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狼牙》作者刘猛又一军事力作,特工作品的经典之作
☆一部展示国安特工神秘铁血人生的小说
☆他们因“隐秘”而伟大,又因“伟大”而不为人知;他们是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他们在黑暗之中默默地守护光明;他们把青春、智慧、热血、生命,全部奉献给一句誓言,一种信仰——“绝对忠诚,精干内行”!
《冰是睡着的水》是刘猛的一部经典之作,它将视线投向了在隐蔽战线工作的“国安战士”,真实再现了“国安战士”的热血人生,谱写了一曲关于忠诚、理想和誓言的青春之歌,被称赞是“一部振奋人心,激发民族自尊感,激发国人热血的经典作品”。
内容简介
《冰是睡着的水》以环环相扣的叙述,紧凑而流畅的笔触,描写了国安特工的故事。小说以国安烈士的后代王斌为主线,描写了王斌由一个普通青少年,在一种信仰和血脉的召唤下逐渐成长为国安特工的故事。期间,青梅竹马的少女韩晓琳惨遭T军特工蹂躏并被洗脑成为敌特工,于是,一幕人间悲剧在两个深深相爱的年青人间拉开了序幕。
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亲人和朋友的误解,生死患难,爱恨情仇,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们放弃了一切的个人利益,只为了一句誓言,一个信仰!
小说以独特的剧本式写作技巧,如影片一般展现了这群鲜活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快感和情感体验。
作者简介
刘猛,著名导演、编剧、作家。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编剧工作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热衷创作军旅题材和国家安全题材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新军事文学的开山之人。国内第一位集小说原创、编剧与导演为一身的青年艺术家,被誉为“狼牙少帅”。其著作摒弃了传统军事小说的写作方法,被评论家称为“引领军事类小说进入可读性时代的青春新酷小说”。作品有《狼牙》《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冰是睡着的水》《火凤凰》等。
精彩书摘
第一章八岁的清明节
★★★
当雪花开始飘落的时候,王斌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孤儿。
这个普通的四合院,他从来没有来过,这些面色沉重的大人,他也从来没有见过。但是摆在屋檐下的两张黑白照片上的人,却是他依稀熟悉的。
陪同来的奶奶已经老泪纵横,他记得这两个人,奶奶曾经告诉他,这是他的爸爸和妈妈。
而八岁的王斌,对他们真的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
一双粗糙如同树皮的手,在瘦弱的王斌胸前颤抖着别上两个闪闪发光的牌子。日后王斌知道,这是一等功勋章,而八岁时的他胸前就别了两个。
“你的父母,是真正的英雄。”
那双手的主人,脸如同树皮一样粗糙的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用他低沉的嗓音淡淡地说。
“他们是军人吗?”王斌问。
中年男人摇头。
“他们是警察吗?”王斌问。
中年男人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王斌童真的声音在雪花飘落的四合院回荡,好像打中了很多大人的心。于是很多大人开始抹眼泪,而八岁的王斌却还不明白死亡到底是什么概念,如同他对父母也没有什么概念一样。
他自小在安徽农村长大,只知道奶奶是最疼他的人,父母不过是隔几年会来看他一次的陌生人而已。
“他们是战士。”中年男人的声音变得坚定,“真正的战士,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
王斌抬头看他。
粗糙得如同树皮一样的手抚摩着他的脸,虽然他觉得疼,但是他能感觉到这双手的温暖,他没有躲开,还是那么呆呆地看着这张脸。而这张脸上的眼睛,在雪花飘落当中变得越发坚毅,似乎有泪花闪动。
“你长大就知道了。”
中年男人深呼吸,似乎想告诉他很多事情,但是最后却只说了那么一句。
很久很久,他又说:“你会为自己是一个英雄的儿子自豪!”
王斌突然摆脱开他的手:“你骗我!”
这个八岁的孩子突然“哇”地哭了。
“我爸爸妈妈死了!他们死了!我再也见不到他们了!我不要他们做英雄,我要我的爸爸妈妈!”
哭声一下子在四合院蔓延开来,如同针一样刺进在场所有大人的心。
“我要我的爸爸妈妈!”
这个树皮一样粗糙、一样沉着的中年男人突然闭上眼睛,于是眼泪从他粗糙的脸皮上无声滑落。
★★★
“同学们,这是我们班新来的王斌同学。”笑容可掬的赵老师把换了新衣服、背着新书包的王斌领进教室,“从今天开始,王斌就和我们在一起学习了!大家表示欢迎!”
安徽农村长大的小黑脸王斌看着自己面前这些衣着光鲜的城市里的孩子,看着他们鼓掌,眼神当中没有胆怯。这是和他年龄不相称的一种冷静,这种冷静,来自一个八岁的孤儿已经接受了父母双亡的现实。苦难是人成长的催化剂,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哪儿来的土包子?”小胖子林涛涛不屑地低声说。
王斌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转到林涛涛脸上。
稀稀拉拉的掌声落下来,赵老师说:“韩晓琳!”
“到!”学习委员韩晓琳站起来,这是一个漂亮文静的女孩。
“王斌同学就和你同桌吧。”赵老师说,“王斌,你过去吧。今天咱们第一节课是语文,你把课本拿出来准备一下。”
王斌走过去,林涛涛使出个绊子,王斌被绊倒了。
同学们大声哄笑。
王斌额头碰破了皮,他站起来,半张脸上都是尘土。赵老师急忙走过来:“怎么回事?”
王斌看着林涛涛,带着安徽口音的普通话出口了:“没事,我自己不小心摔倒了。”
林涛涛得意地看着他。
赵老师要带王斌去医务室,但是王斌却拒绝了:“没事,我皮实。”他坚持自己走到韩晓琳身边坐下,把自己的书包放在抽屉里面,拿出课本。韩晓琳关切地看着他的额头:“你都流血了!”
王斌不看她,自顾打开课本。
韩晓琳拿出自己的手绢,按在王斌额头上:“感染了可不得了,我妈妈说这个季节容易破伤风。”
王斌触电一样地躲开了,手绢掉在地上,还带着王斌的点点血迹。
“你干什么啊?”韩晓琳不解地看着他。
王斌把手绢捡起来:“我洗干净还给你。”他把手绢放在自己书包里面,然后拿出橡皮,在自己和韩晓琳之间画出一道线——“三八线”。
正要告诉他现在上到第几课的韩晓琳被他的举动噎回去了,哼了一声自己准备自己上课的东西。
语文课上,赵老师让王斌朗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王斌的安徽口音让同学们笑个不停。其中笑得最开心的是林涛涛,王斌注视着他,林涛涛也看见了王斌的目光,迎着上去了。
王斌躲开,继续读书。
课间,几个男生围了过来。林涛涛为首:“土包子,你丫很牛啊?!”
王斌不看他们,继续看自己的课本。
“林涛涛你们干什么啊?”韩晓琳说,“欺负新同学,我告诉老师去!”
“你丫少管!”另外一个“虎牙”陈光说,“你那么护着他,是他老婆啊?”
“你?!”韩晓琳气得眼泪都打转,脸一下红了。
林涛涛夺走王斌的书,王斌站起来,又坐下,他强忍自己的怒火。
“我告你啊臭小子,你丫最好老实点!知道我爸爸谁吗?这片的派出所副所长!我打你丫的也白打!”
林涛涛伸手推了一下王斌的后脑勺。
王斌不说话,上课铃响了,都回去上课了。韩晓琳抽噎着,打开自己的数学课本。王斌看着她:“对不起,我连累你了。”
韩晓琳不搭理他。王斌也就不再说话。
放学了,林涛涛刚刚走出校门,脑袋后面就挨了一书包。他破口大骂:“操!谁啊?!”
王斌阴沉着脸,用书包直接抽在他回头的脸上。
林涛涛被打倒了。
周围的同学们开始叫好,女生们被吓得哇哇乱叫。
林涛涛站起来:“给我打丫的!”
几个死党冲上去,王斌毫不畏惧地还手。但是人单力弱,还是被打倒了。王斌却不害怕,死死抓住林涛涛的头发,使劲儿揍他。林涛涛的鼻子都被打出血了,王斌脸上也是五颜六色。
韩晓琳惊叫着:“妈妈,男生打架了——”
★★★
橘子胡同派出所。王斌在角落罚站,林涛涛向父亲哭诉。林副所长一边捅炉子一边说:“小子,够倔的啊?你爸爸谁啊?打电话叫你爸爸过来!我们家长见面谈谈,小孩子打架没啥,但是你也不能下这么重的手啊?”
王斌不说话。
赵老师和韩晓琳走进来,林副所长急忙起来满脸堆笑:“哟,赵老师您来了?坐坐,小汪,给赵老师倒水!”
“不用了。”赵老师坐下来,“就算学生打架,你也不用把我的学生带派出所来啊?都是小孩子啊!”
“赵老师我哪儿那么浑啊!”林副所长满脸堆笑说,“我今天值班,我爱人夜班,我只能带涛涛来这儿住啊!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见见这孩子家长。都是一个班的同学,你看看把涛涛打的。”
韩晓琳看见林涛涛额头上的青包,扑哧乐了。
“我已经给王斌家长打电话了,他马上过来。”赵老师说,“你啊,也得好好教育教育你们家林涛涛,别总是把你挂在嘴边上,这对孩子教育没好处。”
“又打我旗号欺负同学了?!”林副所长脸都绿了,“我说你小小年纪,别的不学怎么就学这个啊?你爸爸是警察,这权力也是人民给的啊!我问你,是不是这回事?”
林涛涛急忙跑到赵老师身后。
门外有车声,冯云山急匆匆进来:“赵老师,我来了!我开完会就赶紧过来了。”
“你是王斌的家长?”
“啊。”冯云山说。
林副所长看着他:“我跟你说啊,你儿子跟我儿子在学校打架了,没多大事儿别下那么狠的手,你看看给我儿子打的?”
冯云山无奈地看着王斌,却不说话。
“既然你们双方家长见面,我就回去了,家里等着做饭呢!”赵老师说,“晓琳,咱们走。”
王斌看韩晓琳,又看赵老师。
赵老师拉着韩晓琳的手笑了:“这是我闺女,傻小子,下次记住了!要好好学习啊!”
韩晓琳招手,笑容很灿烂:“王斌,再见!”
屋子里面剩下两家大人和孩子。
“林副所长,借一步说话吧。”冯云山说,拿出自己的工作证亮了一下。
林副所长脸色一变,跟他出去了。
屋子里面俩孩子互相看着。王斌的目光很冷,林涛涛害怕了,躲在桌子后面。
“这孩子的父母,是我们的烈士。”冯云山严肃地说。
“我明白了。”林副所长把工作证还给冯云山,面色沉重地点点头,“我好好教训教训我那个臭小子!”
冯云山拉住他:“别!千万别!他们都是孩子,小孩子发生矛盾很正常。我告诉你这些,是希望你可以让你儿子和王斌成为朋友。他刚刚从安徽农村过来,生活不适应。我工作也很忙,没时间照顾他,王斌的性格孤僻,需要朋友。”
“啥也别说了。”林副所长说,“他就是我儿子,公安和安全,本来就是一家嘛!你别管了,老冯,这事儿交给我了。”
“好,我还有事儿,王斌的事情你就多费心。”冯云山拿出钱要给林副所长,“晚上你带孩子去吃顿饭吧。”
“见外了不是?”林副所长瞪大眼睛,“说什么呢?走吧走吧,再这样我不认你这个老哥了!”
冯云山苦笑,收起钱进门,叫过王斌:“王斌,我还得去见个客人。晚上你和林涛涛一起吃饭,林叔叔带你们去。”
王斌不说话,看着他们。
林副所长就笑:“嘎,小子还真倔啊,换个年代演小兵张嘎还真合适!”
冯云山拍拍王斌的头,狠狠心出去了,外面车声响起又没了。
晚上,东来顺。林副所长就着热腾腾的火锅,对俩孩子说:“要懂得够朋友,你们现在就是朋友了!要讲义气!没事别自己窝里斗!以后你们就知道了,啥是小学同学!都把肉给我吃干净了,别浪费!”
俩孩子狼吞虎咽。
“王斌比你大,比你懂事。”林副所长说,“以后,他就是你大哥!”
林涛涛一愣:“爸。”
“废什么话!”林副所长一瞪眼。
林涛涛转向王斌:“大哥。”
王斌眨巴眨巴眼睛,不知道咋回事。
林副所长看着王斌稚气的眼睛,心里突然一酸:“吃,赶紧吃,别……浪费……”
忍了半天,眼泪才没掉下来。
晚上,王斌就住在派出所,和林涛涛睡在一起。
第二天上课前,林涛涛把王斌拉在自己身边:“以后,他就是我大哥,你们谁也不许欺负他!”
韩晓琳诧异地看着他们,不知道男生之间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上课了,赵老师路过教室,看见冯云山的背影,觉得奇怪:“冯处长,您怎么来了?”
冯云山从窗户角落闪出来,擦擦眼睛:“没事,我来看看王斌,路过,马上就走。”
赵老师苦笑:“我说你这个干爹当的,也太不放心了。”
“他的身上,是烈士的血啊!”冯云山低沉地说。
赵老师的笑容停止了。
“拜托了!”冯云山抓住赵老师的手。
赵老师点点头。
冯云山孤独的背影消失在走廊。
赵老师看教室里面,王斌在专心学习,和自己的女儿坐在一起。几分酸楚涌现出来,多好的一个孩子啊,怎么就成了孤儿了呢?
……
《冰是睡着的水》:一段关于时间、记忆与情感的迷幻之旅 刘猛的作品,总能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触碰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又以一种别样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冰是睡着的水》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并非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也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而是一场深入人心的内心探索,一次对时间、记忆、情感以及存在的深刻反思。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诗意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如梦似幻的意境。它没有明确的线索,没有清晰的逻辑,却像一汪深潭,吸引读者潜入其中,感受那些细腻的情感波动和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整部作品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却又饱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时间:流逝中的凝固与回响 时间,是《冰是睡着的水》中最核心的主题之一。它不是线性向前推进的刻度,而是可以被感知、被触碰、甚至被扭曲的存在。作品中的时间,有时如潺潺流水,不着痕迹地溜走;有时又如停滞的冰,将某个瞬间凝固,让过去的回响在当下不断重现。 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意象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清晨的露珠,午后的阳光,黄昏的余晖,深夜的星辰,都成为了时间的见证者。然而,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并非简单的描摹,它们承载着人物的情感,折射着岁月的痕迹。当一个角色回忆往事时,我们仿佛能听到时间的低语,感受到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 书中对“慢”的描写尤为动人。不是刻意的拖沓,而是对生命节奏的独特理解。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微小而美好的瞬间,而《冰是睡着的水》却邀请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阳光穿过树叶的斑驳,去聆听风吹过窗棂的声音,去体会一杯热茶在手中传递的温暖。这些“慢”的时刻,正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时间在这里也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特质。过去、现在、未来,有时会模糊界限,交织在一起。主人公的记忆并非按顺序排列,而是如同碎片般散落,又在某个不经意的触动下重新拼凑,带来一种恍若隔世的感受。这种对时间的解构,使得作品更具艺术的张力,让读者在阅读中也仿佛置身于一个超越现实的时空维度。 记忆:虚实之间的错落与重构 记忆,是《冰是睡着的水》的另一条重要脉络。它并非精确的记录,而是充满着主观的情感色彩,是真实与虚幻的混合体。我们脑海中的记忆,往往经过了情绪的过滤和时间的修饰,变得模糊、失真,甚至被重塑。 作品中的人物,常常被过往的记忆所困扰,又在记忆中寻求慰藉。这些记忆,可能是幸福的片段,也可能是伤痛的烙印。它们如同潮水般涌来,时而温柔地抚慰,时而狠狠地刺痛。然而,作者并未将这些记忆描绘成沉重的负担,而是以一种轻盈的方式呈现,让它们成为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即使是痛苦的记忆,也带着一种蜕变的可能。 “冰是睡着的水”这一书名本身,就暗示了记忆的特质。冰,是水的凝固形态,是曾经流动的存在,如今却以另一种姿态静止。它保留着水的本质,却又与流动的水截然不同。人的记忆,也如同这冰一样,曾经鲜活的经历,如今被封存,但其内在的情感和影响却依然存在,只是以一种内敛、沉寂的方式存在着。 书中对“遗忘”的探讨也十分深刻。我们常常试图遗忘那些不愉快的经历,但遗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消失,它只是将它们藏匿起来,等待某个时刻重新浮现。而有时,我们又会珍藏一些模糊的记忆,即使记不清细节,但那种感觉却始终萦绕心头。这种对遗忘与记忆的辩证处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类心理的深刻洞察。 情感:细腻的涌动与无声的羁绊 《冰是睡着的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打动人心。它不是大起大落的情感宣泄,而是深藏在内心的暗流涌动,是无声的羁绊和若有若无的联系。这些情感,可以是亲情、友情,也可以是难以言说的爱意,更可以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我之间微妙的情感。 书中对人物之间关系的描绘,往往通过一些细微的互动和眼神的交流来展现。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也没有激烈的争执,更多的是一种默契、一种懂得、一种即使沉默也能感受到的连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人物之间的情感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加动人。 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这种孤独,并非源于缺少陪伴,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疏离,源于个体在广阔世界中的渺小感。然而,这种孤独并非绝望,它反而让个体更加独立,更加珍视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 作者对“爱”的理解也十分独特。它不是占有,不是索取,而是一种默默的守护,一种无私的付出,一种即使对方不知晓也依然存在的温暖。这种爱,如同冰水中蕴藏的热量,看似冷静,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存在:在平凡中寻找意义的诗意 《冰是睡着的水》并非一个宏大的故事,它关注的更多是平凡的生活,是日常的点滴。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瞬间,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大部分。作者以诗意的笔触,将这些平凡的生活描绘得充满哲理和美感。 作品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是背景的烘托,更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映射。一棵老树,一条河流,一片落叶,都可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通过这些意象,作者引导读者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存在”是《冰是睡着的水》中一个隐晦但却重要的主题。它不是关于宏伟的目标或惊人的成就,而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如何与周遭的世界建立联系,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生命,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冰是睡着的水》,就像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捧着一杯温茶,独自一人漫步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你可能会感受到一丝惆怅,一丝感悟,一丝淡淡的温暖。它不会给你明确的答案,却会引导你进行自我探索,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自己。 刘猛的作品,总有一种能够渗透进骨髓的力量。在《冰是睡着的水》中,这种力量体现在对人性细微之处的捕捉,对生命本质的探寻,以及对时间、记忆、情感这些永恒主题的独特解读。它是一场宁静而深刻的旅程,一次对心灵的洗礼,一次对存在的温柔叩问。它让我们意识到,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蕴藏着无限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而我们,也正是这“睡着的水”,在等待着某种触动,去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