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高等学校教材

物理化学实验/高等学校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霞,朱莉娜,朱荣娇 编
图书标签:
  • 物理化学
  • 化学实验
  • 高等学校教材
  • 大学教材
  • 实验教学
  • 理学
  • 自然科学
  • 化学
  • 教学参考书
  • 实验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144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967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物理化学实验》 是天津大学化学系在总结多年来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经 验的基础 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绪论、物理化学测量技术与 方法、实验、物理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和附录五个部分。内容包括物理 化学实验的基本要 求、基本测量技术与方法、24个物理化学实验项目、 9种常用仪器的工作 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15组常用数据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类、材料类、药 学、生命科学和环 境科学等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 业选用和相关技术 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0.1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0.2 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0.3 利用计算机处理物理化学实验数据
§0.4 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第1章 物理化学测量技术与方法
§1.1 温度的测量与控制
§1.2 压力的测量与控制
§1.3 真空技术
§1.4 电化学测量技术
§1.5 量热技术
第2章 实验
实验1 恒温槽的使用及黏度测定
实验2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3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4 反应焓的测定
实验5 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及热力学
实验6 二组分液相完全互溶系统的沸点一组成图
实验7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实验8 差热分析
实验9 无限稀释溶液活度因子的测定
实验10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原电池热力学
实验11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解离度和解离常数
实验12 离子迁移数测定
实验13 极化曲线和氢超电势的测定
实验14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
实验15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16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17 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18 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验19 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
实验20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鉴别及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实验21 溶胶的制备及电势与电解质聚沉值的测定
实验22 偶极矩的测定
实验23 磁化率的测定
实验24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第3章 物理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3.1 阿贝折射仪
§3.2 直流电位差计
§3.3 检流计
§3.4 电导仪和电导率仪
§3.5 旋光仪
§3.6 磁天平
§3.7 Cp-3800型气相色谱仪
§3.8 Tristar300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
§3.9 RigakuD/max-2500/PC型X射线衍射仪
附录
一、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二、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
三、不同温度下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密度
四、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折射率和介电常数
五、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
六、水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
七、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298K)
八、25℃时水溶液中一些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九、不同温度下KCl在水中的溶解热
十、不同温度、不同浓度的KCl标准溶液的电导率
十一、常见液体在25℃时的折射率
十二、常见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
十三、18℃下水溶液中阴离子的迁移数
十四、不同温度下HCl水溶液中阳离子的迁移数
十五、常见物质的介电常数
参考文献

好的,以下是为您精心准备的一份图书简介,该书名为《材料科学基础:微观结构、性能与应用》。 材料科学基础:微观结构、性能与应用 作者: [此处可填入作者名,例如:李明,王芳] 出版社: [此处可填入出版社名,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数: 约 850 页 装帧: 精装/平装 ISBN: [此处可填入 ISBN 号] 内容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微观结构、性能与应用》是一本全面、深入、与时俱进的材料科学教材,专为工科本科生及研究生设计。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材料科学理论框架,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如何决定其宏观性能,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指导材料的设计、选择和应用。全书内容覆盖了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材料行为,强调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 本书突破了传统材料学教材侧重于单一材料分类(如金属、陶瓷、高分子)的局限,而是采用“结构-性能-处理-应用”的逻辑主线,贯穿整个体系。我们相信,理解材料的本源——其内部结构,是掌握其行为的关键。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的基石与原子结构 (The Foundations and Atomic Structure) 本部分为全书的理论基础,着重介绍构成材料世界的微观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晶体结构与缺陷: 我们详细阐述了晶体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晶胞、晶系、密堆积结构(FCC, BCC, HCP)等。重点探讨了点缺陷、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的形成、运动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如塑性、强度)的决定性影响。通过丰富的图示和晶格截面分析,帮助读者直观理解材料的“不完美性”正是其功能性的来源。 原子键合与能带理论: 深入分析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等基本化学键的本质及其对材料宏观特性的预测能力。对于固体材料,本书引入了能带理论的简化模型,清晰区分了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子结构差异,为后续讨论电子材料奠定了基础。 热力学与相图: 材料的稳定性与相变是其应用的前提。本部分系统介绍了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势等热力学概念,并重点讲解了一元和二元相图的解读技巧,包括杠杆原理、冷却曲线分析等。特别关注了相变动力学和形核长大理论,为理解热处理过程提供了理论工具。 第二部分: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将微观结构与材料的四大基本性能领域紧密联系起来。 力学性能的深化: 在介绍完位错理论后,本章深入探讨了强度、硬度、韧性、疲劳和蠕变。我们不仅给出了经典的本构关系(如胡克定律、应力-应变曲线),还详细解析了加工硬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机理,并引入了断裂力学(如应力强度因子 $K_{IC}$ 和 R 曲线)的概念,以指导安全设计。 电学与磁学性能: 针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需求,本章着重分析了半导体材料的掺杂机制、载流子迁移率及其霍尔效应的测量。在磁性方面,区分了顺磁、抗磁、铁磁和亚铁磁材料的微观机制(磁畴、居里温度),并介绍了永磁材料和软磁材料的应用。 热学与光学性能: 讲解了热传导(晶格振动和自由电子贡献)和热膨胀的内在原因。光学部分则聚焦于材料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机制,特别强调了功能性光学材料(如液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设计原理。 腐蚀与表面工程: 腐蚀是所有结构材料面临的共同挑战。本章详细阐述了电化学腐蚀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缓蚀剂的使用。同时,介绍了保护性涂层、表面改性技术(如离子注入)在延长材料使用寿命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材料的制造、处理与应用 (Processing, Heat Treatment, and Applications)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通过控制加工工艺来“定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金属的形变与热处理: 详细介绍了金属材料的铸造(凝固过程)、塑性加工(锻造、轧制、拉拔)的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晶粒尺寸和内部应力。热处理部分,着重解析了钢的铁素体-奥氏体-马氏体转变系列,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的工艺曲线和微观组织控制。 陶瓷与高分子的特殊加工: 针对非金属材料的特性,我们介绍了陶瓷的粉末冶金、烧结过程及其带来的孔隙率控制难题。高分子部分则涵盖了聚合反应、链结构(结晶度、玻璃化转变温度 $T_g$)对粘弹行为的影响,以及注塑、挤出等成型工艺。 先进功能材料案例分析: 本书通过多个深入的案例研究,将理论与前沿应用结合: 1. 能源材料: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要求、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设计。 2. 生物医用材料: 组织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与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3. 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与基体选择的力学设计原则。 教材特色与优势 1. 深度与广度的完美平衡: 覆盖了从基础科学到工程应用的所有关键领域,避免了传统教材的碎片化倾向。 2. 强调定量分析: 包含了大量公式推导和计算实例,帮助读者从“定性描述”迈向“定量预测”。 3. 丰富的问题与思考题: 每章末尾设置了“工程挑战”与“理论探索”两类习题,前者侧重实际问题解决,后者旨在激发深入思考。 4. 前沿视野: 内容紧跟材料科学的最新发展,如纳米材料、智能材料和增材制造(3D打印)对材料结构和工艺的全新要求。 目标读者: 本科生(材料科学、机械、化学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研究生、以及需要系统回顾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本书内容,将使读者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材料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科研与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是它对实验的严谨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实验教材,有的过于理论化,读起来像是在看论文;有的又过于操作化,忽略了背后的科学原理。而这本书,恰恰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在介绍实验步骤的同时,会详细解释为什么需要这样做,每一步操作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潜在的误差来源。我记得在学习“相平衡测定”实验时,书里不仅给出了详细的实验步骤,还对影响相平衡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如何优化实验条件以获得更准确结果的建议。这不仅仅是教会了我如何“做”实验,更是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实验,如何从数据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这种深入骨髓的严谨性,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日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的是太用心了!作为一名经常需要翻阅大量资料的学生,我深知一本好书的排版有多么重要。这本书的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更棒的是,它将每一个实验都分解成了清晰的步骤,并且配上了高质量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示意图,更像是真实实验场景的缩影,让我能提前预判操作的每一个环节。我特别喜欢它在关键步骤旁标注的“小贴士”,这些经验性的建议,就像是老师在耳边低语,直接点出了容易出错的地方,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例如,在进行“热力学数据测定”实验时,关于温度计放置的位置和读数时机的说明,如果没有这些提示,我可能真的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反复测量上。此外,书中的图表也制作得非常规范,数据呈现直观明了,这对于理解实验结果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细节上的打磨,充分体现了对读者体验的尊重,让我爱不释手。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物理化学实验的书,更像是一本关于科学思维和实验方法的入门指南。我喜欢它在每一个实验结束后,都会留有“思考与讨论”的部分,引导读者去反思实验过程中的得失,去探究可能存在的改进空间。这不仅仅是对实验结果的巩固,更是对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进行一个实验时遇到了数据异常的情况,按照书里的提示,我仔细检查了操作过程和仪器状态,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引导,我可能只会感到沮丧,而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它教会了我如何批判性地看待实验结果,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如何不断地追求更精确的答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科学学习,不在于记住多少知识,而在于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毕竟“物理化学实验”听起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担心会遇到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枯燥无味的实验步骤。然而,当我翻开它之后,这种担忧立刻烟消云散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进入物理化学的奇妙世界。它避免了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堆砌,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每一个概念,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一门深奥的学科,而是在进行一次有趣的科学探索。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某些实验时,会穿插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反应速率测定”实验,书中提到了它在药物合成、食品保鲜等领域的应用,这让我切实感受到了物理化学实验的价值和意义,也激发了我更深入学习的动力。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学习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有意义。

评分

天呐,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我之前对物理化学实验的印象一直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推导和小心翼翼的操作,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讲解实验步骤,更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点一点地为你剖析实验背后的原理。我记得第一次尝试“溶液浓度测定”实验时,对吸光度、透光率这些概念一直云里雾里,书里却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将光比作“小士兵”,穿过溶液时被“吸收”或“穿透”的比喻,一下子就让我豁然开朗。而且,它还特别强调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比如滴定管的预洗、读数的精确性,这些细节往往是新手最容易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讲述了这些物理化学原理是如何被发现的,这让我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智慧火花的时代。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参与一场精彩的科学冒险。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评分

评分

还不错可以。很好很清晰

评分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还不错可以。很好很清晰

评分

还不错可以。很好很清晰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