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高中及以上英語學習者、英語教師                                   《新東方 英語語法新思維:語法難點妙解》是一本有料、有趣、有推理、有故事的語法書藉精彩故事揭開語法奧秘,讓語法不再枯燥用探案之法破解語法規律,讓難點變成小菜一碟以專業知識傳授英語思維,讓語法學習少走彎路玩轉語法,就一步之遙!      
內容簡介
     《新東方 英語語法新思維:語法難點妙解》是《新東方英語》雜誌十餘年“語法新思維”專欄文章的精選結集,書中的每篇文章相對獨立,自成一體,以全新、獨到的角度深度解讀名詞、動詞、各類從句和特殊句型等方麵的語法難點,為讀者消除知識盲點,糾正認識誤區,帶領讀者領悟英語思維。     
作者簡介
     張滿勝,英國劍橋大學英語碩士,擁有20餘年的英語教學和研究經驗,尤其是對英語語法有深入獨到的研究。其代錶作品“英語語法新思維係列”久經市場考驗,暢銷10餘年而不衰,可謂新東方係列叢書中的佼佼者,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與推崇。滿勝老師對龐雜的語法規則體係進行抽絲剝繭、條分縷析、嚴密推導,顛覆瞭傳統語法書的羅列派,開創瞭英語語法的思維派,真正讓你告彆“死規則”,教你“活思維”,幫你重新塑造你的英語世界觀。2003年以來,滿勝老師一直在《新東方英語》雜誌主持“語法新思維”專欄,廣受讀者歡迎。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篇 名詞短語篇
001 一袋蘋果與一勺蘋果:名詞可數與不可數的思維規律(一)
002 頭發如何數得清:名詞可數與不可數的思維規律(二)
003 細數那數不盡的時光:名詞可數與不可數的思維規律(三)
004 風光無限處處景:名詞可數與不可數的思維規律(四)
005 將個體化原則應用到底:名詞可數性的思維規律總結
006 嚮左走,嚮右走:英漢語言中定語位置與語序處理的差異
第二篇 動詞短語篇
007 “藉”的學問:動作錶達與狀態錶達的差異
008 禮貌進行時:Will be doing用於禮貌詢問
009 “來不瞭”還是“不願來”:Won’t be doing錶示客觀陳述
010 “被開除過”還是“被開除瞭”:現在完成時態的三種核心用法
011 常來北京看看:Have been doing錶示重復動作
012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Think的時態與語義
013 迪士尼,你到底去沒去:Can/could錶示潛在可能
014 請人幫忙,這樣說纔有戲:請求語氣的錶達
015 假如世界是一個百人村落:與現在事實相反的虛擬語氣
016 假如劉翔不退賽:“四步走”攻剋虛擬語氣
017 電話誰來打:Would之假設意義
018 說話是一門藝術:Would之委婉錶達
019 天使的責備:Could have done錶示不滿情緒
020 月球上能住幾百萬人:含蓄虛擬語氣的用法
021 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混閤時間虛擬語氣的用法
022 王子的心思你猜透瞭嗎:動詞時態與情態動詞的微妙含義
023 我的主語去哪兒瞭:分詞作狀語的邏輯主語問題
024 動詞兄弟兩相厭,動詞分詞相依戀:論分詞的連句功能
025 練就火眼金睛,識彆真假謂語:如何區分過去式與過去分詞
026 沉睡的巨人已蘇醒:如何區分現在分詞與動名詞
027 暈你沒商量:“形容詞+不定式”結構
第三篇 句型與從句篇
028 打鐵還需自身硬:英漢主語省略的差異
029 不作死就不會死:Act接形容詞與副詞大不同
030 白人難辨亞洲臉,力宏錯當房祖名:何為同位語
031 青蛙變王子:Make作及物動詞與作係動詞的用法分析
032 有一種距離叫我認識你卻不懂你:英語句子的基本成分與修飾成分
033 走捷徑是王道:英語中的就近修飾原則
034 靠近你,如此難:英語中的多重修飾
035 你選擇陪伴誰:修飾語與修飾對象
036 拆除思維裏的牆:“Not only ... but also”倒裝句的本質分析
037 給時光以生命:強調句型漫談
038 蘇格蘭鬧獨立,結果很歡喜:“It follows that ...”句型分析
039 “是否”“無論”傻傻分不清楚:Whether從句的類型及語義分析
040 懷疑or不懷疑,這是個問題:Doubt that還是doubt whether
041 人生有一種失敗叫瞎忙:Because引導的主語從句
042 勤奮與巧乾是成功的不二法門:關於because從句作錶語的問題
043 專有名詞,自己為自己代言:限製性與非限製性定語從句(一)
044 普通名詞,如何為自己代言:限製性與非限製性定語從句(二)
045 逗號轉乾坤:限製性與非限製性定語從句(三)
046 主語何時靠後站:定語從句的倒裝結構
047 Than的客串:Than引導的定語從句(一)
048 理想多豐滿,現實多骨感:Than引導的定語從句(二)
049 要不然,事情會是另外的模樣:Otherwise與定語從句
050 我的另一麵,你發現瞭嗎:What從句的強調功能
051 裏裏外外需周全:關於what從句的主謂一緻問題
052 定語從句的王國裏,what為何不受歡迎:辨析what與which的用法區彆
053 雙管齊下定引導詞:關係副詞where在定語從句中的用法(一)
054 Where的先行詞,一切皆有可能:關係副詞where在定語從句中的用法(二)
055 有誌者,事竟成:Where 引導的地點狀語從句
056 從何時起,事情就變瞭:Since when的語義和用法
057 緻大學時代那純潔的校園愛情:如何區分when引導的定語從句與時間狀語從句
058 愛,就是愛人如愛己:如何區分when引導的名詞從句與時間狀語從句
059 如果的事:If條件句的時態與邏輯
060 我的含義,你懂幾層:In case的邏輯語義分析
061 平時不努力,考試徒傷悲:Unless的語義分析
062 像偵探一樣打破沙鍋問到底:比較句型“as ... as” (一)
063 你的眼睛會說話:比較句型“as ... as”(二)
064 一場與自己的較量:比較句型“as ... as”(三)
065 語序,沒那麼簡單:比較句型“as ... as”(四)
066 “錶”“裏”如一方可比:英語中比較對象的一緻性問題(一)
067 你跳進造句陷阱瞭嗎:英語中比較對象的一緻性問題(二)
068 愛情無貴賤,貧富皆有之:As well as的結構與語義分析
069 到底有多遠:As far as的結構和語義分析
070 比白紙還白嗎:Whiter than white的結構與語義分析
071 “大三倍”還是“三倍大”:英語中的倍數比較句型
072 那隻是一個傳說:關於“not ... as”從句
073 一詞之差大不同:辨析as we know與as we know it
074 此處省略若乾詞:As引導的方式狀語從句
075 一語雙關話劍橋王子的誕生:As it happens的語義與用法分析
第四篇  英語學習方法與思維篇
076 見人皆所見,思人所未思:我怎樣學英語語法
077 做好英語料理:培養英語邏輯思維
078 頭重腳輕與腳重頭輕:英漢句子重心的差異
079 收音機何時壞瞭:在語境中學習英語      
前言/序言
     2003年,我受邀在《新東方英語》雜誌開闢語法專欄“英語語法新思維”。轉眼間,十多年過去瞭。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就這樣一月一篇專欄文章堅持寫到瞭現在,期間從未中斷過。纍積下來已寫完100多篇。這些文章深受讀者喜愛,不斷有讀者建議將這些文章結集成書齣版。如今呈現在大傢麵前的這本《英語語法新思維——語法難點妙解》就是這些專欄文章的精選。
  這些文章內容涉及英語語法的方方麵麵。為瞭便於讀者閱讀和學習,我把它們劃分成以下四個部分:
  1. 名詞短語篇
  2. 動詞短語篇
  3. 句型與從句篇
  4. 英語學習方法與思維篇
  本書中的每篇文章相對獨立,自成一體,內容完整。因此,在閱讀本書過程中,讀者可以挑選任何一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來閱讀,學習相關的語法知識點。
  在寫專欄文章的過程中,常有熱心讀者關切地問道:“滿勝老師,會不會有一天你把語法都寫完瞭,沒有內容可寫瞭?”每每被問到這個問題,我總是很自信地迴答道:“不會的,我能夠寫的語法內容是無窮無盡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的語法文章創作來源於生活,從生活中我能獲得無窮無盡的寫作靈感。
  比如,在本書的251~253頁,我藉用外媒報道文章的標題來討論as it happens這個as從句的語義和用法特點。該文章報道瞭英國凱特王妃於當地時間2013年7月22日下午4點24分在倫敦聖瑪麗醫院誕下一名男嬰。這是她和威廉王子的第一個孩子,其標題是“Royal baby: Duchess of Cambridge gives birth to a boy—as it happened”。
  看到這個標題,我立即想到下麵這些問題。
  問題1:該標題如何翻譯?
  問題2:從句as it happened的邏輯語義關係是什麼?句法結構如何分析?
  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就能寫齣一篇很好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我旁徵博引,充分論證,深入討論瞭 as it happens 的用法特點和邏輯語義關係,最後得齣as it happens 有兩種語義和用法:一是用來評述主句的內容;二是用來描述主句中的某個名詞,並且通過錶格從七大方麵來係統比較這兩種語義與用法的區彆。
  由此可見,本書的特點是:有料、有趣、有故事、有邏輯、有推理、有論證。我寫語法書就像是在寫偵探小說,一步步推理,一步步揭秘,最終真相大白,得齣語言現象背後的本質規律!整本書的行文很輕鬆活潑,選取的例句或幽默,或新穎,或優美,或富含哲理,因此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枯燥的語法書,而是一本饒有趣味、貼近生活的語法書。
  希望讀者朋友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獲得的不僅僅是英語知識,還能獲得快樂,一種求知的快樂,一 種精神成長的快樂。
  張滿勝
  2015年9月於北京  
				
 
				
				
					《英倫風華錄:從都鐸王朝到現代紳士的文化變遷》  一部深入剖析英格蘭曆史、社會風貌與文化精神的恢弘巨著。  本書並非聚焦於語言學習的技巧與規則,而是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長廊,細緻入微地考察英格蘭(及後來的聯閤王國)在近韆年曆史中所形成的獨特社會結構、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及其對世界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們將從16世紀都鐸王朝的宗教改革與民族認同的奠基,一直探討至當代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認同與文化輸齣,展現一個復雜、矛盾而又充滿魅力的國傢形象。   第一部分:奠基與衝突——王權、信仰與土地的糾葛(1500-1750)  第一章:都鐸的陰影與宗教革命的鐵錘  本章將詳盡解析亨利八世的“王權至上”如何徹底重塑瞭英格蘭的政治與社會版圖。我們不再討論時態的運用,而是聚焦於教權從羅馬轉移至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權力真空如何被世俗貴族迅速填補。重點分析《至尊法案》頒布後,修道院土地的重新分配如何催生瞭新的鄉紳階層(Gentry),以及這一階層如何成為後來英國政治穩定的基石。通過考察托馬斯·莫爾的悲劇和伊麗莎白一世的實用主義,揭示早期現代民族國傢構建中的內在張力。  第二章:伊麗莎白時代的“黃金迷思”與海權初探  探究伊麗莎白一世治下,文化上的文藝復興如何與地緣政治的焦慮並存。我們將梳理都鐸宮廷對戲劇藝術(莎士比亞、馬洛)的贊助,分析這些作品如何巧妙地反映和鞏固瞭民族精神。同時,本書將詳細描繪英國對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勝利,並非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而是資本積纍和航海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重點分析早期殖民嘗試(如弗吉尼亞)所攜帶的經濟動機和“天選之民”的早期文化雛形。  第三章:斯圖亞特王朝的覆滅與公民意識的萌芽  本章深度剖析英國內戰(1642-1651)的深層社會根源。這不僅僅是國王與議會之間的權力鬥爭,更是不同經濟模式(鄉村莊園經濟與新興商業資本)和不同宗教派彆(清教徒與國教)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爆發。我們將詳細解讀《大憲章》的復興、清教倫理對勤儉持傢觀念的塑造,以及剋倫威爾時期短暫的共和實驗,如何為“光榮革命”奠定思想準備——即“法律高於君主”的原則被首次確立。   第二部分:工業的轟鳴與帝國的擴張(1750-1914)  第四章: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的地理學  本節將不再涉及任何語法結構,而是關注英國如何通過“圈地運動”(Enclosure Acts)釋放齣大量勞動力,並將其吸納進新興的工廠體係。本書將以曼徹斯特、伯明翰等“黑鄉”為例,剖析工業化對傳統鄉村社區的瓦解,以及蒸汽機、煤炭和鋼鐵如何重塑瞭英國的地理麵貌和階層關係。探討早期的工廠法案嘗試,以平衡資本積纍與工人階層生存睏境的社會責任。  第五章:十八世紀的沙龍、咖啡館與啓濛思潮  聚焦於啓濛運動在英國的獨特體現——“咖啡館文化”。這些公共空間如何成為商人、文人和政治傢交流思想的場所,孕育瞭自由主義經濟學(亞當·斯密)和社會契約論(洛剋)。分析英國哲學與法國哲學在對“自然權利”理解上的細微差彆,以及這種差異如何體現在其政治實踐中(例如,更傾嚮於漸進改革而非暴力革命)。  第六章: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光譜與社會陰影  維多利亞時代被大眾刻闆印象為“道德高尚”的時期,但本書將揭示其光鮮錶象下的巨大社會裂痕。我們將考察狄更斯筆下的貧民窟、濟貧院製度的殘酷性,以及殖民地掠奪如何支撐瞭本土的繁榮。重點分析“紳士標準”(The Gentleman Code)的形成——強調責任、節製與對女性的保護欲,以及這種社會期待對男性心理結構的影響。探討女權運動的早期浪潮,從爭取受教育權到要求選舉權的艱難曆程。   第三部分:全球重塑與後帝國時代的文化迴響(1914至今)  第七章:兩次世界大戰的“失落的一代”與文化斷裂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社會信心的毀滅性打擊。不再討論過去完成時,而是聚焦於戰壕文學(如奧恩·謝格林、薩鬆)如何徹底顛覆瞭以往對戰爭的浪漫化敘事。探討戰間期經濟蕭條對愛德華七世時代等級製度的削弱,以及保守黨與工黨輪替標誌的政治版圖重構。  第八章:帝國黃昏與身份的重構  深入探討二戰後大英帝國解體(特彆是印度獨立)對英國國傢認同的衝擊。分析“溫斯頓教堂風格”的文化懷舊與戰後重建(如NHS的建立)所體現的社會契約的更新。聚焦於戰後移民(特彆是加勒比和南亞裔)對英國本土文化(如音樂、美食、俚語)的滲透與融閤,以及由此引發的關於“英國性”(Britishness)定義的持續爭論。  第九章:當代英國:多元一體的悖論與全球文化輸齣  本書的終章將審視當代英國麵臨的挑戰:蘇格蘭獨立運動的持續張力、脫歐公投帶來的政治分裂,以及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分析英國流行文化——從披頭士到英式搖滾,從哈利·波特到BBC的全球影響力——如何成為其“軟實力”的主要載體。最終,本書試圖總結:一個在曆史進程中不斷自我否定與自我重建的島國,如何在後帝國時代,繼續在全球舞颱上定位其獨特的文化遺産與政治角色。  本書特色: 本書嚴格避免語言學分析,專注於曆史事件的因果鏈、社會階層的互動、以及深植於製度中的文化價值觀。它為讀者提供瞭一幅從曆史深處滲透到現代日常生活的英國風貌全景圖。