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著
图书标签:
  • 石油化工
  • 设计防火
  • 规范
  • GB50160-2008
  • 安全生产
  • 消防工程
  • 化工行业
  • 建筑规范
  • 工业建筑
  • 防火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平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16306
商品编码:1177047441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ISBN:  9158017716306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7月
 装帧:  平装
作者:  
定价:  33.00

商品编号:82150  定价:¥33.00  一口价:¥28.05  折扣:85%折  立即节省:¥4.95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共分9章和1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火灾危险性分类、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储运设施、管道布置、消防、电气等。与原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92(1999年版)相比,本规范主要有下列变化: 1.增加了“术语”一章,并对其他章节进行调整,取消了“含可燃液体的生产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场与循环水场”一章,将其主要内容分散至相关章节,将各章节中有关管道设计的内容集中,新增一章“管道布置”。 2.增加了石油化工企业与同类企业的防火间距,“火灾报警系统”增加了相关内容。 3.章节更合理,内容更全面,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1 总则
2 术语
3 火灾危险性分类
4 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
4.1 区域规划
4.2 工厂总平面布置
4.3 厂内道路
4.4 厂内铁路
5 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
5.1 一般规定
5.2 装置内布置
5.3 泵和压缩机
5.4 污水处理场和循环水场
5.5 泄压排放和火炬系统
5.6 钢结构耐火保护
5.7 其他要求
6 储运设施
6.1 一般规定
6.2 可燃液体的地上储罐
6.3 液化烃、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地上储罐
6.4 可燃液体、液化烃的装卸设施
6.5 灌装站
6.6 厂内仓库
7 管道布置
7.1 厂内管线综合
7.2 工艺及公用物料管道
7.3 含可燃液体的生产污水管道
8 消防
8.1 一般规定
8.2 消防站
8.3 消防水源及泵房
8.4 消防用水量
8.5 消防给水管道及消火栓
8.6 消防水炮、水喷淋和水喷雾
8.7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8.8 蒸汽灭火系统
8.9 灭火器设置
8.10 液化烃罐区消防
8.11 建筑物内消防
8.12 火灾报警系统
9 电气
9.1 消防电源、配电及一般要求
9.2 防雷
9.3 静电接地
附录A 防火间距起止点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RMB:21.60
RMB:16.20
RMB:18.00
RMB:13.50
RMB:176.00
RMB:14.96
RMB:8.80
RMB:21.12
RMB:26.40
RMB:10.5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是一本在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准。它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在设计阶段必须遵循的各项防火、防爆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环境安全,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编写集合了国内在石油化工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充分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技术成果以及近年来发生的相关事故教训。其内容涵盖了石油化工企业从工艺布置、设备选型、建筑结构、电气系统、消防设施到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防火设计原则和技术规范。 核心内容要点阐述: 工艺布置与厂区规划: 规范详细阐述了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包括工艺装置的危险区域划分、储存区域的设置、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防火间距的确定等。旨在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有效控制火灾、爆炸等事故的蔓延范围,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例如,对不同危险等级的物料储存设施,规范给出了明确的最小储存距离,以及与居住区、公共建筑等的安全隔离要求。 建(构)筑物防火设计: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内的各类建筑,如生产车间、仓库、控制室、辅助用房等,本书都提出了具体的防火设计要求。这包括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选择、墙体、楼板、屋顶的防火分隔要求、防火门窗的设置、泄爆措施的应用等。规范强调了不同区域的功能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建筑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时间,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设备与管道防火: 石油化工企业内的设备和管道是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高风险区域。本书对设备选型、安装、接地、保温、防火包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涉及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系统,规范强调了防静电措施、法兰连接的密封要求、管线敷设的安全距离等。此外,还对压力容器、储罐等关键设备的防火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储罐区的防火堤、防溢流措施以及消防水源的设置。 电气与自动化系统防火: 电气系统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书对石油化工企业内的电气设计提出了严格的防火要求,包括防爆电气设备的选用、线路敷设的安全规范、接地保护的可靠性、防雷防静电措施的落实等。同时,对于自动化控制系统,规范也强调了其在火灾报警、联动控制、事故停产等方面的可靠性和冗余设计,以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响应。 消防设施配置与设计: 消防设施是扑灭火灾、控制火势蔓延的最后一道防线。本书详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应配备的各类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给水管网、灭火器、消防炮、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喷淋系统等。规范根据不同区域的火灾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灭火剂选择、系统设计参数、水泵房和控制室的防火要求,以及消防通道的畅通性保障。 防火分隔与疏散设计: 为有效阻止火势蔓延,规范强调了防火分隔的重要性。通过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同时,针对厂区内的人员疏散,规范提出了明确的疏散通道设计要求,包括疏散出口的数量、宽度、位置、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以及疏散距离的限制,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 特殊区域的防火要求: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特殊区域,如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加氢装置区、催化裂化装置区等,规范也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防火设计要求。这些要求通常会更加严格,并结合了该区域特有的火灾危险性特征,例如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区,除了常规要求外,还会强调其防爆、防静电、泄压等方面的特殊设计。 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的衔接: 本书虽然侧重于设计阶段的防火要求,但其内容也与企业日常的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紧密相连。规范的设计理念旨在为企业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生产环境,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为应急预案的执行提供有利的硬件条件。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减少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规范不仅是工程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的必备参考,也是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规范”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报告。我原本对石油化工的了解仅限于新闻报道中的一些化工事故,总觉得离我生活很遥远。但翻开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在那些高耸的烟囱和庞大的装置背后,有着如此复杂而严谨的安全设计。书中对不同类型储存设施的防火要求,比如液体储罐、气体储罐,都有着极为细致的规定,包括防火堤的设计、通风的要求、防雷击措施等等。我还了解到,在工艺装置区,设备的布置、管道的连接、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都必须遵循严格的防火规范。书中甚至提到了人员的疏散通道设计,以及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我开始想象,当一座新的石油化工企业从图纸走向现实,工程师们是如何在无数个日夜里,对照着这样的规范,一丝不苟地进行设计和审查。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所谓的“安全”,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完善,更是对每一个潜在风险的深刻洞察和周密防范。它让我对那些在背后默默工作,保障我们生活稳定运行的专业人士,充满了敬意。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而且是那种“硬核”的专业。里面的内容,对于非本行业人士来说,就像是在阅读一本天书。我看到大量的图纸、表格和公式,还有各种我从未听过的专业术语。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理解,比如“火灾危险性分类”、“爆炸极限”、“闪点”这些基本概念。但是,当我强迫自己去深入研究,去理解这些术语背后的含义时,我开始感受到一种震撼。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规则,它更是解释了这些规则的“道理”。例如,关于不同储存介质的防火间距,它会详细分析介质的易燃性、挥发性以及火灾蔓延的机理,从而得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数值。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工艺装置”的防火设计印象深刻,里面涉及到设备的布置、管道的连接、以及各种安全连锁装置的设置,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潜在风险的极致规避。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石油化工企业的设计,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系统化的工程,其安全保障,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上的。

评分

这本书真是一部“砖头”般的巨著,厚重而扎实,翻开它,就仿佛置身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工业迷宫。我原本对“石油化工”这四个字只有模糊的印象,知道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却从未深入了解过其背后的安全考量。然而,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窥见了石油化工企业在设计之初就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防火。这不是简单的消防栓和灭火器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整套系统性的、严苛的规范。它就像一位严厉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不厌其烦地讲解着每一处细节,从厂房的布局、设备的选型,到物料的储存、人员的疏散,甚至是电气线路的敷设,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对潜在危险的极度重视。我惊叹于如此庞大的体系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每一个字句都凝聚着无数的经验教训和科学的智慧。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想象那些身处其中的工程师们,他们是如何在浩瀚的图纸和数据中,一丝不苟地勾画出安全的蓝图,如何在每一个可能被忽视的角落,为无数生命和财产筑起坚固的防线。这本书让我对“安全”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而微的工程实践,是每一个字都承载着重量的承诺。我深感,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便利,背后往往有着这样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

评分

这本书的体量之大,内容之详尽,着实令人咋舌。它就像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中的防火安全问题,从宏观到微观,几乎囊括了所有可能涉及的方面。我曾试图快速浏览过一遍,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做到。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条文,都像是在讲述一个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故事。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理解那些关于爆炸极限、燃点、闪点等基础概念,去弄清楚不同等级的火灾危险性是如何划分的,以及针对这些危险性,需要采取哪些相应的防火措施。书中对各种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求、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乃至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置,都有着极为详尽的规定。我甚至在书中看到了关于“泡沫灭火系统”的详细设计参数,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灭火系统,背后也蕴含着如此多的专业知识和精密的计算。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设计,绝非儿戏,它需要的是一群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投入巨大的精力,才能确保整个体系的安全运行。对于我这样一名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我之前从未真正了解过的、充满挑战和责任的领域。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就是一本简单的行业标准,里面都是一些生硬的条文和数字。然而,深入阅读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部为石油化工企业“量身定制”的“安全宝典”。我被书中对各种危险源的细致分析所吸引,从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到高温高压的工艺流程,书中都进行了极为详尽的描述,并根据这些危险源的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防火措施。例如,对于储存大量易燃液体的区域,书中不仅规定了防火墙的高度和厚度,还详细阐述了通风、防雷、防静电等方面的要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工艺装置区”的防火设计印象深刻,它涉及到设备的布局、管道的连接、阀门的设置,甚至连操作人员的疏散通道都考虑到了。这种全面而细致的考量,让我看到了工程师们在设计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他们对安全的高度责任感。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抓起,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它不仅仅是关乎设备和技术,更关乎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也需要不断地回顾和消化。一开始,我被其中充斥的专业术语和晦涩的公式吓到了,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本天书。那些关于“爆炸极限”、“自燃点”、“稳定泄漏”之类的概念,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查阅相关的资料,才能勉强理解书中的意思。然而,当我坚持下去,并尝试将书中的条文与现实中的石油化工装置联系起来时,我开始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书中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在解释这些要求的“为什么”。比如,在关于储罐区防火间距的规定上,它会详细分析火灾蔓延的机理,不同介质的蒸发速率,以及火势升级的可能性,然后才能给出合理的安全距离。这种基于科学原理的论述,让我不再觉得这些规定是枯燥的条文,而是充满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一个企业没有遵循这些规范,将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石油化工这个高风险行业,“安全”二字的分量之重,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通过严格的设计和持续的投入来保障的。

评分

这绝对不是一本能随手翻阅的小说,也不是一篇能够轻松“刷完”的博文。它更像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反复琢磨的“武林秘籍”。我承认,初次接触时,我被其中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图表“劝退”了,感觉自己像一个初次登上舞台的演员,面对着密密麻麻的剧本,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但当我强迫自己耐下心来,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去理解,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去推导,我逐渐发现,这本书的逻辑是如此的严谨和连贯。它不仅仅是陈述规则,更是在解释规则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比如,在讲到某些防火间距的设定时,它会详细分析不同物质的燃爆特性,以及不同工艺流程的潜在风险,然后才能得出一个科学的数值。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深刻理解了每一个规范的制定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过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检验。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忍不住去联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火灾案例,然后对照书中的条文,尝试去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果遵循了这些规范,是否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它提供的不只是“应该做什么”,更是“为什么这样做”,这对于真正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至关重要。

评分

要评价这本书,我觉得“严谨”二字是绕不开的。它就像一本非常详细的“安全操作手册”,而且是针对石油化工这种高风险行业。我看到书中对各种物料的防火要求,从易燃液体到有毒气体,都有着非常具体而明确的规定。比如,在储存大量易燃液体的区域,书中不仅规定了防火堤的尺寸和材料,还对通风、防静电、以及温度控制等都有详细的要求。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工艺装置区”的防火设计,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的风险点,包括设备的布置、管道的连接、阀门的设置,甚至连操作人员的疏散通道都做了详细的规划。我不得不承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一种“窒息感”,因为它将所有的潜在风险都暴露无遗,并且要求用最严格的标准去防范。但是,也正是这种极致的严谨,让我深刻理解了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便利,背后往往有着这样不为人知的、严苛的安全保障。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拆解一个精密而复杂的机械装置,每一颗螺丝、每一个齿轮,都关系到整个装置的正常运转。我原本以为“防火规范”就是一些简单的防火要求,但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地阐述了石油化工企业在设计阶段,如何从源头上去控制和消除火灾隐患。我看到书中对不同区域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火措施。比如,对于储存易燃液体的区域,书中不仅要求设置防火墙和防火堤,还对通风、防雷、防静电等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生产装置区”的防火设计印象深刻,它涉及到设备布局、管道连接、阀门设置,甚至连安全操作规程和人员疏散都考虑到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所有可能的风险都考虑在内,并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来防范。它让我深刻理解到,“安全”二字,在石油化工这个行业,绝非儿戏,而是需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它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工程图表,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的读者来说,初看之下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然而,当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的逻辑和思路时,我逐渐被它所展现出的严谨性和全面性所折服。它不仅仅是在列举防火要求,更是在解释这些要求的“为何”。比如,书中在讨论“建筑物防火间距”时,会详细分析不同介质的燃烧特性、火灾蔓延的规律,以及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和爆炸冲击波,从而给出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数值。这种“以理服人”的风格,让我对每一个规范的制定都充满了敬意。我开始意识到,在石油化工这个行业,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关系到重大的安全隐患。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安全总监”,事无巨细地为我们揭示了石油化工企业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从整体布局到局部细节,无一遗漏。它让我看到了,安全并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和严格执行的结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