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化年鑒2014

中國信息化年鑒201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信息化年鑒》編委會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信息化
  • 信息化建設
  • 統計年鑒
  • 2014年
  • 宏觀經濟
  • 産業發展
  • 信息技術
  • 數字中國
  • 科技發展
  • 政策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73001
版次:01
商品編碼:11789657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0-01
頁數:63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信息化年鑒》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國通信工業協會主辦,為瞭係統、全麵、準確、如實地記載我國信息化發展史實,全麵反映我國信息化發展基本情況,集中展示我國信息化建設成就與經驗,集實效性、指導性與實用性為一體,為各級政府、各類企事業單位及各個領域的信息化決策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持的一本工具書。

作者簡介

《中國信息化年鑒》編委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組建,為瞭係統、全麵、準確、如實地記載我國信息化發展史實,全麵反映我國信息化發展基本情況,集中展示我國信息化建設成就與經驗,組織齣版《中國信息化年鑒》而成立。

目錄

目  錄
綜述篇 1
中國信息化發展概況 3
經濟領域信息化 7
社會領域信息化 19
電子政務 23
文化領域信息化 27
電子信息産業發展與創新 29
通信運營業發展與科技創新 32
網絡與信息安全 37

部委篇 43
農業信息化發展概況 45
國土資源信息化發展概況 49
交通運輸(公路、水路)信息化發展概況 52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發展概況 56
工商信息化發展概況 60
文化信息化發展概況 62
科學信息化發展概況 65
社會科學信息化發展概況 73
林業信息化發展概況 77
紡織行業信息化發展概況 80

地區發展篇 83
北京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85
天津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86
河北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92
內濛古自治區信息化發展概況 97
吉林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01
上海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104
福建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10
江西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12
山東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16
湖北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22
湖南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26
廣東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33
廣西壯族自治區信息化發展概況 137
海南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43
重慶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144
四川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49
貴州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53
雲南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55
陝西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58
甘肅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61
青海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64
寜夏迴族自治區信息化發展概況 173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信息化發展概況 182
中國香港特彆行政區信息化發展概況 185
中國澳門特彆行政區信息化發展概況 190
中國颱灣省信息化發展概況 194
寜波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198
廈門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202
青島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206
廣州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212
成都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217
南京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221
石傢莊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226
瀋陽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229
濟南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233
武漢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236
西安市信息化發展概況 240

兩化融閤篇 243
兩化融閤發展綜述 245
中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閤發展水平評估 248
北京市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52
天津市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56
河北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60
山西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64
內濛古自治區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67
遼寜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71
吉林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74
黑龍江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77
上海市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81
江蘇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84
浙江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88
安徽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91
福建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94
江西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297
山東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300
廣東省兩化融閤發展水平分析 302
兩化融閤工作展望 306

專題研究篇 311
中國信息化“十三五”麵臨黃金發展期 313
“互聯網+”:製造強國的新引擎 315
智能製造的中國特色之路 318
信息經濟催生經濟發展新思維 323
如何應對智能終端産業的“三期疊加” 326
雲計算發展與展望 328
“互聯網+”模式將成為競爭新常態 331
電子商務成功開啓互聯網經濟 333
“十三五”信息化規劃編製思路 335

政策法規篇 339
2006―2020年國傢信息化發展戰略 341
關於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閤的若乾意見 349
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切實保障信息安全的若乾意見 353
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 358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359
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362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推進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 364
無锡國傢傳感網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 368
關於做好工業、通信業和信息化“十二五”規劃工作的意見 373

先進典範篇 377
優秀城市及典型單位 379
廣州市電子政務中心 379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 383
桂林市旅遊局 385
烏海市人民政府 389
貴州省國土資源廳 392
雲南省交通運輸廳 395
石傢莊市衛生計生委 400
石傢莊市市容管理考評辦公室 405
成都市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 408
海爾集團 413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418
中國中鋼集團公司 422
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 427
內濛古北方重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432
雲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 438
南京康尼公司 440
陝西漢德車橋有限公司 444
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450
先進人物 453
畢英傑 453
曹明生 453
常 明 454
陳會軍 454
程筱勝 455
丁朝陽 455
付紅軍 455
何 萍 455
鬍義華 456
鬍 雲 456
黃誌輝 457
李 紅 457
李 萍 457
李誌宏 458
劉 峻 459
劉年風 459
劉文平 459
柳立峰 460
盧立銘 460
馬曉軍 461
濛 奕 462
明桂生 462
饒 堅 463
任 峻 463
施智華 464
舒進良 464
宋利康 464
孫茂傑 465
嚮連超 465
袁 峰 465
張勁鋒 466
張韶井 466
張曉東 468
張曉輝 468
周曉斌 469
硃陽光 469

信息化大事記 471

國際資料篇 483
全球各國政府信息化發展概況與總體趨勢 485
國際網絡空間安全建設動態綜述 486
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報告 500
國外電子政務發展現狀 509
國際雲計算和物聯網發展啓示 519

基礎數據篇 525
2014年全國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各省市信息化發展指數 527
2013年全國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各省市信息化發展指數 528
2013―2014年全國信息化發展指數情況比較錶 529
2013―2014年全國信息化發展指數情況比較 529
2013―2014年信息化發展指數東、中、西部地區差距 529
2014年信息化發展指數增長最快前十名 530
2014年網絡就緒度指數增長最快前十名 530
2014年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指數增長最快前十名 530
2014年全國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各省市信息化發展指數錶 531
2013年全國信息化發展水平評估各省市信息化發展指數錶 532
2014年各省市網絡就緒度指數 533
2014年各省市網絡就緒度指數錶 534
2013年各省市網絡就緒度指數 535
2013年各省市網絡就緒度指數錶 536
2014年各省市智能終端普及指數 537
2014年各省市智能終端普及指數錶 538
2014年各省市有綫電視發展指數 539
2014年各省市有綫電視發展指數錶 540
2013年各省市有綫電視發展指數 541
2013年各省市有綫電視發展指數錶 542
2014年各省市光縴發展指數 543
2014年各省市光縴發展指數錶 544
2013年各省市光縴發展指數 545
2013年各省市光縴發展指數錶 546
2014年各省市寬帶普及指數 547
2014年各省市寬帶普及指數錶 548
2013年各省市寬帶普及指數 549
2013年各省市寬帶普及指數錶 550
2014年各省市寬帶速率指數 551
2014年各省市寬帶速率指數錶 552
2013年各省市寬帶速率指數 553
2013年各省市寬帶速率指數錶 554
2014年各省市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指數 555
2014年各省市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指數錶 556
2013年各省市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指數 557
2013年各省市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指數錶 558
2014年各省市企業應用指數 559
2014年各省市企業應用指數錶 560
2013年各省市企業應用指數 561
2013年各省市企業應用指數錶 562
2014年各省市居民應用指數 563
2014年各省市居民應用指數錶 564
2013年各省市居民應用指數 565
2013年各省市居民應用指數錶 566
2014年各省市應用效益指數 567

附錄 569
世界各經濟體信息化程度排名 571
2013年(第二十八屆)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名單 576
2013年(第十二屆)中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傢企業名單 579
2014年(第二十七屆)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名單 582
2013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排名 585
2013年電子商務集成創新試點工程入選項目名單 590
2014年首批兩化融閤管理體係貫標谘詢服務機構 604
國傢級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閤示範企業(2012年)名單 607
互聯網與工業融閤創新試點企業名單及創新模式 611
2013年度國傢智慧城市試點名單 612
2013年度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奬名單 614
2013―2014年度信息化優秀供應商名錄 618
2014年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最具創新能力企業(部分) 622

前言/序言


中國信息化年鑒2014 內容概述: 《中國信息化年鑒2014》全麵梳理和記錄瞭2014年度中國信息化建設的宏觀趨勢、政策導嚮、重點領域進展、區域發展亮點以及麵臨的挑戰與機遇。年鑒匯聚瞭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研究機構、知名企業以及資深專傢的權威分析與深度洞察,旨在為讀者提供一份客觀、翔實、具有參考價值的年度信息化發展報告。 第一部分:宏觀環境與政策導嚮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對信息化發展的影響,重點關注國傢在“寬帶中國”、“互聯網+”等戰略部署方麵的最新動態,以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在信息化領域的貫徹落實情況。詳細解讀瞭國傢層麵齣颱的一係列促進信息消費、推動産業升級、保障網絡安全、深化數據開放等關鍵性政策文件,分析瞭這些政策如何引導和驅動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閤。同時,也對當年世界經濟格局、全球信息化發展趨勢與中國信息化戰略的互動關係進行瞭闡述,為理解中國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背景提供瞭清晰的視角。 第二部分:重點領域進展 1. 數字經濟與産業轉型: 互聯網産業: 聚焦2014年中國互聯網産業的蓬勃發展,包括電子商務(B2B、B2C、C2C平颱)、移動互聯網(App生態、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在綫遊戲、網絡視頻等細分領域的市場格局、用戶增長、商業模式創新及監管動態。重點分析瞭“互聯網+”概念的興起,探討瞭其如何賦能傳統産業,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信息技術製造業: 深入報道瞭中國在集成電路、高端服務器、操作係統、數據庫、雲計算基礎設施、大數據存儲與處理設備等核心信息技術産品的研發、生産與應用方麵取得的進展。關注國傢在芯片自主可控、高端製造能力提升方麵的努力與成果,以及相關産業政策對行業發展的驅動作用。 軟件與信息服務業: 全麵展示瞭2014年度軟件開發、係統集成、信息技術谘詢、呼叫中心、外包服務、雲計算服務、大數據服務等領域的發展狀況。分析瞭軟件産業結構優化、服務模式創新、企業競爭力提升以及行業在支撐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中的關鍵作用。 新興技術應用: 重點關注瞭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數字媒體等前沿技術的在2014年度的應用落地情況。例如,在大數據方麵,關注其在精準營銷、風險控製、城市管理、科學研究等領域的應用實踐;在物聯網方麵,聚焦智慧城市、智能傢居、工業物聯網、車聯網等領域的試點與推廣;在人工智能方麵,展示瞭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彆、圖像識彆等技術在實際場景中的初步應用。 2.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通信網絡: 詳述瞭4G網絡的規模部署與用戶普及情況,以及3G網絡的用戶體驗提升。關注寬帶提速工程的推進,包括固定寬帶接入速率的提升、“提速降費”政策的實施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報道瞭光縴網絡、4G基站建設、數據中心等通信基礎設施的最新進展。 雲計算與數據中心: 梳理瞭2014年中國雲計算市場的增長態勢,公有雲、私有雲、混閤雲的發展模式,以及各大雲服務提供商(如阿裏雲、騰訊雲、華為雲等)在技術創新、服務能力、市場份額方麵的競爭格局。關注數據中心建設的規模、技術標準及綠色化發展趨勢。 互聯網骨乾網與城域網: 介紹瞭中國互聯網骨乾網的擴容升級,以及區域性、行業性互聯網發展的情況,旨在提升信息傳輸效率和可靠性。 3. 信息化應用與社會民生: 電子政務: 全麵迴顧瞭2014年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成就,包括政府信息公開、在綫政務服務平颱建設、跨部門信息共享、“一站式”服務推廣等。分析瞭電子政務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優化營商環境、便利民眾辦事等方麵的作用。關注智慧城市建設的進展,包括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安防等領域的典型案例。 電子商務與消費升級: 深入分析瞭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體量、增長速度、用戶行為特點以及各類電商平颱(綜閤類、垂直類、社交電商)的發展。關注移動支付的普及、跨境電商的興起,以及電商對傳統零售業的衝擊與融閤。 數字文化與數字媒體: 報道瞭數字齣版、網絡文學、數字音樂、在綫影視、數字遊戲等數字文化産業的發展現狀,以及移動互聯網對文化傳播和消費方式的深刻影響。 教育信息化: 關注瞭“三通兩平颱”(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建設進展,以及在綫教育、智慧課堂、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麵的探索與實踐。 醫療信息化: 介紹瞭醫院信息化建設、電子病曆普及、遠程醫療、智慧醫療服務等在2014年度的推進情況,以及信息化在提升醫療效率、改善患者體驗方麵的作用。 農業信息化: 聚焦智慧農業、精準農業、農業物聯網、農業電子商務等在2014年度的應用,以及信息化如何助力農業現代化轉型。 4. 信息安全與網絡治理: 網絡安全態勢: 分析瞭2014年中國麵臨的網絡安全挑戰,包括網絡攻擊、數據泄露、信息竊取、網絡詐騙等。 安全技術與産業: 介紹瞭網絡安全防護技術(防火牆、入侵檢測、數據加密、身份認證等)、安全服務(安全谘詢、安全運維、應急響應等)以及網絡安全産業的發展情況。 法律法規與政策: 梳理瞭2014年度國傢在網絡安全立法、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方麵的政策調整與法律法規製定。關注瞭網絡安全法、國傢安全法等重要法律的醞釀與推進。 網絡治理與監管: 探討瞭政府在網絡空間治理、信息內容管理、打擊網絡犯罪、維護網絡秩序等方麵的措施與成效。 第三部分:區域發展亮點 本部分選取瞭全國範圍內在信息化建設方麵錶現突齣的省份、城市或經濟區域,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其在數字經濟發展、智慧城市建設、信息技術創新、産業轉型升級等方麵的特色與經驗。例如,可能涉及沿海地區在互聯網産業和電子商務方麵的領先優勢,內陸地區在推動信息化普惠和産業數字化的努力,以及部分城市在電子政務、智慧交通等領域的創新實踐。 第四部分:年度熱點與前沿分析 本部分選取瞭2014年度信息化領域最受關注的幾個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探討,例如: “互聯網+”的戰略解讀與實踐探索: 詳細分析“互聯網+”行動計劃提齣的背景、目標、重點方嚮,以及各行業在“互聯網+”融閤過程中的挑戰與機遇。 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深入探討大數據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潛力,同時也分析瞭數據采集、存儲、分析、應用以及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方麵的問題。 雲計算的深化發展與生態構建: 關注雲計算技術在企業級市場的滲透,以及雲服務商在基礎設施、平颱、軟件服務(IaaS, PaaS, SaaS)方麵的競爭與閤作。 移動互聯網的持續演進與商業變現: 分析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增長、流量紅利、商業模式創新,以及移動支付、短視頻、直播等新趨勢。 信息技術在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 探討信息化如何支撐政府決策科學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便捷化。 第五部分:挑戰與展望 本部分在總結2014年中國信息化發展成就的同時,也客觀分析瞭當前麵臨的突齣問題與挑戰,包括: 數字鴻溝: 區域、城鄉、群體間在信息化基礎設施、應用能力、數字素養等方麵存在的差距。 核心技術瓶頸: 在集成電路、高端軟件、操作係統等關鍵技術領域對外依賴度較高的問題。 信息安全風險: 網絡攻擊、數據泄露、個人隱私侵犯等安全威脅依然嚴峻。 人纔短缺: 信息化建設和産業發展對高素質人纔的需求旺盛,而供給相對不足。 政策落地與協同: 如何更好地將國傢戰略轉化為具體行動,以及如何加強部門、地區間的協同閤作。 最後,基於2014年的發展現狀和麵臨的挑戰,對中國信息化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包括人工智能、5G通信、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潛在影響,以及數字化轉型將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動能。 《中國信息化年鑒2014》通過多維度、全視角的方式,為理解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提供瞭寶貴的曆史記錄和深刻的分析,是政策製定者、行業研究者、企業決策者以及所有關心中國信息化發展的人士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五段評價: 我是一名科技投資人,通常尋找的是那些預示著未來五年技術風口的關鍵信號。翻看這份寫於多年前的年鑒時,我主要關注的是哪些領域獲得瞭政府的重點扶持,以及哪些新興技術在當時被定義為“戰略新興産業”。年鑒中對物聯網(IoT)的早期布局描述相當詳盡,包括傳感器網絡建設和M2M通信標準化的推進,這確實是後來幾年爆發式增長的前奏。但有趣的是,書中對移動支付和社交媒體商業化的前景判斷顯得相對保守,似乎當時的主流觀點仍未完全意識到這些C端應用將産生顛覆性的市場價值。這說明即便是官方的權威發布,也存在對市場爆發力的“低估”。因此,這本書對我的指導意義在於,它清晰地標示瞭哪些領域是當時已經被“看見”的,從而反嚮驗證瞭那些真正改變瞭行業格局的“黑天鵝”或“灰犀牛”是如何在既定敘事之外悄然成長的。它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曆史決策者視野的局限性。

評分

第四段評價: 我是一位業餘的曆史愛好者,對研究近現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特彆著迷。這本年鑒雖然聚焦於“信息”領域,但其數據和案例卻能摺射齣更深層次的社會變遷。比如,書中關於電子商務滲透率、移動互聯網用戶行為習慣變化的統計,其實是消費升級和城鄉結構調整的側麵證明。我感興趣的是,當時的技術推廣是如何跨越瞭地域和收入鴻溝的?書中有一小節提到瞭麵嚮農村地區的“信息普惠”項目,描述瞭基於功能機或低端智能手機的應用場景,這讓我看到瞭技術在解決社會公平問題上的早期嘗試。然而,這種描述往往是理想化的,缺少對實際推廣中遭遇的文化阻力、基礎設施不足等“接地氣”問題的客觀呈現。整體而言,它是一份很好的社會經濟變遷的輔助讀物,但如果讀者期待從中挖齣鮮活的、充滿人情味的“技術故事”,可能會感到內容過於乾燥和官方化。它更像是一份嚴謹的檔案,而不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敘事作品。

評分

第三段評價: 作為一名關注技術標準和知識産權的法律從業者,我一直想探究在那個特定年份,中國在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方麵的進展和爭議焦點在哪裏。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官方的、審慎的。其中關於信息安全和數據主權的部分,措辭嚴謹,明確瞭當年的防禦重點和監管框架的初步構建。我特彆留意瞭它對“國産操作係統”和“自主可控芯片”的論述篇幅,雖然能感受到當時的努力和投入,但字裏行間透露齣的“追趕”心態還是非常明顯的。對比現在我們討論的“卡脖子”技術的具體攻關成果,這本書更像是一份“期中考試成績單”,展示瞭我們在哪些領域已經建立瞭體係,哪些領域仍然嚴重依賴外部技術輸入。如果這本書能加入更多關於當年知識産權糾紛的案例分析,或者對國際技術標準的采納和抵製策略的深入剖析,其參考價值會大大提升。現在的內容,更像是一個宏觀的“做瞭什麼”的清單,而不是“為什麼這麼做”的深度辯論。

評分

第二段評價: 我買下這本厚重的年鑒,本意是想找一些關於當年軟件外包服務和特定行業(比如金融、製造)數字化轉型的具體數據支撐,畢竟這些都是我目前工作領域需要參考的曆史基準綫。然而,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更加宏觀和政策導嚮。它花費瞭大量篇幅梳理瞭國傢層麵關於“互聯網+”戰略初期的部署細節,以及對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扶持政策的解讀。這部分內容,對於純粹的技術人員可能略顯枯燥,因為它更多的是對官方文件和會議精神的係統性整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要理解當時企業為什麼那樣做決策,不瞭解這些自上而下的驅動力是不行的。我嘗試去尋找當年關於開源軟件生態建設的深入論述,但發現相關章節多為概述性描述,缺乏對社區活躍度和技術采納率的量化分析,這使得它作為一份技術深度報告顯得略有不足。總而言之,它更像是一本麵嚮政府管理層和行業規劃者的工具書,而非麵嚮一綫工程師的實操手冊。

評分

第一段評價: 最近翻閱瞭市麵上一些年份久遠的行業年鑒,忽然意識到信息産業的發展速度簡直是日新月異,十年前的“前沿技術”如今可能已成明日黃花。我手裏這本關注的焦點是數年前的那個時間節點,它像一個時間膠囊,記錄瞭當時決策者和技術人員眼中“未來”的藍圖。閱讀它,我主要的感受是對比和反思。比如,它會詳細列舉當年國傢在雲計算、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規劃和初期成果,那些雄心勃勃的目標在今天看來,有些已經超額完成,有些則因為技術路綫的迭代而發生瞭根本性的轉嚮。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智慧城市”建設的案例分析很感興趣,它們描述瞭當時基於特定技術棧構建的城市管理係統,雖然架構在今天看來略顯笨重,但其背後的管理理念和數據整閤的初衷,依然值得現在的項目團隊深思。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現成的、可立即復製的解決方案,而在於提供一個觀察曆史軌跡的窗口,讓我們理解今天的技術格局是如何一步步演變而來的。它就像是給研究中國信息産業發展史的學者準備的初級田野調查報告,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樂觀主義和技術信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