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OpenStack是一個開源的雲計算管理框架,它誕生自Rackspace和NASA,目前已在全球獲得瞭成功。它由世界各地的人們進行開發,並得到雲計算領域的一些領導廠商的支持。
OpenStack雲計算實戰手冊(第2版)通過上百條涵蓋瞭Nova、Swift、Keystone、Glance、Horizon、Neutron和Cinder各個組件的實用腳本與指令,輕鬆順利地配置和管理OpenStack雲環境。
OpenStack雲計算實戰手冊(第2版)中給齣常見問題的快速解答及上百個成功配置和管理OpenStack雲環境的攻略。
內容簡介
OpenStack是一個用於構建公有雲和私有雲的開源軟件。《OpenStack雲計算實戰手冊(第2版)》全麵講解OpenStack的方方麵麵,每一章均提供每種服務的真實且實用的示例,使讀者能使用和實踐OpenStack的新特性,旨在幫助讀者快速上手OpenStack,在理解的基礎上將OpenStack應用到自己的數據中心。
《OpenStack雲計算實戰手冊(第2版)》涵蓋瞭安裝和配置一個私有雲的各種內容:如何安裝和配置OpenStack的所有核心組件,並運行一個可管理和可運維的環境;如何掌握一個完整的私有雲軟件棧,從計算資源的擴容到管理高冗餘、高可用的對象存儲服務。這是一本除瞭介紹OpenStack核心組件,還對運維和高可用性有更多實際描述的書籍。
《OpenStack雲計算實戰手冊(第2版)》適閤熟悉雲計算平颱並正在從虛擬化環境過渡到雲計算環境的係統管理員和技術架構師閱讀。
作者簡介
KevinJackson,已婚並有三個小孩。他是一名經驗老道的IT專業人士,為在綫企業處理小型業務。他有各種Linux和Unix操作係統的豐富經驗。他在英國紹斯波特的傢中辦公,專注於Rackspace的OpenStack,負責BigCloudSolutions團隊的國際市場。他的twitter賬號是@itarchitectkev。他還是本書第1版的作者。
CodyBunch是Rackspace主機業務的一名私有雲架構師。他在IT行業有15年的經驗,從事過SaaS、VoIP、虛擬化等方麵的工作,目前的工作是雲計算係統。他是《AutomatingvSphere5withvCenterOrchestratoronVMwarepress》一書的作者。他同時是一個每周更新的OpenStack播客頻道#vBrownBags的作者。他也經常在openstack.prov12n.com上發錶博客,寫一些與OpenStack相關的技巧。他的twitter賬號是@cody_bunch。
黃凱,有超過12年的IT行業經驗,是一名技術跨度很廣的IT專傢,大部分時間使用各種語言在編程或者撰寫技術資料,有著企業級數據中心、SOA、語義網、編譯係統、分布式計算和保險金融業務係統方麵的技術背景和專利,以及EMC、VMware、IBM、微軟等多項認證。目前,他在IBMx86軟件團隊擔任雲計算解決方案資深架構師,研究私有/混閤/公有雲計算環境的管理運維和開源雲平颱的應用創新工作,並主持撰寫瞭OpenStack企業參考架構紅皮書。過往的工作經曆包括在一傢全球領先的數據存儲公司擔任首席工程師,以及在一傢中間件平颱公司擔任虛擬服務器架構師。
黃凱擁有應用數學的學士學位和軟件工程的碩士學位,目前已婚並有一個兒子。他經常應邀在一些技術博客上撰文或作為創業項目的評委。
杜玉傑,碩士,開源顧問,中國OpenStack社區(COSUG)發起人,關注社區運營和商務拓展相關方嚮,先後為IBM、HP、EMC、VMWare等企業提供開源相關谘詢服務,目前擔任OpenStack基金會董事,企業級雲計算聯盟(ECA)副秘書長、華為開源顧問、紅帽OpenStack認證培訓講師、HP培訓部兼職講師,曾為北航雲計算碩士班、上海交大移動雲計算碩士班授課。可以通過微博@ben_杜玉傑交流開源相關話題。
精彩書評
★《OpenStack雲計算實戰手冊(第2版)》——專業、詳盡的OpenStack參考手冊!
——遊青華,上海建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TO
★作者在OpenStack項目早期即參與相關研發工作,看著OpenStack長大,在相關領域積纍瞭大量的寶貴經驗,如今OpenStack日漸成熟,正值大規模進入生産環境的前夕,作者將多年的經驗整理成書,為廣大的OpenStack從業人員送來一場及時雨。
——宋瀟男,華為雲計算高級營銷經理
★我是在為阿裏DFS(DataFlowService)雲産品設計gateway鏡像部署和彈性伸縮方案時翻到這本書的英文原版的,本書的特色是為每個服務提供瞭一個實操案例,讀者可以按圖索驥,找到需要的服務,並結閤自己的應用場景拼裝齣滿足應用需求的解決方案。而本書譯者、雲計算資深專傢黃凱在OpenStack領域有多年的思考和實踐,相信會帶給讀者更多啓發。
——楊洪波,阿裏巴巴CDO大數據專傢
★剛接觸OpenStack的技術人員往往不知從哪裏入手,而這本書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講述瞭OpenStack各個組件的安裝和配置過程,同時還介紹瞭批量部署、高可用性、監控方案等高級應用,內容由淺入深,堪稱全麵,為開發者提供瞭OpenStack入門的方案。對於OpenStack的開發實踐,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鄭捷,首都在綫雲平颱總架構師 目錄
第1章 Keystone OpenStack身份認證服務
1.1 介紹
1.2 使用VirtualBox和Vagrant創建一個沙盒環境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第1章 Keystone OpenStack身份認證服務
1.1 介紹
1.2 使用VirtualBox和Vagrant創建一個沙盒環境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延伸閱讀
1.3 配置Ubuntu Cloud Archive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1.4 安裝OpenStack身份認證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5 創建租戶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6 配置角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7 添加用戶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8 定義服務端點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9 配置服務的租戶和服務的用戶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2章 Glance OpenStack鏡像服務
2.1 簡介
2.2 安裝OpenStack鏡像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延伸閱讀
2.3 用MySQL配置OpenStack鏡像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2.4 使用OpenStack身份認證服務配置OpenStack鏡像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2.5 用OpenStack鏡像服務管理鏡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2.6 注冊遠程存儲的鏡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2.7 租戶間共享鏡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2.8 查看共享鏡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3章 認識OpenStack計算服務
3.1 介紹
3.2 安裝OpenStack計算控製節點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3 用VirtualBox和Vagrant創建沙盒計算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延伸閱讀
3.4 安裝OpenStack計算軟件包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3.5 配置數據庫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延伸閱讀
3.6 配置OpenStack計算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3.7 使用OpenStack身份認證服務配置計算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8 停止和啓動Nova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9 在Ubuntu上安裝命令行工具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0 檢查OpenStack計算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1 使用OpenStack計算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2 管理安全組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3 創建和管理密鑰對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4 啓動第一個雲實例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5 終止實例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4章 安裝OpenStack對象存儲
4.1 介紹
4.2 創建一個OpenStack對象存儲沙盒環境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4.3 安裝OpenStack對象存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4 配置存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5 配置同步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6 配置OpenStack對象存儲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7 配置OpenStack對象存儲代理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延伸閱讀
4.8 配置賬戶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9 配置容器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0 配置對象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1 製作環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2 停止和啓動OpenStack對象存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3 用OpenStack身份認證服務配置OpenStack對象存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4 設置SSL訪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5 測試OpenStack對象存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5章 使用OpenStack對象存儲
5.1 介紹
5.2 安裝swift客戶端工具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3 創建容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4 上傳對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5 上傳大對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6 列齣容器和對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7 下載對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8 刪除容器和對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9 使用OpenStack對象存儲訪問控製列錶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6章 管理OpenStack對象存儲
6.1 介紹
6.2 為OpenStack對象存儲準備驅動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3 用swift-init管理OpenStack對象存儲集群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4 檢查集群健康狀況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5 OpenStack對象存儲基準測試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6 管理swift集群容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7 從集群中刪除節點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8 檢測和更換故障硬盤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9 收集使用情況統計數據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7章 啓動OpenStack塊存儲
7.1 簡介
7.2 配置Cinder捲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7.3 為Cinder捲配置OpenStack計算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7.4 創建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7.5 為實例添加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7.6 從實例中分離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7.7 刪除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8章 OpenStack網絡
8.1 介紹
8.2 通過DHCP配置Flat網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3 配置VLAN管理網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4 針對VLAN管理器配置每個租戶IP區間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5 自動為租戶分配固定網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6 修改租戶的固定網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7 手動為實例分配浮動IP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8 手動解除實例中的浮動IP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9 自動分配浮動IP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10 使用VirtualBox和Vagrant為Neutron創建沙盒網絡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延伸閱讀
8.11 為Neutron安裝和配置OVS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12 安裝和配置Neutron API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13 為Neutron配置計算節點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14 創建Neutron網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15 刪除Neutron網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8.16 創建外部Neutron網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9章 OpenStack Dashboard
9.1 介紹
9.2 安裝OpenStack Dashboard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9.3 使用OpenStack Dashboard進行密鑰管理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9.4 使用OpenStack Dashboard管理Neutron網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9.5 使用OpenStack Dashboard進行安全組管理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9.6 使用OpenStack Dashboard啓動實例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9.7 使用OpenStack Dashboard終止實例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9.8 使用OpenStack Dashboard連接到使用VNC的實例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9.9 使用OpenStack Dashboard添加新租戶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9.10 使用OpenStack Dashboard進行用戶管理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10章 自動安裝OpenStack
10.1 簡介
10.2 安裝Opscode Chef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0.3 安裝Chef客戶端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0.4 下載運行手冊來支持DHCP、Razor和OpenStack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0.5 從運行手冊安裝PuppetLabs Razor和DHCP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0.6 為OpenStack設置Chef環境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0.7 引導第一個OpenStack節點到Razor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0.8 定義Razor代理、模型和策略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0.9 監控節點安裝過程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0.10 使用Chef安裝OpenStack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0.11 擴展OpenStack環境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11章 高可用OpenStack
11.1 介紹
11.2 使用Galera管理MySQL集群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1.3 為MySQL Galera的負載均衡配置HA代理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1.4 安裝和設置Pacemaker和Corosync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1.5 使用Pacemaker和Corosync配置Keystone和Glance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1.6 綁定網絡接口做冗餘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延伸閱讀
第12章 故障排除
12.1 介紹
12.2 理解日誌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2.3 檢查OpenStack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2.4 OpenStack計算服務故障排除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2.5 OpenStack對象存儲服務故障排除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2.6 OpenStack Dashboard故障排除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2.7 OpenStack身份認證故障排除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2.8 OpenStack網絡故障排除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12.9 提交bug報告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延伸閱讀
12.10 從社區獲得幫助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延伸閱讀
第13章 監控
13.1 簡介
13.2 使用Nagios監控OpenStack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延伸閱讀
13.3 使用Munin監控計算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3.4 使用Munin和Collectd監控實例
準備工作
工作原理
13.5 使用StatsD/Graphite監控存儲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延伸閱讀
13.6 使用Hyperic監控MySQL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延伸閱讀
1.3 配置Ubuntu Cloud Archive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1.4 安裝OpenStack身份認證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5 創建租戶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6 配置角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7 添加用戶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8 定義服務端點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1.9 配置服務的租戶和服務的用戶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2章 Glance OpenStack鏡像服務
2.1 簡介
2.2 安裝OpenStack鏡像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延伸閱讀
2.3 用MySQL配置OpenStack鏡像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2.4 使用OpenStack身份認證服務配置OpenStack鏡像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2.5 用OpenStack鏡像服務管理鏡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2.6 注冊遠程存儲的鏡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2.7 租戶間共享鏡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2.8 查看共享鏡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3章 認識OpenStack計算服務
3.1 介紹
3.2 安裝OpenStack計算控製節點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3 用VirtualBox和Vagrant創建沙盒計算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延伸閱讀
3.4 安裝OpenStack計算軟件包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3.5 配置數據庫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延伸閱讀
3.6 配置OpenStack計算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3.7 使用OpenStack身份認證服務配置計算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8 停止和啓動Nova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9 在Ubuntu上安裝命令行工具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0 檢查OpenStack計算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1 使用OpenStack計算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2 管理安全組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3 創建和管理密鑰對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4 啓動第一個雲實例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3.15 終止實例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4章 安裝OpenStack對象存儲
4.1 介紹
4.2 創建一個OpenStack對象存儲沙盒環境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更多參考
4.3 安裝OpenStack對象存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4 配置存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5 配置同步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6 配置OpenStack對象存儲服務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7 配置OpenStack對象存儲代理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延伸閱讀
4.8 配置賬戶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9 配置容器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0 配置對象服務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1 製作環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2 停止和啓動OpenStack對象存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3 用OpenStack身份認證服務配置OpenStack對象存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4 設置SSL訪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4.15 測試OpenStack對象存儲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5章 使用OpenStack對象存儲
5.1 介紹
5.2 安裝swift客戶端工具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3 創建容器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4 上傳對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5 上傳大對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6 列齣容器和對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7 下載對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8 刪除容器和對象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5.9 使用OpenStack對象存儲訪問控製列錶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第6章 管理OpenStack對象存儲
6.1 介紹
6.2 為OpenStack對象存儲準備驅動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3 用swift-init管理OpenStack對象存儲集群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4 檢查集群健康狀況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5 OpenStack對象存儲基準測試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6 管理swift集群容量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7 從集群中刪除節點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8 檢測和更換故障硬盤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6.9 收集使用情況統計數據
準備工作
操作步驟
工作原理
……
前言/序言
掌控未來:雲原生時代的係統架構與運維之道 在這個信息爆炸、技術飛速迭代的時代,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席捲全球,而雲計算正是這股浪潮的核心驅動力。作為企業基礎設施演進的關鍵一步,雲原生技術的興起更是將IT架構推嚮瞭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書將帶您深入探索雲原生時代的係統架構奧秘,揭示構建高可用、彈性伸縮、安全可靠的現代IT係統之道,並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運維策略,助您在瞬息萬變的數字洪流中穩健前行,釋放技術潛能,引領業務發展。 第一部分:雲原生時代的係統架構基石 我們身處一個技術不斷突破的時代,傳統的單體應用和服務架構已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和用戶期望。微服務架構的興起,將龐大的係統拆解為獨立、可管理、易部署的服務單元,極大地提高瞭開發效率、技術靈活性和係統的可維護性。本書將從微服務架構的設計原則、核心組件(如API網關、服務注冊與發現、配置中心、斷路器等)入手,深入剖析其優勢與挑戰,並提供一套係統的設計指南,幫助您構建更加敏捷、高效的分布式係統。 然而,微服務架構的分布式特性也帶來瞭新的挑戰,例如服務間的通信、狀態管理、分布式事務處理等。容器化技術,特彆是Docker,憑藉其輕量級、可移植、環境一緻性的特性,成為瞭微服務部署的最佳實踐。我們將詳細介紹Docker的原理、核心概念(如鏡像、容器、Dockerfile)以及如何構建和管理Docker鏡像,使其成為部署微服務的強大基石。 但僅僅依靠Docker還不足以應對大規模微服務集群的管理和編排。Kubernetes(K8s)作為當前最主流的容器編排平颱,以其自動化部署、彈性伸縮、服務發現、負載均衡、故障恢復等強大功能,成為瞭雲原生時代不可或缺的利器。本書將係統地講解Kubernetes的核心概念,包括Pod、Service、Deployment、StatefulSet、DaemonSet、ConfigMap、Secret等,並深入闡述其工作原理,如API Server、etcd、Controller Manager、Scheduler、Kubelet、Kube-proxy等組件的協同工作模式。我們將通過大量的實踐案例,指導您如何利用Kubernetes進行應用的自動化部署、滾動更新、灰度發布、故障遷移,以及如何配置網絡策略、存儲捲,實現資源的精細化管理。 除瞭Kubernetes,我們還將探討其他重要的雲原生技術,例如服務網格(Service Mesh)。服務網格,如Istio或Linkerd,為微服務架構提供瞭更高級彆的通信控製、可觀察性和安全性。我們將解析服務網格的核心組件(如Envoy代理、Pilot、Citadel等),並演示如何利用服務網格實現流量管理、熔斷降級、認證授權、鏈路追蹤等高級功能,進一步提升微服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部分:高效的雲原生運維體係 構建強大的雲原生架構隻是第一步,如何有效地運維這些復雜的係統,確保其穩定、高效運行,是企業在雲原生時代麵臨的另一項重大挑戰。本書將深入探討雲原生運維的各個層麵,構建一個完整的運維體係。 首先,自動化是雲原生運維的核心。我們將介紹如何利用CI/CD(持續集成/持續部署)流水綫,自動化構建、測試、部署和發布應用程序。從GitLab CI/CD、Jenkins到GitHub Actions,我們將提供多種CI/CD工具的實踐指南,幫助您構建高效、可靠的自動化交付流程。 其次,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是理解和診斷雲原生係統問題的關鍵。我們將深入講解可觀察性的三大支柱:指標(Metrics)、日誌(Logging)和追蹤(Tracing)。我們將介紹Prometheus、Grafana等流行的監控和告警工具,演示如何收集、存儲和可視化係統指標,並配置告警規則。同時,我們將探討ELK Stac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或Loki等日誌管理方案,以及Jaeger、Zipkin等分布式追蹤係統,幫助您實現對復雜分布式係統的全麵洞察。 第三,安全是雲原生時代的首要考量。我們將從容器安全、Kubernetes安全、數據安全等多個維度,係統地講解雲原生安全最佳實踐。這包括鏡像安全掃描、Pod安全策略、網絡訪問控製、RBAC(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Secret管理、數據加密以及安全審計等方麵。我們將提供實際操作指導,幫助您構建多層次的安全防護體係。 第四,成本優化是企業在雲原生實踐中必須重視的環節。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資源調度、彈性伸縮、容器資源限製、清理不必要的資源等方式,有效地控製雲原生基礎設施的成本。同時,我們將介紹一些成本管理和監控工具,幫助您識彆和優化資源使用。 第五,混沌工程(Chaos Engineering)作為一種主動的故障注入和驗證方法,正日益受到關注。我們將介紹混沌工程的基本概念,並演示如何利用工具(如Chaos Mesh)在生産環境中模擬各種故障場景,從而提前發現係統的脆弱性,並提高係統的韌性。 第三部分:實踐中的雲原生應用 本書並非紙上談兵,我們將提供大量貼近實際場景的案例分析和實操指導。從如何將傳統單體應用逐步遷移到微服務架構,到如何利用Kubernetes部署和管理大規模的分布式應用,再到如何構建一套完整的DevOps體係,本書將涵蓋您在雲原生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 我們將探討如何在多雲環境(如AWS, Azure, GCP)或混閤雲環境中部署和管理Kubernetes集群,以及如何利用雲廠商提供的托管Kubernetes服務。同時,我們將深入講解如何利用Kubernetes進行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平颱的構建、微服務治理等高級應用場景。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具有一定Linux係統管理、網絡基礎和應用開發經驗的IT專業人士,包括係統管理員、運維工程師、開發工程師、架構師以及對雲原生技術感興趣的學習者。無論您是初次接觸雲原生技術,還是希望深化對雲原生技術理解的資深從業者,本書都能為您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和實用的技能。 結語 雲原生技術正在重塑IT基礎設施的格局,掌握雲原生技術已成為未來IT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書旨在成為您探索雲原生世界、構建未來IT係統、引領技術變革的得力助手。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激動人心的雲原生之旅,掌控未來,成就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