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技术及实例

注射成型技术及实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华山 等 著
图书标签:
  • 注射成型
  • 塑料成型
  • 模具设计
  • 材料选择
  • 工艺参数
  • 产品分析
  • 案例研究
  • 塑料工程
  • 制造技术
  • 工业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18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345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5
字数:38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注射成型技术及实例》是一本注塑成型的入门读本,作者从注塑制品的设计原则、注塑制品的常用原材料的特点与选择、注塑成型设备结构组成与操作、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设计要素与制品质量的关系、注塑成型工艺要点及制品质量缺陷与控制几个方面介绍注塑生产工艺。  《注射成型技术及实例》内容来自于作者在多家注塑企业实践指导经验,内容实用,贴合企业生产实际。  《注射成型技术及实例》内容涉全面,详细,注塑工程师必备指导书。

内容简介

  《注射成型技术及实例》基于注塑生产环节中的技术要求,介绍了注塑制品的设计、注塑制品的常用原料的特点与选择、注塑机的操作、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与制品质量的关系、注塑工艺过程及制品质量缺陷与控制、注塑成型CAE等相关内容。  《注射成型技术及实例》讲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适于工厂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参考,可作为企业培训用书,注塑从业人员自学教材或大专院校注塑成型技术通识教育教材。

作者简介

  王华山,天津科技大学,副教授,作经历,1995年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塑料与橡胶工程专业,2002年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化工学院,获得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5~1999年在南京塑料制品厂工作;2002~2006年在天津科技大学化工学院从事聚合物成型模具教学至今。  研究经历:主要研究方向是高分子成型加工新技术及模具、高分子基生化分析材料等。与本选题有关的主要科研项目有:1.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量产免疫试剂盒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规范研究”, 2012年,主持。2.中科院化学所横向项目“60ml心室辅助泵泵体完善设计和加工”, 2011年,主持。3.天津科技大学资金项目“离子注入法提高PET容器阻隔性能的研究”,2006年,主持。4.“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II型机”子课题“一次性生化试剂盒的设计开发”, 2002年,参与。5.国家科技项目“室内装修有害气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发”, 2003年,参与。6.企业横向项目“新型节能地板及连接件”,已结题,2010年,参与。该类项目涉及塑料原材料及制品设计。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塑料注塑制品的发展概况1.1概述1.1.1注射成型工艺简介1.1.2注塑制品的特点1.1.3注塑制品的应用1.2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概况1.2.1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1.2.2注射成型技术的应用现状1.2.3注射成型制品的发展趋势
第2章注塑制品设计2.1概述2.2尺寸精度2.3表面光洁程度2.4壁厚的选择2.5脱模斜度2.6加强筋的设计2.7圆弧设计2.8孔的设计2.9嵌件设计2.10螺纹的设计2.11支承面2.12侧壁边缘2.13铰链2.14旋转防滑纹2.15焊接结构设计
第3章注塑制品的原材料3.1常用注射成型材料3.1.1聚乙烯3.1.2聚丙烯3.1.3聚苯乙烯3.1.4ABS3.1.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3.1.6聚氯乙烯3.1.7聚酰胺3.1.8聚甲醛3.1.9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1.10聚碳酸酯3.1.11聚砜3.1.12改性聚苯醚3.1.13热塑性增强材料3.1.14热塑性弹性体3.1.15塑料的回收利用3.2填料3.2.1有机填料3.2.2无机填料3.3塑料助剂3.3.1概述3.3.2增塑剂3.3.3热稳定剂3.3.4润滑剂3.3.5冲击改性剂3.3.6耐老化剂3.3.7偶联剂3.3.8抗静电剂3.3.9着色剂3.3.10交联剂3.3.11发泡剂3.3.12脱模剂
第4章注射成型设备4.1注塑机概述4.1.1注塑机的组成结构4.1.2注塑机的分类4.1.3注射成型过程4.2注塑机的基本参数4.2.1公称注射量4.2.2注射压力4.2.3注射速率4.2.4锁模力4.2.5合模装置的基本尺寸4.2.6塑化能力4.2.7开、合模速度4.2.8空循环时间4.2.9国内外注射成型机及其参数4.3注塑装置的形式与结构4.3.1注塑装置的动作过程4.3.2塑化装置的形式和结构4.3.3注塑喷嘴4.4合模机构4.4.1全液压式合模装置4.4.2全机械式合模机构4.4.3液压�睬�肘式合模机构4.4.4调模装置4.5推出装置4.6辅助成型设备4.6.1上料机4.6.2料斗式干燥机4.6.3模温机4.6.4快速换模装置4.6.5机械手
第5章注射成型模具5.1概述5.1.1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5.1.2注塑模具的分类5.2注塑模具的设计5.2.1注塑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5.2.2注塑模具与塑料的关系5.2.3注塑模具与制品的关系5.2.4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5.3注塑模具所用材料5.3.1注塑模具对材料的要求5.3.2注塑模具各零件选材及表面处理5.4浇注系统设计5.4.1普通浇注系统设计5.4.2无流道浇注系统设计5.5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5.5.1型腔数目的确定5.5.2分型面的选择5.5.3凹模的结构设计5.5.4凸模的结构设计5.5.5螺纹型芯与螺纹型环的设计5.6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及壁厚计算5.6.1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5.6.2成型零件壁厚的计算5.7合模导向机构设计5.7.1导柱导向机构5.7.2锥面定位机构5.8推出机构的设计5.8.1推出机构的组成、分类及设计原则5.8.2脱模力的计算及推出零件尺寸确定5.8.3推杆推出机构5.8.4推管脱模机构5.8.5推件板脱模机构5.8.6双脱模机构5.8.7二级脱模机构5.8.8螺纹塑件自动脱模机构5.8.9浇注系统凝料自动脱模5.9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5.9.1手动分型抽芯机构5.9.2机动式分型抽芯机构5.9.3液压抽芯或气压抽芯机构5.9.4联合作用抽芯机构5.10温控系统5.10.1冷却5.10.2加热
第6章注射成型工艺6.1注塑工艺参数的设定6.1.1注塑温度6.1.2注塑压力6.1.3注塑时间6.1.4成型周期6.2注塑工艺过程6.2.1成型前的准备6.2.2注塑过程6.2.3制件的后处理6.3几种常用塑料的注塑工艺6.4注塑制品的质量6.4.1注塑制品的内应力6.4.2注射制品的尺寸精度6.4.3冲击强度6.4.4注塑制品的熔接痕的位置与强度6.4.5注塑制品的外观质量6.4.6克服制品表面缺陷的措施6.5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6.5.1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原理6.5.2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的工艺特点6.5.3注射成型用热固性塑料的组成及种类6.5.4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工艺6.6其它注射成型6.6.1精密注射成型6.6.2反应注射成型6.6.3气体辅助注射成型6.6.4排气注射成型6.6.5结构发泡注射成型6.6.6流动注射成型6.6.7双色注射成型
第7章基于CAE的注塑制品设计及工艺分析实例7.1Moldflow分析模块的主要功能7.2基于CAE的制品设计7.3Moldflow模流分析7.3.1充填和流动分析7.3.2流道平衡分析7.3.3通过分析对制品设计进行优化7.3.4成型工艺窗口分析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精益生产:效率与品质的双重跃升》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中,企业如何实现持续的生产效率提升和卓越的产品品质,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议题。本书《精益生产:效率与品质的双重跃升》深入剖析了精益生产的哲学理念、核心原则及其在现代制造企业中的落地实践。它并非聚焦于单一的技术领域,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管理思想和工具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打破效率瓶颈,消除浪费,从而实现生产力与产品质量的同步飞跃。 本书首先追溯了精益生产的起源,探讨了丰田生产方式(TPS)作为精益生产典范的精髓所在。它不仅仅是关于“减少浪费”,更是一种关于“创造价值”的思维模式。我们将详细阐述“价值流”的概念,引导读者如何识别和分析产品从原材料到交付给客户的整个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区分哪些是真正的增值活动,哪些是隐藏的、无益的浪费。本书将系统地解读八种主要浪费(简称TIMWOODS):运输(Transportation)、库存(Inventory)、移动(Motion)、等待(Waiting)、过度生产(Overproduction)、过度加工(Over-processing)、缺陷(Defects)以及未被利用的才能(Skills)。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读者将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浪费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对企业成本、交货周期和客户满意度造成的负面影响。 接着,本书将重点讲解实现精益生产目标的关键工具和方法。我们将深入探讨“准时化生产”(Just-in-Time, JIT)的运作机制,包括看板(Kanban)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如何通过拉动式生产来控制在制品库存,避免过度生产。同时,本书也将详细阐述“自动化”(Jidoka)的理念,强调“人机一体化”,机器具备停止异常、报警提示和自我判断的能力,从而避免将缺陷传递到下一工序,实现质量的内置。 本书还将重点介绍“持续改进”(Kaizen)的文化塑造。持续改进并非一蹴而就的重大变革,而是全员参与、点滴积累的日常改善活动。我们将讲解如何运用“PDCA循环”(Plan-Do-Check-Act)来驱动问题的解决和流程的优化。此外,本书还将介绍“5S现场管理”(Seiri, Seiton, Seiso, Seiketsu, Shitsuke),这是一种基础但至关重要的现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管理方法,为精益生产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进一步,本书将探讨精益生产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深刻影响。精益生产强调“一次性做对”,通过源头控制和过程监控来消除不良品。我们将介绍“防错法”(Poka-Yoke)的设计原则和应用场景,如何通过简单巧妙的设计来防止人为失误的发生。同时,本书也会触及“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想,阐述精益生产如何与TQM协同作用,构建一个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质量文化。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提供了大量来自不同行业的真实案例,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消费品生产、甚至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将生动地展示企业如何成功导入精益生产,如何克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最终实现的显著成效,例如库存降低百分之多少,生产周期缩短百分之多少,客户投诉率下降多少等。通过这些案例,读者可以获得直接的启发和借鉴,找到适合自身企业情况的精益化改进路径。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精益生产在应对现代制造企业面临的复杂挑战时的价值,如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供应链的协同优化等。精益生产所倡导的灵活性、响应速度和成本控制能力,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精益生产:效率与品质的双重跃升》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生产运营部门的专业人员、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以及所有希望深入理解并实践生产效率与品质提升的行业人士。无论您是刚刚接触精益生产,还是已经有所实践但希望进一步深化,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套清晰、系统且极具价值的指导。阅读本书,您将获得一套强大的思维框架和一套可执行的工具箱,帮助您的企业在效率和品质的双重维度上实现质的飞跃,最终赢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注塑成型过程中,如何实现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标题中“实例”二字,让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的实际案例。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关于如何优化模具设计,以减少材料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例如,如何通过改进浇口和流道设计,减少废料的产生;如何通过采用更高效的冷却系统,缩短成型周期,提高生产节拍。我还对如何利用回收塑料进行注塑成型的内容很感兴趣。虽然回收塑料的性能可能不如原生塑料,但在某些领域,如果能够掌握合适的成型技术,也能实现有效的利用。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和使用回收塑料的案例,包括如何评估回收塑料的性能,如何调整注塑工艺参数以适应回收塑料的特性,以及如何解决回收塑料在注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此外,我还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关于如何减少注塑生产过程中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的措施,以及如何选择更环保的注塑设备和材料。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学习到更多关于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注塑成型生产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非常吸引人,特别是“实例”这个词,让我看到了解决实际生产中各种棘手问题的希望。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大量来自不同工业领域的真实案例,并且这些案例能够涵盖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的注塑成型要素。例如,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如何通过结构优化来简化注塑工艺,减少成型缺陷,降低模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产品结构设计与注塑成型工艺之间相互影响的案例分析,指导设计师如何在保证产品功能的前提下,使其更容易进行注塑成型。再比如,针对一些复杂结构,如薄壁、深腔、异形孔等,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案例,展示如何通过模具结构的设计(如合理的流道、浇口、排气)、注射参数的优化(如快速注射、高保压压力、合理温度控制)以及辅助工艺(如气体辅助、水辅助)来成功实现产品的注塑成型。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不同塑料材料的注塑成型特点的介绍,例如PC、PA、POM、PBT等常见工程塑料,它们在加工温度、收缩率、流动性、以及易烧蚀性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我希望书中能通过实例来展示如何针对不同材料选择合适的设备、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我还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模具寿命、模具维护以及注塑生产线整体效率优化的案例,这些都是在实际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改进注塑工艺的案例,例如利用SPC(统计过程控制)来监控产品质量,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那就更能体现这本书的实用价值。

评分

在我看来,注塑成型技术是一个非常庞大且精深的领域,涉及的知识点繁多,从材料科学、模具设计、设备操作到工艺控制,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注塑成型过程中,如何实现节能降耗的技术。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何在高效率生产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关于如何优化注塑工艺参数,以达到节能效果的案例,比如如何合理设置注射速度和保压压力,如何优化冷却时间和模具温度控制,以及如何选择更节能的注塑设备。我还对如何利用一些先进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的内容很感兴趣。比如,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注塑生产线,如何通过机器人、视觉检测等技术来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另外,我还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注塑模具的精密制造和维护的深入讲解,因为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模具表面处理、热流道技术、以及模具寿命管理等方面的介绍,那将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学习到一些更前沿、更实用的注塑成型技术,提升自己在实际生产中的能力。

评分

我对注塑成型过程中,关于材料特性与工艺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非常好奇。这本书的标题中“技术”二字,让我觉得它可能会在理论层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不同类型的高分子材料,比如通用塑料、工程塑料、弹性体等,它们的分子结构、热学性能、流变性能是如何影响注塑成型过程的。例如,对于不同熔点的材料,如何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对于不同粘度的材料,如何调整注射速度和压力;对于具有较大收缩率的材料,如何通过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来控制尺寸精度。我还希望书中能够对注塑过程中的一些复杂现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比如气体辅助注塑的原理和应用,如何通过注入气体来减少壁厚差异,提高尺寸稳定性,降低产品重量。还有关于反应注射成型(RIM)等先进成型技术,如果书中能够有所介绍,展示其在一些特殊材料和产品上的应用,那就更有意义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注塑成型背后的科学原理,从而能够更加灵活、有效地运用注塑技术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评分

我一直对注塑成型设备的选型和维护保养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标题中“技术”二字,让我觉得它可能会深入探讨不同类型注塑机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场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注塑机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注塑系统、合模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我希望能够了解到不同锁模力、不同注射量、不同射速的注塑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选择注塑机时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比如产品尺寸、注射量、注射速度、模具尺寸、以及生产效率等。此外,书中关于模具维护的内容也同样重要。模具是注塑生产的核心,它的使用寿命和维护状况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日常模具清洁、保养、检查以及常见模具损坏原因的分析,并且给出一些预防和维修的建议。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和水路分布的讲解,因为良好的冷却系统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缩短成型周期至关重要。我还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注塑机电气控制系统的介绍,比如PLC控制、人机界面操作以及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非常有帮助。如果书中能够结合一些具体的设备故障案例,分析故障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那就更能体现其实用性。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它可能不仅仅是停留在基础理论的讲解,而是能够深入到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注塑成型领域。我一直对注塑成型在高性能材料应用方面的发展很感兴趣,比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聚醚醚酮(PEEK)等特种工程塑料,它们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成型工艺也相对复杂。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高性能材料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模具设计、调整注射参数、控制工艺流程来克服这些挑战的案例。例如,如何解决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取向问题,如何控制PEEK等高温材料的成型温度和压力,如何避免这些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出现降解等问题。我还对注塑成型过程中的一些高阶应用技术非常感兴趣,比如多腔模具的设计与生产,如何平衡多腔之间的流动和冷却差异,以保证所有腔体的产品质量一致性。此外,关于注塑模具的模流分析和结构强度分析,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指导读者如何利用这些CAE工具来优化模具设计,预测潜在的成型问题,那就非常有价值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了解更多关于注塑成型技术在高难度、高附加值产品制造中的应用,拓展我的技术视野。

评分

这本书从封面和目录上看,似乎对注塑成型技术的介绍相当全面,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实例”的部分。我一直觉得,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际案例的支持,就显得有些空中楼阁。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产品的注塑成型案例,比如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日用品等等,并且对每个案例都进行详细的剖析。这种剖析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一个产品,更重要的是深入到它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的。比如,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某个复杂曲面零件的注塑,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缩痕,书中就需要详细解释导致缩痕的原因,是材料特性、模具设计、还是注射参数设置不当,然后给出具体的改进方案,比如优化流道排布、调整保压压力、改变注射速度曲线等等,并最好能有前后对比的数据,说明改进后的效果。我个人非常看重书中对于模具设计的讲解,因为模具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如果书中能有一些关于模具结构设计,特别是针对常见成型缺陷的模具设计原则的介绍,例如如何设计合理的浇口、流道、排气系统,以及如何通过结构设计来减少翘曲变形,那就太棒了。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注塑工艺,例如双色注塑、嵌件注塑、气体辅助注塑等,如果书中能够通过实例来介绍这些工艺的应用场景、设备要求、模具结构特点以及工艺参数的控制要点,那就更能拓宽我的视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手把手地教导读者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

评分

这本书我一直想找找看有没有关于注塑成型方面更深入的解读,特别是在一些高端的应用领域,比如医疗器械的精密注塑,或者是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注塑,一直觉得这块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市面上找到的书也大多是基础的原理介绍,要么就是案例分析,但很少有能把两者有机结合,并且深入到技术细节层面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比如对于某些复杂形状的零件,如何通过优化模具结构、调整注射参数来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缩痕、翘曲、溶接线等问题,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计算公式或者模拟分析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再有就是,现在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一些高性能工程塑料,它们的加工性能和传统材料有很大差异,对注射工艺的要求也更高,如果书中能有关于这些新材料在注塑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模具,那就太有价值了。我个人比较关注的还有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特别是对于复杂模具,比如带有滑块、斜顶、内抽芯等机构的模具,它的设计思路、加工工艺以及后期的维护保养,都希望能有更详细的介绍。当然,如果能结合一些实际的生产案例,通过数据化的方式来展示工艺优化的效果,那就更具说服力了。我对书中关于注塑机性能参数的解读也很有兴趣,比如不同类型的注塑机,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产品要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注塑机,还有就是注射速度、压力、温度等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希望能有更详尽的分析和量化指标,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的工艺控制点。另外,对于模流分析和结构分析等CAE技术的应用,如果书中能有相关的介绍,指导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预测潜在的问题,并提前进行优化,那将大大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总的来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集理论深度、技术广度、应用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参考书,能够帮助像我这样的从业者,在注塑成型领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分

我一直对注塑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缺陷分析非常感兴趣。这本书的标题中“技术”二字,似乎预示着它会深入探讨一些关于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的先进技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注塑过程中常见的成型缺陷,比如缩痕、翘曲、银纹、烧焦、拉丝、溶接线、起泡、黑点等等,并且深入分析造成这些缺陷的根本原因,是材料问题、模具设计问题、还是工艺参数设置不当。我期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一些应对措施,而是能够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调整模具设计、优化工艺参数(如注射压力、保压压力、注射速度、模具温度、冷却时间等)以及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从根本上避免这些缺陷的产生。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缺陷分析的案例,比如通过DOE(实验设计)来系统地研究各个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找出最佳的工艺窗口。我还对注塑过程中材料的流变行为和热学行为非常感兴趣,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理论讲解,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实用的“缺陷诊断手册”,帮助我快速定位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注塑成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疑难杂症,尤其是那些看似微小但对产品质量影响巨大的问题,比如表面光洁度、尺寸精度、以及材料的内在应力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深入的理论分析,解释这些问题的产生机理,并且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关于表面光洁度的问题,我知道它与模具表面的粗糙度、注射速度、模温等因素有关,但我希望书中能有更细致的探讨,比如不同模具表面处理工艺对光洁度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材料下,如何优化注射参数来达到最佳的光洁度效果。对于尺寸精度,我知道它与收缩率、模具精度、以及注射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等都有关系,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精确预测和控制材料收缩率的讲解,并且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模具设计和工艺参数优化来提高产品尺寸稳定性的方法。另外,我一直对注塑成型过程中材料的分子取向和内在应力的问题感到好奇,并且知道这些因素会对产品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书中能够解释清楚这些内在应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注射工艺(比如降低注射速度、优化保压时间、控制冷却速度等)来减小这些应力,那就非常有意义了。我还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注塑过程中材料降解和老化机理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来避免这些问题,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我个人对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注塑过程中的变化非常感兴趣,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更深度的理论解读,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出现成型问题,以及如何针对性地解决。

评分

可以的

评分

评分

有用

评分

不错 帮领导采购的 挺喜欢的

评分

有用

评分

都是理论知识,

评分

14年出版de,内容等看看再说吧

评分

评分

不错 帮领导采购的 挺喜欢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