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华生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0198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418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4
字数:2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科学元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是历经时间考验的不朽之作。它们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创造的结晶,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载体,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彩色插图·超值珍藏,科学元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历经时问考验的不朽之作,让我们一起仰望先贤,回眸历史,体悟原汁原昧的科学发现。

内容简介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学派,并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且深刻的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本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事例,阐述了行为的方方面面,包括情感、情绪、本能、思维、言语、习惯、人格等等。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华生曾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25岁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实验室主任,35岁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引起了20世纪初心理学的一场持久革命。

目录

弁言
《行为主义》导读
第一讲 什么是行为主义?
第二讲 如何研究人类的行为
第三讲 人体(I)
第四讲 人体(Ⅱ)
第五讲 是否存在人类的本能?(I)
第六讲 是否存在人类的本能?(Ⅱ)
第七讲 情绪(工)
第八讲 情绪(Ⅱ)
第九讲 我们的人类习惯
第十讲 言语和思维
第十一讲 我们总是用语词思维吗?
第十二讲 人格

精彩书摘

  有机体是不是处于一种顺应(adjusted)的状态呢?最近,从一些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psychoanalyst)口中,我们经常听到“顺应”(adjust-ments)这个词,并知道了个体必须不断地顺应。有时,你会对这些著名学者的意思感到疑惑。行为主义者认为,仅仅顺应的人是一个死人--一个对任何刺激都没有反应的人。事实表明,个体对刺激A作出反应(习得的或非习得的反应,或是两者的结合),以这样一种方式(即他接着必须对刺激B作出反应)来改变他的环境,于是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刺激B实际上去除了刺激A;或者,由于对刺激B的反应,他可能这样来改变他的环境,即他忽略刺激A的范围。在第一种情形里,A被消除了;在第二种情形里,A在新的环境中停止了对机体的有效刺激。这是不是听起来很复杂?让我们举个例子,饥饿者首先出现的是胃的痉挛(刺激A),个体开始活动,他进入一个食物充足的环境--换言之,他进入了餐室开始吃东西(刺激B)。饥饿者的痉挛(刺激A)立刻停止。你将看到,这就意味着“顺应”作用。事实上,他不再遭受饥饿的刺激,但在吃饱了以后,另外的刺激(非食物的刺激)立刻发生影响,引起了其他的反应--这证明了我的论点,即有机体不会也不可能被顺应,这是毋庸置疑的。
  让我举例说明另一个事实--个体对刺激A作出反应会引起环境的改变,这时刺激A不再发生作用。个体X躺在床上准备睡觉,街上的弧光灯通过一个遮光物的缝隙照进来。他扭动了一下,光线仍然照在他的眼睛上,他继续扭动,光线仍照在他的眼睛上,这时他会把头缩进被子里面,但热很快又使他钻出被子,光线仍照着他,于是他起身,做了一件明智的事--在遮光物的缝隙处钉上一张厚纸。这一对刺激A作出的反应使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不再把A作为一个刺激。因此,前面的两种情形经分析不是完全不同的。个体摆脱了刺激!但他摆脱的仅仅是其中一个刺激!另外一些刺激仍会有效地作用于他。心理学家所谓的“顺应不良”(malad-justment)通常是指两种对立倾向的刺激抑制了有机体摆脱促成刺激的范围。尽管这样,“顺应”这一术语仍是合适的,我们可以用它来说明我们的意思:个体通过他的活动使一个刺激平息或摆脱它的范围。我们解释“顺应”的用意在于有些事情与我们有关学习的试验结果是相类似的--动物获取食物、性、水或者摆脱一个产生消极反应的刺激等等。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25年故宫博物院建立后,相关学者对留存在宫中的大量文物进行清点、整理,并在稍后编辑出版了不少专业刊物,主要包括偏向介绍器皿、书画等艺术作品的《故宫周(旬)刊》、《故宫》、《故宫书画集》,以及专于文献档案的《掌故丛编》(后改名为《文献丛编》)、《史料旬刊》等两大类。这两类出品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向读者群推介故宫内的丰富藏品,而1932年首版的《故宫日历》就是其中之一。日历的正面印有年、月、日,同时又有英文加以对应。另外,还有节气、朔望、韵目等因素也出现在同一页上。节气、朔望容易理解,韵目对于当下的人们来说则有些陌生。韵目本来是指用于诗词创作时使用到的各个韵排列而成的目录,19世纪中后期“韵目代日”出现以后被用于记录日期。简单来说,就是1个韵目代表1个月中的1天,一共有31个字,代表31天,如“文”代表12日,抗战中发生在1938年11月12日夜里的一场大火即被称为“文夕大火”,“卅”代表31日,“五卅运动”即得名于此。日历的反面印有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书、画、古籍、青铜器、瓷器、玉器等等,365张图画的排列与日历正面的节令相结合,阅览的人可以“见图如见节令、星期、日期”。除此以外,图画的颜色也是区别不同时节的一种方式,色彩赋予读者的区别感更为清晰。1935年一则经销商的广告上,文案做得十分夺目:“震铄世界惟故宫日历足以当之,独霸天下惟故宫博物院有此资料”、“案头壁上,皆可适用,自备送礼,均极相宜”。当时《故宫日历》还有配“厚黑玻璃座盘”的“套餐”,定价2元7角。当时这本日历仅署“故宫博物院编”,没有具体编辑的姓名。关于旧版《故宫日历》的编者冯华,只有在故宫出版社资深编辑朱传荣的回忆文字中有只言片语的描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故宫珍宝南迁在即,小小的《故宫日历》却年复一年为普通民众打开了古代艺术宝藏的一扇窗,也成为许多人醉心传统文化、走上求艺之路的开端。在一些老画家早年学画经历的回忆文字中可以发现,在当年信息相对闭塞、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可能就是一本《故宫日历》,为其启蒙,作其良伴。2010年,被遗忘经久的《故宫日历》“复活”了,以1937年版《故宫日历》为蓝本的“复刻版”问世。原汁原味的“复刻版”,黑白印刷,不仅仅是呼应渐起的怀旧风,也是致敬于走过85个年头的故宫博物院、致敬于老去的前辈故宫人。此后,《故宫日历》开始尝试推陈出新。故宫出版社在2011年版《故宫日历》的编纂中,生肖开始成为确定主题或隐或显的因由。在12个月首的篇章页里,放置一件直接描绘兔子的画作来呼应辛卯生肖。2012年,壬辰年的生肖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整座紫禁城,简直无处不龙。于是,龙年的《故宫日历》,“紫禁龙时空”成为主题,以龙为表现对象的陶瓷、青铜、书画、珐琅……12个类别,按照月份一一呈现农历癸巳年,《故宫日历》主题是“山水有清音”。因为明代李长卿《松霞馆赘言》云:“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草木山川,在故宫藏品中的表现数不胜数。因此,以“山水有清音”为主题、取材山水画作、辅以文玩器用等陈设的方案浮出水面。“山水有清音”,就是要展现古人寄情山水的诗意生活,更是要唤醒城市喧嚣中的你我。山水有清音,山水觅知音。12个月分为3个单元:笔墨寻源、诗意栖居、仙境凡间;其下又以月为单位,既有对山水题材的追根溯源,也有云山墨戏、界画楼台之类的专题展现;而每个星期,也尽量各有侧重,并且在多数的周日,以与主题相关的文玩器用等藏品作为新一周开始的标志,尽可能从新的视角引发读者的兴趣――对传承有序的山水艺术、对绵延不绝的山水文化。藏品选取,确立了这样的原则:图像常见的名作,重点展示出细节,《千里江山图》甚至占尽整个10月;不甚知名但各有特色的藏品也不轻视,明代医生王履的写生佳作《华山图》册、清代篆刻高手黄易的纪游“影集”《嵩洛访碑图》册,都是个中翘楚。所选的藏品也不只山水,如《洛神赋图》中的边边角角、《夜宴图》里的围屏图障、远古的水波纹彩陶……不拘一格,尽收其中。如果细细翻读今年的《故宫日历》,还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除标明公立和农历日期、二十四节气,还特意标出充满诗意的七十二候。这是古人根据寒暑变化与物候现象对时节的一种独特划分:五日为一候,一年共七十二候,何时“东风解冻”,何时“草木萌动”,古人早已注解其中。就读北大期间选择小说组的研究,周作人是他的老师。两人关系密切,通信频繁。阅读1932年的《俞平伯年谱》,可以找到许多关于两人书信沟通的记载,一整个月份里他们的通讯次可达到七次之多... ...在12月中旬寄出信件之时,俞平伯将一份《故宫日历》一同寄给了周作人,作为礼物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一番心意。梁实秋在写给张佛年的信中,也提及获赠《故宫日历》一事:“顷接故宫日历一册,既有阴阳日历可察,复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赏(二月二十与五月廿四重复),实日历中最佳之作,拜领谢谢矣。”梁实秋可以挑出二月二十与五月廿四图。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书很好看,包装完好无损,服务很好,经典之作!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质量很不错,值得购买。哈哈。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推荐购买不错不错不错推荐购买

评分

很好

评分

能买到华生的书,很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