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鋼結構體係與工程實例

高樓鋼結構體係與工程實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曾凡生,王敏,楊翠如 等 著
圖書標籤:
  • 高層建築
  • 鋼結構
  • 結構工程
  • 結構設計
  • 工程實例
  • 建築工程
  • 抗震設計
  • 結構體係
  • 高層建築結構
  • 鋼結構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67397
版次:1
商品編碼:11644956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7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高樓鋼結構體係與工程實例》係統闡述瞭全鋼結構高樓、鋼-混凝土混閤結構高樓、型鋼混凝土結構高樓、鋼管混凝土結構高樓的特徵、設計要點、構造要求等內容;收集瞭國內外119個鋼結構高樓的工程實例,按照抗側力構件的屬性,歸納為18種結構體係;對每一種結構體係,均逐一闡述瞭其構件組成、受力特點、側移形態、抗風能力、耐震性能、設計要點。本書配有三百餘幅工程實例的結構平麵布置圖、剖麵圖、節點細部圖等,供工程設計人員學習參考。

目錄

前言
第1章高樓鋼結構的類型、特徵
和設計要點
11全鋼結構
111鋼構件的構造要求
1111杆件截麵形狀
1112抗風設計
1113抗震設計
112結構性能
113結構用鋼量
114結構造價與綜閤經濟效益
115國內外全鋼結構高樓工程
概況
12鋼�不炷�土混閤結構
121混閤結構體係的組成
122混閤結構的特點
123混閤結構的性能
124混閤結構抗震設計
125混閤結構高樓工程概況
13型鋼混凝土結構
131型鋼混凝土結構的組成
132型鋼混凝土結構的性能和
特點
133型鋼混凝土結構的工程應用
和適用範圍
134型鋼混凝土結構設計要點
135型鋼混凝土結構構造要求
1351一般構造要求
1352梁、柱構造要求
136型鋼混凝土結構高樓工程
概況
14鋼管混凝土結構
141鋼管混凝土結構特徵
142鋼管混凝土杆件材料
143鋼管混凝土結構的應用與
發展
144鋼管混凝土杆件的性能
145鋼管混凝土結構的特點
146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要點
147鋼管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築
工程概況
第2章高樓結構方案與構件布置
21房屋體型
211建築平麵形狀
212建築立麵形狀
22承重構件的布置
221竪嚮承重構件
222樓蓋承重構件
23抗側力構件的類型
231高樓結構設計特點
232抗側力構件的基本形式
233抗側力構件的分類
234側力作用下幾種構件的變形
狀態
235抗側力結構的優化
236承重構件和抗側力構件的用
鋼量
24房屋高度和高寬比
241基本概念
242全鋼結構
243鋼�不炷�土混閤結構
25高樓結構發展趨勢
251材料高性能化
252建築輕量化
253構件立體化
254巨柱周邊化
255支撐大型化
256體形圓錐化
257結構混閤化
258動力反應智能化
第3章結構材料
31結構鋼
311鋼材性能
312國産鋼材
313國外鋼材
32焊接材料
33螺栓與栓釘
331高強度螺栓
332圓柱頭栓釘
333錨栓
34鋼筋混凝土材料
第4章單一結構體係
41框架體係
411結構體係的組成
412結構特徵
413框架設計要點
414框架結構杆件長細比和闆件
寬厚比的要求
415框架梁�倉�節點設計
416框架體係適用房屋高度
417工程實例
42框筒體係
421框筒結構的特徵
422框筒受力特點
423圓形框筒與矩形框筒的比較
424框筒設計要點
425框筒底層擴大柱距的對策
426全鋼結構框筒體係工程實例
427型鋼混凝土框筒體係工程實例
428鋼管混凝土框筒體係工程實例
429鋼框架�不炷�土框筒體係
4291結構體係的組成
4292抗震構造措施
4293工程實例
43支撐框筒體係
431支撐框筒的産生
432支撐框筒結構體係的構成
433支撐框筒結構的受力特點
434支撐框筒束體係
435支撐框筒的設計要點
436工程實例
44抗剪幕牆框筒體係
441結構體係的組成
442結構特徵
443構件受力狀態
444工程實例
45框筒束體係
451結構體係的組成
452框筒束的適用範圍
453框筒束的受力特點
454框筒束的設計要點
455工程實例
46大型立體支撐體係
461結構體係的組成
462結構的受力狀態
463構件的受力特點
464並聯大型立體支撐體係
465大型立體支撐設計要點
466全鋼結構大型立體支撐體係
467混閤結構支撐筒體係工程
47周邊大型支撐體係
471結構體係的組成
472工程實例
48巨型框架體係
481建築的功能要求
482結構體係的組成
483構件受力特點
484鋼結構巨型框架體係工程
485鋼管混凝土巨型框架體係工程
49懸掛結構體係
491結構概況
492芯筒懸掛體係
4921結構體係的組成
4922結構變形特性
4923耐震性能
4924結構設計要點
4925工程實例
493多筒懸掛體係
4931結構體係的組成
4932結構受力特點
4933工程實例
494鋼構架懸掛體係
4941結構體係的組成
4942結構受力特點
4943工程實例
410多筒�哺至航峁固逑�
4101結構特徵
4102工程實例
第5章雙重結構體係
51框架�倉С盤逑�
511結構特徵
512竪嚮支撐的力學特性
513軸交支撐
514偏交支撐
515防屈麯支撐
516工程實例
52框架�睬槳逄逑�
521結構特徵
522鋼闆剪力牆
523內藏鋼闆支撐剪力牆
524帶竪縫混凝土牆闆
525工程實例
53框架�倉С判就蔡逑�
531結構體係的組成
532結構的受力特點
533適用的房屋高度
534鋼管混凝土框架�倉С判就蔡�
係工程實例
535全鋼結構框架�倉С判就蔡逑�
工程實例
54支撐芯筒+剛臂體係
541結構體係的組成
542結構有剛臂、無剛臂的比較
543增設剛臂的效果
544全鋼結構支撐芯筒+剛臂體
55筒中筒體係
551結構體係的組成
552構件變形屬性
553結構體係的受力特點
554鋼結構筒中筒體係工程實例
555帶牆闆的鋼結構筒中筒體係
557“混凝土內筒�哺滯饌病蓖倉型�
558型鋼混凝土筒中筒體係工程
56芯筒�部蚣芴逑�
561結構體係的組成
562結構體係抗風抗震性能
563結構設計要點
564混凝土芯筒�哺摯蚣芴逑倒�
程實例
571結構體係的組成
572結構受力特點
573工程實例
58疊置式混閤結構體係
581高樓結構設計概念的演化
582疊置式混閤結構體係的
組成
583工程實例
附錄
附錄A國産型鋼的規格及截麵特性
附錄B國外H型鋼的規格及截麵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密度持續增加,城市地麵交通齣市建築嚮高空發展,高層建築日益增多,建築結構類型也從砌體結構、鋼筋結構延伸。盡管目前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造價較低仍是高層建築的主要結構結構設計和製造技術的進步,在高層建築領域,二者在造價上的差距日漸縮承載力高、截麵尺寸小、建築總重輕、基礎費用低和耐久性高等優點,最適。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較,鋼結構具有更大的韌性、延性、變形能力和耗區高層建築的首選結構類型。隨著建築技術的發展和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纍,單一的全鋼結構,拓展為鋼一混凝土混閤結構、型鋼混凝土結構和鋼管混凝增強瞭高樓的抗風和抗震能力。
  設計人員在設計鋼結構高樓時有所藉鑒,本書廣泛收集國內外鋼結構高樓的結構受力特點和側嚮變形屬性進行劃分,歸納為18種結構體係,並逐一闡件組成、受力特點、側移形態、抗風能力、耐震性能、設計要點,以及相應例。工程設計人員可以在這些工程實例的基礎上,取長補短,使高樓結構設更閤理的方案,將高樓鋼結構設計水平推嚮更高層次。

《宏偉藍圖:當代建築的脊梁》 一、 書籍簡介 《宏偉藍圖:當代建築的脊梁》是一部深入剖析現代建築結構體係發展曆程、技術演進與未來趨勢的權威著作。本書不涉及任何關於“高樓鋼結構體係與工程實例”的具體內容,而是以更為宏觀的視角,全麵展現人類在構築垂直城市、跨越廣闊空間過程中所湧現齣的智慧結晶與工程壯舉。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關於建築結構設計與建造的整體認知框架,從最基本的力學原理齣發,循序漸進地介紹各種新型結構材料的特性、力學行為及其在不同建築類型中的應用。 本書的寫作初衷,是為瞭填補市麵上關於建築結構技術發展史與前沿性探索的宏觀論述的空白。我們希望通過梳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建築結構創新,展示人類如何不斷挑戰自然限製,創造齣前所未有的宏偉建築。本書不僅僅是技術手冊,更是一部關於人類智慧、工程毅力與美學追求的史詩。 二、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以下讀者群體: 建築學、土木工程及相關專業的學生: 為他們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廣闊的視野,幫助他們理解不同結構體係的優劣,為未來的學習和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及項目管理者: 為他們提供最新的技術信息和設計理念,激發創新靈感,應對復雜工程挑戰。 對城市發展、建築科技感興趣的社會大眾: 幫助他們瞭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建築世界背後隱藏的科學與藝術,感受工程技術的力量。 曆史學、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者: 為他們提供理解不同曆史時期城市形態演變、社會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之間相互關係的獨特視角。 三、 內容梗概 《宏偉藍圖:當代建築的脊梁》共分為五個主要部分,每個部分都承載著一段宏大的敘事: 第一部分:結構思想的起源與演變——從古至今的力與美 本部分將追溯人類最早的結構意識,從簡單的遮蔽物到復雜的拱券、穹頂,探討不同文明在自然材料(如石材、木材)的限製下所發展的結構智慧。我們將深入研究古希臘、古羅馬的建築哲學如何影響結構設計,分析中世紀哥特式教堂如何通過飛扶壁和尖拱實現驚人的高度和采光。 章節示例: 第一章:原始的智慧——自然材料的結構潛能 (介紹早期人類如何利用岩石、木材、泥土進行建造,以及對基本受力方式的樸素認識。) 第二章:古希臘的和諧——比例、穩固與神廟的象徵 (探討柱式體係、梁的受力特性,以及古希臘建築對力的幾何學錶達。) 第三章:羅馬的創新——拱、券與混凝土的革命 (分析羅馬人如何通過拱券技術實現大跨度空間,以及混凝土的早期應用及其對工程的影響。) 第四章:中世紀的超越——飛扶壁與尖拱的輕盈之舞 (聚焦哥特式建築如何利用結構力學突破材料限製,實現高聳的教堂和通透的采光。) 第五章:東方智慧的傳承——木構架與鬥拱的精妙 (介紹中國、日本等東方國傢獨特的木結構體係,以及鬥拱等復雜構件的力學原理和藝術價值。) 第二部分:工業革命的曙光——新材料與新結構的誕生 工業革命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催生瞭鋼鐵、混凝土等新型建築材料,並徹底改變瞭結構設計的理念。本部分將詳細介紹早期鋼鐵結構(如橋梁、展館)的齣現,以及鋼筋混凝土作為一種復閤材料的革命性意義。我們將重點探討那些開創性的工程項目,它們不僅在技術上取得瞭突破,更在美學上開闢瞭新的可能性。 章節示例: 第六章:鋼鐵的覺醒——橋梁革命與早期工業建築 (分析鐵製橋梁的興起,如煤氣廠、火車站在結構設計上的創新。) 第七章:混凝土的誕生——從水泥到鋼筋混凝土的曆程 (介紹波特蘭水泥的發明,以及鋼筋混凝土材料的早期發展和力學特性。) 第八章:伊菲爾的遺産——早期高層建築的嘗試 (探討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滿足城市發展需求而進行的高層建築探索,以及當時的結構挑戰。) 第九章:埃菲爾鐵塔的啓示——輕盈、強度與空間利用 (分析埃菲爾鐵塔作為標誌性結構,在設計理念和材料應用上的前瞻性。) 第三部分:現代結構體係的多元化——功能、效率與美學的融閤 進入20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新型結構體係層齣不窮,以滿足日益復雜的建築功能需求。本部分將深入探討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筒體結構、斜拉結構、張拉膜結構等主流結構體係的原理、設計方法和適用範圍。我們將展示這些體係如何在不同類型的建築(如辦公樓、體育場館、展覽中心)中發揮關鍵作用,並兼顧經濟性、耐久性和美學錶現。 章節示例: 第十章:框架的張力——鋼筋混凝土框架與鋼框架的演進 (詳細介紹框架結構的發展,包括其承載能力、抗震性能,以及在不同建築中的應用。) 第十一章:堅如磐石——剪力牆結構的力量與應用 (分析剪力牆結構在抵抗水平力方麵的優勢,以及在住宅和高層建築中的應用。) 第十二章:筒體結構的智慧——高層建築的垂直支撐 (探討外筒、內筒、筒中筒等筒體結構形式,以及它們如何有效抵抗風荷載和地震力。) 第十三章:跨越鴻溝——大跨度橋梁的斜拉與懸索體係 (介紹斜拉橋和懸索橋的結構原理、受力特點,以及在連接陸地的作用。) 第十四章:輕盈的觸感——膜結構與索穹頂的創新 (探討膜結構和索穹頂的輕質、柔性特點,以及它們在大型公共空間中的獨特魅力。) 第四部分:先進材料與智能化設計——未來的建築脊梁 本部分將聚焦於當前和未來建築結構發展的前沿領域。我們將介紹高性能混凝土、先進閤金、復閤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發及其在結構設計中的潛力。同時,我們將深入探討參數化設計、BIM(建築信息模型)、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如何革新結構設計流程,提高設計效率和精度,並實現結構的可持續性和智能化。 章節示例: 第十五章:新材料的探索——從高性能混凝土到碳縴維復閤材料 (介紹各種新型建築材料的力學性能、耐久性和環境友好性。) 第十六章:數字化重塑——參數化設計與BIM的顛覆 (探討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優化結構設計,實現復雜形態的精確錶達和多方協作。) 第十七章:仿生結構的啓示——從自然界汲取設計靈感 (介紹模仿生物體結構特點,創造更輕巧、更高效的建築結構。) 第十八章:智能化與韌性——未來建築的結構挑戰 (展望智能化監測、自修復材料等技術在提升建築韌性方麵的作用。) 第五部分:綠色建築與可持續發展——責任與使命 在當今世界,建築的可持續性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議題。本部分將探討如何在結構設計中融入綠色理念,例如選擇環保材料、優化材料用量、提高結構能效,以及考慮建築的生命周期評估。我們將展示如何通過創新的結構設計,構建既宏偉壯觀又對環境負責任的未來建築。 章節示例: 第十九章:綠色結構的原則——材料選擇與生命周期考量 (介紹如何從材料的可再生性、可迴收性齣發進行結構設計。) 第二十章:節能與減排——結構設計對建築能耗的影響 (探討結構體係如何影響建築的保溫隔熱性能,以及如何減少碳排放。) 第二十一章:韌性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結構策略 (分析建築結構如何提高對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的抵禦能力。) 第二十二章:以人為本——結構設計中的舒適性與安全性 (探討結構設計如何確保居住者的舒適度和安全感,並創造更宜人的居住環境。) 四、 核心價值 《宏偉藍圖:當代建築的脊梁》不僅僅是一部技術書籍,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創造力、工程智慧和對美好空間不懈追求的史詩。本書的核心價值體現在: 宏觀視野: 以曆史的維度和全球的視角,全麵梳理建築結構的發展脈絡,揭示技術進步背後的驅動力。 係統性: 從基本原理到前沿技術,構建瞭一個完整、係統的建築結構知識體係。 前瞻性: 關注未來發展趨勢,為讀者提供麵嚮未來的洞察和啓示。 啓發性: 激發讀者對建築結構的熱情,鼓勵創新思維和跨學科的探索。 教育性: 為學術界和工程界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培養新一代的傑齣工程師和建築師。 五、 結語 《宏偉藍圖:當代建築的脊梁》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見證人類如何以智慧和毅力,將最樸素的材料塑造成令人嘆為觀止的宏偉建築。它將展現技術的力量如何與藝術完美結閤,勾勒齣人類城市發展的壯麗圖景。本書將成為每一位熱愛建築、探索工程奧秘的讀者案頭必備的經典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閱專業書籍時,我的直覺往往會先關注其圖錶的質量和示意圖的清晰度。對於涉及空間復雜性的鋼結構體係,文字描述很容易陷入晦澀難懂的境地。一本優秀的教材或參考書,必須依賴高質量的圖形來傳達復雜概念。我希望這本書中的每一個示意圖——無論是結構平麵布置圖、節點大樣圖還是受力分析圖——都必須綫條分明、標注準確、邏輯清晰。特彆是涉及到高層建築復雜體係的受力傳導路徑圖,比如在巨型框架中,荷載如何從頂部層層傳遞到基礎,中間需要經過哪些關鍵構件的轉換和分配,這些過程如果能通過直觀的三維剖麵圖或動畫原理圖進行可視化展示,那會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如果書中使用的工程實例圖片都是高清、具有代錶性的現場照片,能夠直觀地展示設計意圖與實際建成的效果對比,那將是錦上添花之舉,能有效彌閤設計藍圖與最終實體之間的認知鴻溝。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是《高樓鋼結構體係與工程實例》,但很抱歉,我無法在評價中詳細闡述這本書的具體內容,因為我沒有閱讀過這本書,也無法獲取其內部資料。不過,我可以根據書名推測一些可能的內容方嚮,並以一個資深工程師的視角,從更宏觀的結構設計哲學和實際工程挑戰的角度來談談我對這類專業書籍的期待和普遍感受。一本優秀的鋼結構工程書籍,首先應該在理論深度上有所建樹。它不能僅僅是公式的堆砌,更需要深入剖析材料力學、結構動力學與穩定性的前沿研究成果在超高層建築中的應用。我期望看到的是對新一代高強度鋼材和新型連接技術(如焊接、螺栓連接的細化分析)的獨到見解,尤其是在復雜荷載作用下,如何通過結構體係的優化實現經濟性與安全性的完美平衡。例如,針對地震區和風荷載敏感區域,核心筒、伸臂桁架或巨型框架等經典體係的演化路徑和適用邊界條件,必須有詳實的數據支撐和精妙的案例剖析。如果這本書能超越常規的規範解讀,提供一些創新性的分析方法,比如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理念在超高層中的具體落地實踐,那將是極具價值的。那種能讓人讀完後,對結構設計産生“豁然開朗”之感的著作,纔是真正值得反復研讀的寶典。

評分

此外,一本專業的工程書籍,其價值往往體現在對“邊界條件”和“非綫性效應”的探討上。對於高樓鋼結構,尤其是在巨型化和超高化的趨勢下,許多傳統的綫性分析方法已經無法完全捕捉實際工作狀態。我非常看重作者是否勇敢地觸及瞭這些“灰色地帶”:比如,連接節點在多次受力循環下的退化規律、鋼材在低溫或高溫下的材料本構關係變化、以及施工階段預應力或殘餘應力的長期影響。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高級非綫性有限元分析的案例,並對比傳統簡化模型與真實狀態的差異,那將為結構工程師提供寶貴的經驗數據,幫助我們在設計冗餘度和經濟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這種對結構行為深層機理的剖析,纔是區分一本普通參考書和一本經典專著的關鍵所在。它必須教會讀者如何思考,而不是簡單地告訴讀者該怎麼做。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與現場打交道的項目經理,我更關注的是“工程實例”這四個字所蘊含的實戰價值。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真正的難點往往齣現在施工的每一個環節。我希望這類書籍能夠揭示那些教科書上不會講的“潛規則”和“血淚教訓”。比如,巨型構件在運輸、吊裝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空間限製、精度控製難題,以及如何通過BIM技術進行更精準的預拼裝和現場調整。特彆是鋼結構施工中的“變形控製”——從基礎沉降到結構自重綫形的變化,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細的監測和反饋機製。如果這本書能收錄一些國際上標誌性超高層項目在鋼結構施工階段的詳細工法、質量通病防治案例,以及針對復雜節點(如梁柱交接麵、阻尼器安裝位置)的獨傢處理方案,那對我們一綫人員來說,其價值遠超任何設計規範的文字。它應該是一本可以放在工具箱裏,隨時翻閱並能立刻指導實際操作的“聖經”,而不是束之高閣的學術論文集。

評分

從一個結構顧問的角度來看,我對書籍的整體邏輯性和知識體係的完整性有較高要求。現代高樓的鋼結構設計,早已不是單一力學問題的解決,而是多學科交叉的復雜係統工程。因此,一本好的著作必須能夠將結構抗風設計、抗震設計、防火設計以及結構與設備(如HVAC、電梯)的協同優化放在一個統一的框架內進行闡述。我期待看到關於結構健康監測(SHM)係統與鋼結構分析模型的深度融閤,探討如何利用實時數據對結構的長期性能進行迭代評估和壽命預測。更重要的是,關於綠色建築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必須有所體現。例如,鋼材的迴收利用率、結構的可拆卸性(Design for Disassembly)在超高層設計中的體現,以及如何通過優化連接節點來減少現場焊接量以降低碳足跡。如果這本書僅僅停留在傳統的極限承載力分析層麵,而忽略瞭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環境影響,那麼它在當代工程領域的適用性和前瞻性就會大打摺扣。

評分

包裝完好,印刷質量也不錯,書中的工程實例比較多

評分

包裝完好,印刷質量也不錯,書中的工程實例比較多

評分

很好的書,京東送貨很快。

評分

包裝完好,印刷質量也不錯,書中的工程實例比較多

評分

在京東買瞭不少專業書籍,省心省力

評分

很好,不過最近沒空看

評分

實用的書。。

評分

包裝完好,印刷質量也不錯,書中的工程實例比較多

評分

要是有實際工程的詳細資料就好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