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考古

农业考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文华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1291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8733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2-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
  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综述了20世纪中国农业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探讨了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全书15万字,配有彩图4面、插图65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作者简介

  陈文华,一九三五年生于福建省厦门市。一九五八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现为江西省社会科
  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
  副会长。一九八一年创办《农业考古》杂志,任主编至今。著有《论农业考古》、《中国稻作的起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谱》、《中国农业考古图录》等著作。先后应邀赴日、韩、英、法、美、德、奥、意等国讲学或访问。一九八八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一 中国农业考古的研究概况
(一)20世纪上半叶(20年代至40年代)
(二)20世纪下半叶(20年代至90年代)
二 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
(一)农业的起源
1.农业起源理论
2.稻作的起源
3.古稻田的发现
4.家畜的起源
(二)农作物的驯化和栽培
1.粮食作物
2.蔬菜瓜果
3.麻、苎、葛、棉、蚕桑
(三)家畜的驯化和饲养
1.家畜
2.家禽
(四)农具的发明和使用
1.整地农具
2.播种农具
3.中耕农具
4.收获农具
5.脱粒农具
6.加工农具
(五)农耕技术的创造
1.整地技术
2.播种技术
3.中耕技术
4.灌溉技术
5.收获技术
6.脱粒加工技术
三 农业考古的相关学科和研究方法
四 新世纪中国农业考古的前景展望
(一)科学价值
1.农业考古学与农史学
2.农业考古学与考古学
(二)现实意义
(三)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5)周缘地带说
  美国学者宾福德认为在一定环境区域内,由于人口的增加,原来的生活地区难以供给足够的食物,于是出现了两个集团,多出的人口成为移居集团,向适于生存的周围地区转移,而原有的集团留在原来的核心地带。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食物来源的是移居人口增加的周缘地带,而不是核心地带。弗朗内立进一步发展宾福德的假说,认为栽培作物开始并不是在野生植物生存地带,而是在其周围那些条件稍恶劣的地方发生的…。
  (6)宴享说
  加拿大学者海登1992年提出了一种动植物驯化的竞争宴享理论。他认为在农业开始初期,在驯化的动植物数量有限和收获不稳定的条件下,它们在当时人类的食谱结构上不可能占很大比重。而有的驯化植物与充饥完全无关。因此,一些动植物的驯化可能是在食物资源比较充裕的条件下,扩大食物品种结构,增添美食种类的结果。例如谷物适于酿酒,有些植物纯粹是香料和调味品,一些葫芦科植物的驯化可能是用作宴饮的器皿,而狗除了狩猎外也是一种美食。

前言/序言

  俗称“锄头考古学”的田野考古学的诞生以及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完善,由此而引起的古物鉴玩观赏著录向科学的文物学的转变,是22世纪中国学术与文化界的大事。它从材料与方法两个方面彻底刷新了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史学传统,不但为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开拓出更加广阔的研究天地,也为一切关心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人们不断地提供了可贵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源泉。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他们对區⒌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

用户评价

评分

虽说形式千篇一律,但是内容却是很广很博

评分

好书,很实用

评分

陈文华,一九三五年生于福建省厦门市。一九五八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现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会长。一九八一年创办《农业考古》杂志,任主编至今。著有《论农业考古》、《中国稻作

评分

  仰古、述古、探古,进而考古,向来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明显的学术特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发其端,汉代司马迁撰写《史记》,北魏郦道元作注《水经》。他们对區⒌和书斋式的究古相继开展,特别是对古器物的研究,成了唐、宋时期的文化时尚。

评分

买来学习用的,需要充电。

评分

讲课要用!没办法唉!

评分

评分

评分

物美价廉,读着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