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

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编
图书标签:
  • 供排水
  • 给排水工程
  • 工程案例
  • 典型案例
  • 设计规范
  • 工程实践
  • 建筑工程
  • 市政工程
  • 水利工程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720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693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共4篇,包括供水篇、污水处理篇、管网篇和供水营销篇,共汇集整理了114例供排水典型案例,涉及原水水质、水质化验、制水工艺、供排水调度、设备管理与维修、爆管抢修、路面塌陷处置、违章查处、投诉处理等业务领域。每个案例的结构基本统一,分为事件描述、原因分析、经验总结三个部分。案例图文并茂,对事件经过描述清晰,原因分析详细具体,经验总结全面深刻。对于从事水务行业的工作者来说,该汇编是一份非常实用的专业资料,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目录

第1章 供水篇
1.1 原水水质
1.1.1 原水污染导致出厂水嗅味超标
1.1.2 原水浊度急剧上升的应急处理
1.1.3 原水锰突变的应急处置
1.1.4 原水锰突变导致管网水色度升高的应急处置
1.1.5 原水水蚤异常增多的应急处置
1.1.6 原水贝壳突增导致进水格栅堵塞
1.1.7 原水藻类异常增多的应急处置
1.1.8 水源异常切换导致原水水质突变
1.1.9 藻类突增导致斜管沉淀池除浊效果变差
1.2 制水工艺
1.2.1 沉淀池红虫过度繁殖的控制
1.2.2 活性炭滤池剑水蚤过度繁殖的控制
1.2.3 混凝剂投加中断导致浊度异常
1.2.4 自用水欠压导致无法正常加氯
1.2.5 加氯管产生负压导致加氯量失控
1.2.6 消毒剂倒吸导致管网水余氯异常
1.2.7 出厂水铝偏高的风险控制
1.2.8 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偏高的风险控制
1.2.9 次氯酸钠投加管堵塞导致加药中断
1.3 供水调度
1.3.1 城市大面积停电影响供排水生产
1.3.2 原水管进空气导致沉淀池出现气浮现象
1.3.3 流量计管道滋生贝壳导致流量数据偏差
1.4 设备管养
1.4.1 消弧线圈整定偏差导致进线电源三相电压不平衡
1.4.2 10kv高压断路器故障导致机组无法开启影响供水
1.4.3 高压电动机出线柜分闸故障导致无法停机
1.4.4 高压柜电缆弧光放电导致电缆受损
1.4.5 高压电动机遭雷击受损
1.4.6 直流屏遭雷击受损
1.4.7 送水泵房PLC柜双电源切换开关故障导致无法供水
1.4.8 预臭氧尾气破坏器故障导致配水井无法进水
1.4.9 液氯气化不充分引发加氯风险
1.4.10 混凝剂配药搅拌机故障导致沉后水浊度异常
1.4.11 吸泥桁车虹吸管设计缺陷导致排泥不畅
1.4.12 检修断电导致滤后水倒灌
1.4.13 炭滤池出水总管阀门维修失误导致管廊受淹
1.4.14 雨水倒灌管廊导致滤池管廊受淹
1.4.15 维修作业疏忽导致送水泵房受淹
1.4.16 超滤系统进水管道设计缺陷导致震动异常
1.5 水质化验
1.5.1 cr6+化验检测数据失准
1.5.2 氨氮化验检测数据失准
1.5.3 铝化验检测数据失准
1.5.4 培养基营养成分不足导致粪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偏低
1.5.5 pH计使用失控导致检测数据异常
1.5.6 分析纯硫酸质量不稳定导致化学需氧量检测数据异常
1.5.7 实验室LIMS系统软件缺陷导致检测结果误报
1.6 其他
1.6.1 潜水泵漏电导致作业人员触电

第2章 污水处理篇
2.1 进水水质
2.1.1 大量泥砂冲击导致预处理系统停运
2.1.2 工业废水进厂致生物池泡沫富集
2.1.3 含油进水导致曝气池溶解氧异常
2.1.4 大量泥浆进厂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下降
2.1.5 进水含大量泥砂堵塞格栅导致生产受严重影响
2.2 工艺系统
2.2.1 大量垃圾渗滤液进厂导致出水超标
2.2.2 CASS池曝气头进泥造成停产检修
2.2.3 暴雨导致泵站站区受淹
2.2.4 高压鼓风机房地下室进水威胁电气设备安全
2.2.5 泵站清淤致污水溢流入河
2.2.6 降雨后高水位倒灌淹没施工机械
2.2.7 排泥管故障导致全厂停止排泥
2.2.8 泵站出水渠水位过高导致污水冒出泵站地面
2.2.9 污泥外运受阻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2.2.10 污水处理厂AVS精确曝气优化
2.2.11 CASS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优化
2.2.12 CASS工艺生物除磷的优化
2.3 变配电系统
2.3.1 上游泄洪导致泵站高压设备受淹损坏
2.3.2 继电保护装置遭雷击导致高压柜跳闸
2.3.3 高压环网柜故障导致泵站停产
2.3.4 老鼠进入户外环网柜致突然断电
2.3.5 配电间电容故障导致火灾
2.4 机电设备
2.4.1 暴雨导致粗格栅堵塞
2.4.2 箱涵出口水闸故障导致污水漏入河道
2.4.3 进水闸门脱落导致单边停产
2.4.4 空气出水堰鼓气导致sBR池预沉效果下降
2.4.5 空压机故障导致滤池无法正常运行
2.4.6 离心机上清液倒灌泵坑导致离心机系统停产
2.4.7 螺母脱落导致滤池滤料倾斜
2.4.8 木板挡住水泵吸水口导致滤池管廊设备水淹
2.4.9 污泥管道过压致阀门爆裂
2.4.10 污泥料仓卸泥阀控制失效导致污泥大量泄漏
2.4.11 药剂投加设备线路过载导致开关起火
2.5 自控仪表
2.5.1 高温潮湿天气造成自控设备故障
2.5.2 自控画面丢失导致生产无法监控
2.5.3 雷击致仪表自控设备故障
2.5.4 风量计井渗水致风量计故障
2.6 其他
2.6.1 施工人员违规操作导致人身伤害
2.6.2 线路短路致使污泥槽罐车自燃
2.6.3 污泥管阀维修导致可燃气体泄漏

第3章 管网篇
3.1 设备运行
3.1.1 水池进水浮球阀损坏引发泵站被淹事件
3.1.2 泵站控制柜故障引发停水事件
3.2 水质水压
3.2.1 管道未设置排气阀引发水压异常波动事件
3.2.2 死水管段引发管网水质事件
3.2.3 原水管、自来水管连通处内封板断裂引发管网水质事故
3.2.4 供水管道恢复通水阶段误操作引发管网水质事件
3.3 爆管抢修
3.3.1 水厂出厂供水管爆管事件
3.3.2 水库坝下原水管爆管事故
3.3.3 瓦奇设备在故障蝶阀抢修中的应用案例
3.3.4 气体探漏技术在管网漏点修复中的应用案例
3.4 路面塌陷
3.4.1 污水井破损引发地面塌陷事件
3.4.2 地下管渠CCTV检测案例分析
3.4.3 污水管道QV检测案例分析
3.5 施工作业
3.5.1 截排站泄洪闸控制失灵导致闸体损坏
3.5.2 电熔焊机维修中发生触电事故
3.5.3 清疏车冲水头伤人事故
3.5.4 地下人行通道水淹事故

第4章 供水营销篇
4.1 降低产销差
4.1.1 DMA(District Metered Area)分区定量漏损控制管理
4.2 抄表收费
4.2.1 通过理论用水量与实际用水量对比分析查处盗用水
4.2.2 通过客户用水量变化查处擅自改变用水性质的行为
4.2.3 通过水表抽查发现倒装水表和拨动水表违章用水行为
4.3 表务管理
4.3.1 因水表前没有安装过滤网导致水表故障
4.3.2 因管道内空气导致水表拆卸过程中过滤器钢盖突然飞出
4.4 投诉处理
4.4.1 因周期换表导致客户家具店被淹
4.4.2 管网老化引起的水质发黄投诉
4.4.3 客户未用水却产生用水量的投诉
4.4.4 因水表超期使用导致水量争议
4.5 客户系统
4.5.1 因0RAcLE数据库故障导致CIS系统服务中断
4.5.2 因客服热线故障导致客户来电无法呼入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
  发现问题后,中心化验室通过检测比对和分析,确定问题的原因是检测方法及样品预处理中出现问题。随后立即组织对检测方法和样品预处理方法进行修订,确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中的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为集团公司统一的铝含量检测方法,并且在采样时加入1%硝酸保存样品。原有的HACH便携式测定方法,作为现场快速检测参考使用。
  2.原因分析
  (1)HACHDRR2400型(或2800型)便携式测定仪,属于便携式简易现场检测方法,供应商对使用说明翻译表述不够清晰、培训与讲解不够到位;该方法检测原水铝时预处理时间长,水厂化验室测定时往往忽略了预处理;此外,快速检测试剂包常出现潮解现象。以上因素均易导致检测结果失准情况。
  (2)国标检测方法对于检测结果与样品保存的关联性表述得不够严谨,水厂化验室样品一般即取即做,没有样品保存问题,但客观上样品保存加酸与否对测定的是溶解性铝还是总铝有明显影响。预处理的不同则容易导致化验室之间的数据无可比性。
  3.总结提高
  (1)编写《供水水质监测规定》,对化验检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等方面作进一步规范要求。
  (2)对全集团公司基层化验室及二级企业化验室检测人员进行了相应检测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各化验室之间的比对与考核,以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
  (3)绘制铝检测的质量控制图,对检测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

前言/序言


《供排水系统设计与优化前沿技术》 内容概述: 本书聚焦于当前供水和排水系统领域最新、最前沿的设计理念、技术方法以及工程实践,旨在为广大水利、市政、建筑及环保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研究学者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系统、深入的学习与参考资料。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宏观的区域供排水规划,到微观的设备选型与管网水力计算,再到新兴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力求全面展现供排水系统的科学性、经济性与可持续性。 详细内容阐述: 第一部分:区域供排水系统规划与布局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在不断变化的城市化进程和生态环境要求下,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供排水系统规划。 需求分析与预测: 详细介绍了基于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生活用水习惯改变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运用统计模型、GIS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未来供水和排水需求的精准预测。重点分析了不同区域(城市中心区、郊区、工业园区、旅游区等)的差异化需求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方法。 水源地选择与保护: 阐述了在水资源日益紧张和水质安全要求提高的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估和选择可靠、优质的水源。内容包括水源地的地质勘察、水文分析、水质监测与评价,以及针对潜在污染源的风险评估和保护对策。特别关注了地下水、地表水以及非常规水源(如再生水、雨水)的利用潜力与技术要求。 管网优化布局: 针对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的复杂性,本书提出了多种优化布局策略。通过网络分析、拓扑学原理以及最优化算法,指导读者进行管网的最短路径、最小成本、最优压力分布等设计。同时,结合GIS平台,可视化展示管网结构,便于分析和管理。讨论了分质供水、雨污分流、合流制改造等不同管网模式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点。 系统韧性与应急管理: 面对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涝、疫情)对供排水系统的冲击,本书强调了系统韧性的重要性。介绍了如何通过多源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备用泵站建设、智能监控预警系统等措施,提升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详细阐述了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与执行流程,以及灾后快速恢复技术。 第二部分:供水系统关键技术与设计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现代供水系统在设计、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 原水处理与净化技术: 涵盖了从混凝、沉淀、过滤(包括慢砂滤、快滤、膜过滤)到消毒(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一系列传统与先进的水净化工艺。重点介绍了微污染水源地的处理技术、新型絮凝剂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如超滤、纳滤、反渗透)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优势与挑战,以及高级氧化技术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中的应用。 供水泵站设计与运行: 详细讲解了供水泵站的类型选择(如固定式、潜水式、移动式)、机组配置、水泵选型(包括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泵站水力模型计算以及水泵高效节能运行策略。讨论了变频调速技术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以实现恒压供水和节能降耗。 管网水力计算与压力控制: 深入探讨了给水管网的水力模型建立、流量分配、水压分析以及水头损失计算。介绍了基于Hazen-Williams公式、Darcy-Weisbach公式等经典算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如瞬态流分析)在复杂管网水力计算中的应用。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调压设备(如水塔、水库、气囊)和智能阀门控制,实现管网压力的优化与稳定。 二次供水与水质保障: 针对高层建筑、大型社区等二次供水系统,本书详细阐述了水箱/水池的设计、消毒措施、水质监测频率与方法,以及物联网技术在二次供水设备远程监控与管理中的应用,以杜绝二次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 第三部分:排水系统关键技术与设计 本部分着重于城市排水系统在雨水、污水收集、输送、处理以及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进展。 雨水收集与管理: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推广,本书详细介绍了雨水收集、储存、渗透、净化和回用的技术。包括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LID)措施的设计与应用。同时,分析了雨水截污、调蓄等环节的技术要点,以及雨水处理回用技术,如雨水沉淀、过滤、消毒等。 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 阐述了合流制和分流制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管渠形式选择(如圆形、矩形、马蹄形)、水力计算(如均匀流、非均匀流)以及管网水力模型。重点介绍了负压排水、真空排水等新型排水技术的应用,以及污水泵站的设计、设备选型和运行管理。 污水处理工艺与技术: 全面介绍了各类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一级处理(格栅、沉砂)、二级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SBR法、MBR法等)以及三级处理(深度处理,如消毒、脱氮除磷、去除重金属等)。详细讲解了不同工艺的适用范围、设计参数、运行控制要点以及新技术(如厌氧氨氧化、生物炭吸附、曝气生物滤池等)的应用。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深入探讨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的处理技术,包括浓缩、脱水(如离心脱水、板框压滤)、灭活(如好氧、厌氧消化)、干化以及资源化利用(如污泥能源化、建材化、肥料化)。重点介绍了厌氧消化产生沼气发电、污泥炭化制备生物炭等技术。 第四部分:供排水系统智能化与绿色化 本部分展望了供排水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了智能化、数字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智慧供排水系统: 介绍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在供排水系统中的应用。包括智能监控(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管网漏损检测与定位、水质在线监测与预警、智能调度与优化运行等。 能源管理与节能降耗: 探讨了供排水系统中的节能技术,如变频调速、高效水泵与风机、能量回收(如污水源热泵、水力发电),以及可再生能源在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重点介绍了再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包括市政杂用再生水、工业废水回用、农业灌溉用水回用等。强调了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到末端回用的全过程水管理理念,以及对提升区域水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 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供排水系统带来的挑战(如极端降水、干旱),并提出了相应的适应性与减缓性对策。包括提升系统的抗洪排涝能力、应对干旱的供水保障措施、降低系统运行的碳排放等。 本书特色: 内容前沿性强: 紧跟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涵盖了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 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深入阐述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了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和技术应用实例,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体系完整性高: 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设计,从传统技术到前沿应用,构建了完整的供排水系统技术体系。 应用指导性好: 为工程设计、项目建设、系统运行和技术管理等环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参考。 图文并茂,表达清晰: 配有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和示意图,使复杂的概念和技术变得直观易懂。 《供排水系统设计与优化前沿技术》是为所有致力于提升供排水系统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必备参考书。它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及未来供排水领域面临的挑战,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名对供排水行业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我之前一直对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系统感到非常神秘,总觉得它们是隐藏在地下,默默工作的庞大工程。《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用大量生动、具体的案例,为我揭开了这层面纱。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的介绍,它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在暴雨时,城市街道会积水,并介绍了海绵城市、绿色排水等概念,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城市里的雨水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被“吸收”和“利用”。书中关于《生活污水如何变成清水》的科普性描述,也让我对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原理有了直观的认识,了解了污水经过层层净化,最终能够回归自然的神奇过程。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工程师,但书中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让我能够轻松理解那些复杂的工程技术。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供排水行业的好奇心,更让我深刻认识到这些看不见的系统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也让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

我是一名在高校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平时需要搜集大量的工程案例来丰富我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的出现,简直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这本书的案例覆盖面非常广,从城市给水工程的宏观规划,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微观设计,再到工业废水处理的专业技术,几乎囊括了供排水领域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实践与创新》的分析。很多处理厂在建设初期,可能并未考虑到现行国家标准的提高,或者因为运行管理不当导致出水水质无法达标。《汇编》中的案例,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就详细介绍了他们如何通过增加A2/O工艺、升级曝气系统、以及引入MBR膜技术等手段,有效提升了出水水质,并兼顾了运行成本的控制。书中对不同工艺选择的论证过程、设备选型依据以及实际运行效果的详细数据,都为我讲解相关内容提供了非常生动的素材。此外,书中还涉及了非常前沿的领域,比如《智能供排水管网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供排水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于我培养面向未来的供排水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作为一名房地产开发商的项目经理,我深切体会到供排水系统对于楼盘品质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了解供排水系统设计与建设的视角。我最感兴趣的是《住宅小区给水系统设计与水质保障》这一章节。书中分析了当前许多住宅小区面临的二次供水水质问题,并给出了多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采用一体化预制泵站、分质供水系统、以及智能水表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书中对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成本效益以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这为我在项目初期选择最适合我们楼盘定位的供水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此外,《住宅小区排水系统规划与防涝措施》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强调了科学规划排水管网的重要性,并列举了多个城市小区因排水不畅而导致的内涝案例,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涝措施,如增加雨水调蓄设施、优化管网坡度、以及推广绿色屋顶等。这些内容让我能够更好地在项目规划阶段就预见到潜在的风险,并提前采取措施,确保楼盘的品质和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评分

我是一名环保项目的技术顾问,我的工作重心是如何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废水处理解决方案。《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中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选择与优化》章节,对我来说是如获至宝。书中涵盖了来自不同行业的工业废水处理案例,例如造纸、印染、化工、食品加工等,详细分析了各种废水的特性,以及针对这些特性所采用的不同处理工艺,包括物化处理、生化处理、高级氧化等。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探讨,介绍了一些新型的厌氧和好氧组合工艺,以及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方面的应用。书中提供的详细工艺流程图、设备参数、以及实际运行的 COD、BOD、氨氮等指标数据,都为我评估和选择最适合客户的废水处理方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书中对一些“低成本、高效益”的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比如利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也让我看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高投入设备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例的分析,不仅帮助我拓宽了技术视野,也让我能够更精准地为客户提供兼顾环保要求和经济效益的咨询服务。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不止于“汇编”二字所能概括的。作为一名甲方项目负责人,我最关注的是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和最终的交付效果。而《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恰恰在这些方面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与效益提升》这一章节,就是我近期工作中急需的知识。书中列举了多个城市因管网漏损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并详细介绍了漏损监测技术(如声波检测、关联检测)、分区计量、以及管网维修和更新策略。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不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从而在为公司选择合适的漏损控制方案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另外,关于《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挑战与对策》的讨论,也让我深受启发。在推动城市雨污分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管线埋深、地质复杂、以及居民拆迁协调等难题。《汇编》中的案例,如某沿海城市的雨污分流改造,就详细记录了他们在复杂环境下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施工技术,例如顶管施工、定向钻穿越等,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雨污分流目标。书中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成本控制以及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协调经验的分享,更是价值连城。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技术到管理,全方位地看待和解决供排水工程问题。

评分

从一名普通的给排水设备采购商的角度,《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了解市场需求、预测技术趋势的绝佳窗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供排水设备选型与运行优化》的章节。书中列举了各种类型泵、阀门、管道、以及水处理设备的实际应用案例,并详细分析了不同设备在具体工程中的性能表现、能耗以及维护成本。我特别关注书中对高效率、低能耗的新型供水泵和污水提升装置的介绍,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脉搏,向客户推荐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此外,书中对智能供排水管网监测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也让我看到了未来设备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书中提到的基于物联网的管网漏损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管网压力、流量、流速等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漏点,大大提高了管网的运行效率。这些前沿的技术信息,对于我制定产品策略、拓展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多年从事施工管理的人来说,《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就像是一本“操作手册”,充满了经验和智慧。《从城市给水管网的建设与维护》这一部分,就详细介绍了不同口径、不同材质的管道在实际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基坑开挖、管道吊装、接口连接、回填夯实等每一个细节都讲得非常清楚。特别是关于大口径管道施工的案例,其中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术,如盾构法、沉井法等,以及如何保证管道接口的密封性和耐久性,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在现场指导施工、解决突发问题非常有帮助。另外,书中关于《雨水收集与回用的技术与应用》的章节,也让我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案例,讲述的是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如何通过建设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以及设置渗透池和雨水花园,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绿化浇灌和景观用水,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美化了环境。书中对整个系统的设计、施工和后期运行维护的详细描述,让我对雨水收集回用技术的落地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为我今后在施工中推行类似技术提供了信心。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案例都非常贴合实际,语言也通俗易懂,对于一线施工人员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

评分

这本《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复杂且棘手的工程问题时,这本书提供的视角和解决方案都堪称典范。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给排水工程师,面对实际工程中的种种变数,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那些曾经困扰我的难题,仿佛瞬间找到了破解之道。书中的案例并非是简单的理论堆砌,而是根植于真实项目,从勘察、设计、施工到运维,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细致的剖析。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城市内涝治理的章节,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降雨模式以及城市化进程对排水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如何通过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措施来有效削减雨水径流,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新型排水材料和技术的应用,比如承插式管道的连接方式、检查井的结构设计优化、以及智能监测系统在供排水管网中的部署,这些都为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而且,书中不仅仅是展示成功案例,还深入分析了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规避,这一点对于避免工程返工和质量问题至关重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无数个真实的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水利工程规划的工程师,长期关注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区域性供排水工程案例,对我日常的工作非常有启发。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分析。这类工程往往涉及复杂的利益协调、工程技术难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汇编》中的案例,如某河流流域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就详细记录了在不同地区、不同用水需求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调度,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兼顾了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用水的需求。书中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风险、移民安置、以及生态环境影响等问题的评估和应对策略的阐述,都为我进行类似项目提供了非常深入的借鉴。另外,书中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护》的案例,也让我看到了供排水工程在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因地制宜的设计和有效的运行维护机制,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评分

读完《供排水典型案例汇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作为一名资深的设计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素材,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对不同类型供水项目的案例分析,无论是大规模的城市供水管网优化,还是特定工业园区的水源地保护与取水工程,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我特别欣赏关于二次供水系统改造的章节,详细阐述了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面临的共性问题,如管道老化、水质二次污染、以及设备运行效率低下等,并提供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包括采用不锈钢管材、安装水质监测设备、优化水泵控制策略等,这些都为我们在进行类似项目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指导。此外,书中对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案例也极具启发性,介绍了多种先进的污泥脱水、干化、厌氧消化以及最终的固化填埋或能源化利用技术,并结合实际工程数据,分析了不同技术路线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这些内容让我对污泥处理这一长期以来被视为“老大难”的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未来的项目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案例的汇集,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行业百科全书,值得每一位供排水领域的从业者深入研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