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

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新,刘胜新 编
图书标签:
  • 五金工具
  • 工具
  • 手册
  • DIY
  • 维修
  • 家庭装修
  • 建筑
  • 工程
  • 技术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5396
版次:2
商品编码:1175823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3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从事五金工具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采购的人员及五金工具用户
  《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一书采用最新标准资料,以图表结合的形式为主,系统地介绍了各类五金工具的品种、规格、性能及用途。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资料、金属材料相关知识、手工工具、钳工工具、木工工具、电工工具、测量工具、切削工具、气动工具、电动工具、消防及起重器材、常用润滑工具及焊接工具共12章。
  本手册采用最新标准资料,内容全面,查阅快捷,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手册中配备了丰富的实物图片,在众多五金工具书中独具特色。第2版修订时,全面贯彻了相关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更新了相关内容,共淘汰旧产品40多个,新增或更新产品110多个;对第1章基础资料进行了重新编写,完善了第2章的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在第9章中增加了气动辅件内容,将原手册的第12章和第13章合并为一章;修正了第1版中的错误,并对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使之更便于读者查阅。
  本手册具有极强的实用性,非常适合从事五金工具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采购的人员及五金工具用户使用。

内容简介

  《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一本手册系统地介绍了各类五金工具的品种、规格、性能及用途。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资料、金属材料相关知识、手工工具、钳工工具、木工工具、电工工具、测量工具、切削工具、气动工具、电动工具、消防及起重器材、常用润滑及常用焊接工具。本手册采用最新标准资料,内容全面,查阅快捷,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手册中配备了丰富的实物图片,在众多五金工具书中独具特色。

作者简介

  刘胜新,郑州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教研工作。发表论文70余篇,SCI、EI收录20篇;主编过《新编钢铁材料手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手册》、《五金大手册》,参编过《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手册》等。曾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目录

前言
第1章基础资料
1.1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1.1.1长度单位换算
1.1.2线规号与公称直径换算
1.1.3标准筛网号与目数换算
1.1.4粒度代号与尺寸范围换算
1.1.5面积单位换算
1.1.6体积单位换算
1.1.7质量(重量)单位换算
1.1.8密度单位换算
1.1.9强度(应力)及压力(压强)单位换算
1.2常用计算公式
1.2.1常用面积计算公式
1.2.2常用表面积及体积计算公式
1.2.3常用金属材料的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1.3极限与配合
1.3.1基本偏差系列
1.3.2公称尺寸的分段
1.3.3标准公差计算公式
1.3.4标准公差数值
1.3.5轴和孔的基本偏差计算公式
1.3.6轴的基本偏差数值
1.3.7孔的基本偏差数值
1.4表面粗糙度
1.4.1表面粗糙度的特征及加工方法
1.4.2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意义
1.4.3不同加工方法可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1.4.4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数值换算
1.5普通螺纹
1.5.1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
1.5.2普通螺纹的标记
1.5.3普通螺纹的直径与螺距系列
1.5.4普通螺纹的基本尺寸
1.6紧固件标记方法
第2章金属材料相关知识
2.1金属材料的分类
2.1.1钢铁材料的分类
2.1.2非铁金属材料的分类
2.2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2.2.1钢铁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2.2.2铝及铝合金牌号(代号)表示方法
2.2.3镁及镁合金牌号(代号)表示方法
2.2.4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2.5锌及锌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2.6钛及钛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2.7镍及镍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2.8稀土牌号表示方法
2.2.9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3常用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2.3.1常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名称及符号
2.3.2各种硬度间的换算关系
2.3.3金属材料硬度与强度的换算关系
2.3.4常用钢铁材料的主要性能
2.3.5常用非铁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2.4金属材料的交货状态及标记
2.4.1钢铁材料的交货状态及标记
2.4.2非铁金属材料的交货状态及标记
第3章手工工具
3.1钳
3.1.1尖嘴钳
3.1.2扁嘴钳
3.1.3圆嘴钳
3.1.4水泵钳
3.1.5斜嘴钳
3.1.6顶切钳
3.1.7钢丝钳
3.1.8鲤鱼钳
3.1.9带刃尖嘴钳
3.1.10断线钳
3.1.11剥线钳
3.1.12扎线钳
3.1.13紧线钳
3.1.14压线钳
3.1.15线缆钳
3.1.16管子钳
3.1.17链条管子钳
3.1.18防爆用管子钳
3.1.19薄管扩口用钳口
3.1.20通用型大力钳
3.1.21手持式液压钳
3.1.22手动起重用夹钳
3.1.23轴用弹性挡圈安装钳子
3.1.24孔用弹性挡圈安装钳子
3.1.25开箱钳
3.1.26铅印钳
3.1.27胡桃钳
3.1.28鸭嘴钳
3.1.29羊角起钉钳
3.2扳手
3.2.1活扳手
3.2.2呆扳手
3.2.3敲击呆扳手和敲击梅花扳手
3.2.4双头呆扳手和双头梅花扳手
3.2.5两用扳手
3.2.6内四方扳手
3.2.7内六角扳手
3.2.8内六角花形扳手
3.2.9丁字形内六角扳手
3.2.10端面孔活扳手
3.2.11侧面孔钩扳手
3.2.12装双头螺柱扳手
3.2.13端铣刀杆螺钉扳手
3.2.14圆柱柄拉刀夹头用扳手
3.2.15液压转矩扳手
3.2.16手动套筒扳手�蔡淄�
3.2.17手动套筒扳手�泊�动方榫和方孔
3.2.18手动套筒扳手�泊�动附件
3.2.19手动套筒扳手�擦�接附件
3.2.20十字柄套筒扳手
3.2.21组合夹具组装用六角套筒扳手
3.2.22组合夹具组装用丁字形四爪扳手
3.2.23组合夹具组装用四爪扳手
3.2.24防爆用桶盖扳手
3.2.25防爆用梅花扳手
3.2.26防爆用活扳手
3.2.27防爆用F扳手
3.2.28管活两用扳手
3.2.29快速管子扳手
3.2.30阀门扳手
3.2.31棘轮扳手
3.2.32扭力扳手
3.2.33双向棘轮扭力扳手
3.2.34丝锥扳手
3.2.35增力扳手
3.2.36消火栓扳手
3.2.37阀门零部件扳手
3.3旋具
3.3.1螺旋棘轮螺钉旋具
3.3.2内六角花形螺钉旋具
3.3.3十字槽螺钉旋具
3.3.4十字槽螺钉旋具头
3.3.5十字槽螺钉旋具旋杆
3.3.6一字槽螺钉旋具
3.3.7一字槽螺钉旋具旋杆
3.3.8夹柄螺钉旋具
3.3.9带孔梅花形螺钉旋具
3.3.10多用螺钉旋具
3.4锤
3.4.1锤头
3.4.2铜锤头
3.4.3什锦锤
3.4.4道钉锤
3.4.5八角锤
3.4.6圆头锤
3.4.7钳工锤
3.4.8扁尾锤
3.4.9检车锤
3.4.10敲锈锤
3.4.11焊工锤
3.4.12羊角锤
3.4.13木工锤
3.4.14斩口锤
3.4.15石工锤
3.4.16电工锤
3.4.17防爆用检查锤
3.4.18防爆用八角锤
3.4.19防爆用圆头锤
3.5剪
3.5.1桑剪
3.5.2稀果剪
3.5.3高枝剪
3.5.4剪枝剪
3.5.5整篱剪
3.5.6民用剪
3.5.7旅行剪刀
3.5.8纺织手用剪
3.5.9手持式液压剪
3.6刀
3.6.1竹刀
3.6.2菜刀
3.6.3管子割刀
3.6.4切苇刀
3.6.5切纸上下圆刀
3.6.6金刚石玻璃刀
3.6.7金刚石圆规刀
3.6.8平口式油灰刀
3.7斧
3.7.1采伐斧
3.7.2劈柴斧
3.7.3厨房斧
3.7.4木工斧
3.7.5多用斧
3.7.6石工斧
3.8锹与镐
3.8.1钢锹
3.8.2钢镐
3.8.3耙镐
3.9凿
3.9.1木凿
3.9.2石工凿
3.9.3无柄斜边平口凿
3.9.4有柄斜边平口凿
3.9.5无柄半圆平口凿
3.9.6有柄半圆平口凿
3.9.7无柄平边平口凿
3.9.8有柄平边平口凿
3.10手工建筑工具
3.10.1泥抹子
3.10.2泥压子
3.10.3砌铲
3.10.4砌刀
3.10.5打砖工具
3.10.6勾缝器
第4章钳工工具
4.1锉
4.1.1钢锉通用技术条件
4.1.2电镀什锦锉
4.1.3钳工锉
4.1.4锯锉
4.1.5异形锉
4.1.6普通钟表锉
4.1.7特殊钟表锉
4.1.8整形锉
4.1.9电镀金刚石整形锉
4.1.10硬质合金旋转锉通用技术条件
4.1.11硬质合金圆柱形旋转锉
4.1.12硬质合金圆柱形球头旋转锉
4.1.13硬质合金圆球形旋转锉
4.1.14硬质合金椭圆形旋转锉
4.1.15硬质合金弧形圆头旋转锉
4.1.16硬质合金弧形尖头旋转锉
4.1.17硬质合金火炬形旋转锉
4.1.18硬质合金60°和90°圆锥形旋转锉
4.1.19硬质合金锥形圆头旋转锉
4.1.20硬质合金锥形尖头旋转锉
4.1.21硬质合金倒锥形旋转锉
4.2锯
4.2.1手用钢锯条
4.2.2钢锯架
4.2.3手锯
4.2.4手板锯
4.2.5鸡尾锯
4.2.6夹背锯
4.2.7弯把锯
4.2.8镶片圆锯
4.2.9金属热切圆锯片
4.2.10金刚石圆锯焊接锯片
4.2.11金刚石圆锯烧结锯片
4.3划线工具
4.3.1划规
4.3.2长划规
4.3.3钩头划规
4.3.4划针
4.3.5划线盘
4.3.6大划线盘
4.3.7划线尺架
4.3.8划线用V形铁
4.3.9带夹紧两面V形铁
4.3.10带夹紧四面V形铁
4.3.11方箱
4.3.12尖冲子
4.3.13圆冲子
4.3.14半圆头铆钉冲子
4.3.15四方冲子
4.3.16六方冲子
4.3.17装弹子油杯用冲子
4.4虎钳
4.4.1台虎钳通用技术条件
4.4.2普通台虎钳
4.4.3多用台虎钳
4.4.4管子台虎钳
4.4.5桌虎钳通用技术条件
4.4.6燕尾桌虎钳
4.4.7方孔桌虎钳
4.5其他钳工工具
4.5.1刮刀
4.5.2滚花刀
4.5.3砂轮整形刀
4.5.4金刚石砂轮整形刀
第5章木工工具
5.1木工锯
5.1.1木工圆锯片
5.1.2木工硬质合金圆锯片
5.1.3木工锯条
5.1.4木工绕锯条
5.1.5细木工带锯条
5.1.6伐木锯条
5.2木工钻
5.2.1木工钻通用技术条件
5.2.2木工机用长麻花钻
5.2.3木工方凿钻
5.2.4木工销孔钻
5.2.5木工硬质合金销孔钻
5.3木工刀
5.3.1刨刀
5.3.2木工手用刨刀
5.3.3木工手用刨刀盖铁
5.3.4木工刨刀轴
5.3.5木工机用异型刨刀
5.3.6木工机用直刃刨刀
5.3.7木工硬质合金单片指接铣刀
5.3.8木工硬质合金圆柱铣刀
5.3.9木工硬质合金直刃镂铣刀
5.3.10木工硬质合金圆弧铣刀
5.3.11木工硬质合金封边刀
5.4其他木工工具
5.4.1木工锤
5.4.2木工斧
5.4.3木锉
5.4.4手用木工凿
第6章电工工具
6.1电工刀及电工钳
6.1.1电工刀
6.1.2电工钳
6.1.3电讯夹扭钳
6.1.4电讯剪切钳
6.1.5熔断器手钳
6.1.6其他电工钳
6.2电工表
6.2.1电工指示仪表的分类及标志
6.2.2电流表及电压表
6.2.3电阻表
6.2.4功率表和电能表
6.2.5多功能电能表
6.2.6万用电表
第7章测量工具
7.1卡尺
7.1.1卡尺通用技术条件
7.1.2游标、带表和数显卡尺
7.1.3游标、带表和数显高度卡尺
......

前言/序言

  《五金工具手册》自2011年3月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近年来,很多五金工具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了修订,所以第1版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为了与时俱进,满足读者需求,决定对《五金工具手册》进行修订,出版第2版。
  修订时,全面贯彻了相关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更新了相关内容,共淘汰旧产品40多个,新增或更新产品110多个;对第1章基础资料进行了重新编写,完善了第2章的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在第9章中增加了气动辅件内容,将原手册的第12章和第13章合并为一章;修正了第1版中的错误,并对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使之更便于读者查阅。
  本手册仍坚持第1版的特色:
  (1)资料最新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全面核实查对了2015年5月以前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采用最新标准资料,精心整理编写了这本手册。
  (2)内容全面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资料、金属材料相关知识、手工工具、钳工工具、木工工具、电工工具、测量工具、切削工具、气动工具、电动工具、消防及起重器材、常用润滑工具及焊接工具共12章。
  (3)实用性强本手册科学系统地介绍了常用五金工具的品种、规格、性能及用途,具有极强的实用性,非常适合从事五金工具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营销、采购的人员及五金工具用户使用。
  (4)查阅快捷本手册以图表结合的形式为主,层次结构合理,并配备了丰富的实物图片,在众多五金工具书中独具特色。
  本手册由古新、刘胜新任主编,陈永、王金荣任副主编,具体编写工作为:第1章由古新、张金凤、杨娟编写,第2章由古新、王金荣、李宇佳编写,第3章由刘胜新编写,第4章由刘峰、李响、李菁、李立碑、颜新奇编写,第5章由古新、宋月鹏、王乐军、孟迪、吴振远编号,第6章由张金凤、李孔斋、韩庆礼、张亚荣编写,第7章和第8章由刘胜新编写,第9章由夏静、毛磊、肖树龙、徐丽娟、柳洪洁编写,第10章由陈伟、宋月鹏、姚宇、孙华为编写,第11章由王金荣、丛康丽、邓晶、赵丹、马超宁编写,第12章由古新、张冠宇、李浩、孙为云、霍方方、陈光、翟德铭编写,全书由陈永统稿,汪大经教授对全书进行了详细审阅。
  在本手册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同行的大量文献资料和有关标准,谨向有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同时,我们负责对书中所有内容进行技术咨询、答疑。
  编者

《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是一本面向广大五金从业者、爱好者以及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实用指南。本书旨在提供全面、详实、易于理解的五金工具知识,助力读者更好地掌握工具的使用、维护与选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本书内容涵盖广泛,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五金工具基础知识 工具的分类与原理: 详细介绍各类五金工具的基本分类,如手动工具、电动工具、气动工具、测量工具、装配工具、切割工具、打磨工具等。针对不同类别的工具,深入剖析其核心工作原理,例如杠杆原理在扳手中的应用,电动工具的电机工作模式,气动工具的压缩空气动力学原理等。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工具基本运作机制的清晰认识。 材料与制造工艺: 探讨五金工具常用的材料,如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塑料等,分析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如硬度、韧性、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工具的耐用性和使用效果。同时,介绍常见的工具制造工艺,如锻造、铸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如电镀、喷砂、磷化)等,让读者了解工具的品质是如何通过精湛的工艺得以保证的。 安全操作规程: 强调五金工具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至关重要。本书系统梳理了各类工具的安全使用规范,包括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选择与佩戴(如安全眼镜、手套、防护服、安全帽),工作区域的安全要求,工具的正确握持与操作姿势,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的危险行为。特别针对高风险工具,如角磨机、电钻、电锯等,提供详尽的安全警示和应急处理措施。 第二部分:常用五金工具详解 手动工具: 测量与划线工具: 卷尺、钢尺、卡尺(游标卡尺、数显卡尺)、千分尺、量角器、高度尺、划线器、中心规等。详细介绍各类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精度要求、适用范围,以及如何进行校准。 切割工具: 手锯、钢锯、曲线锯、美工刀、剪刀、凿子、刨子等。重点讲解不同锯片的选用(如齿形、齿距、材料),以及不同切割工具的操作技巧,以实现精准、高效的切割。 连接与紧固工具: 扳手(开口扳手、梅花扳手、套筒扳手、活动扳手、扭力扳手)、螺丝刀(一字、十字、梅花、内六角)、钳子(钢丝钳、尖嘴钳、斜嘴钳、鲤鱼钳)、铆钉枪、卡簧钳等。深入阐述不同扳手的选择原则,如何正确使用螺丝刀避免损坏螺丝槽,以及各种钳子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尤其对扭力扳手的用法和预设扭矩的意义进行了详细说明。 敲击工具: 锤子(羊角锤、圆头锤、橡皮锤、大理石锤)、冲子、铆钉击打工具等。讲解不同材质锤头的选择,以及如何根据敲击目的选择合适的锤子类型。 装配与拆卸工具: 撬棍、链条扳手、管道扳手、齿轮拆卸器等。 电动与气动工具: 电动工具: 电钻(手电钻、冲击钻、无绳电钻)、电锤、电镐、角磨机、电锯(圆锯、曲线锯、往复锯、带锯)、砂光机(砂带机、砂轮机)、电刨、电动螺丝刀、吹风枪等。详细介绍各类电动工具的功率、转速、续航能力(对于无线工具)等技术参数,以及针对不同材质和作业需求的钻头、锯片、砂纸等附件的选择。强调了电动工具在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接地、绝缘、防尘、防潮等。 气动工具: 气动扳手、气动砂轮机、气动打磨机、气动钉枪、气动切割枪等。介绍气动工具的优势(如动力强劲、重量轻、安全性高等),以及对其配套气源(空压机、气管)的要求。 第三部分:工具的维护与保养 日常清洁与润滑: 提供针对不同材质和类型工具的清洁方法,如使用干布擦拭、配合专用清洁剂,以及金属部件的防锈处理。讲解何时何地需要对工具进行润滑,以及选用何种润滑剂。 刀刃与尖锐部分的维护: 针对锯片、刀具、钻头等需要保持锋利的工具,介绍磨刀石、磨刀器、砂轮等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判断刀刃的钝化程度。 零件的检查与更换: 指导读者定期检查工具的易损件,如电钻的碳刷、锯片的固定装置、砂带机的砂带张紧装置等,并介绍如何安全地进行更换。 储存与存放: 强调工具的正确存放方式,如工具箱、工具柜的使用,以及避免潮湿、腐蚀性环境对工具的影响,从而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 第四部分:工具选购指南 品牌与质量评估: 分析市场上知名五金工具品牌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产品外观、材料质感、技术参数等方面初步判断工具的品质。 根据需求选择: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作业场景,提供详细的工具选型建议,帮助读者避免盲目购买,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工具。例如,家庭DIY用户与专业施工人员在工具选择上的差异。 性价比分析: 引导读者在预算范围内,权衡工具的价格与性能,做出最具价值的选择。 《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以其丰富的内容、严谨的态度、实用的指导,定能成为您在五金工具领域学习、工作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本书内容力求准确、详尽,并结合了行业最新发展和用户反馈,旨在为读者提供最权威、最实用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获得了一本《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对事物思考方式的改变。我一直认为,工具就是用来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工具背后所蕴含的哲学和智慧。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焊接与钎焊”的章节。我之前只知道有焊接,但不知道原来还有钎焊,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焊接方法,比如电弧焊、氩弧焊、二氧化碳保护焊,以及它们各自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还讲解了焊接的工艺参数,比如电流、电压、焊速,以及它们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我曾经在修理一个金属家具的时候,尝试自己焊接,结果焊缝粗糙,强度也不够。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原来焊接不仅仅是把金属熔化在一起,还需要考虑焊条的选择、焊缝的形状、后期的热处理等等。另外,书中关于“气动工具”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知道气动工具动力强劲,但不知道它们的原理竟然如此多样。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气动工具的类型,比如气动扳手、气动钉枪、气动打磨机,以及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还讲解了气动工具的驱动方式,比如活塞式、叶轮式,以及它们对工具性能的影响。这一点对于我进行一些需要高效、安全操作的DIY项目,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我曾经以为,只要有空气就能用,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气动工具的效率和寿命,也和压缩空气的质量、压力、流量息息相关。而且,这本书的作者,无疑是一位将五金知识研究到极致的专家,他用最严谨的科学态度,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它不像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实践的智慧。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解决各种动手难题的“得力助手”,我随时随地都可以从它那里获得灵感和指导。

评分

最近,我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本《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这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改变。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动手能力还不错的人,但自从看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之前的很多操作都停留在“会用”的层面,而这本书则让我开始思考“为何要这样用”。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测量与计量”的章节。过去,我总是觉得只要大概量一下,差不多就行了。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在很多精准的作业中,比如模型制作、电路维修,甚至是一些精密的家具组装,微小的测量误差都可能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测量工具,从最基础的钢尺、卷尺,到更精密的游标卡尺、千分尺,甚至是电子数显卡尺。它不仅讲解了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如何正确读数,如何避免视差,以及在不同测量环境下选择最合适的工具。我曾经为了测量一个不规则的曲面,试了很多种方法,结果都不是很理想。看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原来有专门的测量工具,比如曲面规,可以精确地测量弧度和曲率。这让我豁然开朗,也体会到了专业工具的价值。另外,书中关于“磨削与研磨”的章节,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磨刀就是用砂轮磨一下,但这本书却让我了解到,磨削的工艺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它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砂轮,包括其材质、粒度、硬度,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还讲解了磨削的方向、速度、冷却方式等细节,这些细节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磨削效果和工件的精度。我尝试着用书中学到的方法,重新打磨了我家里的一把旧菜刀,结果刀刃锋利得惊人,切起东西来毫不费力,这让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这本书的作者,无疑是一位极具经验和耐心的高手,他用最清晰的语言,将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读者。它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辞藻,只有最实在的干货。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交流,他会告诉你每一个工具的使用诀窍,每一个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图文并茂,清晰明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我把它放在我的工具箱旁边,随时查阅,它已经成为了我DIY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评分

最近,我偶然得到了一本《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对工具的认知,更是对我整个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思路的重塑。我一直觉得自己对一些基础的五金工具还算熟悉,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它们深层的奥秘。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紧固件”的章节。我之前只知道有螺丝和螺母,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紧固件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详细介绍了各种螺纹的类型,比如公制、英制,以及它们的精度等级。还讲解了不同材质的螺丝和螺母,比如碳钢、不锈钢、合金钢,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耐腐蚀性和强度。我曾经在修理一个户外设备的时候,选择了错误的螺丝,结果没多久就生锈断裂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原来在潮湿或腐蚀性的环境中,需要选择特定材质的紧固件。另外,书中关于“密封件”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在修理水管或者阀门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漏水的问题,有时候更换垫圈也解决不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密封件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是多么重要。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密封件的类型,比如O型圈、垫片、油封,以及它们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适用性。还讲解了如何正确安装密封件,以及如何避免损坏。这一点对于我进行家庭管道维修,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我曾经以为,只要把螺丝拧紧就行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有效的密封。而且,这本书的作者,无疑是一位将五金知识研究到极致的专家,他用最严谨的科学态度,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它不像那些科普读物那样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让你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我把这本书放在我的工具箱旁边,随时查阅,它已经成为了我解决各种动手难题的“秘密武器”。

评分

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图书,虽然我平时和五金工具的接触算不上非常深入,更多是出于家庭维修和DIY的兴趣,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刷新了我对这个领域的认知,让我觉得原来自以为熟悉的工具,其实蕴藏着如此多的学问和细节。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显得十分专业,厚实的封皮,清晰的标题“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就给人一种沉甸甸的信赖感。打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这对于一本工具类的书籍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动手操作时快速查阅,模糊不清的字体和混乱的布局只会让人抓耳挠腮。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不同工具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名称和功能,而是深入到工具的材质、制造工艺、不同品牌之间的优劣对比,甚至是如何保养才能延长使用寿命。这一点尤其吸引我,因为我之前购买的很多工具,用着用着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当时总是觉得是质量不过关,现在才明白,很多时候是自己使用不当或者保养不到位。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循循善诱地告诉你,拿起一把锤子,你要知道它头部的重量分布、柄的材质选择,以及不同锤头形状对应的工作场景。拿起一把螺丝刀,你不仅要认识十字、一字,还要了解不同规格的星形、内六角,以及刀头的强化处理和防滑设计。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在五金领域浸淫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并且乐于分享。它并不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将那些冷冰冰的金属零件,赋予了生命和故事。读这本书,就像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他会跟你讲各种工具背后的历史渊源,它们是如何一步步演进至今的,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趣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扳手的部分,我一直以为扳手就是用来拧螺丝的,但这本书却细致地划分了呆扳手、活扳手、套筒扳手、扭力扳手等等,并详细解释了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尤其是扭力扳手,我之前只在一些专业维修场所见过,觉得很高大上,但这本书却把它拉近了,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精密维修中,必须使用扭力扳手,以及如何正确读取和设定扭力值。这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背后都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和技术要求。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工匠精神和机械智慧的百科全书。

评分

最近,我收到了一本令人惊喜的书,书名是《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起初,我以为它只是一本关于各种螺丝刀、扳手、钳子之类的工具目录,然而,当我翻开它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深入,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对金属加工和连接方式很感兴趣,尤其是在DIY家具和模型制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紧固件和连接件。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螺丝、螺母、垫圈、铆钉的种类、规格、材质,还深入探讨了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以及如何根据受力情况和环境因素来判断其适用性。我过去常常凭感觉来选择螺丝,结果有时候会因为强度不够而松动,有时候又会因为规格不匹配而费劲。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我提供了科学的选择方法和理论支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连接强度”的讲解印象深刻。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分析了不同连接方式在受力时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增加垫圈、使用自锁螺母等方式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这对于我进行一些结构性的DIY项目,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另外,书中关于“金属表面处理”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一直以为金属就是金属,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比如电镀、喷涂、阳极氧化等,不仅能美化金属的外观,更能显著提升其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绝缘性。书中对这些处理工艺的介绍,详细到包括其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甚至还涉及到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来应对不同的工作环境。这一点对于我维护和保养家里的金属制品,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记得以前家里的不锈钢水槽,用了一段时间就出现了难以去除的水渍和划痕,但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原来有些不锈钢需要特殊的清洁剂和护理方法,而有些表面处理的金属,更是需要避免使用腐蚀性的清洁剂。这本书让我觉得,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它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作者仿佛是一位睿智的长者,耐心地引导读者一步步探索五金世界的奥秘。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和动手能力的指导手册。

评分

最近,我意外地发现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书名是《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我一直对机械和制造领域充满好奇,但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途径。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五金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介绍,更是一本关于机械原理、材料科学和工艺流程的百科全书。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切削工具”的章节。我一直觉得,切割就是一个把东西弄断的过程,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切削工具的设计,涉及到多么复杂的学问。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刀具的几何形状,比如前角、后角、刀尖圆角,以及它们对切削性能的影响。还讲解了刀具材料的选择,比如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刀具,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切削液”的讲解。我之前一直以为切削液只是用来降温的,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它还具有润滑、排屑、防锈等多种功能,并且根据不同的加工对象和切削条件,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切削液。这让我意识到,原来一个小小的切削过程,背后竟然有如此多的讲究。此外,书中关于“成形工具”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知道有钻头和丝锥,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还有铰刀、铣刀、车刀等等,各种各样精密的成形工具,能够将原材料加工成复杂的形状。它详细介绍了这些工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加工精度,以及如何根据被加工零件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成形工具。这一点对于我进行更精密的机械加工,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而又易于理解,作者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插图,来解释复杂的机械原理。它不像那些教科书一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趣味性和启发性。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动手制作的一些小玩意,然后发现,原来很多问题的根源,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熟练的操作,更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深刻理解和对科学原理的精准把握。这本书我已经反复阅读了好几遍,并且把它放在我的书桌上,随时翻阅。

评分

最近我入手了一本名为《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的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五金工具的了解已经足够应付日常需求了。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工具图鉴,更像是一部五金世界的百科全书,让我对这个平时看似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和敬畏。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各种锯类工具的详尽介绍。在我看来,锯不就是用来切割木头的吗?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切割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锯,比如手锯、钢锯、往复锯、圆锯,甚至还有那些我从未听说过的曲线锯、斜切锯。而且,每一种锯,它都会详细讲解其工作原理、刀片的材质选择、齿距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被切割物体的硬度和厚度来选择合适的锯片。我之前在装修家里的时候,就因为锯片选择不当,导致切割效率低下,甚至损坏了材料,当时还抱怨工具不好用。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有这本书,我一定能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烦。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涉及到了电动工具的原理和安全使用规范。我之前对电动工具的印象就是“动力强劲”,但却忽略了其潜在的危险性。这本书详细讲解了电动机的类型、电源适配、保护装置等,并且列举了大量的安全注意事项,比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确保工作区域通风干燥等等。这让我觉得,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与这些强大的工具和谐共处。此外,这本书在介绍工具的时候,还穿插了不少历史典故和发展演变过程,让我觉得阅读过程一点也不枯燥。它会告诉你,例如螺丝刀的发明是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力,或者锤子的不同形态是如何适应不同的工艺需求。这些历史的细节,让原本陌生的工具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对那些制造出这些精妙工具的工匠们充满了敬意。我尤其赞赏它在介绍测量工具时,对精度的强调。尺子、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在书中却被赋予了生命,详细阐述了它们的测量原理、精度等级,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我之前总以为“差不多就行”,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在很多精密的制造和维修过程中,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巨大的问题。它教会了我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测量工具,如何避免读数错误,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精度的工具。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让我觉得它不仅适合初学者,也绝对是专业人士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

最近,我收到一本《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这本书让我这个平时不太关注工具的人,都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认为,工具的分类很简单,无非就是用来拧、用来切、用来敲的。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精细的五金世界。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弹簧”的章节。我之前只知道弹簧可以储能,但没想到弹簧的设计竟然有如此多的学问。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弹簧的类型,比如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转弹簧,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工作原理。还讲解了弹簧的材料选择,比如碳钢、不锈钢、磷青铜,以及它们各自的弹性模量和抗疲劳性。我曾经在修理一个旧玩具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弹簧,结果只能勉强用其他东西代替。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原来不同弹簧的弹力曲线是不一样的,错误的弹簧替代,可能会导致玩具工作不正常。另外,书中关于“轴承”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知道轴承可以让物体转动得更顺畅,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轴承的设计竟然如此精密。它详细介绍了各种轴承的类型,比如滚动轴承、滑动轴承,以及它们各自的承载能力和摩擦系数。还讲解了轴承的材料选择、润滑方式,以及如何正确安装和维护。这一点对于我进行一些需要高精度旋转的DIY项目,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我曾经以为,只要能转就行,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轴承的精度和寿命,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系统的性能。而且,这本书的作者,绝对是一位深谙机械之道的高手,他用最清晰的语言,将最前沿的机械知识,以一种普通人也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直观的方式,让你明白每一个工具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书架上的明星,我经常在阅读它的时候,脑海中就会涌现出各种DIY的灵感。

评分

最近,我意外地获得了一本《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工具的看法。我一直以为,工具就是一些冷冰冰的金属物件,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历史。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装配与拆卸”的章节。我之前在修理电器或者家具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拆卸的螺丝,或者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安装一些零件。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技师,为我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它不仅介绍了各种拆卸工具,比如螺丝刀、撬棒、扳手,还深入讲解了不同类型螺纹的拆卸技巧,以及如何避免损坏零件。我曾经因为一次错误的拆卸,弄坏了一个精密的电子元件,当时懊悔不已。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原来在拆卸之前,需要先观察螺纹的旋向,以及是否有防松装置。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觉得非常宝贵。另外,书中关于“润滑与维护”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总觉得,工具只要能用就行,很少去想保养的问题。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正确的润滑和维护,能够极大地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并且保证其工作精度。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润滑剂的选择,比如机油、脂、喷雾润滑剂,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还讲解了如何定期清洁、检查工具,以及如何发现和处理一些常见的故障。我记得家里的老式缝纫机,用了好几年,就变得非常卡顿,现在回想起来,很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给它进行正确的润滑和维护。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耐心地教导我如何爱护和使用这些宝贵的工具。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技术术语,而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将最实用的知识传达给读者。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原理的时候,会结合大量的实例,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经常在闲暇之余翻阅,并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它总能给我提供意想不到的启发。

评分

最近,我入手了一本《五金工具手册(第2版)》,这本书的质量和内容,都让我感到惊喜。我一直认为,自己对一些基础的工具还算了解,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五金工具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关于“齿轮与传动”的章节。我之前只知道齿轮可以改变速度和扭矩,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齿轮的设计,涉及多么复杂的数学和工程学原理。它详细介绍了各种齿轮的类型,比如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以及它们在不同传动系统中的应用。还讲解了齿轮的齿形设计,比如渐开线齿形,以及它对传动效率和噪音的影响。我曾经在修理一个旧收音机的时候,遇到一个损坏的齿轮,但因为不了解齿轮的设计原理,只能无奈放弃。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原来不同齿轮的节圆、模数、压力角都是有讲究的,随便替代一个,都可能导致整个传动系统失效。另外,书中关于“泵与阀门”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只知道它们是用来输送流体的,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泵和阀门的设计,竟然如此多样和精密。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泵的类型,比如离心泵、容积泵,以及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还讲解了各种阀门的类型,比如闸阀、球阀、截止阀,以及它们在不同流体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这一点对于我进行家庭水路改造和维护,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我曾经以为,只要能把水抽上来,或者能控制水流就行,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不同的泵和阀门,在效率、精度、寿命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这本书的作者,无疑是一位将五金知识研究到极致的专家,他用最严谨的科学态度,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它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实践的智慧。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解决各种机械问题的“宝典”,我随时随地都可以从它那里获得灵感和指导。

评分

公司买的还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还是很实用的

评分

很好用,价格实惠配送快

评分

不过还行,看了下里面的资料,我了搞隧道的,里面有些工具没标明工具的主要用在那个方面的,其它的地方还好,

评分

123

评分

如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