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调试与维修篇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调试与维修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清晨 编
图书标签:
  • 电气控制柜
  • 控制柜设计
  • 控制柜制作
  • 电气调试
  • 电气维修
  • 自动化控制
  • 工业电气
  • 配电柜
  • 电路原理
  • PLC编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444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69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维修技能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国标、行业规范与工程实际的完美结合,市面上一本电气控制柜调试与维修的技能图书。

内容简介

  “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维修技能丛书”一共3册,全面介绍了电气控制柜电路设计、制作工艺及维护维修的全过程。
  本书是丛书的第三分册,重点针对电气控制柜的调试与维修方面。分别讲解了电气控制设备调试的要求、步骤和方法,电气控制柜的试验内容、要求及方法,电气控制设备养护与检修的要求及方法,以及电气控制设备的出厂检验与包装运输要求等。

作者简介

任清晨,高级工程师,40多年的工控行业从业经历,具备丰富的维修、设计及培训经验。退休后在保定科诺伟业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任技术顾问。

目录

第1章 电气控制设备调试 (1)
1.1 电气调试技术 (1)
1.1.1 调试概述 (1)
1.1.1.1 调试的基本任务 (1)
1.1.1.2 调试工作的组织 (2)
1.1.1.3 调试前的检查 (4)
1.1.1.4 电气设备调试工作的安全要求 (5)
1.1.2 调试的基础 (7)
1.1.2.1 对调试人员的要求 (7)
1.1.2.2 调试人员应掌握的电气故障
检修技巧 (7)
1.1.3 电气控制设备调试步骤 (10)
1.1.3.1 上电前的检查 (10)
1.1.3.2 单台设备或结构单元调试 (10)
1.1.3.3 系统整体启动和调试 (11)
1.1.3.4 配合负载的试运行 (12)
1.1.4 调试中故障维修的步骤 (13)
1.1.4.1 分析发生故障时的情况 (14)
1.1.4.2 对故障范围进行外观检查 (14)
1.1.4.3 用逻辑分析法确定并缩小故
障范围、确定检查部位 (14)
1.1.4.4 用试验法进一步缩小故障
范围 (15)
1.1.4.5 用测量法确定故障点 (15)
1.1.4.6 拆卸元器件(拆卸之前各接
线头应做好标记),修理并
排除故障 (16)
1.1.4.7 装复试验:修后性能观察 (16)
1.2 电气故障诊断方法 (17)
1.2.1 故障的直观检查法 (17)
1.2.1.1 观察法(看) (17)
1.2.1.2 听觉法(听) (19)
1.2.1.3 触测法(摸) (20)
1.2.1.4 嗅觉法(闻) (21)
1.2.2 故障的逻辑分析方法 (21)
1.2.2.1 状态分析法 (21)
1.2.2.2 图形分析法 (22)
1.2.2.3 单元分析法 (22)
1.2.2.4 回路分析法 (23)
1.2.2.5 简化分析法 (23)
1.2.2.6 树形分析法 (23)
1.2.2.7 逐级类推排除分析法 (23)
1.2.2.8 面板压缩法 (24)
1.2.3 仪表、仪器检测法 (24)
1.2.3.1 万用表法 (25)
1.2.3.2 绝缘电阻测量法 (27)
1.2.3.3 仪器测量法 (27)
1.2.3.4 电路通、断状态检查法 (27)
1.2.3.5 逻辑电笔法 (28)
1.2.4 其他故障诊断法 (28)
1.2.4.1 对比法 (28)
1.2.4.2 短路和开路法 (29)
1.2.4.3 信号注入法 (30)
1.2.4.4 接触不良及机械部分检查
方法 (31)
1.2.4.5 温度故障检查法 (31)
1.2.4.6 断电检查法 (32)
1.2.4.7 通电动作试验法 (33)
1.2.4.8 参数调整法 (34)
1.2.5 检查电路注意事项 (34)
1.3 电子元器件简易测试方法 (35)
1.3.1 电阻的检测方法 (35)
1.3.1.1 固定电阻器的检测 (35)
1.3.1.2 电位器的检测 (35)
1.3.1.3 敏感电阻的检测 (35)
1.3.2 电容器的检测方法 (37)
1.3.2.1 固定电容器的检测 (37)
1.3.2.2 电解电容器的检测 (38)
1.3.2.3 可变电容器的检测 (39)
1.3.3 二极管的检测方法 (39)
1.3.3.1 普通二极管的检测原理与
方法 (39)
1.3.3.2 专用二极管的检测方法 (41)
1.3.3.3 普通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的
区分方法 (46)
1.3.4 晶体三极管的检测 (46)
1.3.4.1 普通三极管的管型及引脚
判断 (46)
1.3.4.2 普通晶体三极管好坏的判断 (48)
1.3.4.3 特殊类型晶体三极管的检测 (49)
1.3.4.4 结型场效应管的检测 (51)
1.3.4.5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检测 (53)
1.3.5 集成电路的检测 (54)
1.3.5.1 常用集成电路的检测方法 (54)
1.3.5.2 用万用表检测数字集成电路
的好坏 (55)
1.3.6 光耦的产品检测 (56)
1.3.6.1 光电耦合器的简易测试方法 (56)
1.3.6.2 通用型与达林顿型光耦合器
区分 (59)
1.3.7 晶闸管的简易测试 (60)
1.3.7.1 晶闸管简易检测方法 (60)
1.3.7.2 晶闸管模块的简单测试方法 (62)
1.3.7.3 单/双向晶闸管的区分 (63)
1.3.8 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
的检测 (63)
1.3.8.1 IGBT裸管简单检测 (63)
1.3.8.2 IGBT模块好坏的检测方法 (64)
第2章 电气控制柜的试验 (65)
2.1 试验的种类和要求 (65)
2.1.1 试验的分类 (65)
2.1.1.1 按试验目的分类 (65)
2.1.1.2 按试验性质分类 (66)
2.1.2 试验要求 (66)
2.1.2.1 试验的基本要求 (66)
2.1.2.2 型式试验 (67)
2.1.2.3 出厂试验基本要求 (68)
2.1.2.4 抽样试验 (68)
2.1.2.5 成套设备中电器和独立元件
的试验 (69)
2.1.3 试验前的检查 (69)
2.1.3.1 一般检查 (69)
2.1.3.2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检查 (70)
2.1.4 一般试验条件 (75)
2.1.4.1 一般要求 (75)
2.1.4.2 试验参数 (77)
2.1.4.3 试验结果的评定 (78)
2.1.4.4 试验报告 (78)
2.1.5 试验的安全措施 (78)
2.2 结构设计验证 (79)
2.2.1 结构验证要求 (79)
2.2.2 材料的易燃性试验 (79)
2.2.2.1 试验要求 (79)
2.2.2.2 试验方法 (80)
2.2.3 封闭控制设备及电器的外壳防护
等级试验 (81)
2.2.3.1 试验要求 (81)
2.2.3.2 试验方法和合格评定 (82)
2.2.4 接线端子的机械性能 (87)
2.2.4.1 试验的一般条件 (88)
2.2.4.2 接线端子的机械强度试验 (88)
2.2.4.3 导线的偶然松动和损坏试验
(弯曲试验) (88)
2.2.4.4 拉出试验 (90)
2.2.4.5 最大规定截面的非预制圆铜导
线的接入能力试验 (90)
2.2.5 验证指示隔离电器主触头位置机
构的有效性 (91)
2.2.5.1 控制电器试验的条件 (91)
2.2.5.2 试验方法 (91)
2.2.5.3 电器试验时和试验后条件 (92)
2.2.6 机械操作验证 (93)
2.2.7 金属导线管的拉出、弯曲和扭转
试验 (93)
2.2.7.1 拉出试验 (93)
2.2.7.2 弯曲试验 (93)
2.2.7.3 扭转试验 (94)
2.3 气候环境试验 (94)
2.3.1 低温存放试验 (94)
2.3.2 高温存放试验 (95)
2.3.3 湿热试验 (96)
2.3.4 交变湿热试验 (97)
2.3.5 环境温度试验 (99)
2.3.6 高、低温冲击试验 (99)
2.3.7 盐雾试验 (100)
2.3.7.1 严酷等级 (100)
2.3.7.2 试验原理 (101)
2.3.7.3 试验的一般说明 (101)
2.3.7.4 试验设备 (102)
2.3.7.5 盐溶液 (102)
2.3.7.6 初始检测及预处理 (103)
2.3.7.7 试验程序 (103)
2.3.7.8 恢复(在试验末尾) (104)
2.3.7.9 最后检测 (104)
2.4 工作环境试验 (104)
2.4.1 振动试验 (104)
2.4.1.1 振动试验要求 (104)
2.4.1.2 试验条件及试验设备
(振动台) (104)
2.4.1.3 试验程序 (105)
2.4.1.4 试验结果 (106)
2.4.2 跌落试验 (106)
2.4.2.1 跌落试验目的 (106)
2.4.2.2 试验设备 (106)
2.4.2.3 试验条件 (106)
2.4.2.4 试验步骤 (107)
2.4.2.5 最后检测 (108)
2.4.2.6 试验报告 (108)
2.4.3 倾斜和摇摆试验 (108)
2.4.3.1 试验条件 (108)
2.4.3.2 严酷等级 (109)
2.4.3.3 试验程序 (110)
2.4.4 弹跳试验 (110)
2.4.4.1 一般要求 (111)
2.4.4.2 试验设备 (111)
2.4.4.3 严酷等级 (113)
2.4.4.4 预处理 (113)
2.4.4.5 初始检测 (113)
2.4.4.6 条件试验 (113)
2.4.4.7 最后检测 (114)
2.4.5 噪声试验 (114)
2.4.5.1 试验条件 (114)
2.4.5.2 试验程序 (114)
2.4.5.3 试验结果 (116)
2.5 电磁环境试验 (116)
2.5.1 试验要求 (116)
2.5.1.1 试验目的 (116)
2.5.1.2 可免除EMC试验的设备 (116)
2.5.1.3 环境条件 (117)
2.5.1.4 EMC试验的要求 (117)
2.5.2 低频扰动试验 (118)
2.5.3 高频干扰试验 (118)
2.5.3.1 浪涌(冲击) (118)
2.5.3.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试验 (121)
2.5.3.3 静电放电 (124)
2.5.3.4 射频电磁场辐射 (127)
2.5.4 发射 (130)
第3章 性能试验 (132)
3.1 安全防护试验 (132)
3.1.1 防护措施和保护电路的电连续性
检查 (132)
3.1.2 保护电路有效性的试验 (132)
3.1.3 用自动切断电源作保护条件的
检验 (133)
3.1.3.1 TN系统试验方法 (133)
3.1.3.2 TN系统试验方法的应用 (135)
3.1.3.3 TT系统试验方法 (137)
3.1.3.4 IT系统试验方法 (138)
3.1.4 具有保护性隔离的控制设备与电
器的试验 (138)
3.1.4.1 一般要求 (138)
3.1.4.2 性能要求 (139)
3.1.5 介电性能试验 (139)
3.1.5.1 总则 (139)
3.1.5.2 介电性能验证的一般条件 (139)
3.1.5.3 冲击耐受电压试验 (140)
3.1.5.4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143)
3.1.5.5 绝缘电阻试验 (144)
3.2 温升试验 (145)
3.2.1 温升试验的方法 (145)
3.2.1.1 总则 (145)
3.2.1.2 试验程序 (147)
3.2.1.3 温升试验时使用的外连导
体的尺寸 (148)
3.2.1.4 温升的测量方法 (150)
3.2.1.5 试验结果的评定 (152)
3.2.2 各部位温升的试验 (152)
3.2.2.1 周围空气环境温度的测量 (152)
3.2.2.2 部件的温升与测量 (152)
3.2.2.3 主电路的温升 (153)
3.2.2.4 控制电路的温升试验 (154)
3.2.2.5 线圈和电磁铁的绕组的温升 (154)
3.2.2.6 辅助电路的温升试验 (154)
3.2.2.7 母线最高允许温升 (154)
3.3 电气性能试验 (155)
3.3.1 电气性能验证要求 (155)
3.3.2 空载、正常负载和过载条件下的
性能 (155)
3.3.2.1 验证动作条件的一般要求 (155)
3.3.2.2 验证动作范围 (156)
3.3.3 接通和分断能力试验 (157)
3.3.3.1 一般试验条件 (157)
3.3.3.2 试验电路 (157)
3.3.3.3 瞬态恢复电压特性 (161)
3.3.3.4 接通和分断能力试验过程 (163)
3.3.3.5 接通和分断能力试验中和试验
后控制设备和电器的状态 (163)
3.3.4 寿命试验 (163)
3.3.4.1 机械寿命试验 (163)
3.3.4.2 电寿命试验 (163)
3.3.5 均衡度测量 (163)
3.3.5.1 电压均衡度测量 (163)
3.3.5.2 电流均衡度测量 (164)
3.3.5.3 输出电压不对称度 (164)
3.3.6 其他电气性能试验 (165)
3.3.6.1 功率因数的测定 (165)
3.3.6.2 效率的测定 (165)
3.3.6.3 谐波含量的测试 (165)
3.3.6.4 纹波的测定 (166)
3.4 短路性能试验 (166)

3.4.1 可免除短路耐受强度验证的成套
设备的电路 (166)
3.4.2 短路条件下的性能试验 (167)
3.4.2.1 接通、承载和分断短路电
流能力 (167)
3.4.2.2 短路试验的一般条件 (167)
3.4.2.3 试验过程 (173)
3.4.2.4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承载能
力试验 (175)
3.4.2.5 控制设备短路保护和电器和额
定限制短路电流的配合试验 (176)
3.4.3 短路耐受强度试验程序 (176)
3.4.3.1 试验安排 (176)
3.4.3.2 试验的实施总则 (176)
3.4.3.3 主电路试验 (177)
3.4.3.4 短路电流值及其持续时间 (178)
3.4.3.5 试验结果 (178)
3.5 控制功能试验 (179)
3.5.1 控制功能概述 (179)
3.5.2 控制功能试验的内容 (179)
3.5.2.1 空载试验 (179)
3.5.2.2 负载试验 (180)
3.5.2.3 连续运行试验 (181)
3.5.3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概述 (182)
3.5.3.1 风电控制系统的要求 (182)
3.5.3.2 风力发电机组主控制系统的
组成 (182)
3.5.3.3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功能 (183)
3.5.4 风电机组主控制器控制功能试验 (185)
3.5.4.1 控制器试验原理与方法 (185)
3.5.4.2 控制器控制功能试验 (185)
3.5.4.3 安全保护试验 (188)
3.5.4.4 发电机并网和运行试验 (191)
3.5.5 试验报告 (192)
第4章 电气控制设备养护与检修 (193)
4.1 电气控制设备养护与检修的管理 (193)
4.1.1 电气控制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193)
4.1.1.1 人员的岗位职责 (193)
4.1.1.2 电气控制设备维护检修的管
理制度 (194)
4.1.1.3 电气控制设备的技术状态
管理 (196)
4.1.2 电气控制设备的维护保养 (197)
4.1.2.1 电气控制设备技术状态完好
的标准 (197)
4.1.2.2 电气控制设备养护制度 (198)
4.1.3 电气控制设备的维修检查 (199)
4.1.3.1 维修检查的目的和内容 (199)
4.1.3.2 检查间隔期的确定 (199)
4.1.3.3 设备检查的实施 (200)
4.1.4 电气控制设备的修理 (200)
4.1.4.1 概述 (200)
4.1.4.2 设备修理的制度 (202)
4.1.4.3 设备维修工作指标 (203)
4.1.4.4 电气控制设备维修计划 (205)
4.2 日常维护与检修 (210)
4.2.1 电气控制设备的维护 (210)
4.2.1.1 设备维护保养的类别和内容 (211)
4.2.1.2 电气控制设备的维护要求 (212)
4.2.1.3 安全注意事项 (213)
4.2.2 控制柜零部件的维护保养 (213)
4.2.2.1 低压断路器的维护 (213)
4.2.2.2 熔断器的日常维护 (215)
4.2.2.3 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维护与
检修 (215)
4.2.2.4 电力电容器的维护 (217)
4.2.2.5 热电阻热电偶的维护 (218)
4.2.2.6 PLC的日常维护 (219)
4.3 电气控制设备检修 (221)
4.3.1 电气故障 (221)
4.3.1.1 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的故障类型
及原因 (221)
4.3.1.2 故障原因分析 (222)
4.3.1.3 处理电气控制设备故障的
一般程序 (225)
4.3.1.4 电气控制设备故障检修的
一般步骤 (225)
4.3.2 电气控制设备的检修 (227)
4.3.2.1 控制系统电气装置的检修 (227)
4.3.2.2 电气控制设备检修制度 (229)
4.3.2.3 电气控制设备检修工艺要求 (229)
4.3.3 控制柜内零部件的检修 (231)
4.3.3.1 万能式空气断路器的检修 (231)
4.3.3.2 熔断器的检修 (233)
4.3.3.3 继电器和接触器的检修 (233)
4.3.3.4 电力电容器的检修 (235)
4.3.3.5 热电偶、热电阻的检修 (236)
4.3.3.6 PLC的检修 (237)
4.4 零部件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242)
4.4.1 断路器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243)
4.4.1.1 低压断路器常见故障及其
处理 (243)
4.4.1.2 自动开关故障原因及处理 (244)
4.4.1.3 刀开关的常见故障及其处
理方法 (245)
4.4.2 熔断器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245)
4.4.3 接触器继电器常见故障与处理 (246)
4.4.3.1 电磁式接触器常见故障及其
处理方法 (246)
4.4.3.2 热继电器的常见故障及其处
理方法 (247)
4.4.3.3 时间继电器常见故障及其处
理方法 (248)
4.4.3.4 速度继电器常见故障的修理
方法 (248)
4.4.4 指令电器常见故障及处理 (249)
4.4.4.1 按钮常见故障的处理办法 (249)
4.4.4.2 转换开关常见故障的处理
办法 (249)
4.4.4.3 行程开关常见故障的处理
办法 (250)
4.4.5 电力电容器的故障原因及处理 (250)
4.4.6 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252)
4.4.7 热电阻/热电偶故障及处理 (253)
4.4.7.1 热电偶的故障及处理 (253)
4.4.7.2 热电阻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255)
4.4.8 PLC故障检查与处理 (255)
4.5 零部件代换的原则 (258)
4.5.1 零部件代换必须考虑的问题 (258)
4.5.2 低压电器的替换原则 (259)
4.5.2.1 断路器的替换原则 (259)
4.5.2.2 漏电保护装置的替换原则 (259)
4.5.2.3 熔断器的替换原则 (259)
4.5.2.4 接触器、继电器的替换原则 (259)
4.5.2.5 热继电器的代换 (260)
4.5.2.6 功补偿电容器的代换 (260)
4.5.2.7 交流稳压器代换 (261)
4.5.2.8 PLC代换原则 (261)
4.5.3 电子元器件的代换 (262)
4.5.3.1 电阻器代换原则 (262)
4.5.3.2 电容器代换原则 (263)
4.5.3.3 晶体二极管的代换原则 (264)
4.5.3.4 晶体三极管的更换与代用 (265)
4.5.3.5 集成电路代换方法与技巧 (266)
4.5.3.6 光电耦合器的代换 (267)
4.5.3.7 晶闸管的代换 (271)
4.5.3.8 IGBT管的代换 (271)
第5章 出厂检验与包装运输 (273)
5.1 电气控制设备的出厂检验 (273)
5.1.1 电气控制产品出厂检验制度 (273)
5.1.1.1 产品出厂检验的组织 (273)
5.1.1.2 检验工作程序 (273)
5.1.1.3 不良品的处理 (274)
5.1.1.4 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274)
5.1.2 出厂试验前一般检查 (275)
5.1.3 机械、电气操作试验 (278)
5.1.4 电气控制柜介电强度和绝缘电阻
测试 (279)
5.1.4.1 绝缘电阻测试 (279)
5.1.4.2 介电强度试验 (279)
5.1.5 电气控制柜保护电路连续性与功
能单元互换性检查 (280)
5.1.6 出厂前要求 (281)
5.2 电气控制设备的包装 (281)
5.2.1 电气控制设备包装的要求 (281)
5.2.1.1 总则 (281)
5.2.1.2 一般要求 (281)
5.2.1.3 电气控制设备的主要包装
方式和防护包装方法 (282)
5.2.2 包装箱的技术要求 (283)
5.2.2.1 制箱材料 (283)
5.2.2.2 包装箱的形式与结构 (284)
5.2.3 制箱要求 (285)
5.2.3.1 木箱 (285)
5.2.3.2 箱体加固要求 (287)
5.2.4 装箱要求 (288)
5.2.4.1 控制柜的装箱 (288)
5.2.4.2 单独包装 (289)
5.2.5 包装的验收规则与试验方法 (290)
5.2.5.1 抽样方法和检验规则 (290)
5.2.5.2 试验方法 (290)
5.2.6 箱面标志与随机文件 (291)
5.2.7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292)
5.2.7.1 标志的名称和图形符号 (292)
5.2.7.2 标志的尺寸和颜色 (294)
5.2.7.3 标志的使用方法 (295)
5.3 电气控制设备的储存 (296)
5.3.1 自然因素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296)
5.3.2 电气设备储存的要求 (297)
5.3.3 电气设备的入库验收 (298)
5.3.4 电气设备的储存条件和码垛
方法 (299)
5.3.4.1 电气设备的仓储条件 (299)
5.3.4.2 电气设备的码垛堆放方法 (299)
5.3.5 电器控制设备的保管保养 (300)
5.3.6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300)
5.3.6.1 仓库的安全防火要求 (300)
5.3.6.2 仓库的组织管理 (301)
5.3.6.3 仓库的储存管理 (301)
5.3.6.4 仓库的装卸管理 (302)
5.3.6.5 仓库的电气管理 (302)
5.3.6.6 仓库的火源管理 (302)
5.3.6.7 消防器材管理 (303)
5.4 装卸与运输 (303)
5.4.1 电气控制设备的装卸 (303)
5.4.1.1 装卸技术要求 (303)
5.4.1.2 装卸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04)
5.4.2 起重机械的使用 (304)
5.4.2.1 对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要求 (304)
5.4.2.2 起重机械使用前的检查 (305)
5.4.2.3 起重设备操作注意事项 (305)
5.4.2.4 起重设备不允许的操作 (306)
5.4.2.5 桥式起重机使用注意事项 (306)
5.4.2.6 轮胎吊使用注意事项 (307)
5.4.3 电气控制柜的搬运 (307)
5.4.3.1 电气控制柜搬运注意事项 (307)
5.4.3.2 叉车驾驶制度 (308)
5.4.3.3 叉车安全驾驶注意事项 (309)
5.4.4 电气控制设备的运输 (309)
5.4.4.1 运输方式的选择 (310)
5.4.4.2 电气控制设备运输安全操
作规程 (312)
5.4.4.3 大型电气控制设备运输注
意事项 (312)
参考文献 (314)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高级模拟电路设计与实践的图书简介,其内容与《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调试与维修篇》完全不同。 --- 图书名称:高级模拟电路设计与实践:从理论到前沿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模拟电子学领域的核心理论、关键设计方法以及面向高精度、高速度应用的工程实践。它旨在为电子工程师、资深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极强操作指导性的参考指南,跨越了传统模拟电路教学中相对基础的范畴,直击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的瓶颈与前沿技术。 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涵盖了从基础元件特性解析到复杂系统集成验证的全过程。我们着重探讨了在非理想条件下,元器件的寄生效应、噪声耦合以及热稳定性对系统性能的制约,并提供了系统的建模、仿真与优化策略。 第一部分:精密元件与噪声管理 本部分聚焦于构成高性能模拟系统的“基石”——精密元件的选择、表征与应用。我们详尽讨论了高精度电阻、电容和电感在不同工作频率和温度范围内的非理想特性,特别是其温度系数、介质吸收(Dielectric Absorption)和自感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 运算放大器(Op-Amp)的深度剖析: 远超标准参数介绍,本书深入探讨了失调电压的源头分析(如1/f噪声与闪烁噪声)、输入偏置电流的长期漂移模型、CMRR/PSRR随频率变化的实际曲线建模,以及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如跨导放大器、仪表放大器)的动态误差分析。重点讲解了如何使用零点漂移补偿技术和自动归零(Auto-Zeroing)架构来提升DC精度。 低噪声设计哲学: 详细阐述了噪声的分类(热噪声、散弹噪声、闪烁噪声),并提供了精确的噪声等效输入模型。内容包括如何通过电流源偏置优化、反馈网络设计以及外部滤波策略,将系统的均方根(RMS)噪声电压降至皮伏级别。我们特别分析了PCB布局对高频噪声注入的敏感性。 数据转换器(ADC/DAC)的极限性能挖掘: 本章侧重于高分辨率和高速度ADC/DAC的系统级考量。内容涉及有效位数(ENOB)的实际测量与校准、时钟抖动(Jitter)对SFDR和THD的影响建模、量化噪声的频谱分析,以及流水线(Pipeline)和Σ-Δ架构在高频信号链中的适用性对比。 第二部分:反馈网络与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和瞬态响应是所有负反馈系统的生命线。本部分构建了严谨的稳定性分析工具箱,并针对实际电路中的非理想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 频率补偿的艺术与科学: 详细介绍了经典补偿技术(如米勒补偿、导纳补偿)的局限性,并引入了前馈补偿、电流反馈放大器的相移补偿机制。重点在于如何通过二阶极点/零点分析,精确预测系统的相位裕度(PM)和增益裕度(GM)。 实际电路中的非理想稳定性因素: 分析了反馈回路中电感和电容的寄生参数如何引入意料之外的极点,导致系统振荡。内容包括大地阻抗耦合对反馈回路的影响、PCB走线的分布电容效应,以及源极跟随器(Source Follower)在反馈路径中引入的限制。 瞬态性能的优化: 讲解了如何根据输入阶跃信号的特性,设计反馈网络以最小化过冲(Overshoot)和建立时间(Settling Time)。引入了基于Describing Function(描述函数)的分析方法来应对大信号非线性引起的稳定度下降问题。 第三部分:高级信号调理与前端设计 本部分聚焦于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处理单元之间的关键模拟环节,强调信号调理链的集成化与高精度化。 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 深入探讨了高精度桥式传感器(如应变计)、皮电位传感器(ECG/EEG)以及光电二极管阵列的前端放大。内容包括如何设计高共模抑制比(CMRR)的仪表放大器,以及如何处理大动态范围的输入信号,同时抑制共模噪声的串扰。 精确的电流源与电流镜: 不仅限于基础的BJT电流镜,本书详细分析了先进的CMOS工艺中的匹配技术,如共源共栅(Cascode)结构、高精度双极性/MOS电流镜的失配源分析,以及如何设计具有高输出阻抗和良好温度跟踪性的精密电流源,用于偏置高精度电路。 高精度有源滤波器设计: 涵盖了Sallen-Key、Multiple Feedback(MFB)以及状态变量滤波器(State-Variable Filters)的理论与实际应用。重点在于如何应对有源器件的有限增益带宽积(GBW)对高阶滤波器通带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使用仿真工具进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与容差优化。 第四部分:系统级集成与验证 最后一部分将理论和模块设计提升到系统级验证的层面,强调可靠性与可制造性设计(DFM)。 电源完整性(PI)对模拟性能的威胁: 详细分析了开关电源(SMPS)的纹波如何通过电源引脚耦合进敏感的模拟电路,导致调制噪声。内容包括使用铁氧体磁珠、去耦电容的优化组合(频率选择性去耦),以及LDO的选型与布局指南,以隔离数字地与模拟地。 电磁兼容性(EMC)与布局布线策略: 专注于敏感模拟电路的PCB布局黄金法则。包括单点接地(Star Grounding)的实际应用、敏感信号走线的阻抗控制、关键反馈回路的紧密化处理,以及如何通过屏蔽罩设计和接地过孔(Stitching Vias)来最小化辐射和抗扰度问题。 仿真与实际测量工具链: 介绍了高级SPICE模型(如BSIM4模型)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眼图、噪声频谱密度分析仪(VNA/Spectrum Analyzer)来验证设计指标。特别强调了如何弥合仿真结果与实际PCB测试之间的差距。 适用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具备一定模拟电子学基础,致力于从事高性能信号处理、数据采集系统、医疗电子、精密仪器仪表以及射频前端(RF Front-End)系统设计的工程师和高级技术人员。它为读者提供了从“能够工作”到“性能卓越”所需的深层次工程洞察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类技术书籍的评价标准很苛刻,毕竟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实战手册”往往内容陈旧,图例模糊不清,或者直接是理论的堆砌,缺乏对实际工程环境的深刻理解。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设计制作”的规范性和“调试”的系统性。在设计方面,我希望看到关于最新电气标准(比如IEC或GB标准)的严格遵循,尤其是在元器件选型、EMC兼容性设计以及操作安全冗余设计上的详细阐述。很多时候,一个控制柜的寿命和稳定性,决定于设计之初的细节处理。如果这本书能深入探讨如何优化布线路径以减少电磁干扰,或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接地和屏蔽,那它的价值将大大提升。至于调试部分,我期待看到现代控制系统,比如基于HMI和SCADA的集成调试技巧,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指示灯和万用表时代。如果能提供一些高级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示波器在三相电机变频器调试中的应用,那简直是锦上添花。我希望这本书能体现出对现代工业控制趋势的把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继电器逻辑层面。

评分

市场上的电气类书籍往往要么偏向理论物理层面讲解电磁感应,要么就是PLC编程语言的语法手册,很少有能将设计、制作、调试和维修这四个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著作。我尤其看重这本书能否真正体现出“制作”环节的精髓。制作不仅仅是把线按照图纸接起来,它还涉及到如何走线美观、如何保障通风散热、如何进行必要的应力释放以防止振动导致松动等工程美学和结构可靠性的考量。我期待书中能有一章专门讨论控制柜的“人机工程学”和“环境适应性”,比如面对高温、高湿或强粉尘环境时,如何选择防护等级的箱体和密封件。如果能深入探讨如何利用仿真工具(比如CAD软件中的3D建模)来预演装配过程,以减少现场返工,那这本书的深度就非同一般了。总而言之,我期待它是一本打通理论与实践壁垒,覆盖从图纸到现场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实战指南。

评分

翻开一本技术书,最怕的就是图文不符和术语混乱。我的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一些教材虽然内容很全,但图示却像是用最原始的绘图软件绘制的,关键的接线端子都看不清楚,根本没法在现场对应。因此,我对《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调试与维修篇》的视觉呈现有着极高的要求。我期望看到清晰、高分辨率的实物接线图和原理图,最好是分层展示,例如先展示原理图,再展示元器件布局图,最后是实际布线照片,这样才能建立起从抽象到具象的完整认知。此外,术语的统一性至关重要。电气工程涉及大量标准件和专用名词,如果书中对同一个概念使用多个不同的叫法,或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缩写定义,那阅读体验会直线下降。我更看重那些注重细节的作者,比如对不同颜色电线的用途规范(虽然国家有标准,但很多现场会临时改动),或者特定型号断路器、接触器在不同负载下的选型计算示例。这本书如果能做到图文并茂,且细节考究,无疑会成为我的工作伴侣。

评分

作为一个对维护成本非常敏感的管理者,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让控制柜“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它“长期稳定地、低成本地运行”。因此,这本书中的“维修篇”对我来说是重中之重,我希望它能超越简单的“坏了就换”的思路。理想中的维修章节,应该侧重于预防性维护策略和寿命评估。比如,针对高频率启停的电机,如何通过监测接触器的磨损情况来提前更换,避免生产线突然停机带来的巨大损失。书中是否包含了针对常见故障部件的寿命预测模型?或者是否有关于如何建立数字化维护记录和备件管理系统的建议?如果能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故障诊断流程,例如基于“开路-短路-接地”的系统化排除步骤,并附带详细的测量点位说明,那就非常棒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从“救火队员”的角色,转变为能够预见并预防问题的“维护规划师”。

评分

这本《电气控制柜设计制作:调试与维修篇》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尤其对于我这种刚踏入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及时雨”。我之前虽然学过一些基础的电路理论和PLC编程,但一到实际操作层面,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控制柜布线和复杂的继电器逻辑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这本书的宣传点在于“调试与维修”,这正是我目前最薄弱的环节。我期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旁边手把手指导,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看懂图纸,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快速定位故障、解决突发问题。例如,在实际项目中,控制柜内某个元件突然失灵,是接触不良?还是线圈烧毁?或者只是简单的保险丝熔断?一个好的调试手册应该能提供清晰的排查流程图和故障代码解析。我期待书中能有大量的实战案例,比如针对不同行业(如冶金、化工、暖通)的控制柜的典型故障分析,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它绝对是电气工程师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远超普通教科书的价值。

评分

快递哥么人很好,速递很快,态度,服务没得说。

评分

书质量还行,虽然不会去做维修但跟其他两本一套的就买了,而且618很划算。京东快递很棒,服务好速度快!

评分

非常好非常满意

评分

内容丰富,包装好,快递及时,收货后非常满意,全家人都非常喜欢它,京东服务杠杠的!!!!!!

评分

内容写的一般,看看可以。

评分

商品不错,物流还是相当给力的。

评分

刚刚到手,看目录挺适合我的。

评分

一般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好的

评分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