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动物防疫与检疫》是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方面的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坚持适度、够用、实用及学生认知规律和同质化原则,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实际应用知识和实践操作为主,依据教学内容的同质性和技术技能的相似性,将动物防疫、动物检疫等知识和技能列出,进行归类和教学设计。其内容体系分为模块、项目和任务三级结构,每一项目又设“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考核评价”“案例分析”“知识拓展”“知识链接”等教学组织单元,并以任务的形式展开叙述,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熟悉、掌握和了解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有些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可通过技能训练、知识拓展或知识链接等形式学习,为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动物防疫与检疫》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现代职教特色鲜明,既可作为教师和学生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教材,又可作为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短期培训、技术服务和继续学习的参考用书。
目录
绪论
模块一 动物防疫
项目一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任务一 动物疫病概述
任务二 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任务三 动物疫病监测与净化
任务四 动物疫病的防制
任务五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立
项目二 动物防疫基本技术
任务一 消毒、杀虫、灭鼠
任务二 免疫接种
任务三 药物预防
任务四 畜禽养殖场疫情调查方案的制定
任务五 疫苗的保存、运送与免疫接种技术
任务六 消毒
任务七 动物驱虫技术
项目三 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理
任务一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任务二 疫情报告
任务三 隔离
任务四 封锁
任务五 染疫动物的处理
任务六 染疫动物无害化处理
模块二 动物检疫
项目四 动物检疫基本知识
任务一 动物检疫概述
任务二 动物检疫的范围、对象与分类
任务三 动物检疫的程序与方法
任务四 动物检疫处理
项目五 动物检疫基本技术
任务一 流行病学调查技术
任务二 动物临诊检疫技术
任务三 动物病理检查技术
任务四 检疫材料的采集技术
任务五 病原学检查技术
任务六 免疫学检查技术
任务七 猪临诊检疫
任务八 牛、羊临诊检疫
任务九 家禽临诊检疫
项目六 动物检疫环节
任务一 产地检疫
任务二 屠宰检疫
任务三 动物检疫监督
任务四 净化检疫
任务五 进出境检疫
任务六 动物产地检疫
任务七 猪宰前“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的检测
项目七 常见疫病的检疫
任务一 共患疫病的检疫
任务二 猪主要疫病的检疫
任务三 牛主要疫病的检疫
任务四 羊主要疫病的检疫
任务五 禽主要疫病的检疫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动物防疫与检疫》:
4.剖检数量 在动物发生群体死亡时,要剖检一定数量的病死动物。家禽应至少剖检5只;大中动物至少剖检3头。只有找到共同的特征性病变,才能诊断,否则会造成误诊。
5.剖检术式 动物尸体的剖检,从卧位、剥皮到体内各器官的检查,按一定的术式和程序进行。牛采取左侧卧位;马采取右侧卧位;猪、羊等中小动物和家禽取背卧位。
6.安全防护 一要做好有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避免感染;二是防止环境污染。因此,在剖检前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穿胶鞋、手臂消毒等,有条件时穿胶皮衣、带胶手套等;在整个剖检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防止割伤、碰伤自身的手指等,若不慎受伤,应依情况停止剖检,并对伤口进行严格消毒后,进行包扎处理,由其他工作人员接替;剖检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对手臂、器械、防护服等进行严格消毒后,清洗干净,对动物尸体、污染物等严格消毒后进行合理的处理。
7.做好剖检记录 剖检记录是尸体病理剖检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综合分析诊断的原始材料。记录应在检查过程中完成,而不是事后补记。记录的内容力求完整详细,除基本情况外,应包括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及各系统器官的变化,因为机体各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但是,大多数疫病,病变常集中在某一系统或某些器官,对病变严重的器官,更要详细准确记录其病理变化。
记录时,对病变的描述要客观,力求用词准确。一般来说,病变的大小尽可能用数字表述,也可用实物比喻,如针尖大、米粒大。病变部的形态多用几何图形或实物表示,如圆形、椭圆形、菱形、菜花状。病变部位的颜色用鲜红、暗红、苍白、灰色等表示。对混合色,要分清主色和次色,一般次色在前,主色在后,如黄白色、紫红色。颜色也用实物形容,特别对色泽混杂的病变,如口蹄疫时心脏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故称为“虎斑心”;猪瘟时淋巴结切面周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急性猪肺疫时肺脏有紫红色或灰黄色的肝变区;马传染性贫血时肝脏切面上有槟榔样花纹,故称“槟榔肝”。器官的质地和结构用坚硬、柔软、脆弱、干酪样、颗粒状、结节状等表达,如羊肠毒血症时肾脏软化如泥,稍加触压即碎烂;慢性心内膜炎猪瘟时,心内膜上有灰白色“菜花样赘生物”。切面性状则常用切面微突、组织结构不清、血样物流出来表示。
(二)外部检查
对病死动物尸体,在剥皮之前要详细检查尸体外部状态,一是决定是否进行剖检,二要记录外部病变,大致区别是普通病还是疫病。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
1.检查尸体变化 动物死亡后受酶、细菌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以下变化:尸僵、尸斑、死后凝血、尸腐。死后凝血在内部检查时注意。通过检查,正确辨认尸体变化,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生前的病理变化。
(1)尸僵。动物死后尸体发生僵硬的状态,称为尸僵。尸僵是否发生可据下颌骨的可动性和四肢能否屈伸来判断。一般死于败血症和中毒性疾病的动物,尸僵不明显。比如因炭疽死亡的动物尸僵不全。
(2)尸斑。即尸体倒卧侧皮肤的坠积性瘀血现象。局部皮肤呈青紫色。家畜皮肤厚,且有色素和被毛遮盖,不易发现,要结合内部检查。比如黑皮猪外部检查,就需要结合内部检查。
(3)尸腐。是由消化道内致腐微生物繁殖引起尸体腐败分解,产生气体。表现尸体腹部膨胀;体表的部分皮肤,内脏,特别是与肠管接触的器官呈不洁的灰蓝色或绿色;血液带有泡沫;尸腐后放出恶臭气味。
2.检查皮肤 注意有无外伤、骨折;有无溃疡、水肿、出血、丘疹、坏死及皮肤寄生虫。检查被毛及营养状况,有利于动物疫病的诊断,比如痘病、破伤风、葡萄球菌病、螨病等。
3.检查天然孔 检查天然孔的开闭状态,有无分泌物及分泌物性状。同时检查可视黏膜。败血症尸体的口、鼻、肛门等处常流出血样液体,比如因炭疽死亡的动物尸体天然孔出血,凝血不良等。
……
前言/序言
动物防疫与检疫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