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肇始于2009年,开碑帖出版"彩色放大"之风,以"观传世翰墨之大雅,赏历代经典之精妙"的特色创立了书法艺术出版的新品牌。精编精印,再现国宝。近十年来,其深受书法爱好者之推崇和喜爱,屡居"开卷"书法类榜单之前列。至2018年,共出版10集200种,为国内书法出版之仅见。
所涉历代书家有王羲之、王献之、智永、欧阳询、陆柬之、褚遂良、李怀琳、孙过庭、贺知章、唐玄宗、张旭、颜真卿、怀素、柳公权、杜牧、高闲、杨凝式、李建中、蔡襄、黄庭坚、米芾、宋徽宗、宋高宗、吴琚、陆游、文天祥、赵秉文、张畴斋、冯子振、赵孟頫、溥光、康里子山、陆居仁、宋克、解缙、祝允明、文徵明、王阳明、陈道复、董其昌、张瑞图、傅山、王铎、邓石如、伊秉绶、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名碑如石鼓文、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华山庙碑、鲜于璜碑、史晨碑、夏承碑、西狭颂、熹平石经、曹全碑、张迁碑、爨宝子碑、龙门四品、石门铭、郑文公下碑、瘗鹤铭、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孔子庙堂碑、孟法师碑、善才寺碑、兴福寺碑、李思训碑、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名碑名帖齐聚,蔚为大观,堪称"纸上书法博物馆"。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陈道复书滕王阁序》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滕王阁序》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创作。675年,王勃路过南昌,为洪州都督阎公在滕王阁赴宴时所作。
明代著名书画家陈道复深受此文感染,挥毫书写出全文。这件书作,笔势酣畅纵逸,笔法变化丰富,与大气磅礴的文章相互辉映,诚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迹,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孙宝文,原吉林文史出版社副社长,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已出版的书法碑帖类图书包括《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馆藏国宝墨迹》系列、《历代拓本精华》系列等。
我对碑帖的要求一直很高,不仅仅是要求字写得好,还要求装帧设计和装订质量要跟得上内容的水准。这次购买的《滕王阁序》完全没有让我失望。装帧设计典雅大气,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保持了传统书卷的沉稳气质。更重要的是,装订方式非常人性化,可以完全摊平,这对练习者来说简直是个福音。要知道,在练习书法时,如果书页不能完全平铺,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手腕和手臂的自然运力,长时间练下来会很不舒服。这本可以平铺的装订,让我可以更专注于笔墨的运行,不用担心书页会自己合拢,这种细节上的考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练习体验。
评分这本字帖拿到手,简直是爱不释手!我一直想找一本能真正深入学习书法精髓的碑帖,市面上的很多都只是走个过场,内容简单,字体结构也有些敷衍。但陈道复的这本《滕王阁序》,尤其是这个“彩色放大本”,简直是为书法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宝典。首先,放大带来的直观感受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那种微妙的提按顿挫,在放大后都纤毫毕现。我对着临摹的时候,仿佛能感受到陈道复先生下笔时的心境和力量。尤其是那些飞白和枯笔的处理,放大后显得更有韵味,让人在模仿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书写者对笔墨控制的精妙把控。对于我这种喜欢研究细节的人来说,这种清晰度简直是太重要了,不再需要费力猜测墨迹的深浅变化。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还有点担心“彩色”会影响对原碑帖的真实还原度,毕竟碑刻的拓片本身就带有拓印的痕迹和年代感。然而,这本出版物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准确还原了原帖的墨色层次,还巧妙地利用彩色印刷技术,突出了碑刻的立体感和肌理。我能清晰地看到纸张或者绢本在岁月侵蚀下的细微褶皱和毛边,这让我在练习时,不仅仅是在学“写字”,更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对材质的尊重,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比起那些千篇一律的黑白影印本,这种带有温度和厚重感的彩色呈现,更能激发学习的热情,让人愿意花更多时间去揣摩古人的匠心。
评分这次购买的体验,让我对国内碑帖的出版质量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总觉得某些原版的拓片可能难以获得或保存不善,但看到这本高清晰度的彩色放大本,我感到非常振奋。它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学习范本,让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细细品味那些历经沧桑却依然光彩夺目的艺术杰作。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提升行书或草书的爱好者来说,这本绝对是值得反复研习的范本。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帖,更是一部集成了书法史料、艺术鉴赏和书法技法指导的综合性读物,其价值远超其售价,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同好们。
评分我个人对碑帖的选择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耐看”。有些字帖看一遍觉得很新鲜,但时间一长就觉得乏味了,因为它们在艺术性上有所欠缺。陈道复的这版《滕王阁序》绝对属于“常看常新”的类型。它的结构布局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蕴含着极高的章法智慧。特别是通篇的气韵流动,从开篇的磅礴到结尾的收束,一气呵成,如同江河入海,自然而然。反复临摹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模仿他的笔画,更是在学习他如何控制整篇的节奏和气息。这种深层次的艺术感染力,是那些只注重笔画工整的字帖所无法比拟的,它引导着学习者去追求书法的神韵和意境。
评分这套书质量很好,很喜欢!
评分他一下就停住了。
评分他的每句话中间都要停一会儿,有一句话那么长。好像是声音传递太慢,或者是他反应太慢(类似半身不遂患者)。他的发音和我的发音是重叠的,就是说,他似乎听不到我的声音,我们各说各的。
评分白欣欣在我旁边坐下来,说:“纯粹是他妈鬼话!我拿锤子把它砸开算了,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评分好
评分它“吱吱啦啦”响了一会儿,突然传出了一个男人的声音,让我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他说的是:“否气咩否气……擦簸呛……仓夹障搞葵犯焦……犯焦袜颓?……咩尜晴晴盆……夯宰翅……”
评分不错
评分宋代的花鸟画,大致勾勒精到,设色逼真。明初沈周创为小写意,重墨轻色,而陈道复则创为用笔疏简,纯水墨的大写意风格。在他晚年的《墨花册》的尾题中曾言“数年所作,皆游戏水墨,不复以设色为事……”“醉不知其草草”,正是这种“游戏水墨”的最佳状态。而图上的长题,则是激情洋溢的对先师沈周的膜拜:“……前辈风流犹可想,丹青片纸还留。水枯花谢底须愁,只消浮大白,何必荡扁舟。石田先生尝作瓶莲图,上有此词,调临江仙。今日小子效颦,并追和如右。道复。”他称沈周为“先生”,自称“小子”,他之画此图,追和其词,只是“效颦”而已。
评分质量很好,清晰度高!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