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通论
自序
中国史学之起源
中国史学之派别
附录
补编
文学论
整理中国最古书籍之方法论
文字学上之中国人种观察
……
朱希祖先生学术年表
朱希祖和他的《中国史学通论》
说实话,这本书的某些章节读起来确实有点“磨人”,尤其是在涉及到早期文献考证和中古代际关系辨析的部分。行文节奏相对缓慢,大量的长句和复杂的从句结构,让习惯了快节奏阅读的现代人会感到有些吃力。我发现,如果不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捧着一支笔做足标记,真的很难跟上作者的思路。有时候,我需要把一小段话反反复复读上三四遍,才能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一个微妙的转折或细微的限定词所带来的含义变化。这绝不是一本能用来在通勤路上消磨时间的休闲读物;它需要一个安静的书房,一杯浓茶,以及一段完整、不受干扰的时间。但正因为这份“沉重”,它所提供的知识密度也相应地极高,一旦攻克难关,那种知识积累带来的扎实感是其他轻量级读物无法比拟的。它考验的不仅是你的知识储备,更是你的阅读耐力和学术定力。
评分从学术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沟通古典与现代的桥梁。它既没有完全抛弃传统史学大家们的精髓,又大胆引入了西方现代史学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视角和方法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一些历史上的争议性问题时,表现出的那种罕见的“中立”和“包容”。他并非急于给出唯一的答案,而是将不同学派的观点清晰地呈现出来,分析其优劣和适用范围,让读者自己去形成判断。这种学术的谦逊和开放性,在当下的学术写作中是相当可贵的品质。它教会我们,历史研究不是为了确立一个不可动摇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深入的探索过程。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通论”,不如说是一部高水平的“治史方法论指导手册”,对于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的后学者来说,它的启发意义远大于它所陈述的具体史实本身。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历史分期和史学流派的梳理角度之新颖。通常我们接触的中国史论述,总会按照传统的王朝更迭或特定的时间节点来划分,但这本书似乎在采用一种更具批判性和现代性的视角来解构“史学”本身。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探讨“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的”以及“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书写历史的”。比如,它对某一历史阶段的“史观转移”的论述,从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切入,让我对以往固有的认知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反思。这种自我批判式的历史梳理,使得全书的学术深度远超一般的概论性质的著作。它迫使读者跳出既有的框架,用更具多维度的眼光去审视历史叙事的建构过程,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看历史的“滤镜”都被彻底更换了一次,视野开阔了不止一个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厚重的质感,让人一上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封面那种素雅的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透着一股老派学者的风范。拿到手里,分量感十足,翻开内页,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字迹清晰,排版考究,看得出出版方在实体制作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特别是那种老式印刷特有的墨香,混合着新书特有的油墨味,构筑了一种非常适合沉浸式阅读的氛围。虽然内容深邃,但光是欣赏它作为一件“物”的工艺,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标题上的字体选择,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至于晦涩难懂,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巧妙。如果你是一个注重阅读体验的纸质书爱好者,这本书的实体版本绝对会让你感到物超所值,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案头之物,每次翻阅都能带来一种仪式感,让人更加肃穆地对待其中的浩瀚学问。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才勉强啃完了前三章,坦白说,它的阅读门槛相当高,绝非那种可以随便翻翻的通俗历史读物。作者的行文风格极其严谨,几乎每一个论断背后都隐含着大量的史料支撑和深度的文献梳理,读起来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和背景知识储备。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以为你了解这段历史的梗概,但一头扎进这本书里,才发现自己原来只是站在山脚下仰望,作者则是在云端俯瞰全局,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构建知识体系的功力。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查阅那些陌生的专有名词和引用的古代文献出处,这过程虽然耗费精力,但每当豁然开朗,理解了某个深层联系时,那种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它更像是一部“学者的工具书”,而不是给普通大众准备的“故事集”,但对于真正想钻研学术脉络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宝库,只是这座宝库的钥匙,需要我们自己去辛苦地打磨。
评分民国大家著作,优秀的作品不会过时
评分(九)文艺复兴之后,世界对文学的定义逐步演变成:文学即一种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艺术。因为其载体为语言文字,所以区别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在彻底摆脱三伪文学(愚民谎言文学、妥协文学和御用文学合称三伪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人又称脱尽三伪文学的语言文字艺术为纯文学,通常我们在说文学的时候,就是指的这种区别于三伪文学的文字艺术品。
评分书香节买了慢慢看
评分双十一活动后买的,虽然不算最优惠,但也还算可以,主要是京东活动不太给力
评分朱希祖,著名史学家,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北大、清华、辅仁、中山、中央大学任教,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史学系主任、中央大学历史系主任。著名的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中国史学会的发起人。
评分朱希祖的《中国史学通论》为中国史学史方面最早的讲义。虽是讲义之作,却是作者潜心研究中国史学史的心得。该书概述了中国史学的诞生、发展、流派,从外在形式上,勾勒出了中国史学产生和发展的概貌。
评分文学的发展是受文学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一般说,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作用,二是教育作用,三是美感作用。三种作用同时发生,构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非常不错的哈,感觉还是赞赞的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