挖了出来。
蒋侧妃因为沾沾自喜,以为计谋得逞,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翻船的时候,等到带血的衣物被取出,她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人血和畜生的血是有分别的,不论气味、颜色深浅、黏度等等。可惜当时情形太过混乱,大家都在蒋侧妃小产的事情里回不过神,还来不及细细思量,凤鸾就被强行带走了。此刻尘埃落定,仔细检查之下,大夫们很快便确定衣物上面也是鸡血。
“不相干的人都退出去。”萧铎声音寒凉,有着雷电来临之前的隐隐危险,太医和下人们纷纷以最快的速度消失,门也被关上了。萧铎转头看向凤鸾,说道:“上次蒋氏做了荷包,联合成王妃一起陷害你的时候,就该把这祸害给除掉的。是我一念之仁,想着给蒋家留一份体面,才留下她,今儿就由你的心意处置吧。”
凤鸾笑笑,“怎样都可以?”
萧铎看向蒋侧妃,眼里没有一丝一毫不舍,只有厌恶和憎恨,“都可以。”
蒋侧妃听得浑身毛骨悚然,王爷这是把自己当作下人一样,交给凤氏随便处置!自己两次陷害她,她能轻饶了自己吗?能吗?肯定不能啊。
她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想要上前抱住萧铎的腿求情,又怕再挨一记窝心脚。她只敢坐在地上哭道:“王爷,都是魏氏那个贱人害我……”要倒霉,也得拉上一个垫背的,顺便报仇。“原本妾身是真的怀孕了,是她,都是她哄得妾身吃了静水师太的丸药,所以才会小产……”
魏氏?凤鸾不介意再拉一个王府姬妾下水,她挺感兴趣的,“哦,你细说说。”
“是,都是她害了我!”蒋侧妃已经吓得没有神智,竟然妄图抓住凤鸾为她主持公道,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全都说了。她有孕后想生男胎,派小丫头去魏氏那边打听消息,后来又在静水师太那里求了丸药。她不放心,还先让娘家哥哥的小妾先服用了,确认没事,然后自己才开始吃的。
“等等!”凤鸾打断她,“既然你哥哥的小妾用了都没事,你怎么会小产?”
说到这个,蒋侧妃真是懊悔不已,她哭道:“我见吃了以后胃口大开,也没有了烧心的症状,只觉是灵丹妙药,所以就……”
“所以你就多吃了一点儿?”凤鸾轻笑道。
蒋侧妃呜呜咽咽地哭,哽咽难言,“我心太急,想着无论如何也要生下男胎,就忍不住……先是每天多吃一粒,然后又变成一天三粒……”
萧铎听得心烦,冷冷道:“再哭,就让人把你的舌头切了。”
蒋侧妃嗖地一下,止住哭声。
“王爷!”凤鸾掸了掸衣服,不知不觉间,她渐渐染上了母亲的脾性习气,学会了不动声色,学会了保持微笑,而心里那一腔前世残留余温的热血,正在一点点彻底变凉!此刻,她像母亲甄氏一样清浅地笑着,“此事还是把魏夫人和涉及此事的人都叫来,才能问清楚。”
魏夫人一直是凤鸾怀疑的对象,不知道今儿能够对她查到哪一步呢?
很快,魏夫人和暗香斋的一个小丫头,以及之前为蒋侧妃打探消息的小丫头,全都被叫了过来。
萧铎问道:“魏氏,是你说了静水师太的丸药能生男胎,让蒋氏知道的?”
“冤枉啊!”魏夫人一脸震惊之色,“这是从何说起?蒋侧妃从来就没有说过她有孕,妾身怎么会知道?要不是今儿她在暖香坞小产,妾身根本就不知道她已经怀孕了啊!再者什么妾身说了静水师太的丸药,更是没有的事,妾身自己就没有用过,又不知道蒋侧妃怀孕,怎么会跟她说什么男胎药呢?”
“放屁!”蒋侧妃气急败坏,“就是你说的。”
魏夫人一脸苦笑,“侧妃,妾身何时何地对你说过?总不能空口无凭就要污蔑人吧。之前你一直禁足,便是最近出来了几天,妾身也只在请安的时候见过你,大伙儿都瞧着,妾身何曾跟你单独说过话?更不要说什么怀孕,什么男胎,还有什么静水师太,妾身都不知晓……”
“贱人!都是你这个贱人害了我!”蒋侧妃气急败坏,指着她骂,“你是没有亲口说过,可是你让你的小丫头说了!”转头看向自己的小丫头,“你说,当时喜儿是怎么跟你讲的?说啊!”
小丫头早就吓得魂飞魄散,磕巴道:“喜、喜儿没说……”
魏夫人的丫头喜儿也是一脸委屈之色,“天地良心,奴婢是冤枉的啊。”
蒋侧妃狠狠扇了小丫头一巴掌,“什么叫喜儿没说?当时你不是说,亲眼看见喜儿去了静水庵吗?嗯……”说到此处,她不由得一顿。糟了!中了魏夫人的奸计了!
喜儿在旁边哭道:“奴婢真的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过,真的……奴婢是去过静水庵,那是因为奴婢的娘亲病重了,去庙里给她添香油钱保平安,点长明灯的。”她抽抽搭搭地分辩,“奴婢的娘都快五十了,哪里……哪里还会怀孕?这、这真不相干的啊!”
蒋侧妃的身子摇了摇——魏氏这个贱人太奸诈了!自己让小丫头去打听生男胎的方子,她丝毫口风都不露,然后神神秘秘地让喜儿去静水庵,让自己误会,算起来一切都是自己咎由自取。竟然……竟然跟她没有半分关系!
喜儿伏在地上抽泣,“奴婢不知道蒋侧妃怀孕,便是知道,也断不敢跟人推荐什么男胎药,万一要是吃不好,那奴婢全家老小不都葬送了吗?”她又哽咽道:“说一句没有良心的话,奴婢是暗香斋的人,自是有私心的,哪里会盼着别的主子生男胎?便是真有什么秘方,也……也是不会说的啊。”
魏夫人一声呵斥:“你浑说什么!”她像是为丫头说错了话而惶急,赶紧抬头赔笑道:“喜儿为人蠢笨不会说话,王爷不要当真。不管是蒋侧妃有了身孕,还是苗夫人有了身孕,或者是王妃娘娘、凤侧妃有了身孕,妾身都是替王爷高兴的。若是妾身真的知道生男胎的秘方,肯定拿出来,可惜妾身从未听说蒋侧妃怀孕……”
“行了,”萧铎脸色沉沉,不耐烦道:“别啰唆!”
魏夫人赶忙畏畏缩缩地闭了嘴,抿唇不语。
蒋侧妃只会在地上一通乱骂,“贱人,魏氏你这个不得好死的贱人!都是你害得我小产的,我那孩子……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她说这话时,魏夫人只是缓缓垂下眼帘,没有任何惊动。
凤鸾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照此情形来看,魏氏可比蒋侧妃难缠太多,今儿是抓不住魏氏什么把柄了。
……
前言/序言
《江山万里:盛世风云录》 引言:百年基业,风雨飘摇 自古以来,权力便是一柄双刃剑,既能开创万世伟业,也能引致王朝倾覆。本书追溯了自大周王朝开国以来,历经数代君主所奠定的宏大基业。周氏家族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高超的政治手腕,统一了四海,缔造了延续数百年的“文景之治”。然而,任何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其内部都潜藏着腐朽的因子。 故事的开端,设定在明德三十二年。此时,大周已享太平之福近两百载,朝堂之上,文臣武将承平日久,安逸滋生了懈怠。皇帝周元宗虽仁厚,却对朝政渐渐疏远,将大量权力交予了以丞相李秉直为首的士族集团。李氏家族世代为相,根深蒂固,其影响力早已渗透到六部乃至地方藩镇。表面上,国泰民安,国库充盈,实际上,底层矛盾日益尖锐,地方豪强势力暗流涌动,为接下来的剧变埋下了伏笔。 第一卷:暗流涌动——权力格局的悄然转变 本卷聚焦于朝堂内部的权力博弈。李丞相的专权引发了以宗室贤王周瑾为代表的清流派的警觉。周瑾,周元宗的胞弟,精通兵法韬略,素有“儒将”之名,他深知李氏集团的野心绝不止于辅佐君王,更在于架空皇权,最终取而代之。 围绕着对边疆矿脉的开采权和对南方漕运的控制权,朝堂之上爆发了数次激烈的辩论。李秉直老谋深算,善于利用舆论和宗室间的矛盾来巩固自身地位。他一方面利用民间对“冗官冗费”的不满,巧妙地将矛头指向那些被他视为异己的清流官员;另一方面,他暗中扶持地方的武将,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尤其是在掌握了禁军三个重要军团之后,对皇室的威胁已初现端倪。 与此同时,本书也细致描绘了皇宫内部的复杂关系。周元宗的两位皇子,太子周玄策和晋王周承业,性格迥异。太子玄策温和有余而决断不足,颇受李丞相一派的青睐,被视为更容易操控的继承人。而晋王承业则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洞察力和果敢,他私下与周瑾王爷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秘密搜集李氏集团不法证据,为日后的反击积蓄力量。 本卷的高潮,是“南疆盐税案”。李秉直的党羽在南方借盐税征集之名,巧立名目盘剥百姓,引起了数个州县的骚乱。周瑾力主派钦差彻查,而李秉直则极力阻挠,并以“稳定地方”为由,调动了由他掌控的京畿重镇的军队。这次事件,使得朝廷的分裂公开化,周元宗在平衡各方势力中显得力不从心,暴露了其统治的脆弱性。 第二卷:风起云涌——藩镇割据的序曲 随着朝廷内斗的白热化,地方势力的蠢蠢欲动不再是秘密。大周王朝立国之初,为安抚功臣,分封了数个“边疆王”,这些藩镇享有极大的自治权,世代镇守边疆,实则如同拥兵自重的诸侯。其中,以镇守北境的宁王周烈和盘踞西域的平虏王马腾最为强大。 周烈,是开国元勋的后代,骁勇善战,麾下精锐尽出。李秉直为拉拢宁王,许诺增加其边境税收的份额,并暗示其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行动不必事事请示中央。这使得周烈对中央的控制愈发轻蔑,他的行动带有强烈的独立倾向。 而西域的马腾,则更具野心。他长期受困于与西域三十六国的纷争,急需中央调拨粮草军饷。当中央因内耗而供应不足时,马腾便采取了强硬的手段,擅自开辟商道,并向过境商队征收重税,实际上是以西域为基地,建立了自己的财政体系。 本书的第二卷集中笔墨刻画了晋王周承业与周瑾王爷如何应对这一局面。他们深知,一旦李氏集团倒台,必然会引发藩镇的连锁反应,若处理不当,数百年基业恐将毁于一旦。周承业利用他与太子玄策之间的关系,设法接近那些对李氏集团不满的朝臣,并争取到了对军事调动有决定权的兵部尚书的支持。 关键的转折点在于“洛阳粮仓失火案”。表面上是意外,实际上是李秉直为打击异己而制造的恐慌。周承业与周瑾利用这次危机,联合了对李氏专权不满的御史台力量,公开弹劾丞相的数大罪状。然而,就在弹劾奏折呈上御览的当晚,驻扎在京畿附近的、名义上受李丞相节制的“天策军”突然调动,包围了皇城。 第三卷:龙争虎斗——帝国的黄昏与新生的黎明 这是全书冲突最剧烈的部分。天策军的叛乱,使得京城陷入了短暂的无政府状态。周元宗被软禁在内宫,朝政完全落入李秉直之手。李秉直迫不及待地宣布由太子玄策即位,自己摄政,意图垂帘听政,将皇权彻底架空。 然而,他低估了晋王周承业和周瑾王爷的决心与能力。周瑾利用其在民间和士绅阶层的声望,迅速组织了一支由地方卫所和部分忠于皇室的禁军组成的“勤王军”,从侧翼对京城进行了佯攻。 真正的决定性力量,来自于周承业的布局。他利用之前暗中培养的心腹,成功策反了天策军中几位关键将领,使得他们在关键时刻倒戈。小说详细描绘了皇城保卫战的惨烈景象,重点刻画了周瑾王爷在城外以少胜多的谋略,以及周承业在城内利用密道转移忠臣、并与外援里应外合的惊险过程。 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北境的宁王周烈,看到了颠覆中央、自立为王的绝佳时机,挥师南下,直逼洛阳。这使得战局瞬间变得极其复杂——这不再是皇室与权臣的斗争,而是涉及整个帝国命运的混战。 周承业的最终胜利,并非单纯依靠武力。他深知,武力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真正的稳定来自于民心。他通过密使向宁王周烈传递了一份足以动摇其军心的情报——关于李秉直私下与西域马腾勾结,并意图借宁王之手削弱皇室力量的证据。这份情报的真伪,使得周烈产生了动摇。 在最终的决战中,周承业没有选择彻底歼灭李氏势力,而是采取了“惩治首恶,收拢其余”的策略。他通过一场精心设计的谈判,迫使李秉直及其核心党羽自尽,同时赦免了大多数被裹挟的官员和士兵。随后,他以雷霆手段,迅速稳定了京畿地区,并派特使前往边疆,安抚宁王与马腾,展现了其超越父辈的政治远见与怀柔政策。 结语:新王的远见 本书的结局并非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对一个王朝未来走向的深思。周承业登上帝位,是为周昭宗。他深知,大周的衰败并非始于李秉直一人,而是源于数百年的制度僵化和地方权力膨胀。 新帝即位后,立即着手进行“两禁”改革——收回地方藩镇的军权,并限制宗室王爷的封地规模。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利用前朝的经验教训,结合周瑾王爷的辅佐,开始重塑一个更加中央集权、更贴近民情的统治体系。 《江山万里:盛世风云录》是一部关于权力更迭、忠诚与背叛、以及一个年轻君主如何在内忧外患中力挽狂澜的史诗。它探讨的,是如何在一片瓦砾之上,重建一个值得万民追随的伟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