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1-14岁 1. 本书为美冠纯美阅读书系专集之一。美冠纯美阅读书系共20册,包含了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坛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17位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集。他们震撼心灵的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精神生命!
2. 青少年读者不可不读的经典文学作品集。本书精心选入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或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丰子恺代表性作品。为了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作品内涵,每篇作品前附有导读,每辑还附有导语,旨在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写作背景、写作特点,以及作家作品的影响、成就等。
3. 全新经典彩绘本。本书配有多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让读者在饶有趣味、轻松的阅读氛围里,品味大师的文学经典和精神魅力。装帧设计恢弘大气,颇具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丰子恺先生能文能画,精书法,通音乐,会翻译,不仅是造诣深厚的艺术大师,也是成就卓越的艺术教育家。在其散文随笔中,丰子恺先生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深刻的艺术理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对艺术的理解及感悟娓娓道来,精辟、透彻,而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美冠纯美阅读书系:白鹅(丰子恺专集 经典彩绘本)》包括“赞美童真”“艺术理念”“感悟自然”“人生哲理”四辑,每辑都精选了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作品,让读者感受这位“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的文学和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札》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他的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主要的文学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车厢社会》《率真集》《丰子恺散文选集》《丰子恺文集》(七卷)等。译著有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初恋》《猎人笔记》,日本作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另有漫画集《子恺漫画全集》等多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辑 赞美童真
给我的孩子们
忆儿时
华瞻的日记
儿女
作父亲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有情世界
种兰不种艾
第二辑 艺术理念
踏青
独揽梅花扫腊雪
青年与自然
艺术三昧
自然
第三辑 感悟自然
春
杨柳
梧桐树
生机
蜜蜂
养鸭
白鹅
桂林的山
西湖春游
第四辑 人生哲理
秋
旧地重游
山中避雨
新年怀旧
车厢社会
口中剿匪记
我的母亲
阿庆
还我缘缘堂
中国就像棵大树
精彩书摘
白鹅
抗战胜利后八个月零十天,我卖脱了三年前在重庆沙坪坝庙湾地方自建的小屋,迁居城中去等候归舟。
除了托庇三年的情感以外,我对这小屋实在毫无留恋。因为这屋太简陋了,这环境太荒凉了;我去屋如弃敝屣。倒是屋里养的一只白鹅,使我恋恋不忘。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这朋友住在北碚,特地从北碚把这鹅带到重庆来送给我,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凡动物,头是最主要部分。这部分的形状,最能表明动物的性格。例如狮子、老虎,头都是大的,表示其力强。麒麟、骆驼,头都是高的,表示其高超。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猥鄙。猪猡、乌龟等,头都是缩的,表示其冥顽愚蠢。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鹅,不拘它如何高傲,我们始终要养它,直到房子卖脱为止。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供献。使主母和主人都欢喜它。物质上的供献,是生蛋。它每天或隔天生一个蛋,篱边特设一堆稻草,鹅蹲伏在稻草中了,便是要生蛋了。家里的小孩子更兴奋,站在它旁边等候。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这时候孩子们把蛋热热地捡起,藏在背后拿进屋子来,说是怕鹅看见了要生气。鹅蛋真是大,有鸡蛋的四倍呢!主母的蛋篓子内积得多了,就拿来制盐蛋,炖一个盐鹅蛋,一家人吃不了!工友上街买菜回来说:“今天菜市上有卖鹅蛋的,要四百元一个,我们的鹅每天挣四百元,一个月挣一万二,比我们做工的还好呢,哈哈,哈哈。”我们也陪他一个“哈哈,哈哈。”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但我觉得,比吃鹅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寞。
且说我这屋子,真是简陋极了:篱笆之内,地皮二十方丈,屋所占的只六方丈。这六方丈上,建着三间“抗建式”平屋,每间前后划分为二室,共得六室,每室平均一方丈。中央一间,前室特别大些,约有一方丈半弱,算是食堂兼客堂;后室就只有半方丈强,比公共汽车还小,作为家人的卧室。西边一间,平均划分为二,算是厨房及工友室。东边一间,也平均划分为二,后室也是家人的卧室,前室便是我的书房兼卧房。三年以来,我坐卧写作,都在这一方丈内。归熙甫《项脊轩记》中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又说:“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我只有想起这些话的时候,感觉得自己满足。我的屋虽不上漏,可是墙是竹制的,单薄得很。夏天九点钟以后,东墙上炙手可热,室内好比开放了热水汀。这时候反教人希望警报,可到六七丈深的地下室去凉快一下呢。
竹篱之内的院子,薄薄的泥层下面尽是岩石,只能种些番茄、蚕豆、芭蕉之类,却不能种树木。竹篱之外,坡岩起伏,尽是荒郊。因此这小屋赤裸裸的,孤零零的,毫无依蔽;远远望来,正像一个亭子。我长年坐守其中,就好比一个亭长。这地点离街约有里许,小径迂回,不易寻找,来客极稀。杜诗“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这室可以受之无愧。风雨之日,泥泞载途,狗也懒得走过,环境荒凉更甚。这些日子的岑寂的滋味,至今回想还觉得可怕。
自从这小屋落成之后,我就辞绝了教职,恢复了战前的即居生活。我对外间绝少往来,每日只是读书作画,饮酒闲谈而已。我的时间全部是我自己的,这是我的性格的要求,这在我是认为幸福的。然而这幸福必须两个条件:在太平时,在都会里。如今在抗战期,在荒村里,这幸福就伴着一种苦闷─—寄寂。为避免这苦闷,我便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而鹅给我的印象最深。因为它有那么庞大的身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冬雄壮的叫声,那么轩昂的态度,那么高傲的脾气,和那么可笑的行为。在这荒凉举寂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分惟有这伟大的雪白的东西,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
我的小屋易主的前几天,我把这鹅送给住在小龙坎的朋友人家。送出之后的几天内,颇有异样的感觉。这感觉与诀别一个人的时候所发生的感觉完全相同,不过分量较为轻微而已。原来一切众生,本是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所以这禽鸟比这房屋更是牵惹人情,更能使人留恋。现在我写这篇短文,就好比为一个永决的朋友立传,写照。
这鹅的旧主人姓夏名宗禹,现在与我邻居着。
……
前言/序言
经典名著的永恒魅力:《世界文学瑰宝珍藏系列》 献给所有热爱文学、追求精神富足的读者 一卷在手,纵览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 《世界文学瑰宝珍藏系列》并非仅仅是一套图书的集合,它是一扇通往人类思想、情感与历史深处的宏伟窗口。本系列汇集了自古代史诗到近现代杰作,跨越五大洲、数十个民族的文学经典,力求全面、精深地展现世界文学艺术的广阔图景与不朽价值。我们深知,阅读是人类心智成长的阶梯,而真正的文学经典,是经过时间淘洗、广受认可的智慧结晶。 本系列严格秉持“经典性、思想性、艺术性”三大核心标准进行筛选与编纂。每一部作品都代表了其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或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辨震撼心灵,或以其精妙的叙事技巧引领审美潮流,或以其对人性复杂性的精准刻画流芳百世。 系列主题与涵盖范畴(详述) 本珍藏系列共分为六个主要的子系列,旨在提供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阅读地图: 第一子系列:古代与史诗的源头活水 聚焦:人类文明的奠基叙事与英雄传说 古希腊的恢弘篇章: 囊括荷马的《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带领读者重返特洛伊的烽火与奥德修斯漫长的归家之路。细致研读对西方叙事结构、英雄原型和命运观的影响。同时收录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经典悲剧,如《俄狄浦斯王》、《美狄亚》,探讨神谕、自由意志与宿命的永恒冲突。 东方古代的智慧之光: 引入《吉尔伽美什史诗》(作为中东地区的代表),展现人类对不朽的最初渴望。重点收录中国先秦的《诗经》与楚辞(如屈原作品),体会早期文学对自然、情感与家国的热烈表达。 印度经典的宗教与哲学交融: 《摩诃婆罗多》中的《薄伽梵歌》部分,以对话形式探讨了“法”(Dharma)的意义,是理解印度哲学思想不可或缺的文本。 【精装特色】:此系列侧重于历史背景的还原,配有专业的古代地理图谱和神祇谱系解析。 第二子系列: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信仰与理性之辩 聚焦:从神权时代到人文主义觉醒的过渡 中世纪的信仰颂歌: 精选但丁的《神曲》(地狱、炼狱、天堂),不仅是宗教文学的巅峰,更是中世纪世界观的百科全书。我们选取权威译本,并附带详细的圣经典故与中世纪政治背景注释。 早期现代的戏剧革命: 重点推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与重要喜剧,分析其对英语语言的塑造力和对人性的洞察力。此部分将包含原著对白与权威注释的对照版本。 启蒙前夕的讽刺与批判: 引入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这部被誉为“第一部现代小说”的作品,其对理想与现实的滑稽对照,展现了从骑士精神向理性主义过渡时期的迷茫与勇气。 【装帧特点】:设计风格参考早期印刷品的木刻版画风格,力求还原历史厚重感。 第三子系列: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锋 聚焦:个体情感的爆发与社会结构的细致解剖 浪漫主义的激情回响: 收录拜伦、雪莱的抒情诗选,捕捉他们对自由、自然和“自我”的狂热颂扬。同时,纳入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探讨敏感灵魂在社会规范下的压抑与悲剧。 俄国文学的灵魂拷问: 这是本系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精选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前者描摹贵族生活的广阔画卷与爱情的毁灭性,后者则深入挖掘犯罪、救赎和精神折磨的地下世界。 法国文学的社会洞察: 巴尔扎克(如《高老头》)和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作品,以冷峻的笔触剖析金钱、欲望对社会阶层和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阅读引导】:本系列附赠深度导读手册,对比分析浪漫主义的“感性至上”与现实主义的“科学观察”在创作手法上的差异。 第四子系列:现代主义的破碎与重构 聚焦:对传统叙事模式的颠覆与意识流的探索 意识的河流: 核心收录乔伊斯(《尤利西斯》的精选章节或导读版)、伍尔夫(《达洛维夫人》)。通过非线性叙事和内心独白,展现二十世纪初人们破碎、流动的精神内部景观。 反乌托邦的警示: 选取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这些作品不再关注个体情感,而是对技术异化、极权主义和思想控制进行了超前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预言。 魔幻现实主义的先声: 引入卡夫卡的(《变形记》、《审判》),探索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荒谬感、疏离感和无力感。 【艺术呈现】:装帧设计采用简洁、抽象的现代主义风格,内文排版注重留白,以呼应文本的疏离感。 第五子系列:战后与后现代的多元声音 聚焦:身份认同、历史反思与语言的边界探索 美国的精神困境: 精选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美国梦的幻灭,以及福克纳(南方文学代表)对时间与记忆的复杂处理。 拉丁美洲的魔幻: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本系列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以家族史诗的形式,探讨了孤立、记忆与宿命的循环,并确立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标杆地位。 后殖民语境下的回响: 引入极具代表性的非洲或印度裔作家的作品(如奈保尔的部分作品),探讨在文化冲突与全球化背景下身份的重塑与挣扎。 【特色增值】:每部作品后附有“文学理论链接”,帮助读者理解符号学、解构主义等后现代思潮对这些文本的影响。 第六子系列:世界非虚构与文学随笔 聚焦:文学家对真实世界的记录与思想漫步 思想家的箴言: 收集了对世界影响深远的哲学随笔选集(如尼采、加缪的相关论述,但绝非纯哲学著作),这些散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穿透力。 旅行与观察: 选取富于文学性的游记(非纯粹地理记录),展现作家如何在观察异域文化、历史遗迹中提炼出普世的人类经验。 名人传记中的文学侧面: 挑选那些由文学大家撰写或与文学运动紧密相关的历史人物传记,侧重于其人格魅力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本系列的目标: 《世界文学瑰宝珍藏系列》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权威的阅读路径,让读者能够真正领略到文学的震撼力。我们摒弃任何迎合潮流的短期畅销书,坚守那些被时间证明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作品。每一卷都经过细致的校对和专业的翻译推敲,确保读者获得最纯正、最无损的经典体验。阅读它们,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人类灵魂深处的共情与对话。 拥有这套书,您拥有了一座通往世界精神文明的私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