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马沉思录》初版于1963年,是作者多部优秀的论文集中的第一部,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艺术的故事》具有相同的特点和相同的意趣,但在这里作者却是以别出心裁且同样有价值的方式发展了这些意趣。
《木马沉思录》初版于1963年,是作者多部优秀的论文集中的第一部。在本书中,贡布里希提出了许多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在与书名同题的知名论文里,他探究了图像创作与儿童心理状态之间的联系。然后,借用我们日常描述自己情感反应的隐喻,他转向了成人的艺术体验。其他论文则讨论了弗洛伊德、马尔罗、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中世纪艺术的传统、静物画的传统、漫画、浪漫主义意象以及抽象画等等。这些论文处处闪耀着真正的学术力量,为读者辨惑释疑,提供了新颖而持久的深刻洞见。
贡布里希教授,恩斯特爵士,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6年进入伦敦的瓦尔堡研究院任教职,从1959年起,担任伦敦大学古典传统史教授及院长,直至1976年退休。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故事》等。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思梁,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博士。
曾四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徐一维,浙江大学外语系硕士,现居加拿大。
序 言 / 7
木马沉思录:论艺术形式的根源 / 13
艺术中价值的视觉隐喻 / 30
心理分析与艺术史 / 50
论面相知觉 / 66
表现与交流 / 77
中世纪艺术的成就 / 90
马尔罗与表现主义的危机 / 99
艺术社会史 / 108
西方静物画的传统与表现 / 118
艺术与学术 / 129
浪漫主义时期的意象与艺术 / 143
漫画家的武库 / 150
抽象艺术的流行 / 167
错觉与视觉僵局 / 176
注 释 / 186
本书所收论文出处 / 195
图版目录 / 196
索 引 / 198
后 记 / 205
图 版 / 207
这本《木马沉思录》简直是为那些在艺术殿堂门口徘徊,却又对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望而却步的普通读者量身定制的“破冰船”。它没有那种学院派的故作高深,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坐在你身边,呷着茶,慢慢给你揭开那些艺术家们在创作时脑海里翻滚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想法。我尤其喜欢它探讨“观看”这个行为的篇章,作者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看什么”,而是深入剖析了我们“如何看”,以及我们的目光是如何被时代、文化乃至我们自身的生理结构所塑造的。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对艺术的理解,都是在某些既定的框架下运作的。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找到了通往内心深处某个秘密花园的钥匙,从此看任何画作,都有了更深一层的对话基础。它不是教你如何成为批评家,而是教你如何更诚实、更自由地与艺术交流,这种“解放感”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近乎手术刀般的精准和冷静。作者在处理那些复杂的艺术史流派和理论思潮时,展现了一种令人敬佩的克制力,不流于煽情,也不沉溺于晦涩的术语堆砌。每一章节的论证逻辑都如同严密的钟表齿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形式与内容”辩证关系的那一部分,它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二者在不同历史阶段是如何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让我想起很多现代艺术作品,它们往往因为过分强调概念的“新颖性”而显得空洞,而这本书恰恰用扎实的理论工具,教会我们如何穿透那层刻意的“形式外衣”,去探寻创作者最初的冲动与深意。对于希望系统性梳理自身艺术认知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套坚实的骨架。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艺术本体论”的追问,这绝不是一本停留在介绍流派和风格的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自我诘问”: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被某些早已过时的定义所束缚?作者将哲学思辨与艺术批评无缝结合,探讨了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到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巨大跨度中,艺术“存在”的合法性问题。读到关于“阐释权”归属的论述时,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过去所有对艺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是否都是“被授予”的。这种由内而外的颠覆感,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久久不能平静,需要花时间去消化和重建自己心中的艺术坐标系。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类理论文集,我总担心会陷入那种枯燥的文字迷宫,但《木马沉思录》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富有画面感和一种微妙的幽默感。它仿佛在对读者进行一场精彩的“思想漫步”,带领我们穿梭于不同时代艺术家的工作室和他们留下的草图之间。书里对某些经典作品的分析角度极其刁钻,常常能提出一些让人拍案叫绝的观察点,打破了许多教科书里固化的解读。比如,它对某个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中眼神处理的分析,就不仅仅停留在技法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当时社会阶层对“自我呈现”的焦虑感,这种跨学科的触类旁通,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这感觉就像是得到了一副高倍望远镜,让你能看清远方风景的细节,同时又不失对整体格局的把握。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慢读”的书,每一次重读都会带来新的发现,因为它的文字密度极高,信息量丰富得惊人。它不像那些轻快的畅销书那样追求即时满足感,而是像一块需要时间去品味的陈年佳酿,需要读者投入专注力去细细咂摸那些精妙的措辞和深藏的暗喻。特别赞赏它在讨论“审美经验”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的心理描摹,它成功地捕捉到了那种介于愉悦与不安、熟悉与陌生之间的复杂情感状态——这也是艺术最迷人之处。它没有给出一个最终的、全盘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极具洞察力的工具箱,鼓励每一位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审美哲学。对于任何严肃对待艺术思考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必备之作。
评分非常好,很好,以及好得很
评分大师经典,内容深刻。
评分是非常不错 印刷很好 非常清晰。学以致用 希望有用。
评分非常满意,下次还会购买
评分帮朋友买的,京东购物方便快捷,尤其是图书,正版有保证,价格又优惠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就起价位高!
评分书籍的品质不错,装帧精美,内容让人满意。第一次发来的时候,书角有些破损,京东的售后很好,立马上门换新,值得推荐五星好评。
评分非常好,快递服务也赞,希望京东越来越好
评分还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