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科学4:社会科学:结论

历史上的科学4:社会科学:结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约翰·德斯蒙德·贝尔纳 著,伍况甫,彭家礼 译
图书标签:
  • 社会科学
  • 历史
  • 科学
  • 学术
  • 研究
  • 文化
  • 思想
  • 知识
  • 教育
  • 结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95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2339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约翰·德斯蒙德·贝尔纳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首次试图完整地分析科学和社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石器时代燧石手斧的完备到现代氢弹的研制,一一道来,巨细靡遗。在这部卓越的研究性著作中,贝尔纳论述了游牧时代、农业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对科学发展与科学创造活动的推动作用以及禁锢与限制,与此同时,科学反过来又是以何种方式改变了经济、社会和政治信仰与实践的。
第四卷《社会科学:结论》探讨了社会科学,从最初的宗教仪式和神话传说,到古代与中世纪时代的社会概念化,最终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类学,以及它们对二十世纪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

目录

SCIENCE IN HISTORY

第7篇 结论 755
第十二章 历史上的社会科学 757
12.0 导 言 757
12.1 社会科学的范围和性质 759
12.2 社会科学的历史 771
12.3 封建时代的社会科学 779
12.4 社会科学与资本主义的诞生 782
12.5 启蒙运动与革命 786
12.6 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改革 794
12.7 马克思主义和关于社会的科学 800
12.8 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早期学院派的社会科学 808
12.9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827
第十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科学 840
13.0 导言 840
13.1 二十世纪社会思想的一般性质 849
13.2 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科学 858
13.3 社会科学的应用 864
13.4 教育学 873
13.5 意识形态的背景 877
13.6 社会主义世界的社会科学 886
13.7 走向研究社会的新科学 892
13.8 中国革命的一些经验 903
13.9 社会科学的前途 906
第十四章 科学和历史 915
14.0 导言 915
14.1 科学和一些社会力量 916
14.2 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923
14.3 科学进展的轨道 930
14.4 划分为阶级的社会里的科学 933
14.5 科学在今日的世界 937
14.6 科学的进展 950
14.7 冥想和行动 956
14.8 科学的组织和自由 959
14.9 全世界对科学的需要 968
参考文献 979
第二版附注 997
声明 1001
SCIENCE IN HISTORY
插图?地图?表等
地图
5.今日的世界 976

8.历史上的科学 978后

精彩书摘

SCIENCEINHISTORY
Volume4:TheSocialSciences:Conclusion
JohnDesmondBernal
第7篇
结论
第十二章
历史上的社会科学
12.0导言
人类对他身处的社会的知识远比人类对周围物质世界的知识,或者对这个世界里生长和生活着的植物和动物的知识更难于获得,过去如此,现在还是这样?关于人类社会的各门科学作为一个类别而论,都是些最年轻的和最不完备的科学,而且,就其现有形式来看,有些人怀疑它们是否能被称为科学?就像前面已经讲过的那样,英国皇家学会所维护的英国科学传统并不承认社会科学是一门科学,在英国和美国,科学这个名词是用来专指自然科学的?这是因为各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根源和各门自然科学相比,它们同历史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任何试图广泛涉及一般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著述,一定要用相当的篇幅讲讲社会
科学?
由于各门社会科学发展较迟,它们作为一个类别来看,缺乏十九世纪中各门自然科学所有的那种自主性,并且把来自社会习惯和宗教的一些先科学而出现的旧观念带到二十世纪来?要理解现在的社会科学,就必须相应地回溯本书前面讨论其他科学的各章所涉及的大部分时期?因此我考虑最好分两章来论述,这一章即第十二章把各门社会科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发展情形还原出来,下一章即第十三章讲比较近期的社会科学?
这一章开始简述各门社会科学的范围和分类,指出它们同各门物理科学及生物科学的本质区别?这里要阐明社会科学的落后主要不是由于研究对象具有一些内在差别或仅仅是复杂性,而是由于统治集团的强大的社会压力在阻碍着对社会基本问题进行认真地研究?接着叙述这种对待社会科学的态度,在历次社会革命中接连被粉碎的情形,并说明这种情形如何导致了今天两种对立的社会科学体系的出现和发展,这两个体系是相应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二者作区分的?社会主义的社会科学体系在法国大革命的后浪中便开始形成了,但它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里才得到十分明确的表现?
把1848年以来这两个对立体系的发展加以讨论是很必要的?这个发展中完全属于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范围的第一阶段告终于1917年?这个年份最适于结束这一章的叙述,虽然它与自然科学新纪元的开始(1895)并不切合,而后者是根据不同的理由选定的?资本主义社会科学体系和社会主义社会科学体系后来的发展,一直是它们的早期形式的延续,然而从1917年以后,这两个体系就各自在一个显然不同的社会得到最充分的表现?这些发展及其相互的影响,将在第十三章里面加以论述?
我知道这样处理破坏了本书的时间次序,但是我以为这样处理比我考虑过的其他办法要好些?我在序言里曾经指出,有些读者或许喜欢把这一章的历史阶段分别与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到第五部分连接起来看,看完第十一章便直接看第十三章?这就是说,第十二章的第二节与本书第二部分连接,第三节与第三部分连接,第四节与第四部分连接,第五至第七节与第五部分连接?要把1848年以后的两种思想主流分别处理,有着更大的困难?这里本可以按整个的时间顺序,把学院派的社会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合在一起先后论述?然而实际采用的办法是把每一种学派的时间顺序,从1917年划分为前后两段,平行地加以论述,使得现代的观念更为集中,这样似乎比较妥当?总之,对历史事件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的论述,必须采取对立论点的形式,把不同的论题纳入共同的形式?
12.1社会科学的范围和性质
社会科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说明性的社会科学和分析性的社会科学,虽然这两个名词并不互相排斥?说明性的社会科学如考古学?人类学和社会学都是说明过去和现在的社会,它们的结构?相互关系和发展情况?这一类社会科学可以列入比较广义的人类历史学的范畴?分析性的社会科学是要把决定社会行为的各种方面的根本关系揭示出来,特别着重当前的社会?经济学?法律学?政治学和教育学通常都应列入这一范畴?分析性的社会科学还包括心理学和哲学,特别是道德哲学?伦理学和美学里的许多东西,理由在后文
陈述?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所有这些学术研究,只要是采取自然科学所应用的科学方法,这就是说,只要它们是以物质基础为根据且其准确性经得起成功的预见和实际应用的验证,就都可以列为科学?各门社会科学由于内在的和特殊的困难(以后将详述),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做到这一点?因此它们中的许多部分只是为了礼貌或者为了考试的目的而列为科学:它们不露声色地融入了宗教?文学?艺术这些非科学的形式,这些交流思想?想象和情感的人类活动都保证了社会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真的,现在和往常一样,许多最好的社会科学是可以从小说?诗歌?戏剧和电影里找到的?社会科学与实践的关系,即社会科学与控制社会的关系,也比自然科学对控制物质世界的关系更模糊?更具有派生性?企业?工业组织?行政管理?法律和政治都是实际的社会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仍然远远不是应用社会科学?事实上许多门社会科学不过是把各行各业通行的实际办法,用学术文字写下来罢了?
这种同有利害关系的人群活动而不是同漠然无关的物质世界的联系,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为有力地阻碍了社会科学取得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相对独立性?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自然科学主要是研究社会的生产力,而社会科学则研究生产关系,以及为维护和解释生产关系而建立的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在资本主义世界里,社会科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这是即使不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也是很明显的?社会科学今天所达到的发展阶段,确实多少类似自然科学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早已达到的阶段?这些社会科学本质上还是推论性的和分类性的,它们今天虽然加添了统计方法的测量手段,但是仍然缺乏设计周密的或者受控的实验——应用中的实际测验——而在十七世纪以后把自然科学建立在稳固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就是这种实验?测验?正如俗话所说,社会科学夸夸其谈,然而并不管用?社会科学只是为学位和毕业论文提供题目,为获得教席,为获得广告部和科学管理部的职位才有用?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社会科学家不论怎样神气十足和能说会写,还是不及化学家或者工程师那样缺少不得?
社会科学落后的原因
社会科学处于落后状态的原因很多,极其重要的是开始就弄清楚哪些是决定性的原因,哪些仅仅是表面的虚假的原因?首先就该指出,有人提出过两个哲学性质的理由来证明社会科学在本质上绝不可能同自然科学相比?比较次要和易于驳倒的理由是硬说社会科学不可能进行实验?千真万确,没有实验就不可能有完备的科学,但阻碍社会科学上的实验和观察的并不是社会科学本身固有的任何东西,而是它所研究的社会里面的某种东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只能进行一些微不足道的社会实验?像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TennesseeValley

前言/序言


《历史上的科学4:社会科学:结论》是一部深刻探讨社会科学发展历程的著作,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试图梳理出隐藏在浩繁研究背后的脉络,洞悉社会科学是如何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以何种方式应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挑战,并最终形成其当代面貌的。本书不关注具体的某一项社会科学分支的详细理论构建,而是将视野拉高,从更宏观、更具历史穿透力的角度,审视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定位与演变。 本书的核心在于“结论”二字,这并非意味着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终结,而是强调作者对过往社会科学探索的总结、反思与判断。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描述某个学派的兴起或某个理论的形成,而是进一步追问:这些理论的产生背景是什么?它们试图解决哪些根本性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是如何被修正、被质疑、被扬弃,又如何启发了后来的研究?本书旨在揭示社会科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张力的思想探索过程,其结论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 首先,本书将历史的视角引入社会科学的讨论,阐释了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历史语境。在启蒙运动的思潮影响下,人们开始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人类社会,这与此前主要依赖哲学思辨或宗教教义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作者将详细梳理这一转变的内在逻辑,分析当时欧洲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巨变如何催生了对社会秩序、群体行为、国家治理等问题的系统性探究需求。本书将强调,社会科学的兴起,本身就是人类理性主义精神在社会领域的延伸与实践。 接着,作者将重点剖析早期社会科学的奠基性工作,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学科的萌芽与初步发展。本书不会深入讲解这些学科的核心概念或代表人物的生平,而是着重分析他们是如何确立研究对象、设计研究方法,以及在各自领域内试图回答的根本性问题。例如,关于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关于权力运作和国家形态的思考,关于市场规律和社会财富分配的探索,以及关于不同文化和社会形态的比较与理解。作者将通过对这些早期探索的梳理,揭示社会科学早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在方法论上的初步尝试,例如实证主义的崛起,以及早期对理性选择和社会契约等观念的论证。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不同社会科学分支的发展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相互关联的框架中进行审视。作者认为,尽管各个学科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所侧重,但它们在根本上都试图理解人类的社会性,因此其发展并非孤立进行,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例如,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如何影响了政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社会学对群体动力学的分析又如何为政治学理解民众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人类学对文化多样性的揭示,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早期社会科学的普遍主义倾向?本书将通过这种跨学科的视角,呈现社会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演进图景,强调其内在的联系与张力。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深入探讨社会科学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自我反思与批判。随着历史的进程,社会结构、科技发展、全球化进程等都带来了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作者将详细阐述社会科学是如何回应这些挑战的。例如,在20世纪,宏大叙事和实证主义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催生了批判理论、后结构主义等思潮的兴起。本书将分析这些新的理论取向如何挑战了既有的知识体系,如何关注权力、意识形态、身份认同等以往可能被忽略的议题。同时,本书也将探讨社会科学在 Methodenstreit(方法论争论)中的演变,以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张力与融合。 本书并非旨在梳理社会科学内部的学术争鸣,而是从更宏观的层面,考察这些争论如何塑造了社会科学的知识边界,如何推动了其研究方法的革新,以及如何影响了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作者将强调,社会科学的“结论”从来不是定论,而是不断被重新审视、被挑战、被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每一次重要的理论突破或方法论革新,都是对既有认识的一种“结论”的修正或拓展。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社会科学的实践面向。虽然本书不涉及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案例,但会探讨社会科学理论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应用,以及其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伦理困境与社会影响。例如,经济学理论如何影响政策制定,社会学研究如何服务于社会改革,心理学知识如何应用于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作者将引导读者思考,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其研究结论对社会现实会产生何种影响?这种反思将有助于读者理解社会科学不仅仅是学院里的象牙塔,更是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思想工具。 本书最终落脚于“结论”,并非宣告社会科学的终结,而是对社会科学过去成就与局限性的一种历史性评估。作者将从历史的维度,总结社会科学在理解人类社会、解释社会现象、预测社会趋势、指导社会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会指出其固有的局限性,例如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研究方法的不可避免的偏见、以及知识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权力结构的影响。本书将探讨,在人类社会不断演变的背景下,社会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强调其持续的探索与自我更新的必要性。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科学4:社会科学:结论》是一部为读者提供社会科学整体发展脉络和历史深度的著作。它将引领读者超越具体的理论细节,从宏观的历史视角,理解社会科学为何成为今天这样,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以及在人类认识自身社会的漫漫长路上,社会科学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未来潜力。本书不是一本教学手册,也不是一本理论汇编,而是一部关于思想史、关于人类如何认识自身社会的宏大叙事,其“结论”是对过往探索的凝练与升华,更是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启示与展望。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内容结构和逻辑严密性上来看,这本书的构建体系非常扎实。它没有采取简单的“时间顺序罗列”的做法,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社会科学分支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形成我们今天对人类社会认知的。每当一个重要理论被引入时,作者都会立刻追溯其思想的源头,并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动荡之中进行审视,使得理论的出现具有了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深度的剖析,远超出了对“是什么”的简单介绍,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内在逻辑。更令人赞赏的是,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几乎没有留下明显的逻辑断裂点,每一步推理都像精密的齿轮咬合,推动着整体论述稳步向前,让人在阅读后能构建起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地图。

评分

这本书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它所采取的跨学科对话的视角。在传统的认知中,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如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往往被孤立地教授和研究。然而,这本书大胆地打破了这些壁垒,展现了思想如何跨越学科的鸿沟,互相启发和重塑。例如,当探讨某种宏观经济现象时,作者会迅速引入心理学中的行为偏差模型进行佐证,使得解释更具深度和说服力。这种整合性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让我意识到,观察人类社会时,单一的视角是极其有限的。这种敢于打破藩篱,拥抱复杂性的勇气和能力,是这本书在众多同类读物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方法论。

评分

阅读体验的流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叙事节奏和语言的驾驭能力。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复杂的概念和时间线索时,展现出一种高超的叙事技巧。它并非那种堆砌术语的教科书式写作,而是巧妙地将历史背景与理论的诞生过程编织在一起,使得即便是对于初涉该领域的人来说,也能够轻松跟上思路的脉络。作者似乎非常擅长“讲故事”,即便是最抽象的社会学或经济学理论,也能通过引入关键人物的生平轶事或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来加以阐释,让理论变得有血有肉,不再是冰冷的公式。这种叙事上的张弛有度,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时常发现自己不自觉地被带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思考问题的根源。这种对叙事节奏的精准拿捏,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学科脉络的了然于胸。

评分

我必须提到,这本书在对历史观点的呈现上,保持了一种令人信服的客观与批判性平衡。它没有盲目地赞颂某位科学巨匠,也没有简单地将历史人物“脸谱化”。相反,作者以一种近乎解构的态度,审视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理论是如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构建、被接受,以及最终又是如何被挑战和修正的。这种对历史演进的动态理解,使得书中的论述充满了活力,而非僵死的教条。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局限性”的坦诚探讨——即便是最伟大的理论,也必然带有其时代背景的烙印。这种毫不回避的批判性视角,让读者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是一个不断自我审视和迭代的过程,从而避免了对既有知识的盲目崇拜。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思想探索的艰辛与辉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采用了一种沉稳而富有历史感的硬壳精装,封面上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微微闪烁,透露出一种学术的庄重感。触感上,纸张的厚度适中,纹理细腻,翻阅起来有一种沙沙作响的愉悦感,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快消的读物,而是值得珍藏的文献。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版式布局,字体选择偏向古典衬线体,字距和行距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阅读篇幅较长的段落,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侧边和页眉的设计也颇具匠心,简洁的留白起到了很好的呼吸作用,将读者的注意力稳稳地锁定在文字本身。装帧设计往往是读者接触一本书的第一个“窗口”,这本图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它成功地传达出一种“内容必将严谨而厚重”的信号,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和期待值。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显示出出版方对于知识载体的尊重,使得在捧读它的时候,总有一种面对珍贵文物的敬畏感。

评分

好书!

评分

系统梳理了二十世纪前半叶的自然科学发展成果。

评分

经典著作,印刷清晰,装帧漂亮!

评分

活动购入的,还么看,包装品相完好

评分

评分

东西很不错,正是我想要的

评分

虽然上世纪60年代所作,但老牌帝国的史学家思想家还是非常严谨,随便读读都能长长见识发人深省......

评分

好书!

评分

活动购入的,还么看,包装品相完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