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对精益生产方式好的总结
《商业周刊》畅销书,累计销量上百万册。
打算尝试精益的人,该怎么做?
已经实施精益的人,下一步该怎么办?
本书包含了新的精益理论、方法和工具,一一解答上述问题。
内容简介
对精益生产方式的总结
《商业周刊》畅销书,累计上百万册。
打算尝试精益的人,该怎么做?
已经实施精益的人,下一步该怎么办?
《精益思想(白金版)》包含了的精益理论、方法和工具,一一解答上述问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进入品牌店查阅:
作者简介
《精益思想》于1996年秋季首次出版,历经20年,畅销十多个国家,累计上百万册。本书的成功在于它对精益生产方式做了的总结,为读者提供了精益的核心原则,实地考察了美国、德国、日本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大小企业推行精益的实际情况和心得,为准备跨入精益之门和进一步学习、实施精益的人提供了的指南,从而成为精益方面的经典著作。
精益原则:
根据客户需求,重新定义价值;
识别价值流,重新制定企业活动;
使价值流动起来;
依靠客户需求拉动价值流;
不断改善,追求尽善尽美。
目录
修订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
第一部分 精益原则
导论 和浪费针锋相对的精益思想 ∥ 2
定义价值 ∥ 3
识别价值流 ∥ 7
流动 ∥ 9
拉动 ∥ 12
尽善尽美 ∥ 13
我们现在就能得到的好处 ∥ 14
停滞消除剂 ∥ 15
从头做起 ∥ 16
第1章 价值 ∥ 17
是一所房子,还是一种没有麻烦的经历 ∥ 17
从向传统“价值”的定义挑战开始 ∥ 19
按整个产品来定义价值 ∥ 21
精益企业重新考虑价值时的关键所在 ∥ 23
价值定义的最后一个要素:目标成本 ∥ 24
第2章 价值流 ∥ 26
从货架通道里观察 ∥ 26
一提盒可乐的价值流 ∥ 27
生产可乐 ∥ 27
引起浪费的根本原因 ∥ 32
订购可乐 ∥ 33
制成可乐 ∥ 36
让价值流分析发挥作用 ∥ 37
第3章 流动 ∥ 39
批量生产的世界 ∥ 39
流动的技术 ∥ 41
自行车从批量生产到流动生产 ∥ 42
把流动思想用于任意活动 ∥ 53
工作中的流动;流动地工作 ∥ 53
只有流动是不够的 ∥ 55
第4章 拉动 ∥ 56
过去糟糕的生产 ∥ 57
服务于拉动的精益生产方式 ∥ 58
过去糟糕的配送 ∥ 61
服务于拉动的精益配送 ∥ 63
从理论到实践 ∥ 66
精益配送技术 ∥ 69
均衡进度需要均衡销售 ∥ 70
过去糟糕的轿车维修服务 ∥ 71
从维修场地拉动 ∥ 72
从维修场地到原材料的拉动 ∥ 73
仅仅是开始 ∥ 75
混乱是真的吗 ∥ 76
是否真的必须有商业周期 ∥ 78
在追求尽善尽美中拉动价值 ∥ 78
第5章 尽善尽美 ∥ 79
增长的途径 ∥ 79
捷径 ∥ 80
持续进行根本性的、不断的改善 ∥ 82
尽善尽美的蓝图 ∥ 83
集中精力消灭浪费 ∥ 84
去掉惰性,开始起步 ∥ 86
第二部分 从思想到行动:精益的飞跃
第6章 简单事例 ∥ 90
精益革命 ∥ 100
最终结果 ∥ 110
如“流”的工作 ∥ 111
最后步骤 ∥ 113
超越简单事例 ∥ 113
第7章 复杂事例 ∥ 115
“我们差点让自己‘准时’死亡” ∥ 116
变革代理人 ∥ 117
理论知识 ∥ 118
线模公司的精益化 ∥ 122
首先处理过剩人员和“钉子户” ∥ 122
教会人们如何去观察 ∥ 124
反复改善每一个价值流 ∥ 125
再造生产组织,为价值流开辟道路 ∥ 126
引进精益财务系统和“计分卡” ∥ 127
降低库存 ∥ 129
创建一个“精益”部门 ∥ 130
为获得灵活性而提供铁的工作保证 ∥ 131
再造产品开发系统,为价值流开辟道路 ∥ 131
整改接单过程 ∥ 134
将工薪和利润联系起来 ∥ 135
改善供应商 ∥ 136
制定一项发展战略 ∥ 137
五年后的成绩记录 ∥ 140
对问题更严重的企业怎么样呢 ∥ 142
第8章 严峻的考验 ∥ 143
从美国系统到批量生产 ∥ 145
鹰的起飞 ∥ 14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形成批量生产方式的动力 ∥ 150
喷气推动的鹰 ∥ 151
鹰的第一次坠落 ∥ 155
是较精益而非精益,是必需而非足够 ∥ 157
1991年创造出的危机 ∥ 159
从大到不太大,从“流程”到流动 ∥ 160
仅有精益知识是不够的 ∥ 162
第二个变革代理人 ∥ 163
拔掉钉子户 ∥ 166
调整两项主要活动 ∥ 168
10亿美元的房间 ∥ 168
超大装备的遗迹 ∥ 170
连续流动发动机 ∥ 174
同时发生的质量危机 ∥ 175
实际生产的最终结果 ∥ 177
不能倒退之点 ∥ 178
下一步飞跃 ∥ 179
教训和下一步骤 ∥ 181
精益思想对其他工业企业又如何呢 ∥ 182
第9章 精益思想和德国技术 ∥ 183
从贫穷到富有的初步成功 ∥ 183
保时捷:一个典型的德国企业 ∥ 185
出现危机 ∥ 189
变革代理人 ∥ 192
进攻计划 ∥ 193
日本导师的到来 ∥ 197
处理就业问题 ∥ 201
工人和工会的反应 ∥ 202
整顿供货队伍 ∥ 203
整顿全盘管理 ∥ 206
整顿产品计划 ∥ 207
整顿产品开发系统 ∥ 207
业绩记录 ∥ 208
下一个挑战 ∥ 209
对德国传统的暗示 ∥ 210
德国和日本 ∥ 215
第10章 大丰田,小昭和 ∥ 216
昭和的危机 ∥ 217
最初的努力 ∥ 219
一个思想矛盾 ∥ 221
支撑精益化的新型组织 ∥ 222
从硬改善到软改善 ∥ 223
最后因素:重新思考订单接收和生产计划 ∥ 224
最终结果:精益的成功 ∥ 226
日本的其他企业如何 ∥ 227
丰田的精益状况 ∥ 228
“ 不服输的好处” ∥ 228
创造性的危机 ∥ 230
丰田的缓慢行进 ∥ 231
相应的改革 ∥ 232
完善生产环节改革 ∥ 234
完善平行化改革 ∥ 235
今日之丰田 ∥ 236
精益思想在丰田公司之外的传播 ∥ 240
小昭和,大丰田:日本今日面临的挑战 ∥ 243
一样的步骤 ∥ 245
第11章 行动计划 ∥ 246
开始起步 ∥ 246
创建一个组织机构,引导你的价值流 ∥ 255
建立鼓励精益思想的业务系统 ∥ 261
完成转型 ∥ 265
五年承诺的必然结果 ∥ 269
下一个飞跃 ∥ 271
第三部分 精益企业
第12章 流动的渠道,渠道的流域 ∥ 274
精益企业 ∥ 275
结束工业冷战 ∥ 276
轮换职务 ∥ 277
未来的职能 ∥ 279
企业的作用 ∥ 280
三种工业传统中的精益企业 ∥ 281
前面的路还很长 ∥ 284
第13章 想象尽善尽美 ∥ 285
长途旅行 ∥ 285
医疗 ∥ 288
食品生产和配送 ∥ 290
建筑业 ∥ 291
短途内个人的出行机动性 ∥ 292
想象的力量 ∥ 294
我们马上就可以得到的好处 ∥ 295
第四部分 新的发展
第14章 精益思想的稳步发展 ∥ 298
丰田的稳步发展 ∥ 299
保时捷的精益过程加卓越产品 ∥ 302
体现在大型货物包装机中的精益思想:兰开公司 ∥ 303
普惠:困难时期困难行业中的精益思想 ∥ 304
超越孤立的发展 ∥ 308
第15章 使变革制度化 ∥ 311
充实后的行动计划 ∥ 311
机会就在眼前 ∥ 334
后记 精益网络 ∥ 336
注释 ∥ 339
参考文献 ∥ 360
译者后记 ∥ 363修订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
第一部分 精益原则
导论 和浪费针锋相对的精益思想 ∥ 2
定义价值 ∥ 3
识别价值流 ∥ 7
流动 ∥ 9
拉动 ∥ 12
尽善尽美 ∥ 13
我们现在就能得到的好处 ∥ 14
停滞消除剂 ∥ 15
从头做起 ∥ 16
第1章 价值 ∥ 17
是一所房子,还是一种没有麻烦的经历 ∥ 17
从向传统“价值”的定义挑战开始 ∥ 19
按整个产品来定义价值 ∥ 21
精益企业重新考虑价值时的关键所在 ∥ 23
价值定义的最后一个要素:目标成本 ∥ 24
第2章 价值流 ∥ 26
从货架通道里观察 ∥ 26
一提盒可乐的价值流 ∥ 27
生产可乐 ∥ 27
引起浪费的根本原因 ∥ 32
订购可乐 ∥ 33
制成可乐 ∥ 36
让价值流分析发挥作用 ∥ 37
第3章 流动 ∥ 39
批量生产的世界 ∥ 39
流动的技术 ∥ 41
自行车从批量生产到流动生产 ∥ 42
把流动思想用于任意活动 ∥ 53
工作中的流动;流动地工作 ∥ 53
只有流动是不够的 ∥ 55
第4章 拉动 ∥ 56
过去糟糕的生产 ∥ 57
服务于拉动的精益生产方式 ∥ 58
过去糟糕的配送 ∥ 61
服务于拉动的精益配送 ∥ 63
从理论到实践 ∥ 66
精益配送技术 ∥ 69
均衡进度需要均衡销售 ∥ 70
过去糟糕的轿车维修服务 ∥ 71
从维修场地拉动 ∥ 72
从维修场地到原材料的拉动 ∥ 73
仅仅是开始 ∥ 75
混乱是真的吗 ∥ 76
是否真的必须有商业周期 ∥ 78
在追求尽善尽美中拉动价值 ∥ 78
第5章 尽善尽美 ∥ 79
增长的途径 ∥ 79
捷径 ∥ 80
持续进行根本性的、不断的改善 ∥ 82
尽善尽美的蓝图 ∥ 83
集中精力消灭浪费 ∥ 84
去掉惰性,开始起步 ∥ 86
第二部分 从思想到行动:精益的飞跃
第6章 简单事例 ∥ 90
精益革命 ∥ 100
最终结果 ∥ 110
如“流”的工作 ∥ 111
最后步骤 ∥ 113
超越简单事例 ∥ 113
第7章 复杂事例 ∥ 115
“我们差点让自己‘准时’死亡” ∥ 116
变革代理人 ∥ 117
理论知识 ∥ 118
线模公司的精益化 ∥ 122
首先处理过剩人员和“钉子户” ∥ 122
教会人们如何去观察 ∥ 124
反复改善每一个价值流 ∥ 125
再造生产组织,为价值流开辟道路 ∥ 126
引进精益财务系统和“计分卡” ∥ 127
降低库存 ∥ 129
创建一个“精益”部门 ∥ 130
为获得灵活性而提供铁的工作保证 ∥ 131
再造产品开发系统,为价值流开辟道路 ∥ 131
整改接单过程 ∥ 134
将工薪和利润联系起来 ∥ 135
改善供应商 ∥ 136
制定一项发展战略 ∥ 137
五年后的成绩记录 ∥ 140
对问题更严重的企业怎么样呢 ∥ 142
第8章 严峻的考验 ∥ 143
从美国系统到批量生产 ∥ 145
鹰的起飞 ∥ 14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形成批量生产方式的动力 ∥ 150
喷气推动的鹰 ∥ 151
鹰的第一次坠落 ∥ 155
是较精益而非精益,是必需而非足够 ∥ 157
1991年创造出的危机 ∥ 159
从大到不太大,从“流程”到流动 ∥ 160
仅有精益知识是不够的 ∥ 162
第二个变革代理人 ∥ 163
拔掉钉子户 ∥ 166
调整两项主要活动 ∥ 168
10亿美元的房间 ∥ 168
超大装备的遗迹 ∥ 170
连续流动发动机 ∥ 174
同时发生的质量危机 ∥ 175
实际生产的最终结果 ∥ 177
不能倒退之点 ∥ 178
下一步飞跃 ∥ 179
教训和下一步骤 ∥ 181
精益思想对其他工业企业又如何呢 ∥ 182
第9章 精益思想和德国技术 ∥ 183
从贫穷到富有的初步成功 ∥ 183
保时捷:一个典型的德国企业 ∥ 185
出现危机 ∥ 189
变革代理人 ∥ 192
进攻计划 ∥ 193
日本导师的到来 ∥ 197
处理就业问题 ∥ 201
工人和工会的反应 ∥ 202
整顿供货队伍 ∥ 203
整顿全盘管理 ∥ 206
整顿产品计划 ∥ 207
整顿产品开发系统 ∥ 207
业绩记录 ∥ 208
下一个挑战 ∥ 209
对德国传统的暗示 ∥ 210
德国和日本 ∥ 215
第10章 大丰田,小昭和 ∥ 216
昭和的危机 ∥ 217
最初的努力 ∥ 219
一个思想矛盾 ∥ 221
支撑精益化的新型组织 ∥ 222
从硬改善到软改善 ∥ 223
最后因素:重新思考订单接收和生产计划 ∥ 224
最终结果:精益的成功 ∥ 226
日本的其他企业如何 ∥ 227
丰田的精益状况 ∥ 228
“ 不服输的好处” ∥ 228
创造性的危机 ∥ 230
丰田的缓慢行进 ∥ 231
相应的改革 ∥ 232
完善生产环节改革 ∥ 234
完善平行化改革 ∥ 235
今日之丰田 ∥ 236
精益思想在丰田公司之外的传播 ∥ 240
小昭和,大丰田:日本今日面临的挑战 ∥ 243
一样的步骤 ∥ 245
第11章 行动计划 ∥ 246
开始起步 ∥ 246
创建一个组织机构,引导你的价值流 ∥ 255
建立鼓励精益思想的业务系统 ∥ 261
完成转型 ∥ 265
五年承诺的必然结果 ∥ 269
下一个飞跃 ∥ 271
第三部分 精益企业
第12章 流动的渠道,渠道的流域 ∥ 274
精益企业 ∥ 275
结束工业冷战 ∥ 276
轮换职务 ∥ 277
未来的职能 ∥ 279
企业的作用 ∥ 280
三种工业传统中的精益企业 ∥ 281
前面的路还很长 ∥ 284
第13章 想象尽善尽美 ∥ 285
长途旅行 ∥ 285
医疗 ∥ 288
食品生产和配送 ∥ 290
建筑业 ∥ 291
短途内个人的出行机动性 ∥ 292
想象的力量 ∥ 294
我们马上就可以得到的好处 ∥ 295
第四部分 新的发展
第14章 精益思想的稳步发展 ∥ 298
丰田的稳步发展 ∥ 299
保时捷的精益过程加卓越产品 ∥ 302
体现在大型货物包装机中的精益思想:兰开公司 ∥ 303
普惠:困难时期困难行业中的精益思想 ∥ 304
超越孤立的发展 ∥ 308
第15章 使变革制度化 ∥ 311
充实后的行动计划 ∥ 311
机会就在眼前 ∥ 334
后记 精益网络 ∥ 336
注释 ∥ 339
参考文献 ∥ 360
译者后记 ∥ 363
前言/序言
詹姆斯 P. 沃麦克(James P. Womack),前MIT资深教授,为企业提供精益咨询,也向小型制造厂投资。他创办了精益企业研究所(LEI)并担任所长,这家研究所是一个非营利教育和研究机构,致力于精益思想的传播和应用。
丹尼尔 T. 琼斯(Daniel T. Jones),他创办了英国精益企业研究院(LEA)并担任院长。这家研究院分担了精益企业研究所在提升精益意识方面的任务,并将精益知识应用于一系列的行业。
两人合作分析全球行业趋势达20年以上,其间成果包括《改变世界的机器》《精益思想》《精益服务解决方案》。
精益思想(白金版) 序言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企业如同航行在大海中的巨轮,既要应对风浪的挑战,也要抓住机遇乘风破浪。而“精益思想”正是一套旨在帮助企业实现卓越运营、持续改进、最终达成可持续成功的航海图和罗盘。这本书,《精益思想(白金版)》,并非仅仅是对精益理念的简单罗列,它更是一次对精益核心价值的深度挖掘,一次对精益实践的全面梳理,一次对精益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冗余、聚焦价值,最终抵达高效、敏捷、客户至上的理想彼岸。 第一篇:精益之基石——理解与溯源 第一章:精益是什么?超越“瘦身”的本质 长久以来,许多人对精益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减少浪费”、“削减成本”的层面,这是一种片面的认知。真正的精益,其核心在于最大化客户价值。它并非一味地追求“瘦身”,而是在保留乃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创造价值。本章将深入剖析精益的真正含义,揭示其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根本之处。我们将探讨: 价值的定义: 在不同的行业和场景下,如何准确地识别并定义客户所感知到的价值。价值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而精益正是要优化这些活动。 浪费的识别与分类: 深入解析精益理论中经典的“七种浪费”(或“八种浪费”),并探讨在现代服务业、知识型工作中,这些浪费可能以何种新的形式出现。例如,等待、过度处理、不必要的运输、库存、动作、缺陷,以及未被利用的员工才能。 精益的核心原则: 详细阐述“指定价值”、“绘制价值流”、“创造流动”、“建立拉动系统”以及“追求完美”这五项精益的核心原则,并解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一个高效的价值创造体系。 精益的哲学观: 探讨精益背后所蕴含的尊重人、持续改进(Kaizen)、长期主义等哲学思想,理解为何这些看似虚无的理念,却是精益成功的基石。 第二章:精益的起源与演进——丰田模式的启示 精益思想的诞生与丰田汽车的崛起密不可分。本章将带领读者回到精益思想的源头,深入了解丰田生产方式(TPS)的形成过程,以及它如何成为全球众多企业学习的典范。我们将回顾: 战后日本的产业环境: 了解丰田在资源匮乏、市场不确定性高的背景下,如何被迫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生产道路。 TPS的关键要素: 详细剖析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构成,包括准时化生产(JIT)、自动化(Jidoka)、看板管理(Kanban)、标准化工作、快速换模(SMED)、全员生产性维护(TPM)等。 从“丰田模式”到“精益思想”: 探讨精益理念如何从丰田的实践中被提炼、总结,并被推广至全球,成为一种跨越行业和国界的管理范式。 精益的演变与发展: 审视精益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产业领域的适应与演变,例如精益在服务业、医疗、软件开发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篇:精益的实践——工具与方法 第三章:价值流图(VSM)——可视化你的工作流程 价值流图是精益管理中最为强大的可视化工具之一。它能够帮助企业清晰地描绘出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客户手中的完整流程,从而识别出其中存在的瓶颈和浪费。本章将详细介绍: 价值流图的基本构成: 学习如何绘制客户需求、供应商信息、过程步骤、库存、信息流、时间线等要素。 识别“当前状态”价值流图: 掌握绘制现状图的方法,并从中找出时间浪费、资源浪费、以及流程中断点。 设计“未来状态”价值流图: 学习如何基于当前状态的分析,设计一个更优化的、更精益化的未来流程。 价值流图的应用场景: 探讨价值流图在生产制造、产品开发、服务交付、供应链管理等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绘制价值流图的挑战与技巧: 提供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四章:看板管理(Kanban)——实现“拉动式”生产 看板管理是精益生产中实现“拉动式”生产的核心机制。它能够有效控制在制品库存,避免过度生产,并使生产流程更加灵活和响应迅速。本章将深入讲解: 看板的原理与作用: 理解看板如何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工具,指示下游工序何时需要何种物料,从而触发上游工序的生产。 不同类型的看板: 介绍生产看板、领取看板、供应看板等,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看板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学习如何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计合适的看板数量、看板内容以及看板流程。 看板在服务与知识型工作中的应用: 探讨看板管理如何超越制造业,应用于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客户服务等领域。 避免看板的误用: 指出在实施看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如将其视为简单的任务列表。 第五章:持续改进(Kaizen)——全员参与的改进文化 持续改进(Kaizen)是精益思想的灵魂所在,它强调通过全员参与,不断寻找和消除浪费,逐步提升效率和质量。本章将深入探讨: Kaizen的文化基础: 理解Kaizen为何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开放沟通的文化之上。 Kaizen的实践方法: 介绍各种Kaizen工具和技术,如PDCA循环(Plan-Do-Check-Act)、5S现场管理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A3报告、QC小组活动等。 如何培养Kaizen文化: 探讨企业如何通过领导者的示范、员工的赋权、以及有效的激励机制,将Kaizen融入日常工作中。 Kaizen与创新: 分析Kaizen的渐进式改进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理解精益体系如何同时支持两者的发展。 识别与解决改进阻力: 探讨在推行Kaizen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员工抵触、习惯性思维等问题,并提供应对策略。 第六章:防错(Poka-Yoke)与自动化(Jidoka)——从源头消除缺陷 防错(Poka-Yoke)和自动化(Jidoka)是精益思想中用于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它们旨在通过设计和流程,从源头上防止错误的发生,或在错误发生时能够立即被发现并纠正。本章将聚焦: 防错的设计原则: 学习如何通过物理限制、计数、检测等方式,设计能够阻止人为错误的机制。 防错的分类与应用: 介绍断定式防错、接触式防错、运动式防错等,并举例说明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Jidoka(自动化)的精髓: 理解Jidoka并非简单的自动化,而是“带有人的智慧的自动化”,即机器在检测到异常时能够自主停止,并将问题通知操作员。 Jidoka与自働化(Autonomation): 探讨Jidoka如何实现“自働化”,即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对操作员的过度依赖。 将防错与Jidoka融入设计与流程: 强调将这些理念应用于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培训体系中。 第三篇:精益的应用与拓展——迈向卓越 第七章:精益在服务业的应用——超越制造业的界限 精益思想最初起源于制造业,但其核心原则和工具在服务业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章将探讨: 服务业的“价值”与“浪费”: 如何在服务场景中识别客户价值,以及服务过程中的典型浪费,如等待、不必要的沟通、重复劳动、信息错误等。 服务业的价值流图绘制: 介绍在服务流程中绘制价值流图的独特挑战与方法,例如涉及人际互动、信息传递等。 看板在服务业的应用: 探讨如何通过看板管理提升客户服务响应速度、优化呼叫中心、项目管理等。 精益在医疗、金融、IT等行业的实践: 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精益如何帮助这些行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客户体验。 精益服务设计(Lean Service Design): 介绍如何将精益理念应用于服务的设计和创新过程。 第八章:精益在知识型与项目型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精益思想在知识密集型和项目型工作中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章将重点讨论: 软件开发中的精益(Lean Software Development): 探讨敏捷开发(Agile)与精益思想的内在联系,如减少中间产品(Work in Progress, WIP)、快速反馈、持续交付等。 项目管理中的精益(Lean Project Management): 如何通过精益方法优化项目计划、资源分配、风险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预算、高质量完成。 知识管理与精益: 如何通过精益方法提升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应用效率。 赋能知识工作者: 探讨如何通过精益原则,创造一个更高效、更具创造性的知识工作环境。 精益中的“流程可视化”在知识工作中的体现: 例如,使用Trello、Jira等工具来可视化工作流程。 第九章:精益领导力——驱动变革的艺术 精益思想的成功推行离不开强大的领导力。领导者不仅是策略的制定者,更是文化的塑造者和榜样。本章将深入剖析: 精益领导者的特质: 学习具有远见、同理心、决心、勇于担当、以及致力于持续学习的领导者形象。 “服务型领导”与精益: 探讨领导者如何通过支持、赋权和移除障碍,帮助团队实现精益目标。 沟通与愿景的传递: 领导者如何清晰地传达精益的愿景,并激发团队的参与热情。 鼓励实验与容忍失败: 理解在精益实践中,实验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如何创造一个允许犯错并从中学习的环境。 数据驱动的决策与衡量: 领导者如何利用数据来指导决策,并持续衡量精益改进的效果。 第十章:精益的未来——韧性、敏捷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格局的变化,精益思想也在不断演进,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本章将展望: 精益与数字化转型: 探讨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IoT)等技术如何与精益思想融合,创造更智能、更高效的价值创造体系。 构建韧性供应链: 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精益如何帮助企业建立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供应链。 可持续精益(Sustainable Lean): 探讨精益如何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精益的文化演进: 讨论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如何保持精益文化的生命力,并吸引和留住人才。 个人层面的精益: 鼓励读者将精益思维应用于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结语 《精益思想(白金版)》 是一本献给所有渴望卓越、追求进步的企业和个人的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践手册,它将通过清晰的讲解、丰富的案例,帮助读者掌握精益的核心理念和实用工具。阅读本书,您将能够: 深刻理解精益的本质,摆脱“形式主义”的误区。 掌握价值流图、看板、Kaizen等核心工具,并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将精益理念成功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软件开发等不同领域。 培养精益领导力,驱动企业持续改进和创新。 展望精益的未来,拥抱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 愿这本书成为您在追求卓越运营、实现可持续成功道路上的忠实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