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微百科

黑客微百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 著,方兴东 编
图书标签:
  • 黑客技术
  • 网络安全
  • 渗透测试
  • 信息安全
  • 编程
  • 计算机科学
  • 漏洞利用
  • 数字取证
  • 安全工具
  • 技术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84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2406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过去,是黑客们不断挑战不合时宜的陈规戒律,不断突破,不断反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未来,我们依然需要潜伏着的黑客们,保持着对各种不断侵犯我们自由和开放的看不见的力量的警惕。

内容简介

  《黑客微百科》是一本关于黑客及互联网专业术语、人物、事件、著作等的工具书,书中分门别类,逐条解释了许多热门黑客及互联网词汇、著名人物和事件。

作者简介

  方兴东,浙江传媒学院教授,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信息安全网(chinais.net)总编。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空间战略和新媒体。目前还担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兼公共政策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数字论坛”发起成员、中国信息化专家论坛主要学者。毕业于西安交大,获学士、硕士学位,获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创业学博士后、国家信息中心网络安全方向博士后。
  1996年起,方兴东写作网络安全、新媒体、网络文化和高科技创业相关文章1000多万字,已出版新媒体、网络文化和IT产业方面的专著2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1999年,方兴东发起创办的互联网实验室,以打造“中国互联网第一智库”为目标,完成安全部、国信办、中宣部、工信部、公安部、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等政府机构委托项目超过100个。

目录

一、黑客术语
黑客
红客
电话飞客
黑帽
白帽
灰帽
脚本小子
黑客伦理
黑客行为主义
赛博朋克
二、黑客技术
社会工程学
端口扫描
漏洞
僵尸网络
拒绝服务攻击
缓冲区溢出
恶意软件
特洛伊木马
后门
蠕虫
逆向工程
三、黑客组织
MIT人工智能实验室
全球概览
家酿计算机俱乐部
电子前沿基金会
混沌电脑俱乐部
维基解密
匿名者
海盗湾
世界黑客大会
知识共享
大屠杀
死牛崇拜
绿色兵团
中国鹰派联盟
中国红客联盟
安全焦点
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
四、黑客人物
丹尼斯里奇
肯汤普逊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史蒂夫乔布斯
蒂姆伯纳斯李
林纳斯托瓦兹
理查德斯托曼
米切尔卡普尔
埃里克雷蒙德
吉米窑威尔士
约翰佩里巴洛
阿德里安拉莫
约翰德拉浦
罗伯特莫里斯
凯文米特尼克
凯文保尔森
乔纳森詹姆斯
弗拉基米尔列文
大卫史密斯
迈克尔卡尔斯
加里麦金农
朱利安阿桑奇
爱德华斯诺登
小榕
黄鑫
袁仁广
肖新光
陈盈豪
万涛
龚蔚
五、黑客事件
The 414s
《2600:黑客季刊》创办
莫里斯蠕虫事件
西德电脑间谍案
Sundevil行动
米特尼克被捕
杨威案
DeCSS案
网络卫国事件
李俊案
索尼黑客门
CSDN泄密门
马特霍南事件
棱镜门事件
NSA入侵华为
六、黑客著作
神经漫游者
黑客:电脑革命的英雄
黑客宣言
杜鹃蛋
黑客词典
欺骗大师
欺骗的艺术
黑客与画家
掘金黑客
线上幽灵
七、黑客电影
战争游戏
通天神偷
黑客
黑客帝国
异次元骇客
硅谷海盗
剑鱼行动
防火墙
社交网络
现实生活中的海盗湾
互联网实验室文库:打造21世纪的走向未来丛书

精彩书摘

  【绿色兵团】
  成立时间:1997年。
  性质:中国大陆最早、最大的民间黑客组织。
  发起人:龚蔚(goodwell)。
  贡献:中国黑客“黄埔军校”。
  起源和发展
  绿色兵团的成立“与利益无关,与政治无关”,一切出于爱好和兴趣,同时也寄托了龚蔚“以兵团一般的纪律和规则,打造绿色和平的网络世界”的梦想,故起名为绿色兵团。
  成员包括Rocky、Dspman(HeHe)、Solo、LittleFish(小鱼儿)5个核心成员以及其他的诸如谢朝霞、彭哥、PP(彭泉)、天行(陈伟山)、冰河(黄鑫)、小榕等第一代中国顶级黑客,极盛时注册会员达到5000人。这是一群沉醉于挑战技术的网络爱好者,他们中一些是20出头的大学生,初衷简单,甚至没有自己的电脑,有时为了争夺校园实验室里的机位而废寝忘食。他们信守自己的黑客准则,崇拜雷锋,主张网络技术共享、互助。
  1998年5月,印度尼西亚排华事件中绿色兵团第一次在公共视野的亮相,向印尼网站发起攻击,还领导了1999年和2001年的中美黑客大战。
  随后绿色兵团转轨并拥有了自己的网络安全公司:上海绿盟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又于2000年3月与中联公司合作成立了北京中联绿盟信息技术公司。但同年北京绿盟与上海绿盟就因某些原因分裂,创始人龚蔚以及部分核心人员退出,随后中联绿盟采用新域名nsfocus.com,并更名为绿盟科技。
  几经周折后,原网站站点不复存在,成员也各自散去。现在的绿色兵团依然存在,2002年正式启用新的域名,但目前仅仅是一个网络技术爱好者的学习沟通平台,一个“松散的学术联盟”。而绿盟科技则成功转型为中国网络安全行业的元老级公司,于2014年1月29日登陆深交所。
  虽然当年的绿色兵团已经在最鼎盛的时期退去了它耀眼的光芒,但是,当代中国的黑客,追本溯源,无论任何团队、任何小组,倒数五代,皆出自绿色兵团。
  参考资料
  [1]林军.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中信出版社,2009.7.
  [2]中国黑客超强X档案第四章:中国绿色兵团.华夏名网,2007-12-27.
  http://www.sudu.cn/info/html/edu/20071227/58353.html
  [3]赵春鸿.从黑客组织到安全公司[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1,02:25-28.
  [4]绿盟科技开盘累计上涨32%,首次临时停牌.财经网,2014-01-29.
  http://stock.caijing.com.cn/2014-01-29/113875858.html
  深入阅读
  [1]专访绿色兵团创始人,重拾精神揭黑色产业链.中关村在线,2011-08-08.
  http://safe.zol.com.cn/243/2430727_all.html
  [2]中国黑客X档案.腾讯网.
  http://tech.qq.com/subjec/kj1.htm
  [3]清弋,启红.黑客在线.现代出版社,2000.
  [4]庞义成.往日的黑客摇身一变,成为维护网络安全的“警察”黑客“上岸”[J].中国企业家,2000,12:29-31.
  相关主题
  红客(黑客术语);龚蔚(黑客人物);网络卫国事件(黑客事件)
  ……

前言/序言


《代码浪潮:拨开数字迷雾的先行者》 一、 引言:时代的脉搏,技术的潮涌 我们正身处一个由数据驱动、算法塑造的时代。数字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互联网的触角延伸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涌现出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洞悉代码的奥秘,探索数字世界的边界,甚至能在看似无序的比特流中找到规律与力量。他们是时代的观察者,是技术的先行者,是数字迷雾中的导航者。《代码浪潮:拨开数字迷雾的先行者》并非一本技术手册,也不是一本关于“黑客”的传奇故事集。它是一次深入的时代观察,一次对驱动我们现代社会的隐形力量的探索。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信息爆炸的表象,去理解那些构建数字世界、影响社会走向的关键要素。我们关注的,不是那些被媒体渲染得神乎其神的技术细节,而是支撑这些技术运作的底层逻辑、发展趋势,以及它们对我们现实世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第一章:数字基石——理解代码的语言 代码,是现代世界的基石。它隐藏在我们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滑动、每一次交互的背后。从操作系统到应用程序,从网站到嵌入式设备,无处不见代码的身影。本章将以一种非技术性的语言,为普通读者描绘代码的本质。我们将探讨: 代码的“呼吸”: 并非深入讲解编程语法,而是从宏观角度理解代码的逻辑结构,为何需要代码来控制机器,它如何将人类的思想转化为机器可以执行的指令。我们会用通俗的比喻,比如将代码比作一本精密的食谱,或者一套复杂的指令集,来阐释其运作原理。 不同“方言”的对话: 计算机语言种类繁多,各有侧重。本章会简单介绍几种主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 Java, C++等),并非为了让读者学会编程,而是为了说明不同语言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以及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工作,共同构建起复杂的数字生态。例如,我们会提及Python的易读性使其成为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宠儿,而C++则因其高性能在游戏开发和系统底层扮演重要角色。 从“0”和“1”到世界的改变: 探讨二进制世界如何映射到我们感知到的丰富多彩的数字世界。我们将看到,最基础的逻辑门和电路,如何通过层层叠加,最终驱动我们今天所依赖的各种复杂系统,从智能手机的界面到全球金融市场的交易。 代码的“演进史”: 简要回顾代码语言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笨拙的汇编语言到如今高级语言的百花齐放。理解这种演进,有助于我们把握技术发展的脉络,以及未来可能的前进方向。 三、 第二章:数据洪流——驱动智能的燃料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是驱动人工智能和一切现代智能应用的核心动力。本章将深入探讨数据的来源、处理、分析以及其蕴含的巨大价值。 数据的“来源地”: 互联网、物联网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数据无处不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产生。我们将探究这些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和汇聚的,以及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结构化、非结构化等)。 数据“炼金术”: 如何将原始、杂乱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本章将介绍数据清洗、预处理、转换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过程对于确保数据质量和分析准确性的重要性。我们会用类比的方式,比如将数据清洗比作淘金,去除沙砾才能得到宝贵的黄金。 数据的“语言”——统计与可视化: 统计学是理解数据的核心工具。本章将介绍一些基础的统计概念,如均值、方差、相关性等,以及数据可视化在揭示数据模式和趋势中的作用。我们会强调,通过图表和图形,原本枯燥的数据能够“说话”,呈现出惊人的洞察力。 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我们也面临着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一系列挑战。本章将讨论这些挑战,并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和政策的结合,最大化数据的积极作用,规避潜在的风险。 四、 第三章:算法的“蝴蝶效应”——重塑决策与认知 算法,是数据之上的逻辑,是机器做出判断和决策的核心。本章将揭示算法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推荐系统到金融决策,从新闻推送再到出行导航。 算法的“思维模式”: 并非深入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理解算法的基本思想——如何根据输入的信息,通过一系列预设的规则或学习过程,产生输出。我们会用简单的例子,比如排序算法或者搜索算法,来解释其运作机制。 机器学习的“进化之路”: 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如何使计算机能够“学习”和“改进”,而无需被明确编程。我们将探讨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不同学习模式,以及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比如人脸识别、语音助手等。 推荐系统的“猜心术”: 为什么电商平台总能“猜中”你想要买的东西?为什么音乐App总能推荐你喜欢的歌曲?本章将深入浅出地解析推荐算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如何通过分析你的行为,为你量身定制信息和服务。 算法的“边界”与“偏见”: 算法并非完美无缺。本章将讨论算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比如对数据的依赖性、潜在的偏见以及“黑箱”问题。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和缓解算法的偏见,确保其公平性和透明度。 算法对社会的影响: 从招聘到信贷审批,算法正在逐步渗透到社会决策的各个层面。本章将讨论算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可能带来的社会公平问题,以及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五、 第四章:数字世界的“隐形疆域”——网络与安全 互联网和数字系统,如同一片广阔的数字疆域,而网络安全则是守护这片疆域的屏障。本章将探讨数字世界是如何互联互通的,以及在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中,安全的重要性。 互联网的“神经系统”: 简要介绍网络的基本构成,如IP地址、域名系统(DNS)、TCP/IP协议等,帮助读者理解信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我们会用类比的方式,比如将互联网比作一个庞大的邮政系统,来解释其运作原理。 网络安全:“看不见的战场”: 探讨网络安全的核心概念,如防火墙、加密、认证等。我们将强调网络安全并非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意识和实践的问题。 潜在的“风险点”: 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如恶意软件(病毒、木马)、网络钓鱼、拒绝服务攻击(DDoS)等。本章并非为了吓唬读者,而是为了提高读者对网络风险的认知,并提供一些基本的防范建议。 隐私的“数字足迹”: 随着我们在数字世界留下越来越多的痕迹,个人隐私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本章将探讨我们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如何有意无意地暴露个人信息,以及如何通过一些措施来加强隐私保护。 数字时代的“法律与伦理”: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也在不断演进。本章将简要探讨数字世界的法律边界,以及在数字时代,我们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 六、 第五章:未来的“代码蓝图”——趋势与展望 科技的发展永无止境。本章将放眼未来,探讨当前最前沿的技术趋势,以及它们可能为我们带来的变革。 人工智能的“下一站”: 展望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如通用人工智能(AGI)、深度学习的进一步突破、AI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等。 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 探讨物联网(IoT)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浪潮”: 简要介绍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理念,以及它在金融、供应链、数字身份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量子计算的“革命性潜力”: 展望量子计算可能带来的计算能力飞跃,以及它对科学研究、药物研发、密码学等领域产生的颠覆性影响。 人机协作的新篇章: 探讨人与技术之间日益紧密的协作关系,以及未来人类将如何与智能系统共同创造价值。 七、 结语:拥抱变革,理性前行 《代码浪潮:拨开数字迷雾的先行者》希望能够点亮读者对数字世界的好奇心,提供一个理解当下科技格局的清晰视角。我们并非要求读者成为技术专家,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数字时代的理性参与者。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理解技术的底层逻辑,把握发展趋势,提升数字素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课题。本书提供的是一张地图,帮助你在浩瀚的数字信息海洋中找到方向,理解那些塑造我们未来的“看不见的力量”。让我们一起,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理性前行,共同探索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黑客微百科》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解锁了一个隐藏的游戏模式。它并没有告诉你具体的“攻略”,而是让你看到了这个游戏世界的“地图”和“规则”。我一直对网络世界感到神秘,总觉得里面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本书,就是一点点地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 它让我对“连接”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描绘了信息是如何在网络中穿梭的,就像是无数条看不见的河流,在将数据从一个点输送到另一个点。它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网络会变慢,为什么有时候信息会丢失,这些看似随机的现象,背后都有其内在的逻辑。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模式识别”的探讨。它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识别病毒特征码,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说明了为什么“模式”在信息安全中如此重要。就像侦探需要从蛛丝马迹中找出凶手的作案手法一样,安全专家也需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出异常的模式。这本书让我开始用一种“解谜”的眼光去看待网络世界。它教会了我,很多时候,答案就隐藏在那些看似零散的信息之中。它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它给了你“思考解决方案”的工具。

评分

《黑客微百科》这本书,读起来感觉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友聊天。它没有那种枯燥的技术手册的死板,也没有过于激进的“颠覆性”口吻,而是用一种温和而深刻的方式,娓娓道来。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对于“探索”精神的强调。书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问题”的根源。 它讲述了许多关于早期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中充满了工程师们的智慧和 ingenuity。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昏暗房间里,用着庞大的机器,一点点探索计算机极限的身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技术,背后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尝试和错误。它让我从一个“使用者”的视角,慢慢转向一个“理解者”的视角。 其中关于“系统思考”的部分,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它并没有讲解复杂的系统论,而是用很生活化的例子,比如交通系统的运作,来解释一个庞大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看似独立的网络事件,实际上可能是一个复杂系统中的一个连锁反应。虽然我并没有从书中直接学会写代码,但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看”一个系统,如何去识别其中的关键节点和潜在风险。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思维训练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评分

初读《黑客微百科》,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斥着技术术语和晦涩概念的书籍,但实际阅读下来,我被它所呈现的宏观视角和哲学思考深深吸引。这本书并没有直接传授你“黑客技术”,而是引导你去理解“黑客”这一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 它从信息是如何被“编码”和“解码”开始,就像是打开了一本关于数字世界语言的入门指南。我开始理解,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在计算机世界里是如何被转化成一系列的0和1,以及这些0和1是如何构建起我们所看到的网页、应用程序乃至整个互联网的。书中对“熵”的解释,虽然简略,但其背后蕴含的关于信息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理解,让我对数据安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边界”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网络边界,更是指信息在不同系统、不同权限之间的界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坚固的安全措施,其实都存在着可以被“穿越”的边界。它并没有鼓励你去寻找这些边界并加以利用,而是让你明白,理解这些边界的存在,是保护信息安全的第一步。它像是一本引导你思考“为什么”的书,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去追问和探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评分

拿到《黑客微百科》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晦涩难懂专业术语的书籍,但实际阅读体验却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用一种非常“亲民”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信息技术背后的一些基本逻辑和发展脉络。书中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各种加密算法或者网络协议,而是从更基础的“信息”本身出发,探讨信息的产生、传递和保护。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信息熵”的简单解释,虽然篇幅不长,但它用一个非常直观的比喻,让我理解了信息的“不确定性”是如何成为安全的基础的。它让我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觉得信息很难被预测,而有时候又显得如此透明。此外,书中对“数字足迹”的描述,也让我警醒。我们每天在网络上留下的点点滴滴,是如何被收集、分析,并最终形成我们个人画像的,这个过程被描绘得非常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有了更审慎的态度。 它并没有教你如何成为一个“黑客”,但它让你深刻理解“黑客”所处的那个信息环境。它让你明白,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搜索,都可能是在与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进行交互。这本书就像是一张地图,为你描绘出了信息世界的轮廓,让你知道在这个世界里,哪些是重要的“地标”,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危险区域”。它鼓励你去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

评分

刚拿到这本《黑客微百科》,翻开扉页,一股科技的神秘感扑面而来。我一直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也曾幻想过深入了解那些构建了我们数字生活的代码和协议。这本书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切入,它并没有直接教你如何编写一个病毒或者破解一个系统,而是更像是为你打开了一扇了解“黑客”这个概念背后庞大体系的大门。 它让我明白,“黑客”并非仅仅是电影里那些戴着兜帽、敲击键盘的神秘人物。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种对技术细节刨根问底的精神。书中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将一些复杂的技术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比如它讲到了网络通信是如何实现的,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寄信,从地址的填写到邮递员的传递,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精妙之处。它也提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就像我们家里会锁门一样,网络世界也需要各种各样的“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和财产。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道德黑客”的探讨,这打破了我之前对“黑客”的刻板印象。它让我看到,真正的技术高手,往往是将他们的智慧用于修复漏洞、保护系统,而不是制造混乱。这种对技术的理性运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是这本书传递给我非常重要的一课。虽然书中没有直接提供具体的代码示例,但它所构建的知识框架,让我对未来深入学习网络安全和编程技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浓厚的兴趣。它是一本能激发你求知欲的书,让你开始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是什么”。

评分

没问题!撑够十个字,撑

评分

很好,速度好快,给京东点赞

评分

很好用。值得购买。还有优惠卷叠加,美得很,好用。推介购买

评分

工具书,一般般

评分

很棒

评分

还没有看,感觉一般般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可以作为资料查阅

评分

感觉上当了,百度上都找得到,还那么贵!

评分

都是常识性知识~读读感觉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