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陆军与中国:“支那通”折射的梦想和挫折

日本陆军与中国:“支那通”折射的梦想和挫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户部良一 著,金昌吉,诹访一幸,郑羽 译
图书标签:
  • 日本陆军
  • 中国近代史
  • 支那通
  • 历史研究
  • 军事史
  • 中日关系
  • 文化交流
  • 殖民主义
  • 梦想与挫折
  • 近现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775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023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阅读日本书系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页数:332
字数:19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问题专家,“支那通”是日本陆军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战前日本对华外交的先锋,对中国革命抱有强烈的共鸣,但后来却推动日本走向了侵华战争,并对中国进行了最激烈的批判。这种转变的根源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支那通”们的所思所想和具体作为又是怎样的?本书意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寻找日本对华政策失败的原因。

作者简介

  户部良一,1948年生,日本历史学者。京都大学博士,专业为日本政治外交史。现为帝京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名誉教授、防卫大学校名誉教授。

目录

绪论 陆军“支那通”是什么人?
第一章 陆军支那通的诞生
1.支那通的原型
2.明治时期的支那通
3.作为转机的辛亥革命

第二章 中国军阀与支那通
1.情报的“前线基地”——坂西公馆
2.张作霖的军事顾问
3.炸杀张作霖

第三章 新支那通的登场
1.作为典型的佐佐木到一
2.对国民革命的共鸣
3.对北伐的应对

第四章 民族主义之相克
1.南京事件
2.济南事件
3.满洲事变

第五章 日中冲突
1.满洲“国家军队”的育成
2.走向卢沟桥之路
3.日中和平的摸索
终章 支那通的功罪

附录
年表
主要支那研究员统计(1922~1936)
参谋本部支那课课长统计(1916~1938)
参谋本部支那班班长统计(1923~1937)
驻中国公使馆(大使馆)武官统计(1875~1937)
驻中国公使馆(大使馆)武官辅佐官统计(1916~1937)
驻上海武官统计(1911~1937)
驻南京武官统计(1911~1937)
驻广东武官统计(1911~1937)
奉天特务机关长统计(1920~1937)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译者后记

精彩书摘

  《日本陆军与中国:“支那通”折射的梦想和挫折》:
  这是因为他看到北清事变后俄国占领了满洲,所以为对抗俄国的威胁而谋求与日本的协调与合作。在对俄谍报这一方面,负责日本军方与袁世凯之间联络的,是曾在柴五郎的指挥下在北京笼城战中战斗过的守田利远(旧8期)。曾在芝罘驻任过的守田,根据田村和袁世凯商定的意向,负责双方联合进行谍报活动协定的签订。根据这一协定,袁世凯将满洲和山东省内清国方面的军事谍报机关交予守田指挥。在守田指挥的人中,就有其后成了军阀巨头的吴佩孚。
  这种谍报的协同合作在日俄战争之后似乎也持续了一段时间。由清国的谍报人员搜集到的袁世凯处的情报,被转达给顾问坂西利八郎或者守田,然后再由他们进一步转达给日本的大本营。
  特别任务班
  日俄战争中由于谍报合作而扬名的就是所谓特别任务班。这是青木依照儿玉参谋次长的指示组织的,可以说是特殊的工作机关。守田也组织了另外的谍报活动特别工作班。
  特别任务班在满洲的活动,这里无法详细描述。简言之,其主要活动内容就是切断电信线路、破坏铁桥、通过马贼的牵制行动等扰乱敌后方的工作以及搜集情报的谍报工作。
  ……

前言/序言


《迷失的龙盘:帝国日本的中国情结与近代亚洲的动荡》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日本陆军在中国具体战役或军事策略的详尽记录,亦非对特定“支那通”个人生平的传记式梳理。相反,它试图深入挖掘的是一个更宏大、更复杂的主题:近代以来,日本帝国在面对中国这片古老土地时,所产生的深刻而矛盾的“中国情结”。这种情结,如同一面折射镜,映照出日本在寻求国家现代化、帝国扩张道路上所怀抱的宏伟梦想,也无情地揭示了其最终难以避免的现实挫折与深刻教训。 一、 朦胧的憧憬与“脱亚入欧”的阴影 19世纪末,伴随着明治维新带来的巨大变革,日本迅速崛起,渴望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脱亚入欧”的宏大叙事下,日本民族内心深处对于亚洲,尤其是对于近邻中国的复杂情感,却从未真正消弭。一方面,中国作为曾经的文明宗主国,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对于日本而言,既是绕不开的参照系,也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文化负担。另一方面,随着西方列强的东来,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步履蹒跚,国力衰弱,在许多日本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眼中,成为了一种“落后”和“停滞”的象征。 这种复杂的心理投射,使得日本对中国的认知,往往游离于理想化的想象与现实的贬低之间。在某些时期,一部分日本人对中国寄予厚望,认为中国可以成为日本实现亚洲霸权的关键一环,甚至幻想能够带领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实现“东亚共荣”。这种“帮助”的论调,固然带有帝国主义的色彩,但也折射出一种深层的、扭曲的“同情”与“责任感”,认为日本有义务“唤醒”沉睡的东方巨龙。然而,这种“同情”往往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和人民意志的根本性误解之上,是基于自身帝国野心的单方面设想。 二、 “支那通”:理解的迷雾与误读的风景 “支那通”,这一带有暧昧色彩的称谓,并非特指某一群体的官方身份,而是泛指那些对中国表现出浓厚兴趣,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了解,甚至长期在中国生活、工作的日本人。这些人中的一部分,确实为日本理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信息,他们翻译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习中国语言,深入中国民间。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日本对中国的知识空白,也为日本的对华政策提供了情报支持。 然而,正如本书所要探讨的,这些“支那通”的视角,也并非全然客观。他们身处的时代背景,日本的国家意志,以及自身民族情感的烙印,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他们的认知。一部分“支那通”,他们对中国的热情,并非出于纯粹的学术兴趣,而是被日本的国家战略所驱动。他们希望通过对中国的深入研究,为日本的侵略和扩张提供理论支持和合理化借口。他们所描绘的中国,往往被有意无意地简化、标签化,以符合日本的战略需求。例如,对中国内部矛盾的夸大,对中国人民“劣根性”的论调,都服务于日本“分而治之”的策略。 更有甚者,一部分“支那通”,他们的“理解”是建立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之上的。他们将中国视为一个需要被“教导”和“改造”的对象,而非一个拥有独立主权和人民意志的平等国家。他们所热爱的中国,往往是他们想象中那个温顺、落后,可以被日本塑造的中国,而非现实中那个正在经历剧烈变革、拥有顽强反抗精神的中国。这种“理解”的迷雾,恰恰是导致日本对华政策不断走向极端、最终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宏图的破碎:梦想的膨胀与现实的撞击 日本帝国在20世纪初期的迅速崛起,使其在中国的问题上,愈发野心勃勃。从攫取中国东北的利益,到策划“满洲国”,再到全面侵华战争,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对“亚洲主导权”的渴望,以及将中国纳入日本帝国体系的幻想。这种梦想的膨胀,部分源于对自身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盲目自信,部分源于对中国人民抵抗意志的严重低估,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他们未能真正理解中国的历史演进逻辑和民族精神。 “支那通”们所提供的关于中国的各种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被最高决策层所选择性地采纳和解读。那些符合帝国扩张逻辑的信息被放大,而那些预示着挑战和困难的信息则被忽视或歪曲。例如,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情,日本统治层长期抱持着一种“小看”的态度,认为其不过是“流寇”或“煽动者”,无法形成真正的威胁。这种误判,是导致日本在漫长的侵华战争中,深陷泥潭,最终耗尽国力的关键因素。 本书将深入分析,这种“中国情结”是如何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深刻地影响了日本帝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它会探讨,日本是如何试图通过经济渗透、政治操纵、文化侵蚀,来达到其控制中国的目的,但这些手段,最终都因为触碰了中国的民族底线,而遭遇了顽强的抵抗。 四、 挫折的烙印: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启示 日本在中国的帝国之梦,最终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二战的结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的彻底破产,也为这个曾经沉迷于“中国情结”的民族,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本书将不仅仅满足于叙述失败,更重要的是,它将尝试去理解这种失败的深层原因。 这种失败,并非仅仅是军事上的失利,更是一种对自身战略误判、对历史发展方向理解偏差的根本性否定。那些曾经被“支那通”们描绘的、或者被日本帝国幻想出来的中国,与现实中那个浴火重生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是帝国野心的破灭,是梦想的破碎,也是一种深刻的历史教训。 本书将重点关注,日本帝国在与中国的互动中,所经历的期望、幻想、误读、行动,以及最终的挫折。它将引导读者思考,一个国家在面对另一个国家时,其“情结”的形成,如何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而这种“情结”,又将如何深刻地影响其对外政策,并最终塑造其历史走向。 通过对日本帝国“中国情结”的深入剖析,本书旨在提供一个理解近代亚洲动荡格局的独特视角。它揭示了民族主义、帝国主义、文化误读等复杂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导致了历史的悲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任何对另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认知,如果建立在偏见、傲慢和单方面幻想之上,都注定将走向失败。这本书,是关于梦想的膨胀与幻灭,是关于理解的迷途与反思,更是关于历史的回响,以及对未来如何吸取教训的深沉思考。它并非关于具体的战役,也非关于个体的传记,而是关于一种宏观的历史力量,以及一个民族在追逐帝国梦想过程中,所经历的深刻而痛苦的挣扎。

用户评价

评分

《日本陆军与中国:“支那通”折射的梦想和挫折》——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张力。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对外侵略行为,不仅要看其战略决策和军事行动,更要深入挖掘那些与被侵略国有着深度接触的个体的视角和心态。“支那通”这个群体,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切入点。他们既是中国现实的观察者,又是日本陆军实现其野心的推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细致地勾勒出这些“支那通”们在中国所构建的“梦想”蓝图,他们对中国的未来究竟抱持着怎样的幻想,以及这些幻想是如何影响了日本陆军在华的政策和行动。而“挫折”二字,则预示着故事的另一半——那些最终导致日本陆军在中国无法达成目标的因素。我希望这本书能生动地描绘出,是怎样的力量,是怎样的历史进程,最终打破了这些“梦想”,让日本陆军的侵略野心付诸东流。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事件的梳理,更可能是一部关于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的深刻叙事。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日本陆军与中国:“支那通”折射的梦想和挫折》,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日本陆军在中国土地上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以及背后那些在中国生活、研究、甚至渗透多年的日本知识分子和军官。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通过“支那通”这个群体来解读日本陆军在中国扩张的。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支那通”们对中国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对中国未来的“梦想”?他们的“梦想”是基于对中国真实情况的理解,还是仅仅是帝国主义的幻象?更令人期待的是,“挫折”二字,无疑是这本书的关键落脚点。是什么样的历史进程,什么样的中国人民的反抗,让日本陆军的“梦想”最终破灭?“支那通”们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的个人命运又如何反映了日本陆军在华的整体失败?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更微观、更人性化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历史洪流下个体选择的复杂性以及宏大叙事背后个人的悲欢离合。

评分

《日本陆军与中国:“支那通”折射的梦想和挫折》这个书名,在我看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那个时代的几个核心要素。日本陆军在中国市场的长期渗透和布设,其背后必然有着复杂的战略构想和对中国国情的判断,而“支那通”正是这一判断的直接产物和执行者。这本书如果能清晰地梳理出日本陆军在中国究竟怀揣着怎样的“梦想”——是资源掠夺,是政治控制,还是某种更宏大的帝国蓝图?——并且,这些梦想是如何通过“支那通”们在中国的活动得以体现和推动的,这将极具阅读价值。更重要的是,书名中“挫折”二字,点出了历史的最终走向。是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事件,让日本陆军在中国尝到了失败的苦果?“支那通”们是预见到这些挫折了吗?还是他们本身就成为了这些挫折的一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出这种从雄心勃勃到最终失落的全过程,用翔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入的分析,揭示出日本陆军在中国扩张背后隐藏的逻辑缺陷与历史必然。

评分

这部书名《日本陆军与中国:“支那通”折射的梦想和挫折》光是看名字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一直对近代中日关系史,特别是日本陆军在中国活动的那段历史深感兴趣,而“支那通”这个词,更是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信息和复杂的情感。我很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那些在中国浸淫多年的日本学者、军官、特务等所谓的“支那通”们的人生经历相结合的。他们在中国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们的“梦想”又是指向何方?而最终的“挫折”又是怎样的令人唏磨?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挖掘这些“支那通”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在中国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观察、判断与行动,从而为我们理解日本陆军在中国侵略扩张的背后,提供更细致、更人性化的视角。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透过这些个体命运的折射,来展现日本陆军在中国大陆的整体战略、军事行动以及最终走向失败的深层原因的。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研究,更可能是一部关于权力、野心、误判和幻灭的深刻写照。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大陆的崛起和覆灭史都抱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尤其是“支那通”这个群体,总让我觉得他们身上承载着一种矛盾的特质——他们既是中国通,又是日本陆军的工具。这本书《日本陆军与中国:“支那通”折射的梦想和挫折》恰恰触及了这个令人玩味的主题。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支那通”的养成过程,他们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学习、观察、积累经验,又是在怎样的思想驱使下,将这些知识和经验服务于日本陆军的侵略野心。这本书如果能够细致地描绘出他们在中国眼中所构建的“理想中国”的模样,以及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所付出的努力和付出的代价,那将会非常引人深思。同时,我也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现实,什么样的抵抗,最终打破了这些“梦想”,导致了日本陆军在中国漫长而痛苦的“挫折”,而这些“支那通”们,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被这宏大的历史洪流所裹挟和塑造的。

评分

日本人写的,另一个角度看历史

评分

朋友推荐,纸质非常好,包装完美。

评分

不建议买这本书,32开的印刷特别窄,本来还一直挺期待的,收到后感觉就是商业书。

评分

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

评分

社科文献出版社出品必属精品!一口气买四本,留着慢慢拜读!

评分

慢慢细读,好好了解,书品不错。

评分

京东这回的活动不错,下了好几个单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