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玉、翡翠收藏爱好者、经营者。 不仅是玉石知识,更有生动的故事。 不仅是故事,更有实用的策略秘诀。
内容简介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其实,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生活,更实用于玩玉。玩玉就像打仗,就算你纸上谈兵千万次,都不是实战训练一次更有价值! 《玩玉》用故事的形式讲述玩玉的技巧。
作者简介
张兵,笔名章岩,策划创意人、书画评论家、玉石鉴赏家、畅销书作家,致力于商业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出版作品:《顿悟》《王阳明心学课》《鬼谷子的诡计》《不迷失的智慧》《世界太浮躁,我们怎么办》等传统文化图书,畅销全国各大书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教你从雏鸟变神鸟的实战百科全书 教你如何识破“玩玉圈套”不打眼 教你玩出财富、品味及想要的一切
——媒体人玉器收藏爱好者 李岩松 目录
第一章玩玉准备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同样,对于玉器收藏者来说,收藏前的准备工作,对以后的收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为玩玉高手,必须要让自己顺利通过“四道关”,即识玉关、辨伪关、论价关和鉴赏关!识玉关
2“你不懂玉!”——奸商忽悠客户的第一定义
2“捡漏”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3辨伪关
7从玉质上看破绽
8从雕工上看破绽
10从神韵上看破绽
12论价关
16黄金有价玉无价
16喜欢就是价
19行家这样砍价
21鉴赏关
23不是什么玉器都值得收藏
23“望闻问切”鉴玉法
25
第二章玩玉致富的秘诀随着玉器投资市场的逐渐成热,玉器已成为受众人欢迎的收藏品之一,甚至很多人对玉器投资是一掷千金。不过一个人要想真的通过玉器收藏来致富,就要始终坚持“只买对的,不买贵的”的投资原则!可爱的“烂石头”
29眼力价值千万
32大块头有大利润
35钓鱼式销售
38看准就下手
40
第三章玩玉级别——从“雏鸟”到“神鸟”的蜕变在古代,由于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人被划分为三六九等。同样,在玉器收藏中,根据每个人所处境界的高低,玉友们也被划分为雏鸟级、菜鸟级、小鸟级、飞鸟级、老鸟级、神鸟级六个不同的级别。在此,我特意声明,这种划分方法不带有任何贬低之意,只是为了方便对处于不同层次的玉友进行明确定位。雏鸟级(地摊级)
44菜鸟级(山料级)
47小鸟级(白度级)
50飞鸟级(玉质级)
52老鸟级(玉工级)
54神鸟级(意境级)
56
第四章如何识破“玩玉圈套”不打眼如果你总是抱着“捡漏”的心态玩收藏,甚至期望自己能够通过收藏一夜暴富,我劝你还是尽早离开。要知道,在古玩界,真正的古董凤毛麟角,而仿造的赝品却总是层出不穷。如果我们不能把持住自己,将会有打不尽的眼,上不完的当,吃不完的药!打眼的启示
60我的一次打眼经历
60打眼是必须的,打疼了就长记性了
63打眼的陷阱
65陷阱一:迷信鉴定机构
65陷阱二:和田玉越白越好
68陷阱三:熟人陷阱
70陷阱四:“抽奖”陷阱要小心
72陷阱五:故事陷阱
75哪些人最容易被“打眼”
77如何才能不打眼
82
第五章赌石——一刀生一刀死,一刀穷一刀富在赌石界,一夜暴富的故事时常发生,一夜倾家荡产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可以说,正是由于赌石具有“输赢两重天”的不可预测性,从而使它更具诱惑力。赌石的诱惑——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赔多少,更无法想象会赚多少
87“赌石”如赌命——一刀决生死
88古人赌石
91和氏璧——从中国最早的赌石说起
91绮罗玉——马蹄下的绝世好玉
93段家玉——民国名玉品牌是这样赌出来的
94今人赌石
96骗的就是你这样的笨蛋
96控制贪念,切勿上瘾
98抱着“输赢不惊”的心态去赌石
100赌石之实战
101赌石经验
101赌石方法
104赌石者注意事项
106
第六章玩玉实战教程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其实,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生活,更适用于玩玉。玩玉就像打仗,就算你纸上谈兵千万次,都不如实战训练一次更有价值!赤裸行话——材料比成品贵,新的比老的贵,假的比真的贵 109玩玉行家都知道的“七字口诀” 113成功玩家的三大标准体系
115真伪标准体系——“见多识广”的历练
115价格标准体系——从市场角度建立价格标准
116普精标准体系——教你读懂古玉的基本符号
116玩玉行家的收藏投资策略
118策略一:在绝大多数人未发现其价值时买入
118策略二:买每种玉(石)的中高端产品
119策略三:买每种玉(石)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
119策略四:在大多数人还质疑时大量买入
120策略五:要有点“赌性”——只有利益、没有风险的玉石是没有的
120
第七章玩玉经验——高手不说你永远不懂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玩收藏,真正讲究的是精,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多!所以,一个人要想在收藏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就一定不要有“贪便宜”的心理,而要始终坚持“宁可买贵,不可买废”的收藏准则!高手大都是“学费”换来的
123不要做自以为是的“高手”
125宁可买贵,不可买废
127不靠“行家”靠自家
130玩家高手一定要识破的十二大诡计
133诡计一:瞒天过海
133诡计二:围魏救赵
134诡计三:借刀杀人
134诡计四:趁火打劫
137诡计五:声东击西
137诡计六:无中生有
138诡计七:暗度陈仓
140诡计八:隔岸观火
140诡计九:打草惊蛇
141诡计十:欲擒故纵
143诡计十一:抛砖引玉
145诡计十二:擒贼擒王
145
第八章玉器鉴定是门技术活目前,玉器市场的作假技术非常厉害,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为此,很多人常常被假玉、劣品、赝品所骗。即使是一些有经验的藏家,也常常会遭遇打眼。所以说,玉器鉴定是一门技术活,一个人如果没有几把拿手的“刷子”,是很难在收藏圈站稳脚跟的!鉴定人的“弦外之音”
148小心鉴定专家
151那些鉴宝的故事,可以听,但不要轻信
151谁来对鉴宝专家“鉴宝”
152如何看待“网鉴专家”
153以新做旧——古玉鉴定
155辨别古玉的经验
156古玉鉴定方法
159以次充好——新玉鉴定
163和田玉的辨别经验
163初级玩家简易鉴玉法
165
第九章玩玉玩的就是心态一个真正成功的收藏者,在购买之前,会慎重地考虑;在购买之后,则买过就算,无论是“捡漏”还是“打眼”都不会去计较得失,更不会抱着投机、炒作的心态盲目地收藏。所以说,玩玉玩的就是心态,一个人只有以平和的心态玩玉,才能玩出收藏者的最高境界。成功玩家需要什么心态
169欢心
170细心
170虚心
172静心
173决心
173耐心
174用“无心插柳”的心情来玩玉
174忌贪
174随缘
175惜玉
177
第十章玩玉要懂盘和养——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自古以来,玩玉者盘玉有三种方法:其一,文盘,即把一件玉器放在一个小布袋里,贴身而藏,以人体恒定的温度来改变玉质。一般来说,文盘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奏效。其二,武盘,即通过人为的力量不断盘玩,以达到尽快玩熟的目的。此方法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可以使玉器恢复原状。其三,意盘,即收藏者将玉器拿在手中,一边盘玩,一边想着玉的美德,并从玉的美德中吸取其精华,久而久之,就会达到玉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盘玉禁忌
180古玉“四怕”
180古玉“三忌”
180盘玉条件
181玩玉的行业术语一、玉器的常用术语183二、与古玉沁色有关的术语
185三、养玉的有关术语
187四、玉器收藏的“江湖术语”
188玩玉的经典语录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玩玉》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玉石鉴赏或收藏。 --- 《镜中迷宫:二十世纪都市边缘的非线性叙事》 作者:[虚构作者名] 书籍简介 《镜中迷宫:二十世纪都市边缘的非线性叙事》并非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它是一份沉浸式的体验记录,一次对记忆、时间感知以及现代社会中个体身份构建的深度剖析。本书的结构本身就是其内容的核心表达——它拒绝清晰的因果链条,选择以碎片化、交叉引用的方式,带领读者穿梭于一个由二十世纪中期开始,绵延至九十年代末期的虚构城市“新塔尔萨”的底层生态之中。 全书核心围绕着三条看似无关、却在潜意识层面紧密连接的线索展开:“档案员的失语症”、“午夜电台的信号漂移”以及“被遗忘的地铁线路图谱”。 第一部分:档案员的失语症 故事的起点是维克多·科瓦克,一名在“城市规划与历史记录局”工作的低级档案管理员。维克多患上了一种奇特的“选择性失语症”——他无法谈论任何具有明确时间戳的事件。他的记忆仿佛被剥离了年代的标签,所有的经历都被压缩进一个永恒的“现在”之中。 本书通过大量引用维克多工作时整理的、被随意丢弃的市政记录、市民投诉信件和未曾发布的社会学调查报告来构建他的世界观。这些文件揭示了一个高速工业化进程中,城市肌理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建筑风格的突然断裂、社区名称的反复更改、以及因技术迭代而产生的“数字幽灵”——那些旧系统数据中依然存在,但在现实中早已消失的机构和人名。 科瓦克通过对这些“无时间性”文本的编排,试图重建一种非线性的历史观。他发现,一个城市真正的生命力,往往存在于那些被官方记录迅速抹去、但精神残余依然在空间中游荡的角落。例如,一封关于一处澡堂拆迁的投诉信,其情绪的波动与三十年后一栋摩天大楼落成时的市民抱怨,在情感光谱上达到了惊人的重合。科瓦克的工作,就是用这种“情感共振”来代替传统的年代顺序。 第二部分:午夜电台的信号漂移 叙事视角随后转向了“WXYZ”午夜电台,一个位于城市边缘、信号时常受到干扰的非官方广播站。电台的主持人“夜航者”从未露面,他的节目内容是随机的——有时是未经许可的古典乐片段,有时是加密的数字序列,有时则是对当天报纸的诗意讽刺。 这部分内容大量采用了无线电监听记录和听众来信的摘录。信号的漂移成为理解现代人精神状态的隐喻。在那个尚未被完全数字化的年代,电波的不确定性恰恰反映了信息过载前夕,个体对“真实”与“噪音”的辨别困境。 研究表明,夜航者的听众群体极其分散,他们可能是夜班工人、失眠者,也可能是那些在官方叙事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边缘人群。通过对听众来信的分析,作者揭示了电台如何成为一个虚拟的、跨越阶层的“集体梦境发生器”。听众们报告称,在收听过程中,他们开始经历“错位感”——仿佛自己正置身于一个与当前时空不符的场景之中,这与档案员科瓦克的“失语症”形成了完美的镜像。 第三部分:被遗忘的地铁线路图谱 本书的后半部分聚焦于“新塔尔萨”地下交通系统的未竟之作——一条被称为“L-零号线”的环形轨道。这条线路在五十年代初期因预算削减和地质勘探失败而被无限期搁置,但其部分隧道和预留站台却诡异地保留了下来,成为城市地下未被完全修复的伤疤。 作者团队(以散文体的形式加入叙事)深入调查了这些废弃的地下空间。他们发现,这些空间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成为了不同时代遗物的堆积场:五十年代的广告海报、六十年代的罢工标语、八十年代的涂鸦、以及一些与科瓦克档案中人物相关的个人物品。 通过绘制这些被遗忘站点的“情感地图”,而非传统的地理地图,作者试图证明“时间”在物理空间中并非线性流动,而是一种沉积物。那些被遗弃的轨道,象征着被社会主流进程所抛弃的可能性的集合。这些地下空间是城市记忆的真正墓地,也是所有断裂叙事的交汇点。 主题与结构洞察 《镜中迷宫》的非线性结构并非为了晦涩而晦涩,而是为了模拟和挑战读者对“信息整合”的固有习惯。它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一个加速变化、信息爆炸的二十世纪后期都市中,个体如何通过重组被遗弃的片段、聆听被干扰的信号,来重新构建一个有意义的、尽管是破碎的自我认知体系? 本书大量借鉴了后结构主义的叙事技巧,并融入了对早期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的批判性反思。它是一次对“意义是如何在噪音中诞生的”的深度实验,邀请读者放弃对完整故事线的追逐,转而享受碎片化信息碰撞所产生的思想火花。它要求读者像档案管理员一样细致入微,像电台听众一样保持开放的感知,像地下探险家一样面对未知的深度。最终,读者会发现,迷宫本身,才是目的地。 目标读者: 对城市历史、非线性叙事、信息社会学以及后现代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本书提供的是一种智力上的挑战和审美上的愉悦,而非提供任何确定性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