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启航,赵峰 著,金萍 编
图书标签:
  • 成语
  • 典故
  • 中国传统文化
  • 文化普及
  • 语言学习
  • 国学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知识读本
  • 启蒙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0749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972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8
字数:1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成语是凝练的语言艺术,短短的四字或八字,就包蕴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且无不生动传神。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正是以成语为切入点,对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做详尽的解读,不仅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而且还略作学术的考察,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惟其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可亲可爱而又博大精深的一面才可展露无遗。

目录

关于成语·典故(代序)

第一章 人文渊薮
一、观象授时
二、铜壶滴漏
三、七月流火
四、盈盈一水
五、飞龙在天
六、朱雀玄武
七、西狩获麟
八、盘古开天
九、补天浴日
十、羲皇上人

第二章 天下始成
一、巍巍昆仑
二、绝地天通
三、大禹治水
四、后羿射日
五、禹贡九州
六、弼成五服
七、气冲牛斗
八、问鼎中原
九、体国经野
十、虚左以待

第三章 君臣际会
一、三皇五帝
二、尧天舜日
三、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网开一面
五、酒池肉林
六、防民之口
七、千金一笑
八、愿者上钩
九、周公吐哺
十、大义灭亲

第四章 一家之亲
一、炎黄子孙
二、魑魅魍魉
三、猛志常在
四、同气之亲
五、姓甚名谁
六、文昭武穆
七、五侯蜡烛
八、众醉独醒
九、花好月圆
十、明日黄花

第五章 诸子光辉
一、礼崩乐坏
二、九流十家
三、有教无类
四、反求诸己
五、移风易俗
六、墨守成规
七、一毛不拔
八、大智若愚
九、鹏程万里
十、法不阿贵
十一、白马非马
十二、燮理阴阳

精彩书摘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
  一、观象授时人类最初认知自然的行为,即是对空间和时间的分辨。中华民族作为农业民族,对天地的依赖非常强,最早的创世神话也是由此而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辨方正位、观象授时的历史实践。
  在现存的史料里,第一次系统地规划天地运行的行为出现在尧的时期。
  很久以前,当政的首领叫做放勋,他就是帝尧。
  帝尧是一个非常圣明的君主,他崇尚文治,思虑周全,生活俭朴,秉性谦和。他的品性感染了全国子民,使他统治下的亲族和百姓之间都非常和睦。这个时候,天下万国都来臣服于尧,尧也重新设立了天下的秩序。
  尧命令羲、和两人去观察天球上的日月星辰的运行。他们又分别命令其他四个臣子去四方观察天象。
  他们派遣羲仲前往东方的嵋夷之地,这个地方也叫呖谷。他在这里确定春分之时。在春分的时候,太阳从正东升起,昼夜平分,北斗的斗杓指向东方。在这个季节,因时顺气,成育万物。他们又命令羲叔去极南之地,叫做交耻的地方,去确定夏至。在夏至之时,白昼时间最长,北斗的斗杓指向南方。在这个季节,鸟兽羽毛稀疏,天气炎热。他们又命令和仲前往西土,在昧谷这个地方确定了秋分。秋分之时,太阳从正西方落下,昼夜时间相同,北斗斗杓指向正西。在这个季节,天气渐寒,鸟兽毛羽重生,但还不繁盛。他们又命令和叔去朔方,在幽都这个地方确定冬至。冬至时白昼极短,北斗斗杓指向北方。在这个季节,天气严寒,鸟兽的羽毛繁盛。经过长期精心观测,他们发现不同天体在天盖上的位置变化对应着时间的变化,找到了确定时间的准确标志。
  《尚书·尧典》是儒家历史编纂学中最早的创世神话,但已经经过了朴素的历史化。在这之后出土的战国帛书里,观象授时的神话性体现得更为明显。
  传说古代有一位大神叫做伏羲,他是华胥国的后代。他住在雷夏泽,带领着人民从事渔猎生产。那时天地未开,宇宙处于蒙昧的状态,到处是混沌莫辨的景象。当地虽然草木茂盛,但风雨时常肆虐。
  伏羲娶女娲为妻,生了四个孩子,他们确立天道,于是天地乃定,化生万物。后来禹和契继承前业,划分土地疆界为九州,记录星辰移动的轨迹,疏通山川四海,使大地归于平静。当时还没有日和月,人民完全依靠伏羲和女娲的四个孩子分守四方,轮流在天周步行测算,以此确定季节。这四个孩子,老大叫做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燃,老四叫墨干。
  他们所确立的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
  又过了好多年,太阳和月亮才被帝俊创造出来。
  但九州还不平坦,大地与山川都向东南倾斜。伏羲和女娲的四个孩子又来到天空之上,推动天空围绕北极转动,又用青木、红木、黄木、白木和黑木做了五根柱子,撑起天空。这时炎帝又命令祝融请四子从天上来到人间,让他们确定两分、两至日太阳在天空上的运行轨迹,同时确定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一切定好之后,帝俊开始命令太阳月亮沿着这些轨迹运行。
  后来共工氏又根据日月的运行推算历法,却因为算法疏忽,形成阴阳两种历法,使阳历年长于阴历年。四子又重新设立闰月,使年岁相合。共工的疏忽使得时节无常,失去秩序;四子的努力又使得日月运行恢复了秩序。从此之后,人间才有了朝、昏、昼、夜的区别,宇宙就被创造出来了。
  ……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是一套精心策划、深入浅出的读本,旨在带领读者领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智慧与历史积淀。本套读本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和“典故”为核心,通过生动有趣的文字、精美的插图以及严谨的考证,向当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系统地呈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 成语的精髓:方寸之间,意蕴无穷 成语,作为汉语中最具表现力和概括性的语言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浓缩的民族记忆。本读本深入剖析了数千条常用且经典的成语,力求呈现其“形”与“神”兼备的特点。 溯源考证,去伪存真: 每一条成语都力求追溯其最原始的出处,无论是出自《诗经》、《论语》等先贤著作,还是源于历史事件、民间传说,都进行细致的考证,力求准确。我们摒弃了流传错误或已不符时代语境的解释,确保读者接触到最纯粹、最地道的成语文化。 释义浅显,易于理解: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我们采用了由浅入深的释义方法。首先是直观易懂的字面意思,接着深入剖析其引申含义、比喻意义,并结合现代语境进行说明,让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语境重现,生动形象: 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活的语境。本读本通过精心挑选的例句,将成语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示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更有大量经过艺术加工的短篇故事、历史场景描绘,让读者如同亲临其境,深刻体会成语背后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分类梳理,系统学习: 为了方便读者系统学习,我们对成语进行了有益的分类。例如,按成语的来源(历史典故类、寓言故事类、哲理格言类等)、按成语的意义(形容人的、描写景物的、表示时间的、表示程度的等)、按成语的结构特点等,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形成清晰的脉络。 拓展思考,能力提升: 除了基础的讲解,读本还鼓励读者进行拓展思考。例如,探讨同义成语、反义成语的细微差别,分析成语的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运用成语提升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 典故的魅力:历史长河,智慧闪光 典故,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珍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们以真实或半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为基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文化密码。《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精选经典,覆盖广泛: 本读本精选了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经典典故。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学、哲学、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力求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从“愚公移山”的坚持不懈,到“卧薪尝胆”的坚韧不拔;从“完璧归赵”的智慧策略,到“洛阳纸贵”的文化繁荣,无不体现着先人的智慧与精神。 叙事清晰,引人入胜: 典故的魅力在于其故事性。我们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语言生动、情节跌宕,将枯燥的历史事件转化为引人入胜的篇章。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刻画细腻,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受历史的温度与人物的命运。 层层剥茧,探究本源: 对于每一个典故,我们都力求探究其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事件经过,以及其流传演变的过程。我们会考证其原始出处,辨析可能的误传,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认知。 解读寓意,启迪心智: 典故不仅仅是历史故事,更是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启示。本读本深入解读每个典故所折射出的思想、道德、处世之道,例如,从中可以学到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应对困境、如何看待人生得失等。这些寓意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启迪他们的心智,帮助他们在现代生活中汲取智慧。 图文并茂,增强体验: 为了增强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读本配以大量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风格多样,或写实,或写意,或根据历史记载进行复原,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生动的视觉空间,进一步加深了对典故的理解和记忆。 融汇贯通,触类旁通: 许多成语正是源于典故,反之,典故也为成语的理解提供了沃土。本读本在介绍典故时,会重点关联其相关的成语,反之,在讲解成语时,也会引导读者回顾相关的典故,从而实现成语与典故的融汇贯通,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三、 读本特色与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不仅是一套学习材料,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 面向全民,老少皆宜: 语言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多彩,既适合中小学生作为启蒙读物,也适合成年人进行文化修养提升,是家庭共享的优秀读物。 传承文化,民族自信: 在全球化浪潮中,本读本有助于唤醒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提升素养,涵养品格: 通过学习成语典故,读者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更能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涵养高尚品格。 寓教于乐,拒绝枯燥: 告别死记硬背,以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讲解,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权威严谨,品质保证: 由资深文化学者和教育专家团队倾力打造,内容考证严谨,释义准确权威。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让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与故事,在你手中焕发新的光彩。这不仅是一次阅读的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民族根脉的深度回溯。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闲来无事,翻开了这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我一直觉得,成语和典故是中国语言文字中最精炼、最富有文化底蕴的部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雅致,古色古香的插图和字体,让人一看就充满了阅读的兴趣。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词条,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和由来。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古代历史人物的典故,比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我小时候就听过,但在这本书里,作者以更加生动的笔触,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赵王的豁达胸襟,以及秦王的多疑猜忌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让人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书中的例句也都非常贴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对于我这种喜欢在日常交流中偶尔“掉书袋”的人来说,这套书简直是及时雨,能让我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和有文化味儿。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智慧和历史的窗户,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去探寻更多有趣的成语故事。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文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最近有幸接触到了这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坦白说,我之前对成语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字面意思和一些简单的例句上,总觉得有些枯燥。但是,这套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将成语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历史事件紧密结合,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我走进了一个个充满智慧和趣味的古代世界。我最喜欢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和“怎么来的”。比如,在讲解“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时,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项羽当时面临的绝境和壮举,还分析了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决心和勇气,以及它在现代语境中的延伸意义。这种抽丝剥茧的讲解方式,让我不仅记住了成语,更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古代文人墨客和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这些都让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愉快,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我真心推荐给所有对中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刚拿到这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就被它的内容深度所吸引。我一直对那些简短却意味深长的成语充满好奇,总觉得它们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它不仅仅是把成语的释义和出处列出来,更重要的是,它把每一个成语都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故事,有起承转合,有鲜活的人物,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读“杯弓蛇影”时,我能体会到古人那种因为过度恐惧而产生的荒谬感;读“闻过则喜”时,我又为孔子的坦荡胸襟所折服。书中对于一些较为冷僻的成语,解释得也格外详尽,甚至追溯到了更早的文献和历史事件,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我特别欣赏书中的一些分析,比如它会对比一些意思相近但用法略有差别的成语,或者讲解成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对汉语的理解更加深刻。总的来说,这是一套既有学术价值,又兼具可读性的书,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那些曾经熟悉甚至陌生的成语,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

这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乎我的预期。我一直认为,学习成语和典故,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过程,但这本书却将这一切变得生动有趣。它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将那些看似抽象的词语,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典故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复述,而是深入挖掘了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比如,在讲解“画蛇添足”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多此一举”的释义,而是引申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适度”和“知足”的思考,让我从一个简单的成语中,获得了更广阔的人生启示。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古代画作和书法作品的图片,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视觉体验,让我在文字的海洋中,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我发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更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韵味。它是一本真正能够滋养心灵、丰富精神的好书,强烈推荐给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成语和典故的了解,大多是通过零散的阅读和日常交流中听来的,总觉得不够系统,也不够深入。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读本:成语·典故》,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独特,它没有按照字母顺序或者笔画顺序来排列,而是将一些相关联的成语和典故归类到一起,这样读起来逻辑性更强,也更容易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它会把与“诚信”相关的成语放在一起讲解,从“一诺千金”到“言而无信”,通过对比来加深读者的理解。另外,书中对一些历史典故的叙述,也特别注重细节和考证,引用了一些古代文献的原文,这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成语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的分析,这让我明白,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沉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都有了质的飞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