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口述抗战3 远征缅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老兵口述抗战3 远征缅甸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幺傻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1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426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307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字数:213000

老兵口述抗战3 远征缅甸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老兵口述抗战3 远征缅甸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老兵口述抗战3 远征缅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让我们一起来补习抗战历史课

  1.戴安澜、孙立人、卫立煌、史迪威……这些人名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抗日故事?

  2.同古、野人山、仁安羌、密支那、蓝姆伽……这些颇给人神秘感的地狱里,有着怎样的血泪与成败?

  3.腾冲、龙陵、怒江、松山、高黎贡山……这些地名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惨烈与不屈?

  4.在14年的抗战中,在抗战后方,为什么说修筑滇缅路,是中国悲壮的事件,壮烈的牺牲,伟大的贡献!

  5.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刘桂英,时隔数十年后,痛心回首那段“人间地狱”的经历。

  6.第1次远征:是什么葬送了国军最后的“精锐”?

  7.第二次远征:是为中国浴血奋战,还是充当美军炮灰,为史迪威将军服务?

  8.远征军老兵口述历史,再现一幕幕“战地风来草木腥”的战争画面。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南方报业集团资深记者,15年来,一人自费寻找、采访、资助上百位抗战老兵,展示战争亲历者真实的记忆!

  ★战史写作中的模范之作!

  讲故事要用明白晓畅的语言才有代入感,李幺傻在该书中展现地非常好,是当今战史写作中的模范之作!字里行间能让人穿越历史的沧桑,看见炮火惨烈的战场,看见勇士们持枪跃进的雄姿,听到先辈们奋勇杀敌的呼喊声,甚至还能嗅到风中吹送的硝烟气味……

  ★致敬老兵,致敬历史!

  抗战老兵皆属民族英雄,但很多抗战老兵晚景很凄凉。

  老兵昔日血浸战袍,余生饱经风霜。他们需要体肤和精神的倚靠。

  关爱抗战老兵,关注抗战历史,我们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海报:
  
  

内容简介

  《老兵口述抗战③:远征缅甸》这本书,通过很多亲临印缅战场的老兵的讲述和回忆,串起这场战争的进程。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然后用两个月时间占据了东南亚大片土地,切断滇缅公路,中国与外界连接的最后一条通道被卡断。1942年3月,中国十万远征军出国作战,然而由于指挥脱节、情报不畅等原因,远征军全面失利,不得不撤出缅甸。
  几个月后,大部分远征军回到国内,少部分撤往印度。
  一年后,中国重组远征军,兵分两路,在印缅战场展开反攻,在缅北战场的新一军连战连捷,在滇西反攻的远征军也相继取得腾冲、松山、龙陵战役的胜利。最终,两支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

作者简介

  李幺傻,抗战老兵后代,出生于陕西关中,著名暗访记者,著名畅销书作家,先后获得“中国最勇敢作家”、“中国十大记者式作家”等称号,十余年来自费寻找抗战老兵数百人,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所著《暗访十年》荣获“年度优秀畅销书”,另著有《边缘罪恶》、《十万男儿血》等书籍十余部。

目录

引子 敬礼,老兵!
第一章 风雨滇缅路
老兵口述
最悲壮的滇缅铁路
输血管滇缅公路
仁安羌大捷
血染同古

第二章 苦难野人山
老兵口述
惠通桥之战
老校长和老县长
死亡之山
绝境求生
突围,突围
新38师到印度

第三章 缅北战场
老兵口述
陈纳德与驼峰航线
史迪威与中国驻印军
大反攻开始了
神来之笔
饿死日军2000名
"二战"最大胆的奔袭

第四章 滇西战场
老兵口述
高黎贡山的泉水都被血染红
腾冲之战
松山之战
龙陵之战







精彩书摘

  【引子 敬礼!老兵】
  20年前,在我还没有做暗访记者的时候,我来到云南高黎贡山旅游。我可能是中国最早的背包客,买上一张硬座车票,背着一个洗白了的包,睡在两元钱的小旅社里,就这样开始了天涯孤旅的生活。
  高黎贡山有一个地方叫灰坡,当地人说,在抗战后期,这里曾经打过一仗,日军在守,中国军队在打,打得非常惨烈,前面的尸体摞成了堆,后面的人踩着前面的尸体向前冲。因为死的人太多了,好些年,这条路都没有人敢通过。还有人说,在没有月亮的晚上,这里就传来了喊杀声和部队的操练声。
  抗战时期,云南是大后方,怎么会在高黎贡山上有战事发生呢?我不理解。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抗日战场分为三部分,其中有一部分的战场就包括高黎贡山。
  后来,我旅游到了贵州都匀,在这里听说了一些关于一支中国军队训练的故事。当地百姓说,这支中国军队后来出国打仗了,再也没有回到都匀。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还有中国军队出国去打仗。中国军队为什么要出国去打仗?
  后来,我开始自费寻找抗战老兵,足迹从长城脚下走到西南山区。期间,我听到很多老兵向我讲述那些浸泡在血水中的往事,才了解到这段历史。
  这支军队叫中国远征军。
  在中国远征军老兵的讲述中,那些逼真得就像发生在眼前的细节,那些让人悲喜交加的情节,将我带回到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中。在睡梦中,我常常看到炮火连天的场面,看到断臂残肢在空中飞舞……我常常突然就被吓醒,摸到自己一身汗水。
  因为采访这段历史,我开始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都是做田野调查的极为严谨的史学家,他们对历史的接近和了解,远远超过那些坐在书斋中寻章摘句的研究者。戈叔亚,他是中国最早从事田野调查的民间学者,远征军每场战役的地点,他都去查看,而且自己翻译日军的资料;晏欢,新一军第二任军长潘裕昆的外孙,建筑学博士,为了了解新一军的历史,生生把自己熬成了一名史学家……
  我先后走访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将近100名。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了解到了这支军队在抗战中后期很多悲壮而感人的经历。他们的故事非常精彩,远远超过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和《我的团长我的团》。
  他们第一次出国作战是在1942年夏天。他们兴冲冲地来到缅甸,却遭遇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上层指挥不力,却要让他们来付出牺牲。因为敌情不明,武器落后,众寡悬殊,指挥混乱,他们被日军追赶、屠戮。有一名老兵说,中国军队没有接受过丛林战的训练,而这些日军却是在丛林中训练有素的军队,日军的机枪架在树上,狙击手埋伏在树上,埋伏在中国军队的必经之路上。当中国军人从树下走过,日军展开射击,中国军人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伤亡极为惨重。
  1942年2月25日,十万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始进入缅甸,协同英、缅军对日作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赴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统帅是史迪威和杜聿明。同古激战后,杜聿明绕过史迪威,选择服从蒋介石的命令,率领数万大军向野人山撤退。雨季的缅北野人山,就是一座魔鬼山。结果,走进野人山的远征军伤亡异常惨重。很多人不是病死、饿死,就是被山洪冲走,或者被野兽咬噬。有的人还被蚂蟥吸血,加之大雨倾盆,数小时内就会化为白骨,有的人因负伤在身,奄奄一息,甚至选择了自焚。
  孙立人违抗杜聿明的命令,直接听从史迪威的命令,率兵在进入胡康河谷前的最后一个路口向西到达印度,修整两年,全部美式装备,改编为新一军,后在第二次远征军入缅作战时,从缅甸一路打到国内,成功与卫立煌领导的二次远征军会合。
  我先后找到过几位从缅北野人山走出来的老兵,听他们的讲述,我的心在一阵阵地揪疼。时隔几十年,九死一生的老兵们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泪流满面,痛哭失声。
  经过了将近两年的厉兵秣马后,中国军队展开了反攻。这次反攻兵分两路,一支渡过怒江,从滇西反攻;一支跃入野人山,从缅北反攻。
  滇西远征军打得极为惨烈。他们渡过怒江后,就要翻越高黎贡山,进而攻占松山、腾冲、龙陵,打通滇缅公路。无论是在高黎贡山和松山,还是在腾冲城和龙陵城,日军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构筑了极为坚固的工事。远征军在这里付出了巨大牺牲。
  一名老兵说,因为上层对气候估计不足,他们攻占了高黎贡山后,很多人还穿着单衣。而山上的气温低至-20℃,很多士兵被活活冻死。在高黎贡山的战斗中,死于寒冷中的中国士兵远远多于死于战火中的。
  还有,滇西远征军展开反攻的时候,刚好又处于雨季。雨季是最不适宜进攻的季节,但是上层却不管士兵的死活,限令必须在哪一天拿下哪一块阵地,指挥者不懂现代攻坚战,只让士兵们进行人海战术,结果,中国军队损失极为惨重。
  中国远征军的指挥系统,就是对“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最好诠释。
  攻下了高黎贡山后,一名美军联络官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有中国军队才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作战。中国驻印军指挥官史迪威也说:中国军人吃苦耐劳,是世界上最好的军人。
  那场战争距离今天已经70多年了,然而它却从来没有走出我们的记忆。面对那些日渐凋零的抗战老兵,我只想说一句:“敬礼!老兵。”
  【大反攻开始了】
  1943年春天,中国驻印军从蓝姆伽开往利多。
  反攻开始了。
  中国驻印军既要打败盘踞在缅北的日军精锐师团,还要掩护工兵修筑公路,任务极为艰巨。一位英国军官对新一军的将士们说:“你们的部队想从野人山打出去,还要掩护中国和美国的工兵修筑一条公路,实在比登天还难。你们就算从野人山打出去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从利多向南50里,就是野人山,吞噬了中国数万将士的野人山,印度人叫作鬼门关。几千年来,除了中国远征军从野人山穿越过,再没有人从这里走过。
  而现在,还是野人山,还是日军18师团,还是新38师和新22师组成的新一军,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后来,新一军的势如破竹和玩命打法不但把英国人惊呆了,也把日本人惊呆了。
  新38师是新一军的先头部队,侦察连是新38师的先头部队,谍报队是侦察连的先头部队。
  新一军谍报队员吴作勇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执行任务的时间是1943年,地点在印缅边境一个叫作临冈萨卡的地方。
  那次,吴作勇和三名老谍报队员执行任务,他走在队伍中的第二位,这是三位老兵为了保护他。每个人之间相距十几米。走着走着,最前面的战友突然发出卧倒的手势,吴作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匍匐到了战友身边,询问究竟怎么了,战友悄声说:“前面发现了日军的小股部队。”吴作勇左看右看,仔细倾听,既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他将信将疑地问:“我怎么没有看到?”战友悄声说:“等你看到了,你就没命了。”
  缅北丛林遮天蔽日,日军早在新一军反攻前,就占据了山中的重要山头和关口,而且,为了防备新一军偷袭,日军还经常派出小分队,在密林中搜索。除此之外,日军的狙击手还埋伏在新一军必经之路的大树上,构成交叉火力。他们拎一袋大米,持一杆步枪,就能在大树上坚守一个星期。
  日军18师团号称“丛林战之王”,它的战斗力在日军所有师团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吴作勇所在的谍报队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都会分成几股,冒着巨大的危险搜索,然后在指定的地点会合,交流情报,哪些地方有缅北土著的村庄,哪些地方有河流,哪些地方有道路,哪些地方有敌人的火力点,这些情报汇总后,就会交给师部。
  吴作勇是一名猎人,谍报队的每个人都是猎人,丛林侦察生活锻炼出了他们极强的感觉,他们能够从风中嗅出前方是否有人,丛林潮湿,敌我双方的衣服都是很多天没有洗,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吴作勇他们能够从风中飘来的汗腥味判断前方有多少人;他们还能从地上的脚印判断是否有敌人走过,日军在国内经常穿木屐,大拇脚趾经常用力,所以即使穿着皮鞋和胶鞋走在丛林里,因为着力点不同,留下的脚印也不同;他们还能用枪声来侦察,枪声是“嘎——勾”,那就说明是手持三八大盖的日本人,如果枪声是“突突突”,那就说明是手持冲锋枪的自己人;他们还能从荒草的倒伏状况判断对方的兵力和火力,从鸟的叫声判断是否有敌人的埋伏……
  做侦察兵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新38师反攻的时候,都会以吴作勇他们提供的情报作为参考。
  新一军刚开始的战争斗行得异常顺利,李鸿率领的新38师114团一天之内攻下了日军控制的四座山头,不仅解救了被日军追赶的英军,而且打开了通往野人山的大门。李鸿,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的蒙哥马利”。
  114团后面紧跟着中美工兵,他们将道路也修到了野人山山口。这条路后来被人们称为“史迪威公路”,以纪念率领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的史迪威将军。
  在野人山山口,中国士兵们在道路边竖立了一块路牌,刷着红色油漆,上面用白色油漆写着:“此路通往东京。”
  这群中国士兵,决定从印度的利多出发,一路向东,光复本土,直捣东京。
  新38师114团的将士们,和随后来到的112团,相继开进了野人山,他们看到两年前远征军倒下的躯体,此刻已经变成累累白骨,白骨层层累积,最下层的埋进了沃土,最上层的覆着枯叶,他们跪倒在地,收殓骨骸,然后掘土安葬。在安葬远征军遗骸的旁边,竖立了一块巨大的山石,他们勒石为记:“此恨不雪,枉为炎黄后裔。”
  所有的将士们肃立在墓碑前,脱帽致哀,然后,举起如林的枪支,打完了枪中的子弹。
  新一军的战斗力让“老乔”史迪威震惊,让英军震撼,让日军震恐。
  几十年来,英国人和日本人都会提起新一军的李克己营。
  李克己营,其实当时不足一个营,只有一个加强连,不足200人,他们是由营长李克己率领的。这个加强连在野人山的大龙河岸边,与日军一个大队对峙36天,日军这个大队也是加强大队,人数多达1200人。
  1200名日军围攻200名中国军队,时间长达36天,比例高达6∶1,不但没有消灭中国军队,自己反被增援的中国军队全部剿灭,一个不留。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引为“此生最痛之耻辱”。
  新一军要穿越野人山,先要进入胡康河谷。
  胡康河谷有四大河流:大龙、大奈、大宛、大比。大龙河是新一军需要渡过的第一条河流。
  112团在进攻大龙河的时候,盟军的情报机构说,大龙河没有日军的主力部队,仅有200名缅甸人组成的“伪军”和几名日本军官防守,伪军是没有战斗力的,在中国是这样,在缅甸还是这样,在世界各地也几乎都是这样。然而,实际上防守大龙河的不是200名伪军,而是55师团和56师团的两个联队。
  112团1营营长李克己最先向大龙河畔的日军阵地发起进攻,他们迅速占据了一个叫作于邦的村镇。于邦地处水路交通要道,三面是茂密的森林,一面是大龙河,稍有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兵家必争之地。
  李克己营在于邦刚刚布防完毕,准备迎接后续部队渡河,日军55师团的一个大队就将他们团团包围。现在,李克己营退无可退,甚至连回旋的余地也没有,唯一的选择就是坚守,等待援军。
  援军在哪里?援军在野人山的另一面,而且还被其他日军死死纠缠。盟军错误的情报让李克己营走入了险地,甚至是死地。
  营长李克己将全连人分成了八组,每组把守一个据点,每个据点都可以用火力互相支援,第九组是预备队,哪里有险情,就去哪里。一连有九班,刚好一班一组。组和组之间的空隙都埋有手榴弹和手雷,手榴弹和手雷用细细的线连接着,在枯藤遍地的丛林里,即使仔细观看也看不出来。另外,他们还砍伐树木,堆积在路口,建立了六处路障,即使坦克也无法开过来。
  现在,他们严阵以待,就等着仇家上门报到了。
  于邦的北面有一棵巨大的榕树,主干直径一丈有余,支干多达几十条。生长在南方的榕树与所有的树木都不同,榕树长大后,枝条上就会长出很多气根,气根垂直向下,触及地面,又会长出一棵小榕树,小榕树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又长出了气根……就这样,一棵榕树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实际上,它还是紧紧团结在主干周围的一棵大榕树。
  于邦的这棵大榕树后来成为了传奇。
  爬上这棵大榕树防守的那一班战士也成为了传奇。
  这棵大榕树成为了战士们的瞭望哨,他们藏在密密的树枝树叶背后,日军的所有动向一目了然,而日军却看不到他们。战士们还在树上建立了一个轻机枪阵地,轻机枪可以旋转360度进行阻击,而日军的枪弹无法打进粗壮坚韧且潮湿多汁的树身,炮弹也对密密层层比牛皮更为柔韧的枝叶无可奈何。
  这棵大榕树,就是最好的防御阵地,就是一面硕大无朋的盾牌,可以抵挡任何常规武器的盾牌。
  整整36天,日军始终没有放弃对这棵大榕树的进攻,却始终没有攻下大榕树。白天,榕树下的日军尸体堆积了一层又一层,血水恣意流淌,浇灌草木;夜晚,日军把这些尸体拉回去焚烧,举行沉痛的哀悼仪式,恶臭弥漫在丛林之上,星空之下,久久不散。
  大榕树成为了日军的噩梦。
  李克己营以200人之力之所以能够抵挡日军一个大队1200人的进攻,还在于飞虎队的支援。
  当时,飞虎队不但要协助驼峰航线运送外援物资,还要保护西南上空的安全,配合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痛击日军,仅有的数百架飞机让飞虎队捉襟见肘,但是,飞虎队没有忘记李克己营这一连人,每隔几天,就有一架小型运输机飞临于邦上空,把给养和枪弹投往大榕树上。大榕树,就是空投的最好标志。
  但是,空投的物资还是太少,战士们只能吃个半饱,而枪弹更要节省着使用。曾经有一天,那架小运输机被日军打伤了翅膀,摇摇晃晃地落在了野人山的那一边,此后的几天,战士们只能挖掘芭蕉,取根果腹;砍开葛藤,取水止渴。那几天,日军的进攻前所未有的猛烈,可还是无法突破战士们的封锁线。
  李克己营被围的第36天,孙立人亲率114团从野人山的另一边赶来,击退了围攻的日军,解救了这些在包围圈中苦苦支撑的战士。大榕树外,杀声震天,李克己营看到援军,群情振奋,一齐冲出。激战一个时辰,日军一个大队无一逃脱,就连联队长藤井小五郎也被击毙,剩下的13名伤兵全部做了俘虏。
  打扫战场时,战士们从很多日本新兵的衣服口袋里看到有“千人针”和“鬼符”之类的玩意儿。从日本本土补充而来的新兵,早就听说过新一军的威名,他们害怕成为异乡的孤魂野鬼,就寄托神灵保佑他们能够活着回去。
  吴作勇说,新一军渡过大龙河后,沿途看到路边贴着很多歪歪斜斜的字条,上面写着:“中国兄弟不要追吧。”“我们不在这里和你们打了。”新一军战士看着这些日本人书写的字条,全都笑了。
  日本鬼子死尸的身上,除了“千人针”和“鬼符”,有的人口袋里还有一张素描画像,画像上的人物身材高大,足蹬马靴,头戴布帽。新一军的将士们都不明白,日本鬼子的身上为什么要带着这样一张素描画像。
  13名日本伤兵中,有一个名叫今田宽敏的战俘,侦察连通过审讯今田宽敏后才知道,画像上的人物是孙立人。田中新一要求18师团的每个狙击手和机枪手的身上都揣着这张“孙立人”的画像,以便在战场上对孙立人施放冷枪。可是,田中新一不知道此时孙立人的外貌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肤色黧黑,满脸胡须,打着绑腿,头戴钢盔,和士兵们一起冲锋。远征军开始反攻的时候,孙立人就发誓说,打不通胡康河谷,决不剃须。
  在正面战场的将军中,孙立人是一个另类。
  很多新一军的老兵都能讲起老军长孙立人的一些往事。
  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时候,新一军在卡萨掩护英军撤退,撤退时经过了一座大桥,惊慌失措的英军坚决要炸桥,以阻断日军的追路。孙立人坚决不让炸桥,因为新一军断后的一个连还没有追上来。英军装好了炸药,孙立人叉开双腿站在桥头,英军始终不敢点燃炸药。半小时后,断后的那一连战士赶上来了,一点名,缺少三名战士,孙立人让继续等候。过了十几分钟,三名落伍的战士相互搀扶着走过桥头,孙立人才同意炸桥。此时,日军已经追到了桥的另一边。
  新一军军纪很严明。有一次,孙立人正在讲话,突然雷鸣电闪,飞沙走石。孙立人直立不动,所有战士也都直立不动。风雨中传来了孙立人的讲话声,也传来了战士们的喝彩声。风雨过后,孙立人讲话完毕,战士们才解散。
  孙立人对八路军极为敬佩。有一次孙立人在讲话中说:“八路军之所以总能打胜仗,是因为长官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孙立人在这次讲话中还举了一个事例。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八路军战士没有御寒的棉衣,长官就把衣服脱了,站在寒风中,他大声喊道:“寒冷专门欺负胆小人,我现在光着上身,但是我感觉不到寒冷。”然后率先奔跑。战士们看到长官这样,也大声唱着军歌,跟在后面奔跑,“这样,大家自然就感觉不到寒冷了。”
  老兵们还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
  缅北战事结束后,新一军开回国内的某一天,蒋介石站在吉普车上视察新一军,看到威武雄壮的军人过后,站立在旷野上的是一排排儿童,他们挺着单薄的胸脯,神情带着大人才有的肃穆,烈日当空,他们的脸上汗流如注,但是没有一个人抬手擦汗。蒋介石非常惊奇,就走下吉普车询问,一个略大一点的儿童回答说,他们是新一军的童子营,最大的12岁,最小的五岁。蒋介石继续询问,那个儿童说,他们都是孤儿。随同的记者看到这种情形,趋步上前采访。于是,新一军收留战争遗孤的事情才被人们知晓。
  从淞沪会战开始,新一军的前身税警总团第4团就收容战争中的孤儿 老兵口述抗战3 远征缅甸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老兵口述抗战3 远征缅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看了很难过,现在的人们很少有人还能想起为抗战献出生命的英雄们了,尤其是在正面战场上和日本人殊死决战的军人,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该忘记的,国耻和那些战死的英烈

评分

这本书对我很有用,值得拥有。

评分

整体感觉满意,写的很有深度,不错,继续支持!

评分

现在抗战老兵好可怜,国家不负担啊

评分

现在抗战老兵好可怜,国家不负担啊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等以后慢慢看

评分

包装很严实,快递很快

评分

这一段历史我们知道的很少,很值得看。

评分

虽然口述部分不多,但是对于对远征军不了解的人扫盲还是不错的,一些细节描述很震撼。向英雄致敬!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老兵口述抗战3 远征缅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老兵口述抗战3 远征缅甸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