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4
司马懿(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这部传记分上、下两册对三国中期以后的魏国名臣司马懿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和叙述,真实再现了三国中晚期的历史图景。上册从司马懿的青年经历入手,描绘了青年司马懿由年少装病到重出曹府、从隐忍低调到魏文帝托孤的官场经历。下卷展示托孤老臣司马懿的政治手腕,从纷繁复杂的政治博弈中揭开天下归晋一统的历史秘密。
南门太守:作家、三国史学者,自媒体品牌“我们爱历史”专栏作家。生于70年代初。多年来穷搜广集,遍访各地历史遗迹,他写史态度严谨,忠于史实,著有《曹操秘史》《诸葛亮:蜀汉舵手的历史真相》《旷世雄才刘玄德》《生子当如孙仲谋》《机关:从三国偷学到的99个非常手段》《我是温侯吕布》等三国历史作品。
序言: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上卷 非常之人
第一章 遭逢际会
第二章 重新出发
第三章 走近漩涡
第四章 荣耀与恐惧
第五章 危急时刻
第六章 权力核心
第七章 托孤
第八章 名将凋落
下卷 非常之事
第一章 东都
第二章 平定辽东
第三章 新势力
第四章 正始乱象
第五章 绝处反击
第六章 百废待举
第七章 大叛乱
第八章 晋朝天下
书摘1:
书生意气
与早些年出道的荀彧、郭嘉以及晚几年出山的诸葛亮相比,司马懿的出世之路并不顺利。表面看是阴差阳错造成的,其实也并不偶然。
一个集团或者企业通常有两个阶段最需要人才:一是筹建及发展的初期,二是重组改造期。荀彧和郭嘉当年投奔曹操时,庞大的曹魏集团刚刚奠基,那时候曹操对人才不是一般的渴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他最紧要的事,所以荀彧、郭嘉等人一露面就被曹操紧紧抓住,把他们看作张良、韩信一般。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刘备集团正酝酿转型,刘备虽然摸爬滚打了很多年,但由于发展策略有问题,一直处于流动经营状态,没有大的成就。刘备意识到这些问题,正准备实施内部改造,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他身边虽然有一些人才,但实践证明他们都不是最顶尖的人才,依靠他们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引进更杰出的人才加入。为了引进人才,刘备可以放下手中的事不做,亲自带队去挖人。
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当初都把引进人才作为头等大事,所以人才来了就能一拍即合。论能力司马懿未必比荀彧、郭嘉和诸葛亮差多少,但他有点生不逢时,曹操迁都许县已经六、七年了,这些年来有大量人才涌到了曹操身边,曹操度过了人才的饥渴期,对人才的渴望正在下降,取人的标准也有了变化,不是好中选优,而是优中更优,这也难免错过一些人才。
司马懿不想在这里等下去了,他决定离开许县,理由都想好了,就说自己病了,病得很重,只能回家养病。
于是,满怀失落感的司马懿从许县失踪了。好在也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等到舍吏发现他不见了时,司马懿已经离开许县三天了,那时他已到了黄河边,躺在一辆租来的牛车上,两个随从一个让他留在了许县,一个跟着自己。
司马懿临走前写了封信,告诉随从在馆舍等陈国上计掾陈群,请他把这封信代交司空府负责上计的部门。在信中司马懿说自己突发风痹,严重到不能行走,只好回家休养。
风痹,就是风湿病,司马懿之前倒有过类似于肌肉、关节疼痛的毛病,所以他编理由的时候下意识地意识到风痹这种病。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风痹既包括普通的关节痛、关节炎,也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的疾病。司马懿说自己得了风痹,且严重到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那就不是普通的病了。
司马懿并不精通医术,也不是个老资历的公务员,对于如何编理由请病假毫无经验,也就那么一说,并没有多想。可是,这未加思索的借口竟然把他害惨了,让他在未来的几年里负出了痛苦的代价。
司马懿躺在牛车上经长社、新郑、管城等地,之后渡过黄河,回到了河内郡境内,他没有到郡治怀县,而是先回了温县老家,之后写了封信,让一路跟着自己的随从呈报太守,说明情况。司马懿倒不怕太守追究,因为他也不打算回太守府任职了。
司马懿这种撂挑子的态度谁也拿他没办法,他一路上装病人,连随从都没看出来。回到家后,司马防吃了一惊,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回来人就躺着了。还没等司马防请医生来看,司马懿赶紧给父亲透了底,说自己是装病。
问清内情,司马防脱口而出:
“坏了!”
“坏了?”
“什么病不好装,非要装风痹之症?”
“这又何难,在家休养几天,就说病好了不就行了?”
“仲达,你不懂医术,风痹到了不能动的程度,是很难治好的,即便有奇迹,没有三年五载也不可能重新站起来!”
司马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知道自己装病装出了大麻烦。
说起来装病这种事也没什么大不了,大家恐怕多少都有些这方面的经验。上学的时候早上不想起床跟老师装过,想吃点好的跟父母装过,工作以后想办点私事跟领导也装过。司马懿装了回病,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吧,没有X光,也没有CT和B超,我说里面疼你总不能用刀拉开瞧瞧吧?
但那是现在,如果放在当时,却万万没这么轻松。
汉代治吏甚严,担任朝廷公职的人不要说出差时不能乱跑,即使是平常时候没有允许也不能随便离开任职地,一经发现便会受到严厉惩处。司马懿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不经允许离开许县,是擅离职守的行为,如果真是旧病复发,且很严重,倒有被原谅的可能,而如果发现作假,就会被定罪。
不上班泡病假现在看来不是什么大事,说得严重点儿也只是工作不踏实罢了,上升不到党纪国法。但在古代不踏实有可能成为不诚实,不诚实有可能成为欺君,欺君那就是一项大罪了,一旦被认定犯了欺君罪,麻烦就大了。
曹操治吏不仅严,而且很细心,有关部门向他报告河内郡上计官员不经允许擅离职守,他一定会下令追查,如果发现有说谎行为,那一定不会客气。
司马防问:“谁还知道这件事?”
司马懿想了想,说:“我一路上都躺在牛车里,包括随从在内,都不知道我是装的。”
“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不过今后就得一直装下去了。”
那么,司马懿在许县的这段时间,曹操和荀彧到底在不在许县呢?
他们都不在。建安六年(201年)的冬天曹操一连好几个月都在沛国谯县,也就是他的老家。
官渡之战虽然胜利了,但曹军打得也很苦,需要对队伍要进行修整。曹操下令将主力部队集中到谯县附近,趁着下一场大战还没有来临,在这里开始了修整和练兵。在谯县,他发布了《军谯令》等一系列军令,对战死将士亲属如何抚恤等事项进行了安排。
如陈群所说,曹操在这里召集了重要的军事会议,他手下的主要将领以及身边的重要谋士都参加了,讨论的重点是下一步在哪里用兵。担任朝廷尚书令的荀彧没有参加前半程讨论,后来曹操专门把他也请了来,司马懿到荀府拜访时荀彧刚走,府里的人为了保密,并没有告诉司马懿详情,让司马懿觉得荀彧是有意不见他。
荀彧回到许县,看到了老朋友崔琰写的信,知道司马懿曾经来过,马上派人去馆舍请,得知司马懿突发重病已回了温县。荀彧很是遗憾,他早就听说温县司马氏八个儿子个个都是人才,崔琰在信中对司马懿又推崇倍至,认为是“八达”中的翘楚,荀彧很想跟司马懿聊聊。
在谯县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大家最终统一了思想,那就是继续向北方用兵,彻底干净地消灭袁绍集团,把荆州的刘表集团先放一放,只派少数部队驻守南阳郡一带,采取守势,而把休整过的主力调往黄河一线,伺机渡过黄河,与袁绍父子争夺北方四州。随后有情报显示,冀州内部即将发生变化,袁氏集团向来派系斗争很严重,袁绍目前的身体状况很糟糕,随时可能离开这个世界,根据这些情况,曹操决定先不渡河,等待敌人内部情况进一步明朗后再说。
这样,回到许县的曹操就有精力过问一下积压下来的政务。曹操身边有两套机构,一套是司空府负责政务,平时在许县,基本上不随军行动,一套是他兼任的车骑将军府,打仗时他带在身边,负责军事。曹操一向认为军事固然重要,但搞好政务和经济也很关键,所以很重视司空府的事,司空府各曹的负责人都由他亲自选定,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精英走进了司空府任职。
随着“曹统区”面积的不断扩大,曹操更加重视各郡县的政权建设,他喜欢把自己看中的人才派到下面任职,这样经常从司空府选调人员担任下面的郡守、国相或县令。他也很重视各郡国的上计事务,对于各郡国上报的计簿他都亲自过目,今年虽然有事耽搁了,但一回到许县他就让有关部门把这些材料拿来看,并且专门抽出时间与各郡国上计官员谈话,询问了解情况,顺便也看看在这些上计官员中有没有他需要的人才。
司马懿没能沉住气,走得有点早。曹操看到河内郡计簿的时候,听报告说河内郡上计掾司马懿没有经过事先允许就回老家去了,于是很生气,下令严查。新上任的西曹掾属陈群前来替司马懿解释,说他因为犯病才回去的,而且病得很重,事出有因,曹操听后半信半疑,这时荀彧正好也来谈司马懿的事,曹操听荀彧说司马懿是老领导司马防的儿子,心里涌出了怀旧之情,十几年过去了,曹操还真有些想他。
但曹操一向是个认真且讲原则的人,他交代下去给河内郡发一份公文,让郡里派人到司马懿家中探视,看一看司马懿是不是真病了,如果真的有病,且如司马懿自己说的那样是风痹之症,卧床不起,那就算是对他的慰问;如果司马懿没有病,就立刻抓起来审查。
不久,河内郡具文上报说,先前已派人到司马懿家中看过,司马懿确实半身不遂,病得很重,只能躺在床上,接到司空府的公文后,他们又以慰问的名义去看了一次,发现司马懿的病情没有太大好转,每天还是躺在床上不能自由活动,通过悄悄询问附近村民,大家都说司马懿这回确实是废了。
曹操心里生出了遗憾,看来自己与这个年轻人是无缘了。
……
序言 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三国是个乱世,乱世出英雄。
乱世里的英雄大体分两种: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聪明与胆识兼有,那是一流的英雄,更卓越的称“非常之人”。
“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按照一般的看法,先有不同寻常的人才会做出不同寻常的事,因为做出了不同寻常的事,才建立了不同寻常的功业。三国时代有两个人得到过“非常之人”的评价,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就是司马懿。
曹操被称为“非常之人”,因为他不是一般的英雄,而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才能超越了当代,可与古代的圣贤比肩,即所谓“超世之杰”。至于司马懿被称为“非常之人”,原因有所不同。
司马懿出生于179年,站在公元二世纪看,他是那时的一名“70后”,只比“小字辈”诸葛亮大了2岁,与“40后”的袁绍、“50后”的曹操和“60后”的刘备等人相比出道都晚得多。189年,董卓领兵进入洛阳,群雄逐鹿拉开序幕,这一年司马懿才10岁;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了许县,天下格局初定,司马懿不过17岁。
年轻有时是优势,却注定不会成为资本。没出道之前的司马懿身份是一名儒生,但史书强调他“伏膺儒教”,这应该也不是虚言,渊源流长的家学在那个时代是值得骄傲的事,也是立世的标签,如果天下承平,司马懿的人生将与先辈们一样清晰而坦荡,至少也做到郡太守,或者成为朝廷更高级的官员。
一场风暴打破了平静的生活,也改变了大多数人的命运,被时代洪流所裹挟,沉浮已经越来越不取决于门第出身,而决定于自身的胆识和机遇,所以对真正的人才来说这也是一个黄金时代,天赋秉异、才识过人,不想出头其实都难。
相对于大时代人是渺小的,无论贩夫走卒还是精英,与时俱进是人生的本能,从毛遂自荐到三顾茅庐,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对人才来说正确的归宿是明主,在自由竞争的时代里明主可遇亦可求、
但也有例外,他们或因无欲而无争,或因道不同而不相谋,司马懿就是这样一个保守的人,他的出道的路有些漫长而孤寂,不是成心做秀,应该相信这是天性使然。
司马懿最终由儒生成为一名谋士,这场时代的巨变其实让他的人生之路变窄了,在“唯才是举”的新格局下,出身的优势弄不好就会成为包袱,大概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司马懿选择了守拙,他刻意低调,藏起锋芒。
二十多岁来到曹操手下做事,在曹魏的仕途长达四十多年,其间处境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情况下司马懿都处在被猜忌、被防范的地位,所以他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直到七十多岁时发动了一场政变,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转型。
十年磨剑、只为一击,有人说司马懿能忍,忍了曹家三代人;有人说司马懿能装,装了四十多年;有人说司马懿老谋深算,不露声色干大事。
常人也能忍,只是忍到无可忍处便不再忍,或拔剑而起或以头抢地,而司马懿的坐右铭是“忍,不可忍”,别人看不开的能看开,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不与强手争高下、只与对手比耐力,沉得住气、发得了力,最后把一个个强劲的对手拖垮。
司马懿也能装,他是装病的高手,也是三国时代把装病作为政治斗争手段的第一人,强大的内心、高超的演技,让他躲过了一个个急流险滩。
但如果只是这么看司马懿,那又有些过于简单。俗话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只凭智商和权谋,只有忍和装,又怎能在雄才辈出的时代最后胜出呢?被称为“非常之人”,司马懿的身上一定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
在司马懿的身上其实存在许多矛盾和疑问:他早年不愿意出仕曹魏,是出于真心吗?来到曹营后他主动接近曹丕,是出于投机还是自保?事奉曹氏三代的数十年间,他是“大忠”还是“大奸似忠”?他屡败于诸葛亮,是智谋不及还是另有盘算?晚年发动的政变是蓄谋已久还是被迫为之?能轻松夺取曹魏政权,又是靠什么赢得了人心……
要解开这些迷团,就要静下心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或许认为已经很熟悉的人,以俯瞰的姿态重新审视那个大时代,然后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沿着司马懿一生的轨迹,重新描画出一幅更清晰的人物画像来。
你会发现,机谋背后其实也有血性,伪装之下其实也有真诚,心机固然需要心血来浇灌,但真正能征服人心的还是心灵。
你会发现司马懿或许是又一个被历史误读的人,不仅因为在那顶“篡臣”的帽子下实在有太多的委曲与不公,也因为对于历史究竟该该怎么看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不是“非常之人”做出了“非常之事”,而是“非常之事”在等待着“非常之人”,当年即使没有司马懿,也会有另外一些人站出来,推动历史向既定的方向发展。
那么,让我们抛开阴谋论和成功学,放下所有既定的认识,重新走近他吧!
南门太守
2016年3月
看了军师联盟以后,买了这套看看相对更加史实的版本。
评分很棒!给朋友的礼物,包装和书本均无破损,翻看之后发现也没有错印之类的问题,很好!
评分同事给孩子买的,孩子很喜欢,以后还会光顾的。
评分40+
评分还行!!!!!!!!!!!!!!!!!!
评分正版 字迹清楚 值得一看
评分是正品,每天晚上都看一些。
评分书收到后特别惊喜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
司马懿(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