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可作為高等學校建築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課教材,也可作為建築工程建設、監理、施工及質量監督檢測技術人員的技術工具書,還可以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資料。 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是指依據國傢有關法律、法規、工程建設強製性標準和設計文件,對建設工程的材料、構配件、設備,以及工程實體質量、使用功能等進行測試確定其質量特性的活動。建設工程必須加強施工過程質量檢測的管理工作,建立見證取樣送檢製度。
在進行建設工程質量檢測過程中,見證取樣送樣在質量檢測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保證建設工程質量檢測工作公正性、科學性、專業性的首要環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見證取樣製度在我國建設領域推行以來,得到瞭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在保障建設工程安全質量方麵發揮瞭巨大作用,取得瞭顯著的成績。
內容簡介
《建築工程質量檢測技術指南》以新現行標準而編製的有關建設工程檢測方麵的內容,主要介紹瞭建築工程質量檢測概述、常用建築材料質量檢測、建築工程結構質量檢測、建築節能工程檢測、通風與空調工程檢測、室內環境檢測、市政道路檢測等主要檢驗方法、取樣方法及其質量要求。另外,還介紹瞭有關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方麵的文件。��
《建築工程質量檢測技術指南》堅持理論聯係實際,遵循先進性、全麵性、實用性、規範性的原則,特彆強調在建設工程實踐中的應用性。不僅可以作為工程質量檢測試驗、見證取樣、工程設計、建設監理和施工技術人員的實用技術手冊,而且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專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建築工程質量檢測概述
第一節 建築工程質量檢測基本概念
一、建築工程質量檢測現狀
二、建築工程質量檢測概念
三、建築工程質量檢測的重要性
四、建築工程質量檢測策略
第二節 建築工程質量檢測基本製度
一、見證取樣及送檢的範圍和數量
二、見證取樣和送檢的程序
三、見證人員和取樣人員的基本要求和職責
四、見證取樣和送檢的管理
五、建築工程質量檢測見證要求
第三節 建築材料的基本性質
一、建築材料的物理性質
二、建築材料與水有關的性質
三、建築材料的力學性質
四、建築裝飾材料的熱工性質
五、建築材料的聲學性質
六、建築材料的裝飾性能
第二章 常用建築材料質量檢測
第一節 基礎迴填材料
一、取樣依據及抽樣批次
二、基礎工程取樣送樣要求
三、基礎工程檢測依據標準
四、基礎檢測的技術要求
第二節 水泥
一、工程中常用水泥
二、水泥檢測取樣要求
三、檢測依據標準
四、技術要求及結果判定
第三節 粉煤灰
一、粉煤灰的分類及效應
二、取樣要求
三、檢測依據標準
四、技術要求
五、結果判定
第四節 集料
一、建築用砂
二、建築用卵石、碎石
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第五節 混凝土外加劑
一、混凝土外加劑的分類與命名
二、混凝土外加劑的取樣
第六節 混凝土
一、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術性質
二、普通混凝土的取樣方法
三、混凝土施工現場養護要求
四、混凝土強度的檢驗評定
第七節 建築砂漿
一、建築砂漿的分類方法
二、檢驗內容和使用要求
三、建築砂漿的取樣方法
四、建築砂漿的技術要求
第八節 鋼筋混凝土結構用鋼筋
一、檢驗內容和使用要求
二、建築鋼材取樣要求
三、建築鋼筋的技術要求
四、鋼筋不閤格處理
第九節 鋼筋焊接
一、鋼筋焊接的檢驗內容和基本要求
二、鋼筋焊接接頭取樣要求
三、取樣批量、數量和方法
四、焊接試樣的樣品長度
五、鋼筋焊接的技術要求
六、鋼筋焊接的評定
第十節 鋼筋機械連接
一、鋼筋機械連接的分類及適用範圍
二、檢驗內容和使用要求
三、鋼筋機械連接的取樣要求
四、鋼筋機械連接的技術要求
第十一節 牆體材料
一、牆體材料的主要種類
二、檢驗內容和使用要求
三、牆體材料的取樣要求
四、牆體材料的技術要求
第十二節 防水材料
一、防水材料的分類
二、檢驗內容和使用要求
三、防水材料的取樣要求
四、防水材料的技術要求
五、防水材料的不閤格處理
第十三節 建築門窗
一、門窗檢驗內容和使用要求
二、建築門窗取樣要求
三、建築門窗技術要求
第十四節 建築幕牆
一、檢驗內容和使用要求
二、建築幕牆的取樣要求
三、幕牆檢測技術要求
第十五節 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製
一、室內環境汙染物主要控製種類
二、室內環境汙染物取樣要求
三、室內汙染物取樣方法
四、室內汙染檢測技術要求
五、室內汙染物檢測方法
六、檢測不閤格處理
第十六節 建築石材
一、天然花崗石建築闆材
二、天然大理石建築闆材
第十七節 建築塗料
一、閤成樹脂乳液內牆塗料
二、閤成樹脂乳液外牆塗料
三、復層建築塗料
四、溶劑型外牆塗料
第十八節 給、排水用管材及管件
一、給水用硬聚氯乙烯(PVC�睻)管材
二、埋地排汙、廢水用硬聚氯乙烯(PVC�睻)管材
三、建築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四、鋁塑復閤壓力管
五、給水用低密度聚乙烯管材
六、排水用灰口鑄鐵直管及管件
第十九節 散熱器
一、鋼製闆型散熱器
二、銅鋁復閤柱翼型散熱器
三、銅管對流散熱器
四、鋁製柱翼型散熱器
第二十節 建築電器
一、傢用和類似用途固定式電氣裝置的開關
二、傢用和類似用途插頭插座
三、建築用絕緣電工套管及配件
四、建築工程用電綫電纜
第三章 建築工程結構質量檢測
第一節 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檢測
一、建築地基基礎檢測概述
二、建築地基基礎檢測抽樣要求
三、建築地基基礎檢測技術要求
第二節 主體結構工程檢測
一、主體結構工程檢測概述
二、建築主體結構質量檢測方法
三、建築結構檢測的分類
四、混凝土結構檢測的內容
五、結構混凝土抗壓強度現場檢測
六、砌築砂漿抗壓強度現場檢測
七、結構混凝土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
八、混凝土預製構件結構性能檢測
九、混凝土後置埋件現場力學性能檢測
第三節 鋼結構工程檢測
一、鋼結構工程用鋼
二、鋼材焊接材料
三、緊固件連接工程
四、鋼網架節點承載力檢驗
五、鋼結構工程無損檢測
第四章 建築節能工程檢測
第一節 建築節能工程檢測概述
一、建築節能檢測必要性
二、建築節能檢測的分類
三、我國建築節能檢測的標準
第二節 建築節能檢測內容與流程
一、建築節能檢測內容
二、建築節能檢測流程
第三節 節能材料與設備的基本規定
一、節能材料與設備的規定
二、對節能材料和設備控製手段
第四節 檢驗內容及取樣要求
一、牆體節能工程
二、幕牆節能工程
三、建築門窗節能工程
四、屋麵和地麵節能工程
五、建築采暖節能工程
六、通風與空調節能工程
七、空調與采暖係統冷熱源及管網節能工程
八、配電與照明節能工程
九、監測與控製節能工程
十、其他檢驗內容
第五節 建築節能檢測技術要求
一、牆體節能材料的技術要求
二、建築節能玻璃
三、無機絕熱節能材料
四、有機絕熱節能材料
第五章 通風與空調工程檢測
第一節 通風與空調工程檢測概述
一、通風係統
二、空調係統
第二節 通風與空調工程檢驗內容
一、機組、新風機組、單元式空調機組、熱迴收裝置、組閤式空調機組、櫃式空調
二、通風與空調工程風機的檢測內容
三、風機盤管機組的檢測內容
四、絕熱材料的檢測內容
五、送/排風係統、空調風係統、空調水係統的檢測內容
六、空調水係統中水泵檢測內容
七、係統冷熱源設備、輔助設備及其管網係統的檢測內容
八、室內外環境參數的檢測內容
第三節 通風與空調工程取樣要求
一、根據《通風與空調係統性能檢測規程》(DG/TJ 08-802-2005)第3.2 條
二、根據《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 50411-2007)第14.2 條
第四節 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要求
第五節 通風與空調工程檢測依據與報告
一、通風與空調工程檢測標準
二、通風與空調工程檢測報告245
第六章 室內環境檢測
第一節 室內空氣中有害物質
一、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概念
二、室內空氣質量檢測依據
三、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方法
四、室內空氣質量結果判定
第二節 土壤中氡濃度的檢測
一、土壤中氡濃度檢測的概述
二、土壤中氡氣的檢測依據
三、土壤中氡氣濃度的測定
四、土壤錶麵氡析齣率測定
五、城市區域性土壤氡水平檢查方法
六、城市區域性土壤氡水平結果判定
第三節 人造木闆質量檢測
一、人造木闆檢測的基本規定
二、人造木闆檢測的主要依據
三、溶液配製及標準麯綫繪製
四、人造木闆的各種試驗方法
第四節 膠黏劑的質量檢測
一、膠黏劑檢測的依據
二、膠黏劑的控製標準
三、膠黏劑的試驗方法
第五節 建築塗料質量檢測
一、建築塗料檢測的依據
二、建築塗料的試驗方法
第六節 建材放射性物質檢測
一、建材放射性基本概念
二、建材放射性檢測依據
三、檢測儀器設備及環境
四、取樣及製備要求
五、建材檢測的操作步驟
六、數據處理與結果判定
第七章 道路工程檢測
第一節 道路工程檢測概述
一、道路工程檢測依據標準
二、道路工程檢測取樣要求
第二節 無機結閤料穩定材料
一、水泥穩定土
二、石灰穩定土
三、石灰工業廢渣穩定土
四、級配碎石基層的施工
第三節 道路工程用集料
一、粗集料試驗
二、細集料試驗
第四節 道路工程用岩石
一、岩石含水率試驗
二、岩石的密度試驗
三、岩石毛體積密度試驗
四、岩石的吸水性試驗
五、岩石單軸抗壓強度試驗
六、岩石單軸壓縮變形試驗
七、岩石劈裂強度試驗
八、岩石抗剪強度(直剪)試驗
九、岩石抗摺強度試驗
十、岩石抗凍性試驗
十一、岩石堅固性試驗
第五節 橋梁檢測
一、橋梁工程的一般規定
二、橋梁工程的具體要求
三、橋梁鋼筋與預應力筋
四、橋梁工程的砌體要求
五、橋梁工程的基礎要求
六、墩、颱身和蓋梁要求
七、梁(闆)橋質量要求
附錄 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文件匯編
附錄一 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
附錄二 山東省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規定
附錄三 山東省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實行見證取樣和送檢的規定
附錄四 泰安市建築工程質量檢測見證取樣及送檢暫行規定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旨在避免任何關於您提供的原書名的聯想。 --- 圖書名稱: 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韌性規劃與生態基礎設施構建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係統所麵臨的復雜挑戰。核心焦點聚焦於“韌性”(Resilience)概念在現代城市規劃與管理中的實踐應用,以及如何通過構建和整閤生態基礎設施(Green and Blue Infrastructure)來提升城市應對衝擊和恢復自身功能的能力。 第一部分:理論基礎與時代背景 本部分首先對城市韌性規劃的理論演進進行瞭梳理。從早期的災害管理模式轉嚮更具前瞻性的係統性、適應性和轉型性韌性視角。詳細分析瞭當前全球城市麵臨的關鍵壓力源,包括極端天氣事件(如洪水、熱浪)、資源短缺、社會公平問題以及基礎設施老化等。 我們強調,韌性不僅僅是對災害的被動抵抗,更是一種積極主動的係統優化過程。書中引用瞭最新的城市科學研究成果,構建瞭一個多維度韌性評估框架,該框架涵蓋瞭物理、社會、經濟和治理四個核心維度,為後續的規劃乾預提供瞭理論基石。 第二部分:生態基礎設施的設計與集成 生態基礎設施被視為提升城市韌性的關鍵工具,它超越瞭傳統灰色基礎設施的局限性。本章詳細介紹瞭藍綠基礎設施(GBI)的組成要素及其功能: 綠色基礎設施(Green Infrastructure, GI): 重點解析瞭城市森林、屋頂綠化、垂直綠牆在調節微氣候、減少城市熱島效應中的作用。深入探討瞭土壤滲透性、生物多樣性廊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植被配置來增強土壤對洪水的吸收能力。 藍色基礎設施(Blue Infrastructure, BI): 聚焦於水文係統的自然化和功能重塑。內容涵蓋瞭可持續城市排水係統(SUDS)的各個層級,從社區尺度的雨水花園、滲濾溝到區域尺度的濕地恢復和多功能調蓄湖泊的設計規範。特彆關注瞭“海綿城市”理念在不同氣候帶的適應性實踐,強調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城市防洪能力的提升。 第三部分:跨尺度規劃與治理機製 韌性規劃的有效實施,依賴於跨越不同行政層級和空間尺度的協調。本書提齣瞭“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閤的協同治理模式。 在規劃層麵,我們探討瞭如何將韌性目標嵌入到市級空間總體規劃、詳細控製性規劃乃至特定地塊的開發導則中。內容涉及: 1. 風險識彆與情景分析: 運用地理信息係統(GIS)和遙感技術,結閤概率模型,進行高精度風險映射,並針對不同未來情景(如海平麵上升50cm、百年一遇暴雨)進行基礎設施的抗壓性測試。 2. 多目標優化模型: 針對生態效益、防洪效益和社會可達性之間的權衡問題,介紹瞭多目標優化算法的應用,旨在找到兼顧生態服務和城市安全的最佳方案組閤。 在治理層麵,本書分析瞭公私夥伴關係(PPP)在生態基礎設施項目中的應用挑戰與機遇,並詳細闡述瞭公眾參與在韌性建設中的關鍵作用。通過案例研究,展示瞭如何通過社區共建、公民科學等方式,提高社區對突發事件的預警能力和自我恢復能力。 第四部分:性能評估與監測反饋 韌性規劃並非一次性工程,而是一個持續學習和適應的過程。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著眼於如何量化和評估韌性建設的成效。 我們提齣瞭一個動態的性能評估指標體係,該體係超越瞭傳統的工程指標(如抗滲強度),更關注係統的恢復時間(Recovery Time)、功能冗餘度(Functional Redundancy)和社會公平性(Equity)。書中詳細介紹瞭物聯網(IoT)傳感器在實時監測水文、氣候和基礎設施健康狀況中的部署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建立快速反饋迴路,指導規劃的迭代優化。 案例精選: 本書穿插瞭來自全球不同地理環境和發展階段的多個深度案例研究: 低窪沿海城市案例: 荷蘭鹿特丹的“水廣場”設計,如何將城市空間轉化為臨時的蓄水區。 內陸極端降水城市案例: 德國杜塞爾多夫的雨洪管理策略,重點關注下凹式綠地的動態管理。 乾旱與熱島效應城市案例: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城市綠肺”擴展計劃,側重於水資源高效利用的生態走廊建設。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城市規劃師、景觀設計師、水資源工程師、環境管理專業人士、政府決策者以及對可持續城市發展和氣候適應性策略感興趣的高校師生和研究人員。它提供瞭一個將前沿科學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城市設計與管理實踐的綜閤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