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

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霞 编
图书标签:
  • 盆景
  • 园艺
  • 艺术
  • 植物
  • 园林
  • 造景
  • 养护
  • 绿化
  • 收藏
  • 手工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048370
版次:2
商品编码:117860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2
字数:25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阐述了盆景制作与欣赏的技巧,包括绪论、盆景简史、盆景的风格与流派、盆景的分类、盆景制作的工具及材料、树木盆景的制作、山石盆景的制作、盆景的养护管理、盆景的欣赏、盆景常用树种及病虫害防治及附录十一个部分。《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既可作为园林、园艺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盆景爱好者参考。

目录

绪论
0.1 盆景的定义
0.2 盆景的艺术特点
0.3 盆景的效益

1 盆景的发展史
1.1 盆景起源学说
1.2 盆景发展史
1.3 现代盆景简史
1.4 中国盆景的传播

2 盆景的风格与流派
2.1 风格与流派
2.2 树木盆景八大流派简介

3 盆景的分类
3.1 中国盆景的分类
3.2 各式简介

4 盆景制作的工具及材料
4.1 盆景制作的工具
4.2 盆景用盆
4.3 几架
4.4 配件的种类和材料
4.5 其他制作材料

5 树木盆景的制作
5.1 树木桩胚的来源
5.2 树木盆景造型基本技艺
5.3 配植创作原则
5.4 几种特殊桩景造型

6 山石盆景的制作
6.1 山水形貌概念
6.2 选石
6.3 山石盆景立意、布局
6.4 山石盆景制作基本技艺
6.5 山石盆景特殊造型制作要点

7 盆景的养护管理
7.1 生境管理
7.2 盆土管理
7.3 树上管理
7.4 遮荫与越冬防寒
7.5 山石盆景的养护管理

8 盆景常用树种及病虫害防治
8.1 盆景常用树种及病虫害的防治
8.2 常用农药的配置及使用

9 盆景欣赏
9.1 盆景用盆协调
9.2 点缀
9.3 命名
9.4 几架
9.5 陈设
9.6 鉴赏

附录1 课程实训
实训1 铁丝去火训练
实训2 金属丝蟠扎造型基本技法训练
实训3 棕丝蟠扎造型基本技法训练
实训4 粗干、粗枝条的特殊做弯训练
实训5 树木盆景的制作造型
实训6 山石盆景的制作造型
附录2 实训项目技能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是一本专为盆景爱好者和初学者量身打造的实用指南。本书以详实的内容和清晰的步骤,带领读者深入了解盆景艺术的魅力,从基础知识到进阶技巧,面面俱到。 一、 盆景的历史与文化溯源: 本书首先会带您回顾盆景悠久的历史,从古代文人雅士的案头摆设,到如今风靡全球的艺术形式。您将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盆景风格的演变,以及盆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的深厚寓意,如“天人合一”、“意境深远”等哲学思想。通过对盆景文化背景的理解,您将能更深刻地体会其艺术价值。 二、 盆景艺术的基础要素详解: 树种的选择与特性: 本书将详细介绍适合制作盆景的各类树种,包括常绿树、落叶树、观花树、观果树等,并对其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护理要求进行深入剖析。您将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环境条件,挑选出最合适的树材。 盆器的选择与搭配: 盆器是盆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书中将详细讲解不同材质(如紫砂、陶土、石盆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盆器如何与树木的风格相协调,以及如何通过盆器的选择来提升盆景的整体美感。 土壤的配制与管理: 优质的土壤是盆景健康生长的基础。本书将指导您如何根据不同树种的需求,科学地配制透气、排水、保水性俱佳的盆景专用土壤,并介绍土壤的日常管理和改良方法。 水肥的科学施用: 合理的水肥管理是保持盆景生机勃勃的关键。您将学习到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树种生长状况以及盆土湿度,精准掌握浇水和施肥的时机与用量,避免出现过浇、缺水、肥害等问题。 三、 盆景造型的艺术与技法: 本书将系统地介绍盆景造型的多种手法,并配以大量的实例图片,让您一目了然: 构图原理与审美: 深入讲解盆景构图的黄金分割、对称与不对称、虚实结合等基本原理,帮助您构建出富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蟠扎技法: 学习如何运用铝线、铜线等材料,通过合理的蟠扎,将树枝塑造成各种优美的姿态,如弯曲、扭转、分叉等,展现出树木自然的生长韵律。 修剪技法: 掌握疏枝、短截、摘心、抹芽等多种修剪技巧,控制树木的生长方向和形态,使其更加紧凑、美观,并促进分枝。 其他造型技法: 介绍如压枝、断枝、嫁接、寄生等进阶造型技法,为您的盆景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风格模仿与创新: 学习如何模仿中国传统的盆景风格,如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悬崖式、临水式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风格的创新。 四、 盆景的养护与病虫害防治: 日常养护要点: 详细阐述了盆景在不同季节的光照、通风、温度、湿度等方面的日常管理要求,确保盆景能够健康度过每个生长周期。 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本书将图文并茂地展示常见的盆景病害和虫害,并提供科学、环保的防治方法,帮助您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保护您的盆景免受侵害。 五、 盆景的欣赏与品鉴: 盆景欣赏的标准: 您将了解到欣赏一盆盆景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例如树木的生命力、姿态的自然流畅、盆器的和谐搭配、整体意境的营造等。 盆景的意境表达: 学习如何通过盆景的形态、材质,以及周围环境的衬托,来表达特定的意境,如苍劲古朴、生机勃勃、宁静致远等。 盆景的摆放与展示: 介绍如何根据不同的场合和目的,对盆景进行恰当的摆放和展示,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六、 盆景的实践案例与启发: 书中将呈现大量精心制作的盆景实例,涵盖不同树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并附有详细的制作过程和养护经验分享。这些案例将为您提供宝贵的实践指导和艺术灵感,激发您亲手创作的欲望。 《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艺术、生活和自然的百科全书。无论您是刚刚接触盆景的新手,还是已经有一定经验的爱好者,本书都将是您探索盆景世界、提升盆景技艺、领略盆景之美的最佳伙伴。本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盆景的奥秘,享受创作的乐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指南。我第一次接触盆景时,完全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需要准备什么。而《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的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盆景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风格流派,让我对盆景艺术有了宏观的认识。紧接着,它又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制作盆景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并且对每一种工具的用途都做了清晰的说明,让我知道该如何去选购和使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选材”的讲解,作者不仅仅列举了常见的盆景树种,还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和地域特点,给出了很多非常实用的选材建议。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最适合取材,如何判断树材是否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以及如何避免一些常见的选材误区。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非常生动的案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从一株普通的树苗到一盆精美的盆景的完整过程,让我对整个制作流程有了直观的了解。我曾经因为担心自己动手能力差而迟迟不敢尝试,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很多技巧是可以慢慢学习和掌握的。它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觉得制作一盆属于自己的盆景,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评分

《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之所以能让我产生如此深刻的共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技巧展示”上的高度专业性和实用性。我一直认为,好的盆景作品,离不开精湛的技艺支撑。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将一些复杂的盆景技法,通过清晰的图解和简洁的文字,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最欣赏的是关于“蟠扎”技巧的讲解,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材质的铅丝、铝丝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据树种和枝条的粗细来选择合适的蟠扎方式。书中还展示了各种“缠绕”手法,比如“顺缠”、“逆缠”、“交错缠”等,并详细说明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手法最能达到理想的造型效果。此外,关于“修剪”的讲解也同样精彩。作者不仅仅教你如何“剪”,更教你如何“思考”着剪。它深入剖析了不同修剪方式对树木生长方向、枝条密度和整体造型的影响,比如“短截”、“摘心”、“抹芽”等技巧的运用时机和目的。我曾经在修剪时总是“下不了手”,担心会剪坏,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修剪并非破坏,而是为了更好的生长和更美的形态。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处理“交叉枝”、“徒长枝”,以及如何让枝条“出节”,这些都是我在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有效的解答。

评分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角。我过去欣赏盆景,往往只能看到其表面的形态,而这本书则引导我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书中对于不同风格盆景的解读,例如中国传统盆景的“写意”风格,日本盆景的“精巧”与“写实”,以及欧洲盆景的“规则”与“庄重”,都让我对盆景艺术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作者在分析作品时,不仅仅关注造型的美观,更强调其所传达的“意境”。例如,在欣赏一棵表现“苍松翠柏”的盆景时,书中会引导你去感受松柏的“坚韧不拔”,以及在严寒中傲然挺立的“君子之风”。在欣赏一棵表现“山林野趣”的盆景时,则会让你去体会那份“遗世独立”的宁静与淡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枯枝”和“舍利干”的鉴赏部分,作者将其解读为一种对生命历程的深刻反思,是对时间、自然力量和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这种从“形”到“神”的升华,让我对盆景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园艺,而是上升到了对自然、生命和哲学的感悟。这本书让我在欣赏盆景时,能够读懂它背后的故事,体会它所蕴含的情感,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享受。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它对盆景材料选择和养护管理方面的细致指导。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常常为选择合适的树种而困扰,也时常因为养护不当导致盆景“水土不服”。《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书中详细列举了数十种适合盆景制作的常见树种,如福建茶、小叶榕、九里香、雀舌黄杨等,并对每种树的生长习性、对光照、水分、土壤的要求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它还结合了不同树种的特点,给出了具体的制作建议。例如,它会告诉你哪种树适合做悬崖式,哪种树更适合表现苍劲古朴的风格。在养护管理方面,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从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换盆、修剪、病害防治,几乎涵盖了盆景养护的所有环节。而且,它的讲解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结合实际操作,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判断盆土的干湿程度,如何根据季节调整施肥的种类和用量,如何识别常见的盆景病虫害并给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根部管理”的章节,对于如何处理根系的生长,如何促进根系发达,这本书给出了非常科学的指导,这对于盆景的长期健康生长至关重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如何让盆景“活起来”、“美起来”有了更坚实的信心。

评分

《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在“细节打磨”上的用心程度,让我感到非常佩服。很多时候,决定盆景艺术高度的,往往是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作者在讲解各个制作环节时,总是会不厌其烦地强调一些关键的细节处理。例如,在讲解“枯干”处理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如何让树干自然风化,还提到了如何通过“去皮”、“刮木”等手法,来增强枯干的质感和沧桑感。在讲解“枝组”的修剪时,书中会细致地指导如何处理“内膛枝”、“交叉枝”,以及如何让枝条的“生长方向”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芽点管理”的讲解。作者告诉我们,要让盆景枝繁叶茂,就需要“随枝长芽,随芽促梢”,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季节,来调整促梢的方法。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对盆景的整体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制作一盆成功的盆景,需要付出如此多的耐心和细致。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剪”和“造型”,更是一种对生命细节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遵循。这本书让我对“精益求精”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有着一定盆景基础的爱好者来说,《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同样带来了许多惊喜和启发。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枝组构成”和“姿态美学”的深入探讨。以往,我可能更侧重于主干的造型和整体的轮廓,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枝组的布局同样是决定盆景艺术高度的关键。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疏密有致”、“高低错落”、“长短结合”等原则来组织枝条,使得整个盆景显得既饱满又不失通透,既有力量感又不失灵动。特别是书中关于“云片状”和“团块状”枝组的塑造技巧,让我学到了很多如何让枝叶更显自然、更具生命力的秘诀。此外,书中对盆景“姿态”的分析也让我耳目一新。作者从“直干式”、“斜干式”、“悬崖式”、“半悬崖式”等常见盆景姿态出发,深入剖析了每种姿态所蕴含的意境和哲学,以及如何通过精巧的设计来达到这种效果。我曾遇到过一些瓶颈,比如盆景总是显得过于呆板,缺乏动感,读到这一部分后,我才豁然开朗。通过对书中一些高难度作品的解剖分析,我发现原来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S”形弯曲、倾斜的角度,甚至是“枯枝”的运用,来赋予盆景无限的生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技巧的罗列,更是对盆景艺术深层内涵的挖掘,让我对“以形写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盆景制作模式,而是鼓励读者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些关于“现代盆景”的理念,比如如何将一些观赏性植物,如多肉植物、兰花等,融入到盆景的创作中,形成新的风格。我曾经认为盆景只能用传统的树种来制作,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将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盆器结合起来的创新尝试,比如用陶瓷盆、水泥盆,甚至是玻璃容器来栽种盆景,为盆景的整体美感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抽象风格”盆景的案例,这种盆景打破了传统的具象造型,更加注重线条、空间和色彩的运用,表达出一种现代艺术的韵味。作者在讲解这些创新理念时,也强调了“适度”和“和谐”的重要性,提醒读者在创新过程中,不能脱离盆景本身的生命力和艺术规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盆景艺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演变的。它激励我去探索更多可能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评分

作为一名对自然景观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让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盆景制作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微缩自然”的指南。书中对如何将真实的自然景象“浓缩”于盆钵之中,有着独到的见解。作者在讲解如何制作“山林式”盆景时,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选择不同高低错落的树木,以及搭配山石,来模拟出山峦起伏、林木葱郁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关于“配石”的部分,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列举了多种适合盆景的石材,如斧劈石、钟乳石、龟纹石等,并讲解了如何根据石材的纹理、色泽和形状,来营造出不同的自然山石意境,比如“险峻的山峰”、“蜿蜒的溪流”、“孤寂的岩石”等。我曾经尝试过用石头来搭配我的盆景,但总是显得生硬不自然,读完这一部分后,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如何通过苔藓、水景等元素,来进一步丰富盆景的自然气息,使其更具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盆景艺术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一种精致而富有诗意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园艺的兴趣,更满足了我对“掌上山林”的向往。

评分

这部《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真是打开了我对微缩园林艺术的新世界。我一直对盆景那份匠心独运的精致和悠远的东方意境心生向往,但总觉得门槛很高,不知从何下手。拿到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亲民”和“系统”。它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术语和高难度的技巧,而是循序渐进,从盆景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讲起,让我这个新手也能快速建立起对盆景艺术的整体认知。尤其是第一部分关于盆景的“形”与“意”的阐述,真的是入木三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盆景要长成什么样子,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如何通过修剪、蟠扎等手法,将这些自然的生命力塑造成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盆景作品。书中的插图和案例都极其丰富,无论是经典的松柏盆景,还是飘逸的槭树盆景,都配有详细的制作步骤图解,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要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舍利干”和“枯干”的讲解,那是一种对生命沧桑感的极致追求,让我深刻体会到盆景不仅仅是简单的园艺,更是一种对自然哲学和人生态度的表达。读着读着,我仿佛就能感受到微风吹过盆景的枝叶,听到溪流在盆景下潺潺流淌,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任何视频教程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温和的老师,一点点地引导我,让我从最初的“看热闹”变成了“看门道”。

评分

我特别赞赏《盆景制作与欣赏(第二版)》在“意境营造”方面所做的深入探索。盆景之所以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所传达的意境。这本书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技法层面,而是着力于引导读者去理解和创造盆景的“神韵”。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形神兼备”的理念,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如何通过造型、配盆、苔藓、配石等多种元素来烘托盆景的意境。我曾对如何让我的盆景作品显得更有“故事感”而感到迷茫,这本书给我指明了方向。例如,书中关于“枯枝”的运用,不仅仅是展现生命的顽强,更可以是一种“残缺之美”的体现,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书中还讲到了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盆器来衬托树木的风格,比如刚毅挺拔的树材配以古朴典雅的盆器,飘逸洒脱的树材则可以选择色彩淡雅的盆器。苔藓的运用也是一大亮点,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苔藓的特性,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增加盆景的自然感和古韵。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指导读者如何通过“配石”来丰富盆景的画面感,使之与树木形成有趣的呼应,共同构建一个微缩的自然景观。这些关于意境的阐述,让我的盆景创作不再只是简单的“制作”,而是真正走向了“艺术创作”的殿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