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随时可以重来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摩西奶奶 著,蒋春 译
图书标签:
  • 励志
  • 成长
  • 人生
  • 自我救赎
  • 改变
  • 希望
  • 积极
  • 治愈
  • 感悟
  • 重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ISBN:978754771212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9892
品牌:ZITO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更多精彩图书请点击:

编辑推荐

  ★摩西奶奶作为全球杰出、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家,其作品和一生传奇故事,近百年来,影响了全世界许多人,《人生随时可以重来》在资料的基础上,以详实、准确、优美的视角介绍了摩西奶奶一生的传奇故事。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全彩精美印刷,精选摩西奶奶58岁头一幅画,一直到101岁后一幅作品,每一幅画,都有详细准确的图说,包括其原画尺寸大小,创作时间,以及背后生动感人的故事。

  ★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全球50多个国家,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年轻人深受感动的从平凡到非凡的奇迹故事!

  ★三毛、渡边淳一等文学大师喜欢的画家!

  ★随书附赠摩西奶奶画作“爱无关时间,温暖所有岁月”系列6张精美明信片。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梦想没有年龄的限制,现在开始,就是好的时机!《人生随时可以重来》是一本优秀的心灵疗愈之作,适合任何时候阅读,更是送给朋友和家人好的礼物。
  

内容简介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全面、准确、优美地介绍了摩西奶奶一生的传奇故事及其作品。精选摩西奶奶多幅经典画作,时间跨度从摩西奶奶58岁的一幅画一直到101岁的最后一幅作品,这些画作大多属于私人收藏,首次在国内出版,每一幅画,都有详细的图说,包括原画的尺寸大小、创作时间及其背后生动感人的故事。文字与图画的结合使人仿佛身临其境,重新回到了摩西奶奶画中那段温馨的旧时光,恬静,惬意,幸福,从容。是一部优秀的心灵疗愈之作。

作者简介

  摩西奶奶(Grandma Moses,1860年9月7日—1961年12月13日),本名安娜?玛丽?罗伯森?摩西(Anna Mary Robertson Moses),是美国艺术史上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风靡全球的风俗画画家。

  58岁,从未受过专业绘画训练的摩西奶奶,在机缘巧合下开始画画,并且越画越好;

  78岁,一位旅行收藏家在一家杂货店发现了她的画,并将她的画介绍给了全世界,数月后取得激动人心的成就。

  80岁,在纽约举办个展,之后作品畅销欧美;

  89岁,被授予美国“女性全国新闻俱乐部奖”,并得到了哈里?S.杜鲁门总统接见;

  96岁,受艾森豪威尔总统内阁委托,为纪念他就职三周年绘画;

  100岁,启蒙了后来成为世界一流文学大师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摩西奶奶的生日作为纽约州的“摩西奶奶日”。

  101岁,摩西奶奶去世,被当时的肯尼迪总统誉为“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

  在5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摩西奶奶共创作了1600多幅作品,其中二十多幅是在过完100岁生日之后所画。她登上过美国知名的杂志《时代》《生活》的封面,作品在著名的MoMA博物馆展览,并被大都会博物馆与白宫收藏,几乎在全世界都办过画展。在她过世之后,美国邮政总局还为她发行了个人邮票。摩西奶奶的画作及个人传奇故事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启迪和鼓励很多人。

  摩西奶奶对世界的影响仍在持续,希望这本书也能帮助我们从她传奇的一生中汲取一点智慧:人生漫长,别怕重新来过。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摩西奶奶对积极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的热爱,成为她生活的强大推动力。这些也是无数自学成才者们的成功秘诀。她也是战胜逆境,富有才华和坚毅精神的楷模。

  ——《时代》周刊


  ★“不久以前,荷西与我在居住的大加那利岛的一个画廊里,看见过一幅油画。那幅画不是什么名家的作品,风格极像美国摩西婆婆的东西。在那幅画上,是一座碧绿的山谷,谷里填满了吃草的牛羊,还有农家、羊肠小径、喂鸡的老婆婆,还有无数棵开了白花的大树。那一片安详天真的景致,使我盯住画前久久不忍离去。”

  ——三毛《哭泣的骆驼》

目录

出版说明 趁我们还年轻

摩西奶奶百岁感言:致我的孩子们

第一章 摩西奶奶一生的故事

第二章 人生漫长,别怕重新来过

第三章 最好的,总在不经意间出现

第四章 每个阶段都是最好的时光

第五章 缩小你的梦想更容易成功

第六章 做自己喜欢的事,获得与岁月对抗的力量

第七章 如果只过1%的生活

第八章 一直走下去,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第九章 人生的美好在于不设限

第十章 爱无关时间, 温暖所有岁月

附录一 安娜·玛丽·罗伯森·摩西年表

附录二 摩西奶奶去世后的出版物、荣誉和展览

附录三 精选参考文献(中英文对照)

精彩书摘

  1.摩西奶奶是谁?

  摩西奶奶(GrandmaMoses,1860年9月7日--1961年12月13日),本名安娜·玛丽·罗伯森·摩西(AnnaMaryRobertsonMoses)。她活了101岁,58岁时开始画画,一直画了四十多年,是美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传奇,也是大器晚成、自学成才的代表性人物,享誉世界。

  1860年9月7日,安娜·玛丽·罗伯森出生在纽约州北部的一个农场里,她的前半生充满艰辛和悲剧色彩。她的父亲罗素·金·罗伯森是一个农夫,拥有自己的农场和亚麻厂,玛丽在十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五个男孩帮助父亲打理农场和亚麻厂,她和四个姐妹学习家务。

  12岁时,玛丽就离开家来到附近农场的一个富裕家庭做"女佣",帮助这个家庭打理家务。接下来的15年里,她基本是这样度过的:缝纫、煮饭、管理家务,其间她和雇主家的孩子们一起读了几年书。

  27岁时,安娜·玛丽嫁给了托马斯·萨蒙·摩西--她当时雇主农场上的"男佣"。在婚礼结束之后不久,夫妻二人便踏上了开往北卡罗来纳州的火车。不过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在路过弗吉尼亚州的斯汤顿时就下了车,并在那里租下了一个农场,开始了新婚生活。

  婚后的生活是恬静而又布满荆棘的。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爱情结晶,有了10个孩子,但是不幸的是其中有5个孩子在婴儿期就夭折了。南方内战后,她和丈夫为一家农场做佃户,经济窘迫,但是持家有道的二人,最终凭借积攒下来的钱,买下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农场。

  人们对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最初呼吸空气,有着无法替代的深情。1905年,托马斯说服自己的妻子卖掉了农场,重新回到了离摩西出生地不远的纽约鹰桥镇,买了一个农场,并将它命名为"尼泊山"。在这里,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四年之后,也就是1909年,摩西的父母相继离世。没有了父母依靠的摩西,变得更加坚强,她更加珍惜周围的一切,她坚信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恩赐。

  2.58岁的她开始画画了

  1918年,也就是摩西58岁的时候,她在家里客厅的壁炉遮板上留下了自己第一幅图画作品。第一幅画吸引了很多孩子的围观,这让摩西兴趣大增,随后她会偶尔拿起画笔在折叠桌的板子上作一些风景画。这个兴趣爱好,填充了她的生活,让她感到快乐。

  1927年,不幸的事情再次降临在摩西的身上。她心爱的丈夫托马斯因为心脏病猝然离世。从此,摩西成为了孤身一人,不过她并没有为此而消沉,对于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来说,他们没有时间去自怨自艾。

  1932年,摩西的女儿安娜被诊断患有结核病,挂念女儿的摩西前往本宁顿去照料女儿。她希望自己能够像茜茜公主(奥地利皇后,曾患有肺结核)的母亲卢朵维卡那样,将自己的女儿照顾到康复。这本是一次并不算愉快的探望,但是安娜却送给了母亲一个别样的礼物。当时病中的安娜为了给母亲找些乐趣,向母亲发起了挑战,她拿了一幅刺绣画给母亲,并要求她去制作一幅相同的刺绣画。女儿的挑战激起了摩西的兴趣,她找来了针线,开始通过一针一线去"复制"这幅画。事情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是糟糕的,摩西制作了一幅让人失望透顶的刺绣画。在完成这个作品之后,她甚至宣称,只要有人愿意收留这些画,她便送给他们。

  在第一幅刺绣画以失败告终之后,摩西反而爱上刺绣画,于是她开始制作各种各样的刺绣画。不久安娜去世,摩西开始独自照料两个孙子。

  生活总在舍与得中徘徊继续。严重的关节炎,让摩西很难拿稳针线,于是她便听从了妹妹克里斯提亚的建议,将针换成了画笔,开始了正式的绘画生涯。

  回到鹰桥镇的农场,和自己最小的儿子休、儿媳多萝西以及他们的孩子一起生活之后,摩西经常会拿着画笔到处游走,企图将生活中的一切都用画笔勾勒出来。像所有人一样,摩西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作品。因此在那段时间,当地的人们经常可以在一些博览会或者慈善义卖会等活动上看到摩西奶奶的身影。不过,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摩西后来回忆道,她的果酱曾在乡村博览会上获过奖,但画作却没有。

  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成为了摩西奶奶生活的巨大动力,这些也是很多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秘密。因为热爱,所以不管结果如何,一切都将会继续。摩西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画没有得到认可而失落,因为她知道自己并不是为了让别人认可自己的画作才做这件事情的。

  3.摩西奶奶被发现

  上帝总是最公平的裁判,他让所有的付出都能够得到回报。1938年的复活节,胡希克佛斯镇上来了一位陌生人。他叫路易斯·卡尔多,是一位收藏家。当他路过镇上的药店时,马上被药店窗户旁边的画作所吸引,他将这些画全都买了下来,并要求能够得到作者的姓名与住址。就这样,卡尔成功见到了已经78岁高龄的摩西奶奶。

  路易斯·卡尔多买下了摩西奶奶手上所有的画,并将这些画作全部带回到了纽约,希望这些画作能够大放异彩。没想到,当卡尔多将这些画作介绍给各大博物馆和画廊后,却没有激起这些机构和众人的兴趣。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些画作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收益。

  4.摩西奶奶声名鹊起

  1939年,在卡尔多的不断奔走之后,现代艺术博物馆终于同意举办一场秀,叫做"当代不知名的美国画家"。这场画展并没有对公众开放,因此影响力几乎为零。不过,这次展览却增加了卡尔多的信心。

  1940年,也就是摩西奶奶80岁的时候,卡尔多成功说服了著名的圣艾蒂安画廊的负责人奥托·卡里尔先生。这位艺术商人最终决定在当年10月9日至10月31日,为摩西奶奶在圣艾蒂安画廊办一场名为"一个农妇的画"的展览。这次展览让摩西奶奶开始显露头角,部分嗅觉敏锐的媒体开始对这位80岁的老妇人产生兴趣。

  ……

前言/序言

  趁我们还年轻

  1953年,94岁的摩西奶奶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她满头的银发,和蔼的笑容感染了整个美国,从此,她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传奇。

  摩西奶奶在美国艺术史上,是一位独特而神秘的人物,她原本只是一位来自农场的小老太太,年轻时一边做女佣一边刺绣,后来慢慢开始画画。80岁过后,才开始辉煌的艺术家之旅。她从旧的生活里破茧而出,在耄耋之年,绘画着自己心中的应允之地。尽管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她已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修建起了自己人生的金字塔。

  摩西奶奶的生活和事业是史诗般的,因为他们和20世纪史诗般的美国紧密相连。

  关于这位老奶奶的故事,常常可以反映出她过去卑微的生活状况。这些卑微的过去,也正是我们得以准确地理解她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那些出身卑微的成功人士的传记,触动着美国大众的想象力: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白手起家”的亚伯拉罕?林肯、托马斯?爱迪生和埃维斯?普里斯利。相比起从一定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事业,那些白手起家的成功故事更能得到人们的赞赏。

  “做你最喜欢做的事情,上帝会很愿意为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已经80岁了,依然可以做个初学者。”这大概就是摩西奶奶用她的晚年向我们传达出的智慧。

  人之一生,行色匆匆,总有人在别人的影响下丢了自己的天赋,踏上了一个由别人设定的成功之路。年轻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畅想未来,感觉只要付出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当未来大踏步地迈进,当年龄的压迫感与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人们被迫卷入了残酷的激流之中。当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一声声的叹息又随之而来,他们摇着头,叹息着时光的飞逝,现实的残酷,却从来没有想过要重新拾起自己年幼的梦想,那些散发着欢声与笑语的梦想,就这样被丢弃在了角落里,染上了尘埃。

  是谁给梦想设定了年龄的限制,让它穿上了条件的枷锁,被尘封在了时间的长河里?

  答案很简单,那个人正是自己。

  为什么不去打破这个自己给自己带上的枷锁呢?

  要论年龄的话,摩西奶奶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依然可以拿起画笔,在80岁的时候,还是可以坚持绘画,即便到了100岁,她还可以办画展。论条件的话,摩西奶奶只是一个普通的美国老太太,没有进入过美术学校学习,更别提绘画技巧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她留下了1000多幅油画作品,其中二十多幅是在过完100岁生日之后所画的。她登上过《时代》、《生活》杂志的封面,作品也在著名的MoMA展览,被大都会博物馆与白宫收藏,几乎在全世界都办过自己的展览。当她过世之后,美国邮政还愿意为她发行个人邮票。

  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你会闻到一股阳光的味道,没错,那正是摩西奶奶带给我们的。希望当你放下这本书的时候,能够趁着你还活着,趁着你还年轻,趁你还不需要翻来覆去考虑又考虑,趁你还不懂得什么是叹息,勇敢去做,不惧挑战,不惧目光,勇敢做自己。

  《人生随时可以重来》是国内第一本最全面、最准确、最优美介绍摩西奶奶一生的出版物。在这本书中对摩西奶奶的生平做了详实的考证,特别是国内流传她76岁开始绘画创作,这是相当不准确的,摩西奶奶的第一幅画创作于1918年,也就是说她58岁那年就已开始绘画创作。除此之外,本书的另外一大亮点是对所有图片全部标注了详细准确的图说,包括原画尺寸大小,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这是在目前中国所有关于摩西奶奶的出版物中独一无二的。

  2015年3月1日


《重塑自我:寻找人生的下一个可能》 引言 人生是一段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程,我们总会在某个时刻,面对过去的遗憾,渴望改变现状,或是追寻内心深处未曾触及的梦想。然而,我们常常被“定型”的思维束缚,以为人生的轨迹一旦确定,便难以逆转。但事实并非如此。《重塑自我:寻找人生的下一个可能》并非一本提供“速效鸡汤”的读物,而是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与实践的引导。它邀请你走出思维的舒适区,审视生命的每一个面向,发掘那些被忽略的潜能,勇敢地迈出改变的步伐,去拥抱属于你的无限可能。 第一章:看见真实的自己——打破认知的迷雾 我们常常高估自己所见的,而低估了未见的。在追求“重来”之前,首要任务是清晰地看见那个真实的自己。这一章将引领你穿越层层认知迷雾,识别那些可能让你停滞不前的固有观念、自我设限的信念,以及外界强加的标签。 自我觉察的艺术: 学习如何成为自己生活的观察者,而非旁观者。通过系统的反思练习,如日记、冥想、情绪日志等,去捕捉内心的声音,理解情绪的起伏,洞察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将探讨如何区分“我是谁”与“我认为自己是谁”,以及如何剥离社会角色和他人期待,触及那个最本真的自我。 信念系统的剖析: 我们的信念系统如同心灵的操作系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动。这一部分将引导你识别那些限制性的信念,例如“我已经太老了,无法改变”、“我天生就不擅长某个领域”等等。我们将运用心理学原理,如认知行为疗法(CBT)中的信念重构技巧,帮助你逐步瓦解这些负面信念,代之以更具建设性和支持性的新信念。 情绪的智慧: 情绪并非敌人,而是重要的信号。理解并接纳自身的情绪,包括那些看似负面的情绪,是通往自我理解的关键。我们将学习情绪管理的实用技巧,如何在压力、焦虑、沮丧等情绪涌现时,不被其吞噬,而是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探讨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以及如何利用情绪的能量去驱动积极的改变。 接纳不完美: 追求“重来”并非要求我们成为一个完美无瑕的人,而是接受并拥抱自己的不完美。认识到人生的曲折与瑕疵,恰恰是丰富生命色彩的来源。本章将帮助你培养自我同情心,学会对自己温柔,理解犯错是学习和成长的必经之路。 第二章:告别过往的羁绊——清理内心的尘埃 过去的经历,无论是辉煌还是伤痛,都可能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这一章旨在帮助你审慎地回顾过去,从中汲取智慧,而非被其绑架,从而释放被过往羁绊的灵魂。 释放未竟之事: 许多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未竟的承诺、未表达的情感,都会在潜意识中制造内耗。我们将学习如何以成熟的态度处理“未竟之事”,无论是与他人的关系,还是与自己的某个方面。这可能包括真诚的沟通、道歉与宽恕(对自己和他人),或是放下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伤痛的疗愈: 过去的伤痛,如同幽灵般萦绕,影响着当下的生活。本章将提供一系列温和而有效的伤痛疗愈方法,包括叙事疗法、团体支持、专业心理咨询的引导等。关键在于,疗愈并非遗忘,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可以被承载的经验,从中获得力量,而非成为其受害者。 原谅的力量: 原谅,是对自己的释放,而非对对方的纵容。我们将探讨原谅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逐步走向原谅,无论是原谅他人还是原谅那个曾经犯错的自己。理解原谅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为新的开始铺平道路。 价值观的重塑: 随着人生的阅历增长,我们的价值观也可能发生变化。审视并清晰化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价值观,是确定人生新方向的基础。本章将引导你探索和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们将成为你未来决策的指南针,确保你所做的改变,真正符合你内心深处的渴望。 第三章:描绘未来的蓝图——点燃希望的火种 看见自己,清理过往,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这一章将聚焦于如何积极主动地描绘和创造你想要的人生。 梦想的觉醒与具象化: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梦想,是因为我们不相信梦想能够实现。本章将鼓励你大胆地重新点燃被熄灭的梦想,并将其转化为清晰、可行的目标。我们将学习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以及如何运用想象力、视觉化工具(如愿景板)等,让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发掘潜能与技能: 每个人都蕴藏着未被充分发掘的潜能。本章将提供系统的方法,帮助你识别和培养自己的天赋与技能。这可能包括参加新的课程、承担挑战性的项目、寻求导师的指导,或是将看似无关的兴趣爱好发展成新的技能。 人生新角色的扮演: 改变意味着承担新的角色,尝试新的身份。这一部分将探讨如何勇敢地进入新的角色,例如学习新的职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或是以全新的姿态参与社会。我们将强调学习新技能、建立新的人脉网络,以及如何适应和融入新的身份。 风险评估与管理: 任何改变都伴随着风险。本章将教你如何理性地评估潜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降低不确定性,保持稳健前行。这包括学习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制定备用计划,以及如何在失败中学习。 第四章:行动的艺术——让改变落地生根 再宏伟的蓝图,也需要付诸行动才能成为现实。《重塑自我》的最后一章,将是关于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如何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稳步迈向你所期望的人生。 从小步开始,累积信心: 宏大的改变往往令人望而却步。本章将强调“微行动”的力量,即通过设定极小、易于实现的步骤,来逐步推进目标。每一次成功的微小实践,都会累积你的信心,为你迈出更大的步伐提供动力。 建立支持系统: 改变的道路并非孤单。本章将引导你如何识别并建立一个支持你的社群,这可能包括家人、朋友、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是专业的教练或治疗师。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能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在你成功时分享喜悦。 韧性的培养: 在追求改变的过程中,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本章将重点探讨如何培养心理韧性,即面对逆境时,能够快速恢复并继续前进的能力。我们将学习如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及如何自我激励。 持续学习与成长: 人生的重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次性的事件。本章将鼓励你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挑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人生方向。 结语 《重塑自我:寻找人生的下一个可能》并非魔法棒,它提供的是工具、方法和思维框架。它坚信,无论你身处何种境地,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少“不可能”,你都有能力去重新审视、重新选择、重新创造。这需要勇气,需要坚持,更需要相信——相信那个更强大、更自由、更闪耀的自己,正等待着你去发掘。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意义非凡的重塑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在人生的某个节点,我正好感到迷茫和疲惫,偶然翻开了它。扉页上简单的几个字,却瞬间抓住了我的心。作者并非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一种极其真诚、近乎絮语的方式,娓娓道来。仿佛是一位阅历丰富的朋友,坐在你身边,轻拍着你的肩膀,告诉你:“没关系,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读的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陷入沉思。书中描绘的那些平凡人的故事,那些在人生低谷中挣扎却不曾放弃希望的身影,都让我感同身受。那些关于勇气、关于接纳、关于成长的论述,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渗透在字里行间,化为一种温暖的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遗憾,不再沉湎于无法改变的过去,而是看到了通往未来的更多可能性。我开始尝试着去理解那些曾经让我痛苦的经历,将它们视为人生路上的必修课,而非无法逾越的障碍。这种心态的转变,是我阅读这本书以来最大的收获。它没有给出具体的“如何重来”的操作指南,而是从更深层次地唤醒了我内在的力量,让我相信,即使跌倒,我也有站起来,并且重新出发的勇气。

评分

我是一个对人生哲学类的书籍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而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几年读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本。它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也没有故弄玄虚的论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真诚与温暖。作者仿佛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我们剖析人生的困境,并指引我们找到出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选择”的探讨。我们常常会陷入“如果当初……就好了”的懊悔之中,却忽略了每一个当下,我们都在不断地做出选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无论过去的决定是什么,未来的选择权始终掌握在我们手中。它鼓励我们勇敢地拥抱未知,去尝试那些一直渴望却未曾付诸行动的事情。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就这样吧”的想法,在这本书的激励下,开始变得蠢蠢欲动。它并没有要求我立刻做出巨大的改变,而是让我先从内心里种下“我可以”的种子,然后等待它慢慢发芽。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比任何强制性的教诲都来得更加持久和有效。

评分

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心灵的伴侣。在那些独自面对困难,感到无助的时刻,我总会想起书中的那些话语,它们像一股暖流,瞬间温暖了我冰冷的心。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制造戏剧性的情节,也没有用夸张的语言来吸引眼球。相反,他以一种极其平实、接地气的方式,与读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接受不完美”的论述,这对于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们总是试图将自己打造成完美的模样,却忽略了正是那些不完美,构成了我们独特的魅力。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拥抱自己的缺点,并从中发现成长的契机。它鼓励我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去尝试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恐惧的事物。我发现,当我不再害怕失败,并且愿意从错误中学习时,我的生活反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任何“速成”的秘籍,而是给了我一种长期的、可持续的生命态度。它让我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愿意,我都可以重新开始,并且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远比我预期的要强烈。我一直以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过往的经历如同沉重的行李,背负着,就难以轻盈前行。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并不是在教导我们如何遗忘过去,而是引导我们如何与过去和解,如何从中汲取养分,然后轻装上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自我原谅”的部分,那是一种多么重要的能力啊!我们总是严苛地要求自己,一旦犯错,便会陷入无尽的自责。作者却用一种包容而充满智慧的笔触,教会我们如何放下对自己的苛责,如何拥抱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书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虽然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记得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老人如何通过改变种植习惯,让贫瘠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农业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生命韧性的隐喻。它让我明白,即便是看似绝望的境地,只要方法得当,并且不放弃努力,总能找到突破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内心变得更加平和与坚定。

评分

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人生可以重来”这个概念是持怀疑态度的。我总觉得,时间是单向流动的,错过了,便是永远错过了。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并非强调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回溯,而是从更深层次地阐释了“重来”的可能性。它是一种心态的重塑,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更是一种行动的觉醒。书中对于“放下执念”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我们往往被过去的成功或失败所束缚,难以向前。作者却告诉我们,过去的辉煌不应成为未来的包袱,过去的失败更不应成为未来的枷锁。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学会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着,然后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我非常喜欢其中一个章节,它讲述了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预期,来降低失望的概率,并增加幸福感的体验。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却有着极强的操作性,我已经在我的生活中尝试并看到了积极的效果。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引路人,它不会直接帮你走出困境,但它会点亮你前行的道路,让你有勇气去探索属于自己的光明。

评分

这本书是三本摩西奶奶中最详细介绍她的,还有一些图注,这是另外两本没有的内容。

评分

支持京东|京东活动力度太大了,经常有神券

评分

全都看完了,而且书也很好(包装得好,内容更好),现在送给女朋友看了,嘻嘻

评分

期待很久的书,终于买到了。很喜欢。。。

评分

吃吃松鼠吃到底

评分

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哈哈哈

评分

好吧并不是特别喜欢橘色的封面还有太白的纸质 不过质量蛮好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图片和文字都很清晰,纸质也很好,很光滑,内容也很好,喜欢摩西奶奶!

评分

看了点点,喜欢摩西奶奶的心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