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套装1-6卷)》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构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受挫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和国民经济最严重的挫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伟大转折、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等。
目录
第一编 综述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构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 国民经济发展的受挫和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和国民经济最严重的挫折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伟大转折
第六章 经济建设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第二编 中国农业发展史
第一章 农业经济的恢复与提高(1949-1952年)
第二章 合作化运动与农业的发展(1953-1957年)
第三章 农村经济的破坏与调整(1958-1965年)
第四章 “文革”时期的农村与农业(1966-1976年)
第五章 体制改革与农业增长(1978-1991年)
第六章 全面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1992-1995年)
第七章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1996-2000年)
第八章 重视“三农”,农业经济进入实质性战略调整(2001-2005年)
第九章 强农惠农,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05-2010年)
第三编 中国制造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制造业的起步和发展(1949-1957年)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制造业的发展(1958-1978年)
第三章 市场化改革下制造业结构恢复性调整期(1979-1991年)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1992-2002年)
第五章 发展成熟的中国制造业
第六章 危机前后的中国制造业
第四编 中国能源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1949-2010年)
第二章 新中国石油工业天然气发展史(1949-2010年)
第三章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
第四章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史
第五编 中国建筑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建筑业的初创阶段(1949-1957年)
第二章 建筑业的调整和曲折发展(1958-1976年)
第三章 建筑业的恢复和初步改革(1977-1985年)
第四章 建筑业的全面改革与快速发展(1986-1995年)
第五章 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1996-2010年)
第六编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房地产制度演变史
第二章 新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史
第三章 新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化史
第七编 中国商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商业体系的建立(1949-1952年)
第二章 新中国商业管理体制的整合:走向集中统一管理(1953-1957年)
第三章 商业“大跃进”及其影响(1958-1960年)
第四章 新中国商业的调整与恢复(1961-1965年)
第五章 新中国商业遭受严重挫折时期(1966-1976年)
第六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商业发展(1977-1984年)
第七章 深化计划与市场关系探索过程中的商业发展(1985-1991年)
第八章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商业发展(1992-2000年)
第九章 持续走向开放时期的商业发展(2001-2010年)
第八编 中国外贸业发展史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1949-1952年)
第二章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遭受严重挫折时期(1953-1976年)
第三章 1978-1991年的对外经贸事业
第四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对外经贸事业(1992-2000年)
第五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外贸事业(2001-2010年)
第九编 中国运输业发展史
第一章 中国运输业的发展
第二章 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
第三章 中国公路运输的发展
第四章 中国水路运输的发展
第五章 中国民航运输的发展
第六章 中国管道运输的发展
第十编 中国信息业发展史
第一章 我国信息化的全球背景
第二章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第三章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前景
第十一编 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银行体系的形成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银行业的曲折发展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的银行业发展(一)——银行业机构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第四章 20世纪80年代的银行业发展(二)——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的银行业发展——银行体制与信贷体制改革的深化
第六章 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
第七章 2000年以来的银行业发展
第十二编 中国保险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保险事业的创立(1949-1952年)
第二章 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国保险业(1950-1952年)
第三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中国保险业(1953-1957年)
第四章 中国保险业遭受挫折(1958-1978年)
第五章 中国保险业的全面恢复与发展(1979-1985年)
第六章 中国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发展(1986-1991年)
第七章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崭新时期(1992-1998年)
第八章 中国保险业的深化改革与开放(1999-2005年)
第九章 中国保险业的稳健发展(2006-2010年)
第十三编 中国证券业发展史
第一章 20世纪50年代:国债发行占主导地位
第二章 “六五”时期:证券发行的重新启动
第三章 “七五”时期:证券流通的初步实现
第四章 “八五”时期:证券市场的逐渐扩张
第五章 “九五”时期:证券市场加强规范
第六章 “十五”时期:证券市场治理与开放
第七章 “十一五”时期:证券市场发展环境明显变化
第十四编 中国期货业发展史
第一章 理论准备阶段(1987-1991年)
第二章 规划与探索阶段(1988-1992年)
第三章 期货市场全面启动阶段(1992-1994年)
第四章 治理整顿与规范试点阶段(1994-1998年)
第五章 中国期货业的规范发展阶段(1999-2005年)
第六章 中国期货业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0年)
第十五编 中国会展旅游业发展史
第一章 中国旅游业早期起步和发展阶段(1949-1995年)
第二章 中国旅游业平衡发展阶段(1996-2000年)
第三章 中国旅游业走向世界阶段(2001-2005年)
第四章 中国旅游业走向世界提升阶毁(2006-2010年)
第五章 中国会展业发展史
第十六编 中国科技业发展史
第一章 科技业的奠基与发展(1949-1965年)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科技业:曲折与发展(1966-1976年)
第三章 科技业的转折改革时期(1977-1994年)
第四章 科技业的深化改革时期(1995-2005年)
第五章 科技业创新发展时期(2006-2010年)
第十七编 中国教育业发展史
第一章 改造旧教育与创建新教育(1949-1957年)
第二章 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958-1965年)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发展(1966-1976年)
第四章 经济转型期教育业的恢复与发展(1977-1992年)
第五章 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业(1993-1998年)
第六章 教育业的深入改革与发展(1999-2010年)
第十八编 中国体育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初创(1949-1959年)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体育的初兴(1960-1965年)
第三章 新中国体育的挫折(1966-1976年)
第四章 体育战线的拨乱反正(1977-1978年)
第五章 中国体育的改革(1979-1992年)
第六章 中国体育的新发展(1993-2000年)
第七章 中国体育的新机遇(2001-2010年)
第十九编 中国广播影视业发展史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初创时期的广播电影业(1949-1957年)
第二章 “大跃进”及经济调整时期的广播影视业(1958-1965年)
第三章 “文革”期间的广播影视业(1966-1976年)
第四章 经济恢复及改革初期的广播影视业(1977-1991年)
第五章 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广播影视业(1992-2001年)
第六章 全面改革与快速发展时期的广播影视业(2002-2010年)
第二十编 中国新闻出版业发展史
第一章 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建立和发展(1949-1965年)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与新闻出版事业的严重挫折(1966-1976年)
第三章 新闻出版工作的拨乱反正(1977-1978年)
第四章 新闻出版业改革启动与快速发展(1979-1991年)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闻出版业(1992-2001年)
第六章 新闻出版业的全面发展(2002-2010年)
第二十一编 中国财政发展史
第一章 革命根据地财政
第二章 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财政(1950-1957年)
第三章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财政(1958-1965年)
第四章 “十年动乱”时期财政(1966-1976年)
第五章 改革开放时期财政(1977-1990年)
第六章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财政(1991-2000年)
第七章 “十五”时期的财政(2001-2005年)
第八章 “十一五”时期的财政(2006-2010年)
第二十二编 中国会计发展史
第一章 会计的初步发展(1949-1966年)
第二章 会计的停滞发展(1966-1978年)
第三章 会计的恢复与发展(1978-1992年)
第四章 中国会计准则的建设(1992-2006年)
第二十三编 中国审计发展史
第一章 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史综述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史综述
第三章 中国审计史经验总结——全面推进审计制度改革及立体协调
第二十四编 中国统计发展史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统计(1949-1952年)
第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统计(1953-1957年)
第三章 “大跃进”、调整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统计(1958-1976年)
第四章 新时期的统计(1977-2000年)
第五章 “十五”时期的统计(2001-2005年)
第六章 “十一五”时期的统计(2006-2010年)
第二十五编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史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和形成(1949-1957年)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改进与发展(1958-1966年)
第三章 社会保障受到严重干扰(1966-1976年)
第四章 社会保障的整顿、恢复与发展(1976-1981年)
第五章 社会保障的初步改革(1982-1993年)
第六章 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一阶段:1994-1998年)
第七章 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二阶段:1998-2005年)
第八章 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三阶段:2006-2010年)
第九章 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一阶段:1994-1998年)
第十章 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二阶段:1999-2005年)
第十一章 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三阶段:2006-2010年)
第十二章 失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一阶段:1994-1998年)
第十三章 失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二阶段:1998-2005年)
第十四章 失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三阶段:2006-2010年)
第十五章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一阶段:1994-1998年)
第十六章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二阶段:1999-2005年)
第十七章 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第三阶段:2006-2010年)
第十八章 社会救助制度的深化改革(1994-2005年)
第十九章 社会保障事业总体的深化改革(2006-2010年)
第二十六编 中国经济法律发展史
第一章 过渡与初创时期(1949-1956年)
第二章 奋进与挫折时期(1957-1977年)
第三章 探索与建构时期(1978-1991年)
第四章 转折与重建时期(1992-2010年)
精彩书摘
第一,从1949年到1952年间,由于没收官僚资本和三年的经济建设,国营经济已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到1952年时,国营工业的产值在现代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56%,国营批发商业的营业额占到全国批发商业营业总额的60%。社会主义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相对强大的因素。
第二,在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关系上,国家已经取得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和限制的经验。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和限制的形式,这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当时东北地区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主要的类型有:“(一)出租制:国家把自己现时还无力开发的林场、农场、渔场以至矿场,出租给资本家开发,同资本家订立一定年限的合同,规定双方有利的条件,资本家负责开发、取得利润,国家给资本家以一定的便利条件,并从资本家方面取得一定的租额。(二)加工制:国家配给资本家以原料,订立加工合同,资本家为国家制造成品交给国家,资本家得到一定的利润。(三)定货制:国家向资本家定购一定数量与质量的成品,资本家从此获得一定利润。(四)代卖制:国家给一定的私人商店或公司以成品,由该商店或该公司推销,资本家从中挣得一定的商业利润。”“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国家为了经济上的需要,给私人资本家以进行生产或交换的一定的必要条件,而私人资本家利用这些条件,从生产和交换活动中挣得一定的利润,是国家根据同资本家依据自愿和两利的原则所订立的合同,对资本家的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在平抑物价、争取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过程中,对私营工商业所进行的调整工作,也是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具体表现。调整工商业的成功,国家又取得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成功经验,也使国家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是在人民政府平抑市场物价以后进行的。如前所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市场物价波动剧烈,人民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平抑了物价,国民经济获得了正常运行的条件。但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却发生了严重困难。这是因为在物价剧烈波动的过程中,一些私营银行和私营商行获得了发展,一些习惯于投机倒把和囤积居奇的私营工厂也大量抢购货物、大量囤积。待到1950年3月物价下降以后,一些重要商品如粮食、棉纱、棉布等一时供过于求,于是一些靠物价剧烈波动而发展起来的私营银行和私营商行纷纷停业或倒闭,一些从事囤积居奇的私营工厂也因存货过多而负债累累,陷于停工减产的境地。当时,全国私营工业大量减产,与1950年1月份相比,5月份的产量,棉布减少38%,绸缎减少47%,卷烟减少59%,烧碱减少41%,纸减少31%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原因:“第一是由于通货和物价的稳定,暴露了同时又停止了过去社会上的虚假购买力。这就是说,人们在过去十余年的通货膨胀时期,为了避免钞票跌价的损失,不愿存放钞票,宁愿竞购和囤积并不是为了消费的货物。现在这种情况已经起了变化。他们不但不再囤积货物了,而且将过去囤积的货物吐到市场上来。这样就形成市场上若干物资一时供过于求,生意不好,许多工商业者发生困难……第二是过去适合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发展的若干工商业,由于帝国主义制度、封建制度和官僚资本制度在中国的消灭,许多货物根本失去市场,另有许多货品也不合人民需求的规格。这种情况引起了一部分工商业的倒闭……第三是许多私营企业机构臃肿庞大,企业经营方法不合理,成本高,利润少,或者还要亏本。这也引起许多工商业发生缩小营业甚至停工歇店的现象……第四是经济上的盲目性,同一行业的盲目竞争,地方与地方之间供求不协调。这也引起许多减产、停工、倒闭的现象。”⑤党和人民政府为了使当时还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能够摆脱困境,能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服务,从1950年6月起,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调整。
……
前言/序言
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套装1-6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