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迷必读的武器百科:坦克装甲车

超级军迷必读的武器百科:坦克装甲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玉龙,严晓峰 编
图书标签:
  • 军事
  • 武器
  • 坦克
  • 装甲车
  • 百科
  • 军事科技
  • 战争史
  • 军事爱好者
  • 冷兵器
  • 热兵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312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20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超级军迷必读的武器百科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军事爱好者
1.作者是真正的军事专家,由中国国防信息学会军用材料技术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兵工学会《兵器知识》杂志社组织国内军事专家联合国内军事专家共同编写。 2.为超级军迷而写。内容专业而深入,并且穿插了国内外一些相关武器的经典战例,引人入胜,真实可信。

内容简介

本丛书从军事专家的视角,深入介绍了上述武器装备的总体结构、功能特点、著名武器装备详解、战例和趣话等。语言通俗流畅、数据翔实可靠、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及可读性。是军事爱好者,尤其是军事发烧友不可不读的武器百科。

作者简介

张玉龙,济南五三所研究员,中国国防信息学会军用材料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资深军事材料研究员,翻译家,作家。对国内外武器装备具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长期为国防工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目录

第一篇 陆战之王——坦克

第一章 概 述 / 1
第一节 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坦克 / 3
第二节 坦克的种类与特点 / 9
第三节 坦克性能指标 / 11
第四节 坦克的未来 / 14

第二章 一战坦克 / 17
第一节 一战坦克 / 18
第二节 一战坦克战战例 / 23

第三章 二战坦克与坦克战战例 / 27
第一节 二战坦克 / 28
第二节 二战坦克战役 / 52

第四章 二战后经典坦克 / 59
第一节 美国坦克 / 60
第二节 苏联/俄罗斯坦克 / 73
第三节 英国坦克 / 87
第四节 法国坦克 / 100
第五节 德国坦克 / 104
第六节 以色列坦克 / 110
第七节 其他国家的坦克 / 119

第五章 坦克大揭秘——钻进“钢铁侠”肚子里 / 139
第一节 坦克的构造与布置 / 140
第二节 武器系统 / 141
第三节 坦克推进系统 / 143
第四节 防护系统——坦克的盔甲 / 150
第五节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坦克的大脑 / 151
第六节 经典坦克剖析 / 152

第六章 坦克之“最” / 183
第一节 世界最早坦克——“小游民”与“大游民” / 184
第二节 乘员最多的坦克——德国A7V坦克 / 185
第三节 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坦克——德国“鼠”式坦克 / 187
第四节 炮塔最多的坦克——苏T-35坦克 / 188
第五节 最小的坦克——英国“毒蝎”坦克 / 189

第七章 坦克之“星” / 191
第一节 世界之星——M1A2主战坦克 / 192
第二节 坦克之王——德国“豹”2A6三代主战坦克 / 192
第三节 中东传奇——以色列“梅卡瓦”4三代主战坦克 / 194
第四节 俄罗斯之骄傲——T-90三代主战坦克 / 196
第五节 法国之自豪——“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 198
第六节 英国之星——“挑战者”2主战坦克 / 199
第七节 印度之星——“阿琼”坦克 / 201
第八节 日本之星——90式坦克 / 203
第九节 韩国之星——K1主战坦克 / 204
第十节 王者风范依旧——苏联T-72主战坦克 / 206
第十一节 战场开路之“星”——扫雷坦克 / 208
第十二节 地球之“星”——俄罗斯TOS-1喷火坦克 / 209

第八章 现代坦克大战 / 211
第一节 第四次中东战争 / 212
第二节 “沙漠风暴”行动 / 215

第二篇 装甲车辆

第九章 步兵战车 / 217
第一节 简介 / 218
第二节 美国步兵战车 / 221
第三节 俄罗斯战车 / 229
第四节 德国步兵战车 / 233
第五节 法国战车 / 240
第六节 意大利战车 / 245
第七节 英国“武士”履带式机械化步兵战车 / 249
第八节 以色列步兵战车 / 253
第九节 乌克兰BTMP-84履带式步兵战车 / 256
第十节 其他国家步兵战车 / 258

第十章 装甲人员输送车 / 279
第一节 简介 / 280
第二节 美国装甲人员输送车 / 283
第三节 俄罗斯装甲人员输送车 / 288
第四节 德国装甲人员运输车 / 299
第五节 英国装甲人员运输车 / 306
第六节 法国装甲人员运输车 / 317
第七节 意大利装甲人员运输车 / 325
第八节 瑞典装甲人员运输车 / 328
第九节 比利时装甲人员运输车 / 331
第十节 罗马尼亚装甲人员运输车 / 335
第十一节 澳大利亚装甲人员运输车 / 338
第十二节 日本装甲人员运输车 / 341
第十三节 其他国家装甲人员运输车 / 344

第十一章 装甲侦察车和指挥车 / 349
第一节 简介 / 350
第二节 美国侦察车 / 353
第三节 俄罗斯侦察车 / 360
第四节 德国侦察车 / 363
第五节 英国侦察车 / 368
第六节 法国侦察车 / 383
第七节 以色列侦察车 / 395
第八节 意大利侦察车 / 399
第九节 巴西侦察车 / 402
第十节 其他国家的侦察车 / 407

第十二章 特种装甲车 / 419
第一节 俄罗斯BMD-1伞兵战车 / 420
第二节 俄罗斯BMD-3伞兵战车 / 422
第三节 德国“鼬鼠”1空降装甲车 / 425
第四节 德国“鼬鼠”2空降装甲车 / 426
第五节 美国EFV远征战车 / 428
第六节 美国LVTP7两栖突击战车 / 430

前言/序言


现代战争的钢铁洪流:从二战到当代的陆地霸主 在这本军事巨著中,我们将深入探索二十世纪以来,陆地战场上最令人畏惧也最令人着迷的机械巨兽——坦克与装甲车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脉络、设计哲学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核心地位。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武器装备的图鉴,更是一部关于钢铁智慧、战术革新以及人类对地面统治力不懈追求的史诗。 第一章:黎明前的曙光——坦克诞生的时代背景与早期探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步兵进攻的局限性。面对密集的机枪火力、铁丝网和炮火,双方都急需一种能够突破僵局、提供强大支援的新型武器。本章将追溯坦克最初的构想,从莱昂纳多·达·芬奇的“装甲战车”设想到早期英国和法国在战场上的初步尝试。我们将揭示是怎样的军事需求、技术瓶颈以及那些富有远见的先驱者,最终促成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坦克——“小威利”(Little Willie)、“马克I”(Mark I)的诞生。探讨它们如何在陌生的战场上,以其笨拙但坚固的身躯,给敌人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并为后世的装甲战术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第二章:钢铁巨兽的雏形——一战时期的坦克发展与实战检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见证了坦克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简陋的防弹设计,到能够穿越战场障碍、搭载机枪或机关炮的重型战车,我们将在本章详细解析各国在一战期间推出的标志性坦克型号。例如,英国的“马克IV”(Mark IV)如何成为战场上的主力,法国的FT-17如何以其革命性的炮塔设计引领潮流,以及德国在战争末期推出的A7V重型坦克。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早期坦克的性能特点,包括其装甲防护、火力配置、机动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劣,并结合具体的战役,如康布雷战役,来展现坦克在首次大规模投入实战中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与面临的挑战。同时,本章也会探讨战术思想的演变,是如何从最初将其视为“移动炮台”,逐渐发展到意识到其作为地面突击力量的战略价值。 第三章:两次世界大战的黄金时代——战间期与二战的辉煌与血泪 一战的结束并未停止坦克技术的进步,反而将其推向了更加辉煌的时代。本章将聚焦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漫长发展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迎来其设计的黄金时期。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各种经典坦克型号,如苏联的T-34,这款集机动性、火力、防护于一体的革命性坦克,如何以其出色的性能在东线战场上横扫德军。德国的“虎”式和“豹”式坦克,以其精湛的工艺、强大的火力成为无数士兵的噩梦,同时也将我们带入对重型坦克设计的探讨。盟军的M4“谢尔曼”坦克,以其产量巨大、可靠性和良好的战场适应性,成为胜利的基石。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些坦克的具体设计理念,例如倾斜装甲的引入、更大口径火炮的应用、发动机技术的革新,以及它们在战术上的应用,如闪电战中的装甲集群突击,以及诺曼底登陆后的城镇巷战。本章还会探讨装甲车辆的“兄弟”——突击炮、反坦克歼击车和自行火炮的出现,以及它们各自在战场上的独特作用。 第四章:冷战的铁幕与装甲对抗——新一代坦克的设计哲学与技术竞赛 冷战的到来,使得陆地装甲力量的对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冷战的铁幕,深入了解东西方两大阵营在坦克技术上的激烈竞赛。我们将剖析美苏两国在主战坦克(MBT)设计上的不同思路:美国以M60、M1“艾布拉姆斯”为代表,强调火力、防护和乘员生存性;苏联则以T-55、T-62、T-72、T-80等型号,侧重于火力、低矮轮廓和火力系统自动化。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时期坦克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例如复合装甲的出现、滑膛炮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的应用、激光测距仪和弹道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夜视能力的提升。同时,本章还会探讨装甲侦察车、装甲步兵战车(IFV)等支援性装甲车辆的发展,以及它们如何在现代战争中与主战坦克协同作战。 第五章:现代战场上的新格局——信息时代的装甲力量与未来展望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精确制导武器以及全球化冲突模式,对装甲车辆的设计和运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章将聚焦于当代最先进的坦克型号,如M1A2“艾布拉姆斯”升级版、德国“豹”2A7、英国“挑战者”2、法国“勒克莱尔”以及俄罗斯的T-90和T-14“阿玛塔”等。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坦克在信息化作战、网络中心战背景下的最新技术进展,例如战场管理系统(BMS)、先进传感器、主动防御系统(APS)的应用,以及在防护、火力、机动性上的进一步优化。同时,本章还会探讨无人化、智能化技术在装甲领域的应用,如无人坦克、无人驾驶侦察车,以及它们对未来战争模式可能产生的颠覆性影响。此外,我们还将审视非对称战争、城市作战等新环境对装甲车辆设计提出的特殊要求,以及未来装甲力量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装甲车辆的战术精髓——从突破到协同的演进 再先进的武器也需要精湛的战术来发挥其最大效能。本章将跳出纯粹的装备介绍,深入探讨装甲车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作战环境下的战术运用。我们将回顾从一战时期的“坦克冲锋”,到二战的“闪电战”中的装甲集群突击,再到冷战时期以“消耗战”为核心的装甲决战。重点分析现代战争中,装甲部队如何与航空兵、炮兵、步兵以及特种部队进行协同作战,形成“陆空一体”、“信息一体”的立体打击能力。本章还会深入剖析坦克在进攻、防御、侦察、反坦克作战等不同任务中的具体战术要领,以及乘员配合、战场观察、隐蔽伪装等实用的战场技巧。 第七章:设计背后的智慧与挑战——装甲车辆的工程学与人体工程学 每一辆坦克和装甲车辆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奇迹,是工程学、材料学、动力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完美结合。本章将从工程学的角度,深入剖析装甲车辆的设计奥秘。我们将解析不同类型的装甲材料(如钢板、复合装甲、陶瓷装甲)如何提供防护,动力系统(发动机、传动系统)如何赋予其强大的动力,悬挂系统如何保证其越野能力。同时,我们还将关注坦克内部的设计,如炮塔的布局、弹药的储存、乘员的生存空间、火控系统的集成,以及人机界面的设计。本章还将探讨在有限的空间内,如何平衡火力、防护、机动性以及乘员的舒适性和效率,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和设计师的智慧与辛勤付出。 第八章:特种装甲的力量——不仅仅是坦克 除了陆地上的主宰者——主战坦克,战场上还有各种各样具有特殊功能的装甲车辆,它们共同构成了陆地力量的完整体系。本章将介绍这些“不那么主流”但同样至关重要的装甲车辆,包括: 装甲侦察车: 它们拥有敏捷的身躯、先进的传感器,是战场上的“眼睛”,负责收集情报,为指挥官提供决策依据。 装甲运兵车(APC)与装甲步兵战车(IFV): 它们是步兵的“移动堡垒”,能够将步兵安全地送达战场前沿,并提供火力支援,是陆地作战中步坦协同的关键。 突击炮与自行火炮: 它们拥有强大的火力,能够摧毁敌方坚固工事、支援步兵进攻,是战场上的“重炮手”。 工程保障车辆: 如扫雷车、架桥车、装甲抢修车等,它们在战场上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后勤和工程保障任务,是保障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关键。 防空/防地对地导弹发射车: 它们构成了陆地防空体系的重要一环,能够拦截敌方空中威胁,或为地面部队提供精确打击能力。 本章将逐一解析这些特种装甲车辆的设计特点、性能优势以及在实战中的应用,展现它们在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第九章:装备的背后——文化、象征与遗产 武器装备不仅仅是冰冷的钢铁,它们也承载着历史、文化以及国家意志的象征。本章将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坦克和装甲车辆在军事史、国家工业发展、乃至流行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回顾一些标志性坦克车型如何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例如T-34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地位。探讨军事强国在装甲技术上的投入如何体现其工业实力和国防策略。此外,我们还会关注坦克在电影、游戏、模型等流行文化中的形象,它们如何塑造了公众对战争和军事装备的认知。最后,本章将展望装甲车辆的未来发展,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它们将如何继续演进,以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贯穿全书的特色: 精美的图文解析: 本书将配以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技术剖析图、三维模型图,让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每一款装甲车辆的结构与细节。 权威的专家解读: 由资深军事历史学家和武器装备专家撰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深度和前沿性。 战例分析与战术剖析: 结合具体的历史战役和作战场景,深入浅出地讲解装甲车辆的实战运用与战术精髓。 技术演进的清晰脉络: 详细梳理从早期概念到尖端科技的装甲技术发展史,让读者清晰掌握其演变逻辑。 全面的装备覆盖: 涵盖从一战至今,全球主要国家生产和使用过的标志性坦克及装甲车辆,力求全面而深入。 无论您是资深军事爱好者,还是对现代战争的陆地力量充满好奇的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了解钢铁巨兽的精彩世界,带您领略陆地战争的铁血与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入手了这本《超级军迷必读的武器百科:坦克装甲车》,之前一直纠结于市面上同类书籍的泛滥,很多都只是图个热闹,内容浅尝辄止,不够深入,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真正找到了那种“挖到宝”的感觉。作者在坦克和装甲车的历史沿革、技术演进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仅仅是简单列举型号和数据,而是将它们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蹒跚起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钢铁洪流,再到冷战时期的技术竞赛,直至当今信息化、智能化的战场,每一个时期代表性的坦克和装甲车的设计理念、战术运用都得到了细致的梳理。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技术突破,比如重型坦克的设计思路、苏联“倾斜装甲”的革命性意义、主战坦克的出现如何改变了陆地战场的格局,甚至是现代装甲车辆如何融入信息化作战体系,都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逻辑清晰的分析,让我这个自认为对坦克颇有了解的军迷都茅塞顿开。书中对不同国家、不同流派的设计哲学对比也十分精彩,比如德系坦克的“完美主义”与苏系坦克的“实用主义”之争,这种对比分析往往能直击核心,让我对同一时期出现的不同车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作者在介绍武器的同时,还会穿插一些相关的战役和历史事件,让冰冷的技术数据瞬间鲜活起来,仿佛我亲临了那些波澜壮阔的战场,感受到了武器装备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和价值。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坦克装甲车的书籍太多了,大多数都千篇一律,要不就是图鉴式的堆砌,要不就是照搬官方资料,缺乏一点“人味儿”。但《超级军迷必读的武器百科:坦克装甲车》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军事评论员,在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个人见解的方式,向你娓娓道来。作者在描述坦克和装甲车时,往往会加入一些个人化的解读和评价,比如对某款坦克设计理念的赞赏或批评,对某种战术选择的分析,甚至是对于未来装甲发展趋势的预测。这种“主观性”的加入,反而让原本可能冰冷枯燥的军事技术变得生动有趣,仿佛作者就在你耳边分享他对这些钢铁巨兽的思考。书中还会穿插一些关于坦克研发背后的故事,比如某个传奇设计师的奇思妙想,某个被否决的设计方案,甚至是由于政治因素而改变的装备命运。这些“花边新闻”虽然不是核心技术,但却极大地丰富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在了解武器装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光辉。这种讲述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工具书,而是在与一位真正的军事爱好者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

评分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市面上关于坦克装甲车的书籍,要么过于专业,让我这个普通爱好者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浅显,满足不了我探索真相的渴望。《超级军迷必读的武器百科:坦克装甲车》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在内容上非常丰富,涵盖了从经典型号到前沿概念的广泛范围,但又不至于让普通读者感到 overwhelming。作者在介绍技术细节时,会非常巧妙地运用类比和比喻,将复杂的机械原理和电子系统解释得清晰明了。比如,在解释“主动防护系统”时,作者会把它比作给坦克加上了一层“电子盾牌”,能够主动拦截来袭的炮弹,这种生动的类比立刻就让我抓住了核心概念。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图表和示意图,虽然数量上可能不及纯粹的图鉴,但每一张都经过了精心挑选,能够有效地辅助文字的说明,让我对坦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对一些现代化坦克和装甲车的性能评估,也显得非常客观和中肯,不会一味地吹捧,而是能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深感信服。总而言之,这本书既满足了我对技术细节的探索欲,又不会让我因为专业门槛而产生畏惧感,是一本真正适合广大军迷朋友阅读的优秀作品。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比较看重细节的人,尤其是像我这种对军事装备有点“钻牛角尖”的爱好者,对于那些泛泛而谈、资料搜集粗糙的书籍向来敬而远之。而这本《超级军迷必读的武器百科:坦克装甲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让我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书中对各种坦克和装甲车的细节描述,简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无论是炮塔的结构、履带的构造、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还是装甲的成分、火控系统的原理,作者都力求精确,并且用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了阐述。例如,在介绍M1艾布拉姆斯的“涡轮发动机”时,不只是简单地说“用了涡轮发动机”,而是深入分析了其相比于活塞式发动机的优缺点,以及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甚至还提及了它在燃油消耗和维护方面的一些挑战,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有些晦涩,但对于我们这种想要深入了解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书中还对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种装甲车辆,比如工兵侦察车、扫雷车、架桥车等,也给予了相当的篇幅,并且详细介绍了它们在战场上的独特作用和技术特点,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特别是那些被遗忘在历史角落里的经典车型,作者也都能一一挖掘出来,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剖析,让人感叹于作者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

最近刚拿到《超级军迷必读的武器百科:坦克装甲车》这本书,一直沉迷其中,完全停不下来。这本书的特色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武器百科的枯燥模式,将技术讲解与战术应用、实战案例紧密结合。在介绍每一款坦克或装甲车时,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硬件参数上,更重要的是分析了这款装备在设计之初的战略定位,以及在实战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举个例子,在讲到“豹2”坦克时,作者详细分析了冷战时期德国的防御战略需求,以及“豹2”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设计出来,其强大的火力、优异的防护以及出色的机动性是如何完美契合德国陆军的需求。接着,书中又引用了“豹2”在各种冲突中的实际表现,分析了它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优势与劣势,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对装备的理解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上升到了战略和战术层面。尤其是一些关于装甲集群作战的战术分析,以及不同国家装甲部队的作战理论对比,都让我受益匪浅。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上一堂生动的现代战争史和军事学课程,让我对陆地战场上的“钢铁巨兽”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

介绍坦克装甲车都比较仔细,只不过里面的图是黑白照

评分

很好呦。。。。。。。。。。

评分

初级军迷必读的坦克装甲车百科,正版图书。

评分

很好呦。。。。。。。。。。

评分

初级军迷必读的坦克装甲车百科,正版图书。

评分

还可以吧?,,,,,,,,,,,

评分

很好呦。。。。。。。。。。

评分

.............

评分

还可以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