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国历史时期这么长,历史文献这么多,要人人都学点历史,有点历史常识,真是像前人所说,一部二十四史,从何下手呢?何况历史文献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用当时通行的古文编写的,今天的绝大多数青年还不能掌握、运用古文,这个关过不了,要学,又从何学起呢?《吴晗精品集:中国历史常识》帮助广大青年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并且从中受到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内容简介
为了宣传介绍中国历史,吴晗于1963年至1965年间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包括著名历史学家汪篯、白寿彝、邓广铭、郑天挺、翁独健、胡厚宣、阴法鲁、何兹全、戴逸等人,《吴晗精品集:中国历史常识》从北京猿人一直写到北伐战争,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著名人物、典章制度、文史常识、文物古迹、艺术创造。
《吴晗精品集:中国历史常识》内容扼要,通俗易懂,是学习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浙江义乌人。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在胡适和蒋廷黻的提议下专攻明史。1937年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1940年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吴晗是我国少有的明史专家,曾出版《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读史札记》等。因撰写剧本《海瑞罢官》,被林彪、四人帮借此迫害而死。1979年,吴晗冤狱平反。
目录
第一编
中国猿人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黄帝炎帝蚩尤
尧舜禹
夏商
殷墟甲骨文
文王姜子牙
周公
春秋战国
五霸七雄
管仲
子产
卧薪尝胆第一编
中国猿人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黄帝炎帝蚩尤
尧舜禹
夏商
殷墟甲骨文
文王姜子牙
周公
春秋战国
五霸七雄
管仲
子产
卧薪尝胆
商鞅变法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苏秦张仪
火牛阵
完璧归赵
将相和
毛遂自荐
信陵君救赵
图穷匕首见
端午节
诸子百家
四书五经
孔子孟子
老子墨子韩非
孙武《孙子兵法》
班门弄斧
屈原
都江堰郑国渠
第二编
秦灭六国
秦始皇
灵渠
孟姜女哭长城
陈胜吴广
约法三章鸿门宴
破釜沉舟四面楚歌
汉初三杰
汉武帝
司马迁《史记》
赵过
苏武牧羊
昭君出塞
王莽
绿林赤眉
党锢之祸
佛教道教
《论衡》
班昭
张衡张机
扁鹊再世华佗重生
黄巾起义
赤壁鏖兵
曹操
文姬归汉
三顾茅庐
晋朝的建立
石崇、王恺斗富
八王之乱
南北朝六朝
闻鸡起舞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魏孝文帝
葛荣起义
王羲之
顾恺之
祖冲之
范缜
《文选》《文心雕龙》
《齐民要术》
《水经注》
云冈、龙门石窟
第三编
隋朝的建立
隋朝的崩溃
隋末农民起义
贞观之治
魏徵
文成公主
武则天
唐代的长安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刘知几杜佑
李白杜甫
白居易元稹
唐代著名书法家
唐代著名画家
唐代著名的雕塑家、音乐家、舞蹈家
孙思邈
玄奘取经
敦煌艺术
五代十国
周世宗柴荣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杨家将
澶渊之盟
范仲淹
包公
王安石
《水浒》描写的梁山好汉
方腊起义
契丹
女真
宋代临安
八字军
黄天荡之役
岳家军
郾城大捷
秦桧
唐宋八大家
宋初四大类书
《资治通鉴》
《梦溪笔谈》
李清照
辛弃疾陆游
宋朝四大书法家
宋朝著名的画家
第四编
元朝忽必烈
文天祥
元曲
郭守敬
黄道婆
红巾军
朱元璋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初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靖难之变
迁都北京
土木之变
于谦
戚继光
澳门被占
反税监、矿监的斗争
东林党
《永乐大典》
李时珍
潘季驯
徐光启
明朝著名画家
李自成
张献忠
努尔哈赤
吴三桂
史可法
江阴人民抗清斗争
郑成功
康熙皇帝
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文字狱
马戛尔尼率团来华
嘉庆年间的秘密结社
《四库全书》
《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聊斋志异》《红楼梦》
洪昇孔尚任
第五编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正式纪年
我国历史上的朝代
我国的民族
首都北京
六大名都
天干地支
我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
我国历史上的赋税制度
我国古代兵役制
世卿政治官僚政治
从秦汉到明清的中央官制
从秦汉到明清的地方官制
古代选拔制度
科举制度
三教九流
我国古代主要的农作物
四大发明
弓箭弩
养蚕缫丝
六畜
船舶
瓷器
砖瓦
漆器
煤石油
酿酒
糖
茶
汉字
少数民族文字
文房四宝
书
报纸
锅灶
家具
跪拜
穿衣打扮
音乐
舞蹈
第六编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关天培陈化成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南京条约》
《望厦条约》
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
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的北伐
杨韦事件
石达开
曾国藩湘军
帝国主义对太平天国的镇压
陈玉成李秀成
太平军大败“洋枪队”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化
小刀会
大成国
捻军
张秀眉、杜文秀和李文学
宋景诗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圆明园
北京政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浮动地狱
租界
中国海关
第七编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洋务运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天津教案
中法战争
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斗争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邓世昌
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
公车上书
强学会保国会
《时务报》
严复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大同书》
19世纪后期的反教会斗争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东南互保
扫清灭洋
颐和园
慈禧太后
赫德
李提摩太
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的银行
退款兴学
第八编
新政预备立宪
派遣留学生
日俄战争
英国侵略西藏
1905年的反美爱国运动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保皇会
《革命军》 《警世钟》 《猛回头》
苏报案
秋瑾
中国最早的铁路
保路运动
长沙抢米风潮莱阳抗捐斗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文学社共进会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
宋教仁
二次革命
袁世凯的皇帝梦护国运动
张勋复辟
北洋军阀
护法运动
京剧
现代话剧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
精彩书摘
《吴晗精品集:中国历史常识》:
周公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由于他的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凤翔县),故历史上称他为周公。他辅助武王灭商,立有大功。武王灭商后二年病死,武王的儿子成王年幼,由周公代行国政。管叔、蔡叔、霍叔等贵族想争夺王位,散布谣言,攻击周公,并联络纣的儿子武庚等殷商的残余势力,发动叛乱,反对周朝的统治。周公亲率大军东征,用了两年的时间,平定了反叛。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除去使用武力外,周公还在政治上采取了如下的措施:1.加强分封诸侯的政策。周武王灭纣以后,就已开始分封诸侯。周公并不因武庚和三叔的叛周而改变原来的分封政策,相反更加大力贯彻。他把新征服的东方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同姓子弟和异姓功臣,建立属国,来拱卫周朝王室。据说周朝初年,武王、周公、成王时代,先后一共封了七十一国。灭掉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结束商朝以来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这在历史上是一个进步。
2.营建洛邑。为了便于防止殷族的反抗和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周朝感到都城镐京的位置有点太偏西了,因此便由周公主持营建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叫做东都。东都建成后,周公把殷的一部分遗民迁到洛邑,加以监管,并且派重兵驻守,以便镇压。周公自己也常驻在这里。这样,洛邑便成了当时周朝经营中原的一个重要据点。‘3.制定典章制度。周公依据周国原有制度,参酌殷法,定出了一套设官分职用人的办法和区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上下、亲疏、尊卑、贵贱的各种礼仪。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周公制礼作乐。周公对商朝的文化,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他要周族贵族子弟学习商的文化和艺术,从而产生商周两族混合的文化,这对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周公摄政七年,还政成王。据历史所记,西周初年,经过武王、周公这一时期,到了成王和他的儿子康王时代,几十年间,天下太平,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西周的国力,这时最为强盛。
春秋战国公元前771年,我国西部的一个部族——戎族,攻占了周的国都镐京,把周幽王杀死在骊(li)山之下。周幽王的儿子——宜臼(jiu),依靠各国诸侯的援助,做了天子,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害怕戎族的进攻,不敢住在镐京,于是在公元前770年,把国都东迁到洛邑。历史上把迁都洛邑的周朝,叫做“东周”。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03年这一段时期,历史学家管它叫“春秋时期”(另外也有些历史学家把春秋时期的范围定为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这段时期,包括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自古相传《春秋》为孔子所作,但也有人认为并非孔子所作)的起迄年代(公元前722一前481)在内,春秋时期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春秋时期,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逐渐进步,生产上也逐渐应用铁制工具,如锄头、斧头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各地方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有些诸侯的力量逐渐强大,超过了周王室。从这时起,周王只不过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实际上已没有力量控制诸侯了。
春秋后期,由于各大国之间彼此吞并的结果,到公元前403年,主要只剩下了七个大的强国:秦、齐、楚、燕、韩、赵、魏。
在这七个大国中,齐、楚、燕、秦四国是从西周以来就存在的老国家,韩、赵、魏则是由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新国家。为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七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比以前更加剧烈而频繁,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灭东方六国统一全国以前,各国相互攻伐一直没有停止。
后世人因此把这个时期(公元前403一前221)称做“战国时期”(有的历史学家计算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终止)。
战国时期,冶铁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国都出现了冶铁业中心。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又推动了各国水利事业和农业的发展。
……
前言/序言
我国历史时期这么长,历史文献这么多,要人人都学点历史,有点历史常识,真是像前人所说,一部二十四史,从何下手呢?何况历史文献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用当时通行的古文编写的,今天的绝大多数青年还不能掌握、运用古文,这个关过不了,要学,又从何学起呢?当然,这些年来,我们也编出了几套篇幅不等的通史,但是,一般地说,字数都比较多,而且,对象都是在学的各级学校的学生,对广大青年来说,还是不大适合的。
广大的城乡青年,都有强烈的学习历史的要求,但是缺乏可读的书,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我们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编了这部《中国历史常识》,就是为了适应这个强烈的要求,帮助广大青年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并且从中受到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一些特点:第一是形式活泼。针对着读者对象,为读者设想,这部书不能像历史教科书那样写法,要不,已经有了那么多套教科书了,何必重复?也不能写成历史故事,故事必然会有虚构、夸张成分,而这部书的目的是给读者以必需的历史常识,这个区别是必须弄清楚的。当然,更不能写成历史论文,只有少数人才能读懂。经过研究,采用类目形式,而且要求简短精练,每个类目一般只有一千多字,具体说明一两个问题。每个类目都有独立性,各个类目之间又有连贯性。读者随便抽出一点时间,就可以阅读一两个类目,获得知识。既可以随时看,也可以随时放下。把读过的东西连贯起来,则又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第二是取材广泛。由于形式比较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格式,在一般教科书中所不可能接触到的题材,在这部书里就有了用武之地了。除了比较系统地和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概况以外,本书还写了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和生产进步,也写了某些重要的文化生活和历史人物;既阐明了历史上的光明面,也叙述了历史上的黑暗面。此外,对于人民中间口头传说的成语,如卧薪尝胆、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班门弄斧、约法三章、破釜沉舟、四面楚歌、扁鹊再世、三顾茅庐、闻鸡起舞、风声鹤唳等,都通过具体史实,给以详尽的说明,这种叙述比一般辞书要详细一些,丰富一些,也更生动一些,使读者不但便于记忆,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启发。
第三是文字通俗。为了使认得两三干字的读者都能够读懂这部书,所有作者都在写作中力求通俗,尽量避免用生僻的字和词句,写法也力求流畅,明白易晓。有些专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其中有些较生僻的字难于避免的,也用汉语拼音和汉字注音,使读者省去翻查字典的麻烦。在讲述中还穿插了一些有关的故事情节,做到比较生动活泼,容易阅读。
此外,由于内容涉及的方面多,篇幅也不免较多。本书第一到第五编是古代史部分:其中,第一编是先秦,第二编是秦汉到南北朝,第三编是唐到宋,第四编是元、明、清,第五编是古代史专题知识部分。近代史部分则是第六至八编。
最后,应该特别提出的是,这部书的编写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是历史学界和其他有关方面广泛支持的成果。就单位来说,参加写作的有二十多个,就写作成员来说,一共有八十多人担任分题撰写。从最初商定选题到最后定稿,经过反复修改、审订,都是通过广泛的协作进行的。参加的人有青年人、中年人,也有老一辈的长者,充分体现了青老协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发挥了学术工作者独立钻研的积极性。其中,参加制订选题计划,讨论编写要求的有(按姓氏笔画为序,下同):丁名楠、白寿彝、何兹全、郑天挺、胡厚宣、谢承仁、戴逸等同志,其他大多数作者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参加审改稿件的,第一编有何兹全、胡厚宣同志;第二编有何兹全同志;第三编有邓广铭、汪筏、陈乐素同志;第四编有郑天挺、翁独健同志;第五编有何兹全同志;审阅近代史的是戴逸同志。此外,谢承仁同志担负的劳动最为繁重,他参加了古代史全部书稿的编辑工作,逐篇逐段地协同进行了审阅、修改和统一加工的工作。在此,我们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
附带声明两点。第一,这部书是通俗读物,为了避免在读者中引起对事物认识的混乱,所论述的只限于学术界已经论定的、有了一致意见的。至于学术界尚在争论,说法不一的问题,则尽量不涉及。有些必须涉及的问题,例如春秋、战国的起迄年代,则把各家说法同时提出。第二,在编写中,我们主观上的要求是立论正确,要富有教育意义,但是因为时间匆促和水平的限制,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可能还是会有若干错误的。同样,在文字表达方面,虽然力求通俗,但是也没有完全做到,离生动活泼、浅显明白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热忱要求读者和各方面专家,随时提出批评,以便在再版时更正,使之不断提高,成为比较可读、易读的通俗读物。
吴晗精品集:中国历史常识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