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儿童手工、2岁以上的儿童 《简单手工大百科》
多动手的孩子会变聪明?
大脑中有绝大一部分是用于支配手部运动的
人们常说“手用的越多头脑就越聪明”“手是另一个
大脑”。这是为什么呢?大约70年前,加拿大的彭菲尔德医生出示了一幅脑和手的相关关系图。根据这张图显示,和其他机能相比,与手部活动相关的脑细胞在大脑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参照图A)当然,人类的所有活动都与大脑息息相关,思考、走路、说话、吃东西,不论做什么,都是大脑在运作。但是,由于大脑中控制手的范围很广,所以人们认为多动手的话,大脑会更加活跃。而且,在大脑十分发达的儿童时期,效果更加显著。人们常说,手部运动从婴儿时期开始就非常重要,也正是这个原因。从儿童时期开始就留心多动手,孩子就会多动脑,甚至能养成独具匠心的品性,积累出更多人生的智慧。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到各种知识。“玩”就是“学”。
展示了大脑和身体关系的彭菲尔德的图!
不是不情愿地勉强,而是喜悦、开心的玩儿,这样从中得到的知识才是最多的。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际思考,亲手握一握、捏一捏,把东西制作出来,这样才能成为孩子们丰富的切身体验与美好的回忆。怀尔德?格雷夫斯?彭菲尔德(1891年~1976年)是加拿大的一名脑神经外科医生。他在研究大脑的过程中,用电流刺激大脑的各部分,发现大脑机能会根据部位的不同来进行分工,他把这个发现做成了像地图一样的图并发表。彭菲尔德的图分为两个区域描述,分别是感觉区(受理从身体传来的触觉信息)和运动区(对身体
发出运动指令)。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知道,手、脚、躯体、脸等人体部分的感觉和运动在大脑中分别处于不同的区域,并分别被大脑控制。人类用自己的双手构筑了文明,所以手对应的脑部面积是非常大的。手部发达的人类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能处于优势地位的理由之一就是人类可以双足行走。上身直立,手就能自由活动,可以加工物体,制作出工具,进而可以进行生火、培育植物等事情。动手是人类成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大拇指与其他手指分离便能牢牢地抓住东西,可以说这一功能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诸如此类的手部活动更促进了感觉和意识的发育。也就是说,手是人类通过拿、摸东西来认识事物、思考行动的主要条件。让人类慢慢学会了经过折叠、弯曲、削等加工的树枝可以变为武器、凝固泥土可以做成器皿、东西要储存起来等。因此,想到现在的高度文明人类社会,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手是多么的了不起了。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同样的成长发育一直在进行。刚出生的婴儿身体很弱小,什么都做不了,但随着生长发育,慢慢变得能够站立行走,可以用手制作出各种东西。与此同时,大脑不断成熟,思维不断完善,渐渐地长大成人。不要给婴儿戴手套都做不了,但随着生长发育,慢慢变得能够站立行走,可以用手制作出各种东西。与此同时,大脑不断成熟,思维不断完善,渐渐地长大成人。我们经常能看见大人给婴儿们戴上手套的情况,这便阻碍了手的发育。即使在孩子因过敏等原因而抓挠皮肤的情况下,也要把戴手套的时间限定在必要的最低限度。
●超级畅销图书《简单折纸大百科》的姐妹篇《简单手工大百科》出版啦!
●80余款最经典、最具人气的手工作品大集合!
●无论是成年人的怀旧手工还是孩子的快乐玩具,相信都能在这本手工图书里找到。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手工吗?纸飞机、竹叶船、纸飞镖、风车、降落伞、竹蜻蜓、雕刻画……
内容简介
《简单手工大百科》这是一本经典手工玩具大全图书。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手工吗?纸飞机、竹叶船、纸飞镖、风车、降落伞、竹蜻蜓、雕刻画……无一不承载着我们儿时的回忆。手工不是一种无意义的劳动,它既可以让儿童读者通过手工游戏得到手部肌肉的锻炼,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开动脑筋,也可以让成年朋友在手工游戏里找到乐趣。虽然这些作品在现代已经不那么时尚新潮,但在孩子心中,这些都是神奇的。本书共介绍了80余种经典手工玩具的制作方法,样样简单有趣,并配有详细的制作步骤图。无论是成年人的怀旧手工还是孩子的快乐玩具,相信本书都会是您最喜爱的手工图书。《简单手工大百科》为平装,2015年6月第1版。
作者简介
阿部知子,儿科医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曾在国立儿科医院、东京大学部附属医院任职,曾任千叶特州会医院院长,2000年成为众议院议员。阿部知子诊疗所院长。著有《儿童易患疾病事典》(中央公论社)《没有生小孩儿的地方!?》(日本machinist社)等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多动手的孩子会变聪明?
致读者
第一章 用纸制作
厚纸滑翔机 快速飞行的厚纸滑翔机
吸管滑翔机 轻飘飘飞翔的吸管滑翔机
弹射型飞机 用弹弓把木质和纸质飞机发射出去吧
橡皮筋动力飞机 飞舞在高空的橡皮筋动力飞机
纸飞机·基本 轻轻松松就能折叠出的飞机
纸飞机·标枪 来制作可以笔直地飞向远方的标枪飞机吧
纸飞机·乌贼 飘浮在空中的乌贼形状的飞机
纸飞机·燕子 滴溜溜地旋转在空中的燕子飞机
回飞镖 放飞后能够飞回来的三片翅膀制成的回飞镖
飞盘 UFO形飞盘
折纸·头盔 耍刀枪时的必备道具,快来折叠一个纸质头盔吧
折纸·店员帽 来折叠一个快餐店店员的帽子吧
折纸·纸鹤 传统折纸——纸鹤(两种颜色)
折纸·飞刀 忍者的武器——飞刀
折纸·金鱼 做很多鱼,来玩儿捞金鱼吧
折纸·船 做一个摩托艇或帆船来享受悠闲的假日吧
折纸·魔幻船 能改变方向的不可思议的魔幻船
折纸·纸相扑 折出最强的大力士
一刀剪折纸·基础 折叠后剪一下就可以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世界
一刀剪折纸·帽子 用一刀剪折纸制作纸人偶①帽子
一刀剪折纸·衬衫 用一刀剪折纸制作纸人偶②半袖衬衫
一刀剪折纸·短裤 用一刀剪折纸制作纸人偶③ 短裤
一刀剪折纸·长筒靴 用一刀剪折纸制作纸人偶④长筒靴
一刀剪折纸·红心 轻而易举做出的红心就像变戏法一样
瓦楞纸制作1 瓦楞纸制成的椅子、桌子
瓦楞纸制作2 利用单面波浪瓦楞纸制作曲线箱子
六角箱 利用漂亮的日历制作华丽的六角形箱子
团扇 用大理石花纹的纸做一把属于自己的团扇吧
湿度计 用玻璃纸湿度计完美测量洗衣指数
牛奶盒制作手抄纸 用牛奶盒制作明信片和杯垫
动态艺术作品 用胶带织成飘动的鱼,做成动态艺术作品
风车 用纸制作一个风车,让它转起来吧
花风车 制作像花一样的风车
陀螺1 用纸板制作陀螺
陀螺2 变换颜色的奶酪盒陀螺
手工折纸要点
第二章 用木头和竹子制作
竹蜻蜓 一起来制作各种形状的竹蜻蜓吧
8字形竹蜻蜓 一起放飞8字形翅膀的竹蜻蜓吧
高跷 踩上高跷,个子一下变高了,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哦
卡祖笛 能吹出奇妙声音的竹筒变声器
线电话 用绷直的线来传达声音的简易电话
水枪 竹筒水枪
水车 用竹子制作简易的空中洒水器
吹水笛 用竹子制作吹水笛
筷子手枪 利用一次性筷子和橡皮筋当个神枪手
竹筒剑玉 加工竹子制作剑玉
空罐剑玉 切割空罐做成剑玉
竹笛 虽然开孔比较费劲,但动听的声音会使你大大满足哦
簓棒 来回摩擦沟槽可以发出不可思议的声音
竹叶舟 用小竹叶折叠成的小船
花草玩具 房子周围的杂草可是游戏宝箱哦,好好利用吧
干花瓣 把漂亮的花朵珍藏起来
风筝 放飞记忆中的风筝
折纸风筝 来放飞折纸风筝吧
康乐球游戏 你知道康乐球游戏吗?和爸爸一起做一个吧
铅笔棒球 由铅笔转动改造成的有趣的棒球游戏
木头和竹子手工要点
第三章 用其他材料制作
绕线板坦克 用绕线板制作属于自己的坦克吧
空罐坦克 用空罐制作属于自己的坦克
樟脑船 只需在船尾夹上樟脑,塑料板就能变成动力船
橡皮筋动力船 把日常使用的橡皮筋变成船的动力
扬帆船1 快速前进的扬帆船
扬帆船2 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船
基本万花筒 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万花筒①基本的万花筒
空瓶万花筒 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万花筒②空瓶万花筒鏡
丙烯树脂球万花筒 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万花筒③丙烯树脂球万花筒
圆盘万花筒 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万花筒④圆盘万花筒
神奇箱 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万花筒⑤神奇箱
针孔照相机 用针孔照相机来观察各种东西吧
天文望远镜 用眼镜上的透镜观察星空
版画 大家都是小艺术家,快来挑战版画的制作吧
吸管笛 绝对不会失败的笛子,音质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哦
鸡蛋壳镶嵌拼花 用鸡蛋壳制作镶嵌拼花
沙包 需要手眼配合的女孩子的传统玩具
降落伞 简易降落伞
铁丝迷宫 把柔软的铁丝弯曲后就能做出有趣的迷宫
胶带手提包 粘粘贴贴就能做出简易的胶带手提包
杯垫 一点一点缝成方形杯垫
头花发饰 用喜欢的布来制作自己的专属头花吧
玫瑰领花 一圈圈地缠绕弓形的布,揉成团就会变成玫瑰花了
小花花束 用小花花束来装饰房间和钥匙环吧
笔筒 给最普通的笔筒进行可爱变装
染布 用红茶或洋葱染布
挑担人偶 摇摇晃晃却不会落下来的神奇人偶
空竹 因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的空竹
苯乙烯树脂飞机 利用不用的苯乙烯树脂盘子制作环保飞机吧
金属、塑料材料的手工制作要点
第四章 来了解材料和工具的知识吧
擅长应用新兴材料制作一些老玩具
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前言/序言
《时光印记:用双手雕刻生活之美》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疏远了指尖的温度,遗忘了手工的魅力。那些用双手创造出的物件,承载着温度、情感和时光的痕迹,远比流水线上冰冷批量生产的商品更能触动人心。《时光印记:用双手雕刻生活之美》正是这样一本关于“慢生活”和“匠人精神”的书籍。它并非是一本教你如何制作某件具体物品的指南,而是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灵感和创造力的世界,激发你内心深处的动手欲,让你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本书的核心在于“体验”而非“教授”。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只是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被压抑了。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轻轻地为你拨开迷雾,让你看到触手可及的可能。它会带你走进那些被遗忘的手工艺角落,讲述那些默默坚守的匠人故事,分享那些蕴含着东方智慧和生活哲学的制作理念。 第一部分:重拾指尖的温度——感受手工的独特魅力 这一部分,我们将从宏观的角度,探讨手工为何如此迷人。 “慢”的智慧: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慢”已成为一种奢侈,也是一种解药。手工制作正是“慢”的具象体现。它要求你沉下心来,专注当下,感受材料在手中一点点成型的过程。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治愈,能够帮助我们暂时摆脱外界的纷扰,找回内心的平静。我们将探讨“慢”如何转化为一种生活态度,如何在手工制作中得到升华,并最终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情感的载体: 手工制品之所以珍贵,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们承载着制作者的情感与心意。无论是为亲人制作一份礼物,还是为自己打造一个心仪的物件,其中都倾注了时间和爱。这种独一无二的情感连接,是机器无法复制的。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情感工学”的理念,探讨如何通过手工,将情感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 连接的桥梁: 手工制作也常常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桥梁。一个亲手制作的节日装饰,能增添节日的仪式感;一个社区的手工市集,能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一个用天然材料制作的物件,则能让你感受到与自然的亲近。本书将描绘手工如何成为一种社交方式,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审美的再发现: 在泛滥的标准化设计中,手工制品以其独特的个性和粗犷的美感,重新唤醒我们对美的感知。那些不完美的痕迹,反而成了独特的艺术符号。我们将从美学角度,解析手工制品的魅力所在,引导读者欣赏那些细微之处的质感、色彩与线条,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 第二部分:灵感涌动——点亮你的创造之光 这一部分,我们将从激发灵感的角度出发,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创造力的大门。 日常生活中的“好物”哲学: 很多时候,灵感就藏在我们身边。一个破旧的物件,一截废弃的木料,一块被遗忘的布料,都可能成为创作的起点。我们将引导读者学会“发现”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思考如何将这些看似普通的元素,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我们会分享一些“旧物改造”的理念,鼓励读者用创意赋予老物件新生。 “为什么不试试?”的勇气: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有动手,是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自己不够“专业”。本书将传递一种“试错”的精神,鼓励读者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不必追求完美,享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会分享一些初学者容易尝试,却能带来巨大成就感的“入门级”创意方向,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自信。 跨界融合的妙趣: 传统的手工艺并非是陈旧不变的。将现代的设计理念、新的材料、不同的技术相互融合,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惊喜。我们将探讨一些跨界合作的案例,展现传统工艺如何焕发新生,如何与当代生活方式完美结合。也许你会发现,将编织与3D打印结合,或者将陶瓷制作融入现代家居设计,都能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情绪调色盘”: 不同的色彩、质感和形状,都能唤起不同的情绪。本书将带你探索色彩心理学在手工创作中的应用,如何选择最能表达你心情的颜色,如何通过材质的搭配来营造独特的氛围。我们将分享如何用双手“绘画”,用材料“谱曲”,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具象的艺术表达。 第三部分:世界的回响——聆听匠人的声音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跳脱出具体的手工技巧,而是去聆听那些在世界各地默默耕耘的匠人们的心声,感受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 来自东方古国的低语: 从中国传统的剪纸、刺绣、陶瓷,到日本的木工、漆艺,再到韩国的韩纸、韩服,本书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东方传统手工艺,深入探讨它们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现代传承的挑战与机遇。我们会采访一些仍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匠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受他们对这份技艺的执着与热爱。 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复兴”: 即使在工业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涌动着一股强劲的手工复兴浪潮。从英伦的羊毛编织,到北欧的木雕、陶艺,这些手工艺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其文化精神的象征。我们将关注这些“后工业时代”的手工匠人,他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生存空间,如何将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需求相结合。 全球化的手工脉络: 手工的魅力是跨越国界的。从非洲的珠饰,到南美的草编,再到东南亚的蜡染,我们会展现不同地域的手工文化如何相互影响,又如何保持着自身的独特魅力。本书将描绘一幅全球手工艺术的壮丽画卷,让你感受到人类共同的创造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慢”作为一种宣言: 那些坚持手工制作的匠人,其实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对抗着消费主义和过度工业化的浪潮。他们的坚持,是对“慢”生活的一种宣言,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重新定义。我们将通过这些匠人的故事,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方式的思考:我们是否被快节奏的生活裹挟,失去了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如何才能在忙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重拾生活的温度? 本书并非一本“如何做”的书,而是一本“为何做”和“如何感受”的书。 它不提供详细的制作步骤,不列出具体的材料清单。相反,它提供的是一种视角,一种启发,一种对生活态度的重新审视。当你翻开《时光印记:用双手雕刻生活之美》,你将与那些闪耀着智慧和温暖的手工世界不期而遇。你会被那些充满故事的器物所打动,会被那些坚守初心的人们所感染,更重要的是,你会重新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那份未曾泯灭的创造力。 这本书,是写给那些渴望在忙碌生活中找寻片刻宁静的人,是写给那些渴望用双手表达情感的人,是写给那些渴望为生活增添一份独特之美的人。它希望能够点燃你内心的火花,让你相信,即使是最平凡的一天,也可以因为指尖的温度而变得不平凡。它鼓励你,走出书本,走进生活,用你自己的双手,去雕刻属于你自己的生活之美。 请记住,真正的“百科”不在书页之中,而在你指尖的每一次触碰,在你每一次的尝试,在你每一次的用心雕琢之中。让《时光印记:用双手雕刻生活之美》,成为你开启这段美妙旅程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