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胡适,中国错过了100年!
中国近代真正的自由主义者解读“自由”的真谛。
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的精美杂文集!
《容忍与自由》精选了胡适极具代表性的二十八篇文章,涵盖了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呈现了这位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的自由与民主的思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认真做事,严肃做人”的处世风范。
胡适(1891—1962),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取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义,笔名天风、藏晖等。胡适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共拥有36个博士学位。
容忍与自由 / 001
大学的生活 / 009
少年中国之精神 / 016
为什么书 / 022
自由主义 / 030
哲学与人生 / 038
差不多先生传 / 044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047
新生活 / 053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 056
大宇宙中谈博爱 / 069
不朽 / 072
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 / 083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 098
谈谈实验主义 / 114
漫游的感想 / 122
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 138
女子问题 / 154
中国哲学的线索 / 161
治学方法 / 168
考试与教育 / 177
思想的方法 / 186
谈谈中国思想史 / 192
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 / 196
中国文艺复兴 / 206
新文学运动之意义 / 210
传记文学 / 220
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 / 237
容忍与自由
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耐儿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George Lincoln Burr)。我们谈到英国文学大师阿克顿(Lord Acton)一生准备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没有写成他就死了。布尔先生那天谈话很多,有一句话我至今没有忘记。他说,“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Tolerance)比自由更重要。”
布尔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这句话我越想越觉得是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感想。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我十七岁的时候(1908)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几条《无鬼丛话》,其中有一条是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我说:
《王制》有之:“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吾独怪夫数千年来之排治权者,之以济世明道自期者,乃懵然不之注意,惑世诬民之学说得以大行,遂举我神州民族投诸极黑暗之世界!
这是一个小孩子很不容忍的“卫道”态度。我在那时候已是一个无鬼论者、无神论者,所以发出那种摧除迷信的狂论,要实行《王制》(《礼记》的一篇)的“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一条经典!
我在那时候当然没有梦想到说这话的小孩子在十五年后(1923)会很热心地给《西游记》作两万字的考证!我在那时候当然更没有想到那个小孩子在二三十年后还时时留心搜求可以考证《封神榜》的作者的材料!我在那时候也完全没有想想《王制》那句话的历史意义。那一段《王制》的全文是这样的: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
我在五十年前,完全没有懂得这一段话的“诛”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我在那时候抱着“破除迷信”的热心,所以拥护那“四诛”之中的第四诛:“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我当时完全没有想到第四诛的“假于鬼神……以疑众”和第一诛的“执左道以乱政”的两条罪名都可以用来摧残宗教信仰的自由。我当时也完全没有注意到郑玄注里用了公输般作“奇技异器”的例子;更没有注意到孔颖达《正义》里举了“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的例子来解释“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故第二诛可以用来禁绝艺术创作的自由,也可以用来“杀”许多发明“奇技异器”的科学家。故第三诛可以用来摧残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著作出版的自由。
我在五十年前引用《王制》第四诛,要“杀”《西游记》《封神榜》的作者。那时候我当然没有想到十年之后我在北京大学教书时就有一些同样“卫道”的正人君子也想引用《王制》的第三诛,要“杀”我和我的朋友们。当年我要“杀”人,后来人要“杀”我,动机是一样的:都只因为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就都失掉容忍的度量了。
我自己叙述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为的是要说明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我到今天还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不信有一个有意志的神,我也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但我的无神论与共产党的无神论有一点根本的不同。我能够容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也能够容忍一切诚心信仰宗教的人。
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是信神的,居然能有这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能容忍我这个不信神也不信灵魂不灭的人,能容忍我在国内和国外自由发表我的无神论的思想,从没有人因此用石头掷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把我捆在柴堆上用火烧死。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对我的容忍度量是可爱的,是可以感激的。
所以我自己总觉得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所以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能诚心地谅解一切信神的人,也能诚心地容忍并且敬重—切信仰有神的宗教。
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大胆怀疑的自由,公开主张无神论的自由了。
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不容忍只是不能容忍和我自己不同的新思想和新信仰。一个宗教团体总相信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对的,是不会错的,所以它总相信那些和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必定是错的,必定是异端,邪教。一个政治团体总相信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对的,是不会错的,所以它总相信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政治见解必定是错的,必定是敌人。
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于这一点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心理。因为深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
试看欧洲的宗教革新运动的历史。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和约翰?高尔文(John Calvin)等人起来革新宗教,本来是因为他们不满意于罗马旧教的种种不容忍,种种不自由。但是新教在中欧、北欧胜利之后,新教的领袖们又都渐渐走上了不容忍的路上去,也不容许别人起来批评他们的新教条了。高尔文在日内瓦掌握了宗教大权,居然会把一个敢独立思想,敢批评高尔文的教条的学者塞维图斯(Servetus)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把他用铁链锁在木桩上,堆起柴来,慢慢地活烧死。这是1553年10月23日的事。
这个殉道者塞维图斯的惨史,最值得人们的追念和反省。宗教革新运动原来的目标是要争取“基督教的人的自由”和“良心的自由”。何以高尔文和他的信徒们居然会把一位独立思想的新教徒用慢慢的火烧死呢?何以高尔文的门徒(后来继任高尔文为日内瓦的宗教独裁者)柏时(deBeze)竟会宣言“良心的自由是魔鬼的教条”呢?
基本的原因还是那一点深信我自己是“不会错的”的心理。像高尔文那样虔诚的宗教改革家,他自己深信他的良心确是代表上帝的命令,他的口和他的笔确是代表上帝的意志,那么他的意见还会错吗?他还有错误的可能吗?在塞维图斯被烧死之后,高尔文曾受到不少人的批评。1554年,高尔文发表一篇文字为他自己辩护,他毫不迟疑地说:“严厉惩治邪说者的权威是无可疑的,因为这就是上帝自己说话。……这工作是为上帝的光荣战斗。”
上帝自己说话,还会错吗?为上帝的光荣作战,还会错吗?这一点“我不会错”的心理,就是一切不容忍的根苗。深信我自己的信念没有错误的可能(infallible),我的意见就是“正义”,反对我的人当然都是“邪说”了。我的意见代表上帝的意旨,反对我的人的意见当然都是“魔鬼的教条”了。
这是宗教自由史给我们的教训: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
在政治思想上,在社会问题的讨论上,我们同样地感觉到不容忍是常见的,而容忍总是很稀有的。我试举一个死了的老朋友的故事作例子。四十多年前,我们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始提倡白话文学的运动,我曾从美国寄信给陈独秀,我说:
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讨论既熟,是非自明。吾辈已张革命之旗,虽不容退缩,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独秀在《新青年》上答我道:
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于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我当时看了就觉得这是很武断的态度。现在在四十多年之后,我还忘不了独秀这一句话,我还觉得这种“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是最容易引起别人的恶感,是最容易引起反对的。
我曾说过,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我现在常常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引人注目,一种柔和的、仿佛能呼吸的暖色调,搭配上烫金的字体,在书架上显得既有质感又不失内敛。我当时就是被它这个低调奢华的风格吸引,随手翻开,没想到就此沉浸其中。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精巧的迷宫,每一个章节都设置了巧妙的机关,引导你一层层深入,去探索那些平日里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关于个体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微妙之处。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并非直接抛出观点,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而富有张力的故事片段,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读的时候,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代入其中某个角色,感受他们的困境,体味他们的挣扎。有时,我会因为书里某个角色的选择而感到沮丧,怀疑人性的复杂;有时,又会因为另一个角色的坚持而获得一种莫名的力量,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答案,反而是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让我开始思考,开始质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认知。它就像一位温和但坚定地引导者,不强迫你接受任何结论,只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那些闪闪发光的洞见。
评分我承认,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对它的期待值并不算太高,以为又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理论著作。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才发现自己完全错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选择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将焦点完全放在了“人”本身。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却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我常常会被书里的一些细节所打动,比如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简短的对话,甚至是人物的某个微小的习惯。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却共同构建了一个个鲜活立体的形象,让我觉得他们就生活在我的身边。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这些日常的故事中,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洞察。他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人物的经历,让你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道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渴望与恐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影。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思考,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触动,一种对生命本身价值的重新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参与”一场深入的对话。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善于捕捉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情绪波动,并将这些情感用一种极其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常常在阅读某个段落时,会停下来,静静地体会那种共鸣感。就好像作者能看穿我的心思,将那些我曾经有过,却无法准确表达的感受,用文字精准地描绘出来。更令人惊叹的是,他构建的世界观是如此的宏大而又真实。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只有在各自立场和经历中做出选择的个体。他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哲学思考作为背景,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相反,这些背景知识为整个故事注入了深度和广度,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获得知识的滋养。我尤其喜欢他处理冲突的方式,不是简单粗暴的对抗,而是充满了策略、妥协与相互理解的尝试。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对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启示,不再那么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极为独特,它不像我以往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看似松散的片段,编织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整体。我时常在阅读时,感到一种强烈的“沉浸感”,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书中的世界,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经历。他善于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和隐喻,让文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反而,这些象征和隐喻,为故事增添了更丰富的解读空间,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的联想和感悟。我喜欢他对待争议性话题的态度,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不带偏见地去探讨各种可能性。这种处理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舒服,也促使我愿意去倾听那些与我不同的声音。这本书没有给我一个简单的答案,也没有要求我站队,而是鼓励我去思考,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它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与他人相处,有了更成熟的认识。
评分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我就被它深邃的文字所吸引。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带领我航行在一片广阔而未知的海洋。他并不急于抵达目的地,而是让我充分体验沿途的风景,感受海风的吹拂,观察海鸥的飞翔。每一章,每一个段落,都充满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他用一种近乎自省的口吻,剖析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在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多种角色。我特别欣赏他对于“边界”这个概念的处理,他并没有将它定义为阻碍,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 nuanced 的视角,让我对许多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产生了动摇。这本书并非那种能够快速读完并获得某种结论的书籍,它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反复咀嚼。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他的人生智慧,引导我不断地去探索自我,去理解他人,去认识这个充满矛盾却又如此迷人的世界。
评分疯疯癫癫的风格红红火火就会斤斤计较斤斤计较
评分满意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满减活动入手的,感觉特别划算咩,嘿嘿,买东西上京东
评分心中有一位弘一法师,崇拜,向往,学习
评分纸张看起来有点次。
评分书是正版的,很好。书是正版的,很好。书是正版的,很好。书是正版的,很好
评分物美价廉!挺好的一本书。
评分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人间词话》有很多版本,其实多是后人再一次赏析王国维对诗词的赏析。 这个版本是淳朴的一版,对于经典我们还是先读一读,体味体味,有余再去看看后人对此经典的评述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